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在八零香江写灵异报刊 > 第8章 案件大白

在八零香江写灵异报刊 第8章 案件大白

作者:王冬瓜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1-07 01:10:01 来源:文学城

文喻离开后,老屋中静得只有钟表声响,李从文和文喻聊了半天,有些精神不济,在女儿李淑敏的搀扶下回卧房。

李淑敏欲言又止,李从文叹口气,“是我自己想回去。”

他六十有二,人生过了大半,很多老伙计在这个年纪已经提前退休享受生活及天伦,他没退休一是女儿久病需要高额医药费,二是对星报集团太多留念。

星报集团好几个月前就开始拖欠薪资,是他厚着脸皮四处活动,又拼命挽留,才多坚持了两月,后面实在无以为继,员工四散,他也被心血潦败的结局打击得颓靡,才锁了办公场地,回了油麻地。

星报集团董事换人的事李从文有耳闻,一开始也有所期待,但等了半月没等来任何消息,又听说新换董事才从英吉利赶赴回来,在争产风波中落败,便当这位文少爷是不知世事的豪门子弟,对他能挽救集团不抱希望。

文喻来得虽然迟,但与他想象中大不相同,人还算持重规矩,李从文并没有因一场交流一次见面就对他生出过多信心,他答应文喻的原因更多是不甘心。

他执业近四十年,时光心血都付诸星报集团,陪着它从微至大,又看着它慢慢零落,那种感情用语言是难以描绘的。

他比任何人都不希望星报集团倒闭。

在家中这段时间,李从文也时时检讨回顾,是否自己过于固执使得星报旗下报纸也变得守旧落后?他希望有再一次机会,能重新经营,改变星报集团现状。

他的目光不由飘到文喻留下的一叠薪资信封和员工资料上。

这是文喻临走时拜托他的,要他联络的前星报集团员工。

李从文粗粗翻过员工资料,便清楚这是一个简易班子规格。

他心知肚明,文家虽然是豪门,但文喻争产失败,手上钱银有限,星报集团情况不同以往,他们缺钱缺人,要在竞争激烈的报刊业中拿回一席之地,只会比以前更难。

李从文不怕难,他有别的顾虑——他接触过不少有钱人家子女,年轻人本就没定性,加上家中托底,更加肆意放纵,难以约束,他担心文喻现下看起来认真,但热度三分钟,热情过后将星报集团当玩票。

但愿他不会让人失望吧!

李从文压下忧虑,重看手上的员工资料,边看边松了些神色:别的不论,文喻很会选人,他选定的记者与编辑都是多年优秀员工,是可以担起重任的。

而且这些人,在星报集团做得久,对星报集团是有感情的。李从文对其中一名记者还有印象——离开办公室前,他曾偷偷抹泪。

随着香江繁荣,公司日益增多,香江上班族的职场化正愈发明显,各行当的行事风格逐渐被高效冷峻规则所替代,包括工作生活泾渭分明、去人情化等,李从文不好评价这种趋势,但他作为文字工作者,还是感性居多,讲究情怀。

他同样共鸣理解那些记者编辑,如果不是情怀作祟,又怎么会被拖欠了好几月薪资才人去楼空?

看着手头上的薪资信封,他也休息不下去了,很快换了衣服,和女儿交代一声便出了门。

……

夜已经深了,幢幢建筑物隐在黑影里,旺角警署灯火通明,一改往日冷清气象,法证科同事在检验室与探员办公室间来来回回,一份份来自现场的检验数据不断传来。

警司现场坐镇,公共关系科宣传阿Lin面色严肃,执笔不断记录。

“受害人在屯门劏房居住的时间不长,留下的生物痕迹有限,加上劏房这种居住环境,租客更迭频繁,又过了这么长时日,生活痕迹早就被被新租客覆盖。”

法证科负责现场调查和鉴证的警员正在汇报情况,“床脚、洗手间下水等隐秘位置搜集出的毛发皮屑之类的人体组织杂乱繁多,一一比对完全需要几周时间。但是侦查队小组在劏房询问周边住民时,抓到一个神色慌张的小阿飞。”

“吓了几句,小阿飞坦白之前偷过受害者换下来不久的内衣,我们将内衣送去检验过,确认是受害者的物品。”

“有了这个证据和证词,可以确定受害人生前确实在该劏房生活过,和陈永华的口供对得上。”

警局大厅里,有个平时不羁的年轻男人正耷拉眉眼地老实接受警员教育,一再保证以后不再犯。

“我不知她就是白桥塔女尸啊,不然我早就报警啦。”

“阿sir你都知劏房这种地方,住着住着一声不吭就搬走的人大把,我实在没注意,不是你们专门问我都想不到。”

“一时冲头嘛,这个年纪控制不住的……我平时没那么猥琐的,真的是第一次做……你们不要告诉别人啊。”

“下次肯定不敢了。”

……

旺角歌厅搜查回来的线索也被摆上台面。

作为案发现场,歌厅能找到的线索证据并不多。

陈永华仔细清理过现场,大部分证据早就湮灭其中,就算检测出化学药剂残留,也很难作为有力证据控诉陈永华。

加上歌厅是个商业场所,来往人员复杂,客人的活动轨迹层层叠叠交织,干扰性巨大,想要在其中精准地捕捉到与受害人相关、且能为案件侦破提供关键指向的证据,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

虽说受害者口里有包间墙面碎片,但陈永华故意拆墙重新装修过,那些旧的建筑材料也早就随着垃圾车不知道运到了哪里,就算找到,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暴露污染,也不一定还留存多少有用线索。

这个现场,几乎就是一块人为制造的证据荒漠。

在场探员忍不住庆幸,陈永华太狡猾,如果不是自己投案自首,就算有人指控到他身上,警方也很难找出完整证据链,将他绳之以法。

负责屯门警署对接工作的文职人员拿着份报告过来。

“加急做的基因检测结果出来了,受害女性与陈永华确系生物学上的父女关系。”

目前的证据与陈永华自首投案的口供已经全部对上了。

天水围去调查陈永华本人的探员查了两天也有进展。

“在天水围小学找到陈永华的毕业照片,面部特征与嫌疑人差别较大,初步判断非同一人。”

与《夜港》所述也对上了!就差陈永华本人口供。

走出审讯厅的荣sir喝口水,望着诸多同僚灼灼目光,点了下头。

“他承认了,十九年前他勒死陈永华,用他的身份在香江生活,陈永华的尸体就埋在天水围坟场。”

警司马上下令一支小队赶赴天水围坟场起尸。

至此,白桥塔案基本告破!

在场警员顿时露出笑容。

阿Lin奋笔疾书。

白桥塔案本来就博人关注,现在凶手投案,又有案中之案,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新闻。

他现场撰稿,写完第一时间看向警司,迫不及待想召开新闻媒体发布会,向社会告知喜讯。

警司也不犹豫,“马上通知媒体。”

……

天光破云,平静香江正式被白桥塔案新闻掀起波涛。

公共关系科对外发言人在电视里讲述警方这几日的调查与进展,他目光坚定,声线沉稳。

从头捋这个案件,就是‘陈永华’偷渡后杀人冒名顶包,在香江生活了近二十年,因怕富裕生活被破坏而对同样偷渡过来寻他的女儿痛下杀手,又为了掩盖杀人真相割头抛尸……

——这就是这桩人伦惨案的始末。

本就在关注这件案件的市民使舆论迅速扩散,一时间,巷尾街头男女老少,不少人都在谈论案件。

“好凶残啊,杀自己的女儿还割头,什么深仇大恨呐。”

“简直没人性。”

“都是富贵迷人眼。”

“难怪之前女尸线索难查,原来是北边过来的黑户,没登记过的,失踪也没人知道。”

“我之前都猜到是偷渡客。”

“马后炮。”

……

比起白桥塔女尸,更多人因凶手能杀人顶替多年而心惊。

“太恐怖,这么多年没人发觉。”

“想到身边可能有这样的人就发寒了。”

“都是登记部门出的疏漏,简直是渎职。”

“差点给他逃脱法网,还好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

也有很多人关注凶手为何自首。

一媒体将话筒伸前,向对外发言人问出许多人心中的疑问。

“能潜伏多年,凶手不缺心机沉稳,据说这次杀人也将现场处理得很干脆,明显想逃脱法律制裁,怎么会忽然自首呢?”

对外发言人顿了顿,《夜港》否认了目击证人的存在,警员刘伟国之后,荣sir也有联系《夜港》,但《夜港》口风不改,这种情况下,他们也没法逼迫这位目击者现身。

至于鬼神玄奇之谈,又不适合摆到公众台面,于是发言人想了想,只好暂时推说巧合,又说有探员推测是目击者登报施压——《夜港》不承认,那警署也是推测,至于到底信不信,尽可以由市民选择,反正警署给过方向。

发言人还贴心摆出《夜港》主版标题,言明凶手见此崩溃。

这个举动果然转移媒体人注意力,不少镜头对准《夜港》,将其清晰拍下,关于目击者的‘推测’也让在场媒体兼电视前观众纷纷被说服。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