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在大唐当外科医生的日子 > 第18章 第 18 章

在大唐当外科医生的日子 第18章 第 18 章

作者:火星少女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2-23 19:29:23 来源:文学城

杨思鲁愣了一下:“啊?”

“别啊了,赶紧随我来。”周自衡如一阵风一般的走在前面,扔下一句话。

杨思鲁只能匆忙的跟上去。

片刻之后,两匹马从润州屯的官署内驶出,奔向了江宁县外。

看着他们消失在大门外的背影,正在屯署中悠哉悠哉的喝茶闲聊的几位吏目面面相觑,有些摸不着头脑。

“周录事这是怎么了?”

怎么忽然一下子变得这么有干劲?这可不像他。

一个老吏拿出围棋,嗤笑一声:“年轻人心血来潮,想一出是一出罢了。不管他,咱们来下棋,今日我必要杀你个片甲不留!”

“你想得美!”

屯署里安逸悠闲,但骑马到了城外,风簌簌的从身上脸上掠过的时候,那种感觉就不怎么舒适了。

杨思鲁打了个大大的喷嚏,他看向骑马走在自己前面的男人,脸上飘过疑惑的神色。

他刚来润州屯才半年,但也清楚的知道了整个屯里面是什么样的氛围。这位周录事,性格颓唐,每日喜欢做的就是窝在自己的房间里看书写诗,间或才记录一些文本档案之类,甚至都很少和其他人交际。他今天怎么会忽然想着要去巡田?

这位长安来的公子哥儿知道田里是什么样吗?知道春耕要做些什么吗?

杨思鲁在心中腹诽,而周自衡也默默的在后悔——艹,这骑快马原来这么累的吗?他只觉得自己的腰差点要断了,臀部也颠得慌。

周纯是会骑马的,这个时代的高门俊杰们,骑马是必备技能,即使是文士也是如此。周自衡本身也骑过几次马,所以他理所当然的觉得继承了周纯记忆的自己也能骑快马。可没想到,脑子学会了,身体适应却还需要时间,马匹刚开始奔跑起来的时候他差点没掉下来,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稳住,差点就破防。

出城行驶了一段,这才逐渐掌握住这门技艺,而润州屯的屯田也就差不多到了。

“周录事还好吗?”杨思鲁见周自衡下马的时候似乎身姿有些别扭,关心的问了一句。

周自衡扶着腰,扯出一抹笑:“还好,还好。”

不管怎么样,气势不能输。

他看着眼前连成一片的田地:“这里就是靠近江宁县最近的那一部分屯田?”

杨思鲁回道:“是,咱们一共八个小屯,江宁县两个,这是其中之一,剩下那个比较偏远。至于其他的,在丹阳、金坛、句容周边。”

周自衡看向眼前的田地。

润州屯的屯田面积不算大,大概一百二十顷左右,也就是一万两千亩地,这个面积在司农寺几十个屯里面排倒数第三。他眼前的这个小屯,需要耕种的面积是一千三百多亩。

这一千三百多亩并没有连在一起,眼前这块算是主要耕作区,相对开阔,一直从他脚下延续到远处的山脚,看上去还像模像样。

他想起之前在马上看到的民田,有一些被茂盛的植被和细碎的水域以及沼泽地、山地等分割成一块一块,可想而知农人们平日耕作极为不便。

“宁镇丘陵啊......”周自衡喃喃自语,“果然还是比不上平原。”

隔壁的太湖平原和甬绍平原,一马平川,地理条件比这边好多了。这也是润州屯的农业收成一直都比不上临近越州和苏州的缘故。

他蹲下来,丝毫不嫌弃的用手从田里面掬起一捧土来,然后仔细的用手指捻了捻,几乎是第一时间就能得出结论:“土质黏重,透水性差。”

周自衡将手中黄土放回田里,拍了拍手站了起来,摇了摇头,有点不太满意——这时候的土质熟化程度显然是不如千年后的,千年后江南地区的土已经是成熟的水稻土,现在却还很原始。

看来,工作还需要一项一项做,任重道远啊!

他在心中已经瞬间列了好几个事项。

杨思鲁欲言又止。

周自衡瞥他一眼:“有什么想问的就问吧。”

杨思鲁恭敬的:“周录事,您到底想做什么呢?”

周自衡看着年轻人疑惑却不失干净的双眼,笑了笑,转而问他:“杨思鲁,你记得上一年,这个小屯的收成是多少吗?”

“稻子收了两千五百二十石,麦子收了五百八十八石,粟收了四百七十石,糜......”杨思鲁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看得出来这些数据他很熟悉。

周自衡赞赏的看他一眼:“这里稻子一共种了一千四百亩,每亩的产量还不足两石,而麦子的亩产甚至还不足一石,只有七斗!整个润州屯,一万两千亩地,过半种稻,最后稻子的收成还不足一万石!你不觉得这样的产量实在是少得可怜吗?”

杨思鲁的神情变得凝重了,他不知自己的这位上官忽然问这个是什么意图,犹豫了一下:“咱们这里的产量本来就不如关中地区......”

“不!”周自衡打断他,他挑眉道:“我有办法,可以让这里的产量超过关中!”

杨思鲁张大嘴:“......啊?”

他想说,周录事您今天抽什么风?开玩笑吗?但看这样子也不像是开玩笑啊!

且不说杨思鲁在风中凌乱,正在田里工作的屯户看到有骑马前来的人,还有熟人,立刻过来见礼。

“杨掌固。”

掌固是杨思鲁的职位,顾名思义,掌管仓库和一些固定资产,给屯户分发种子和农具等。而屯中这样的掌固有四位,杨思鲁负责的就是江宁县两个屯。

“这位是?”来人显然不认识周自衡,还需要杨思鲁的介绍,“......原来是周录事,小的见过周录事。”

这人叫丁老三,四十多岁的年纪,但在繁重的农活和风吹日晒下看上去像是五十多岁了,他是这个小屯的屯正,管理这边的屯户们。

“周录事今日前来,不知有何吩咐?”丁老三有些忐忑不安。

掌固和几位小吏会经常往这边来,屯监和屯副一年能来一次已经算不错了,而主簿和录事他从来没有见过。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

当他听到周自衡说想要了解一下屯里面的春耕准备工作,他就更忐忑了,生怕这什么也不懂、细皮嫩肉的公子哥儿胡乱出点主意。

但既然上官问了,那就要回答。

丁老三一面带周自衡看看屯里现在在干的活儿,一面向他介绍:“现在我们还在整地......等到秧苗长出来了,就可以把它移栽到田里了。”

周自衡安静听,并不插嘴。

然后,就在丁老三悬着的心慢慢放下的时候,他就听到这位周录事问自己:“等一下,你们在播种之前不会将水稻进行浸种吗?”

丁老三一片茫然:......浸种?那是啥?

周自衡叹气,知道这在后世水稻耕作中极为重要的一步如今还没有被推广开来,他明明记得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是有提到过的。看来,这时候技术的传播速度还是要比自己想象中的更慢。

他将周围的屯户都召集过来,温和耐心的介绍了水稻浸种这项技术:“......总之,在播种之前给水稻浸种,可以提高稻种的发芽率,呃,可以让稻种发更多的芽,后续也能长得更好。”

他换了种屯户们可以听懂的表达方式。

讲完之后,围过来的屯户们却起了小小的骚乱。

有人大惊失色:“这种子泡这么久还能长出秧苗来吗?”

也有人无所谓:“应该没关系吧?稻子不就是长在水里面的吗?”

有人坚决反对:“早就泡烂了吧?上次我家晒好的稻子忽然遇到暴雨,都发霉了,可心疼死我了!”

有人赞同:“虽然稻谷喜水,但上次遇到洪灾,咱们的稻子都减产了大半。”

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过几圈后,觉得这种新东西,还是不要轻易尝试为好。

周自衡甚至听到有人带着怨气和讽刺的嘟囔:“要是听了他的,到时候种子被泡烂了,咱们颗粒无收,他却一点事也不会有,他可是高高在上的录事!”

“就是。”

周自衡循声找到这个人,提高声音:“你,对,就是你,到我面前来!”

周围的空气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

水稻虽然是沼泽植物,但在某些阶段也是不能被淹的。事实上,虽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提到过水稻的一些栽培技术,比如浸种、移栽等等,但是水稻的完整栽种技术到了宋代才逐渐形成然后被推广开。

ps,宁镇丘陵,东起句容茅山,西到南京。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第 18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