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在八零香江写灵异报刊 > 第9章 黄金时代

在八零香江写灵异报刊 第9章 黄金时代

作者:王冬瓜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1-07 01:10:01 来源:文学城

深水埗纺织厂,车间工人正讨论白石塔女尸案,林小豪听得昂首挺胸。

前几日他买到《夜港》,招呼工友一起看,有工友觉得故事离奇系编造,直言林小豪上当被骗。

林小豪因不服气,还争论了几句,结果看到最后一句‘故事虚构’,让他被工友群嘲几日,在车间抬不起头来。

早间新闻直播,才知道《夜港》写得切实,大概率是目击者所写——他们看的故事不但不假,还是提前警方几天的第一手资料,而且该故事逼得凶手投案,可以算此案告破的大大功臣。

林小豪一扫颓气,简直与有荣焉!

……

油麻地小白领钱慧儿在报刊亭重买一份《夜港》,认真再读了一遍,前几日初看只觉得报纸用什么‘我死了’这样的耸人手法博人眼球,心中都是反感,今天再看,原来不是报纸毫无底线,而是专门吓凶手的手段。

观感一变,同样的故事手法都变作新奇巧妙,钱慧儿在心底偷偷将当日怒骂收回,又补一句,“干得好!”

……

灵韵刊社,编辑孙志伟恍然大悟,“我说怎么只有主版那么违和,原来是特意为之。”

他还以为《夜港》不堪压力,为了销量跨越红线,原来人家心中有数,大报纸不愧为大报纸。

他想了想,有些羡慕,“这次《夜港》拿到这样的猛料,报纸肯定卖爆!”

还有些惋惜,“这个目击者怎么不选我们灵韵报社?我们销量也不错的。”

……

新闻署,接线员正登记一位市民的来电。

该市民要求撤回昨日的投诉。

“本来很生气的,蹭这种热度没人性嘛,中午看新闻才知道冤枉报纸。”

“哎呀,肯定不投诉啦,人家抓凶有功,我又不是不讲理……”

诸如此类,接线员已登记数十起,都是香江热心市民打来,撤销这几日来对《夜港》的投诉。

接线员如实登记,心中吐槽《夜港》又增加他工作量,不过报纸建功,他们这种半个从业人员都面上有光。

他就大人大量啦。

不予计较,不予计较。

……

报摊和便利店中,不少人指定要买《夜港》,销量比早间增长更惊人,不过这次少了阵阵骂声,只有一心看报的读者。

“女仔经历好惨呐,晚上烧点纸,希望她下辈子托生个好人家。”

“难怪吓倒凶手,太可怕了,好像死者自己写的一样。”

“不是说是目击者吗?”

“目击者看得这么细致,对话都听到?凶手不傻不盲,能忽略一个大活人?”

“会不会就是死者,冤魂写作之类?”

“痴线,哪里有鬼啊,别吓人了!”

……

旺角警署中,正在梳理结案材料的荣sir突然想起之前觉得违和的地方。

他当日看到报纸,瞬时想到有目击证人这个可能,‘陈永华’此人有反侦意识,又够凶残冷静,难道想不到这点,怎么会轻易心理崩溃?

他前往羁押室再次审问男人,但提到《夜港》后对方又有点癫狂。

男人的目中都是血丝,“你问我为什么确定是鬼?”

“哈哈哈,”笑容浮现在惨白面色上,“因为我根本没说过那么多话!”

“目击者难道是看到这里写出的吗?”男人指指自己的脑子,指尖戳出深深印痕。

荣sir注视他片刻,面无表情离开。

——男人可能真的疯了。

——也可能说的是真话。

荣sir不由摸摸手臂上立起的寒毛。

他回想《夜港》,故事中的男人对女儿说过很多话,如果‘陈永华’从没说出口,《夜港》是怎么确定他十几年前那么详细的过去经历及心理活动?

荣sir不怀疑《夜港》写错,但凡不准,‘陈永华’不至于被吓得失魂落魄。

他想起《夜港》也一口咬定没有目击者。

莫非真是鬼神通灵?

可惜对于荣sir来说,答案注定不得而知了。

……

中环盈信大厦八楼,星报集团会议室。

市场专员Cindy正在文喻讲解报刊业的运营与盈利方式。

这是文喻的盲区,他听得很认真。

Cindy,“报刊盈利最传统的方式当然是发行销售,这里也分两种,一种是送去报摊和便利店的零售,我们和这些店签分成协议或者直接售卖给他们,由他们再分销,前者盈亏自负但赚得多,所以我们向来是签署分成协议的。”

其实是肯做分销的报亭老板很少,就算收也是收那种销量稳定的报纸,Cindy不好意思在新东家面前说自家集团多差,所以换了个说法维护集团脸面。

文喻听得懂,没纠结这点,Cindy继续讲,“另外一种就是报社最中意的固定用户,一般是忠实读者或者企业,直接和报社定购,一定就以半年或一年为期,对我们来说,少了报刊亭分薄利润,赚得又多又稳定。”

“最紧要的是,固定用户的数量,是报纸质量的标杆,关乎报业的脸面啊。”

文喻点头,这很好理解,只有质量稳定口碑良好的报纸,才会有读者愿意长期订购。

Cindy继续,“盈利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就是报纸上的广告,香江商业活动频繁,商家宣传、广而告之都要通过媒介,所以十几年前报纸广告简直打遍天下无敌手,这几年香江引进不少电视,分流了许多大广告商,各报刊的广告收入都有所跌落。”

“不过,”Cindy泼了冷水又来鼓劲,“还是有很多广告商习惯了报纸宣传,而且电视广告价格高昂,很多广告商负担不起,所以我们仍有很多机会,另外企业招聘、房产租赁买卖、还有些私人的寻人寻物启示等等,依旧是由报纸独揽的,这部分的收费没有广告高,但是胜在量多,加在一起每月都有不少入账。”

Cindy举例了香江目前的几家龙头报业,“如果是权威的杂志或者报纸,增加收入的方式更多些,比如做周边、增刊或特刊,自有忠实读者买账;举行活动或接受赞助也会有银纸入手。”

文喻大开眼界,他的时代纸媒已经式微,甚至电视业都没落了,发达的网络取代了传统的信息传播与广告宣传模式,他虽然知道身处报业的黄金时代,却没有太多实感,随着Cindy介绍各大报刊的影响力以及盈利情况,给出客观数据参考,他好像从泛黄旧梦的旁观者,一脚踏入油墨飘香的时代。

……

会议室外,李从文端着茶杯走过,瞥一眼正认真笔记的文喻,没有吭声,但心内多了两分满意。

不管这位大少是真的寄希望于星报集团,还是三分钟热度,至少他现下是给够了态度的。

他在会议室外又听了片刻,才转回财务室。

星报集团辉煌时期,财务室是配备四五位会计出纳的,但目前财务室只有一个年轻女子,低着头在快速清算报表。

李从文走进去问本月报纸销量情况。

财务员刚好统计完本月结算周期内最后一笔,面有喜色。

“《夜港》印刷三次,加印两次,印刷量分别为三万、二十万和四十万、共计六十三万份,售出是五十八万份。”

李从文也忍不住喜上眉梢。

大众综合类报纸,滞销率在10%—25%都是正常的,在10%以下,算是表现优秀了,且这是加印,李从文都不太记得,星报集团的报纸,上一次加印是什么时候了。

固然是文喻第一次印的数量太少,但加印意头很好,对于星报集团现况来说,简直是一支强心剂啊!

李从文笑眯眯走出财务室,正巧记者林旺群拿着稿件过来,请他审阅。

此人是年轻记者,专业功底扎实,新闻嗅觉敏锐,加入星报集团两年时间,写过好几篇让李从文眼前一亮的报道。

文喻在选择简易班底时,优先选择了他,就是看中他可为报纸质量托底。

他面带犹豫,将稿件交予李从文,李从文看过一遍,文笔生动鲜活,立场公正客观,并没有什么问题。

他疑惑看向林旺群,不明白他为什么面带难色。

林旺群:“我们此前的报纸都是这样的。”

报刊业竞争日益激烈,他们报纸的水平也许没降低,但常年没猛料,没新货,自然被其他报纸追上。

其实这个问题星报集团不是不知道,其他报业花大价钱笼络跑线员,又卖力推广自家爆料热线,给超高爆料费激励市民爆料,等于将‘眼’置于大街小巷,星报集团一开始不齿这种做法,等反应过来时已经落后。

报刊业普遍换了个打法,星报集团尾大不掉,又撞上内部股东争权,更多琐碎纠杂事务,李从文勉力支撑多年,但却无法挽救即沉的轮艇。

而经历过星报集团关门危机,林旺群也自信不再,是,手上的文稿水平在线,但此前也是如此,还不是销量惨淡?

他们早就该思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