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在大唐当外科医生的日子 > 第17章 第 17 章

在大唐当外科医生的日子 第17章 第 17 章

作者:火星少女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2-22 18:55:47 来源:文学城

周纯周十三郎,纵然有很多缺点,但有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

那就是他很大方,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徐四娘。

周家在拥护李渊称帝之前就是太原城中的豪商,周纯从小锦衣玉食长大,生活习惯非常的奢侈。比如穿衣只爱穿蜀地的织锦和越州的缭绫,熏香要用安南的沉香和婆罗洲的龙脑......就算他被家族流放到了润州,只带了随喜一个随从,但他和徐四娘穿的衣物和一些日用品也都是从长安、洛阳这样的地方运过来的。

但问题是,周家现在已经大幅的削减了对他的金钱供给,单靠他自己的俸禄和带来的储蓄是无法支撑起这样的奢靡的,尤其是在他给的家用被王婆子每个月吞掉一大笔之后。

周家如今账上的银钱已经所剩不多了。

徐清麦环视了一下四周的烛台,深以为然:“是得要赶紧赚钱,不然蜡烛都点不起。”

烛台,油灯,在这个时代都称得上是奢侈品,普通老百姓是买不起的,再加上他们很少吃肉和内脏等物导致缺乏维生素A,他们的眼睛在晚上也几乎看不清东西。

没有照明工具,他们的夜晚,很多时候都只有漆黑一片。

由奢入俭难,徐清麦可不想让自己的生活最终也变成那样。

当然,她也没有傻到觉得仅靠自己的诊金就能成为富豪,而是将视线投向了广大穿越前辈们都曾经走过的路:

“咱们做点东西来卖?做什么好呢?吃的,还是用的?”她天马行空,倒是越想越兴奋,颇找到了几分在后世玩生活游戏的乐趣:“要不做玻璃吧?每本穿越小说里都要做的,简直是财富永动机。

“而且有了玻璃的话可以做很多事情。”

像是窗户和镜子这种日常每天都要用的暂且不提,徐清麦想的是,有了玻璃才能有制造试管和其他医学设备。就比如给赵孚用的封闭引流设备,原本就该是透明的,这样才能清楚的观察到引流出来的东西,确定他内部的伤势恢复情况。

更别说玻璃还可以磨放大镜,说不定还能折腾出显微镜来,这可是医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东西!

但是,周自衡摇了摇头:“......恐怕暂时不行。现代玻璃是硅酸盐玻璃,你会烧吗?”

徐清麦的一腔热血骤然变冷,她眨了眨眼:“......不会。”

“我看过视频,但也不会。”

徐清麦啧了一声,沮丧的道:“那就没办法了。”

不过,”周自衡提起笔,将“玻璃”两个字写在纸上,“我知道原理,后续有足够的资金了,我们可以多尝试几次,。这东西的确可能卖出高价,而且很有用。”

他如果想要做一些小实验,也离不开玻璃,以及显微镜。

“那你看这个怎么样?”徐清麦又想到一个点子。

两人你来我往的热烈讨论着目前他们可以做的东西和赚钱的策略。

纸张?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有场地,技术也不明确,目前搞不定,先记下......

制盐?这行业水太深了,先记下......

吃食?以周家的地位和身份,要开也只能开酒楼或者隐身幕后与人合作,不然容易出问题,先记下......

纯粹买商铺来做贸易?和上一条会遭遇的问题一样,先记下......

卖各种方子和图纸?一锤子买卖,不如等后续自己有积累了再来做......

两人面面相觑,发现虽然脑子里点子无数,每一个似乎都精妙绝伦,但现阶段可以做的事情并不算太多。

在讨论了一番之后,最终定了两项。

周自衡大致的衡量了一下这两项需要的人力物力场地,点了点头:“可行。走高端精品路线,一开始不需要计较产量。而且这个有点技术壁垒,一时半会儿的不会有跟风的产品。”

徐清麦笑起来:“跟风也没事,咱们难道就不会推陈出新吗?”

现代人的优势就在于接受的信息多,脑子里的点子也就多,这一点肯定要充分的利用起来。

周自衡掸了掸自己写了整整一张的纸,有些遗憾又隐隐有些小兴奋:“至于其他的,等着以后慢慢来吧,急不得。”

徐清麦赞同:“慢慢来。”

熄灭了烛台,两人走出书房。漫天星辰的光辉洒在院落里,让一切如梦似幻,仿佛披上朦胧银纱,置身静谧世界。

徐清麦乐观的感慨:“不管怎么样,至少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么多的星星。”

周自衡抬头看向远处:“明天应该是个大晴天。”

他希望这样的天气可以多持续几天,因为,整个江南地区,马上就要进行春耕了。

......

第二日一早,周自衡就自己去屯署上班了,将随喜留在了家里。徐清麦需要随喜去跑腿买东西,这也更让他觉得家中人手局促。

润州屯的主要官署并不在润州城,而在江宁县。这是因为辅公祏事变后,整个江南的行政区域就重新划分,江宁县被划给了润州,而原本的屯署还留在了县里,并没有搬到润州城去——反正也不是什么重要衙门,无人关注。至于屯署里的人就更不在乎了,山高皇帝远,他们巴不得不搬,在江宁县偏安一隅,乐得逍遥。

这太阳都快晒到人屁股了,屯监和屯副连个人影都无,周自衡算是第一个到岗的高级管理人员。

“周录事!”

向他行礼的几位小吏脸上表情都有些奇怪,就差明晃晃的挂着几个字:您今天这么早?

周自衡简直忍不住摇头,这就是摸鱼者的天堂啊!每天来点个卯,然后敷衍敷衍,剩下的时间混吃等死就行了。人生多么自在。

可悲的是,他是闲不下来的人。

屯署虽然人不多,加起来也就十几个,但占据的地方倒是挺大。作为录事,周自衡有自己单独的“办公室”。

他坐下来先把自己能找到的公文和所有的一些文字记录都看了个遍——别怀疑,周纯这家伙的脑子里关于公事的记忆简直一团糨糊——看完这些公文后,他才梳理好整个润州屯的运作模式和管辖范围。

屯田,从西汉一直绵延至今,是朝廷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大唐自开国以来除了戍边屯田是归军队管之外,其余都归于司农寺。

司农寺下辖有三十几个屯,包括监牧屯田、盐池屯田、宫苑屯田、军器监屯田等等。这些屯田的产出有的供养了宫苑,有的供给了军队,有的成为了官员们的俸禄,还有的被送入了仓库成为了储备粮。

而这三十几个屯里面,最受重视的自然是宫苑屯田和京畿附近的屯田。

润州屯作为新设立的屯,江南一带又多沼泽水域,农田也还没怎么进行开发,在整个屯田体系里可以说是吊车尾的存在。

爹不疼,娘不爱,也拿不到多少嘉奖,屯里从屯监到下面的吏员,自然也就得过且过了。

周自衡整理好这些讯息,脑海中一片火热——

还未大开发前的江南哎!

要是摸清楚了这里的土地和农作状况,换到现代,都足够他写好几篇论文了!

而且,这可是江南哎,富庶无比、膏腴上地、亩值一金的江南啊!

只有他知道,江南的农田一旦开发成熟,会给这里带来什么样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会给整个天下的经济体系带来多大的冲击!

粮食的中心产区会逐渐南移,“苏常熟,天下足”!与之相伴而来的,是江南人口的逐渐增多以及经济中心从北向南的转移。

对学农的周自衡来讲,这简直就是老天送上来的功绩。

他从坐榻上跃起,只觉得浑身充满了干劲。

从窗户向外望去,正好看到一个年轻人路过,立刻被他给抓了壮丁。

“你......杨思鲁!随我巡田去!”

开启男主的事业线。

历史上,江南正是在唐朝进入到大开发的。

ps,关于司农寺的描述参考了论文《唐代司农寺研究》。不过司农寺的职责和一些其他部门有重合,比如工部也负责屯田,戍边的军屯同时也属于兵部管理,各种交错,而且在后面变来变去。就不搞那么复杂了,简单提一提就好。然后,这几十个屯我没找到详细资料(大部分可能也没留下来),所以润州屯是私设,勿细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第 17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