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云山过 > 第13章 第十三章

云山过 第13章 第十三章

作者:景旧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3-05 10:12:37 来源:文学城

上京如何,远在平关的襄王一行自是不知。

用过午膳,一行人整装待发。雁随这才见到传说中的驿长,他站在驿站门口,微微弓腰恭敬地送别襄王殿下。

马蹄扬起,掀起阵阵风沙,将他甩在了身后。

“他的腿。”雁随收回目光,拉下车帘。

“是跛足。”李绪并未掩饰,“他同前些年在元宵节夜市上,我们见到的的周祎父兄周信周礼一般,也是从平关军退下来的伤兵。”

“这是殿下为他们做的安置吗?”

“算也不算吧。我也只是给他们提供机会。他们曾在军中,眼力和直觉正是上乘,反倒适合。”李绪并未自谦,他从始至终也只是帮他们读书识字学艺罢了。

“若我是他们或者家人,会铭记殿下的恩情。”雁随并未看向李绪,轻声说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离开驿站后行的很快,路过下个驿站也只是短暂歇息了一晚,不过破晓时便出发。

又行一日,期间不过让马儿喝点水吃些草,众人嚼着从驿站拿来的肉饼,伴着拾回的柴火烧了开水吞进去。

一行人终于在天擦黑时到了平关和定州交界处。这两日行了百余里,大伙都有些疲乏。

忽然外面响起冯炽中气十足的声音。

“哪来的贼人!”

“住手!”苍流赶了上来,天色有些黑,他正欲仔细辨认了一番,还未来得及开口,只听得扑通一声,跪倒一片。

“殿下,平关军旧人在此,前几日听说殿下归京,特意在此等候,祝殿下平安顺遂。”领头的人声音洪亮。

李绪从身旁取过披风,系在身上,雁随将手炉递给他。

李绪下了马车,他开口回应,声音不大却令人信服。

“诸位请起,诸位都是保家卫国的好汉,某不敢承。”李绪将手炉递给身旁的苍平,扶起领头之人,“平关有诸位守护,是平关之大幸,是圣人之大幸。”

“今后山高水长,再见之日不知何年何月。还请诸位保重。”

雁随轻轻掀开帘子的一角,望向李绪。

她未曾见过昔年郑家老将军点兵攻打北雍,夺回平关七城的雄姿。

但从如今的平关旧将中可以显现一二,他们有傲骨有抱负,敬重襄王的仁善和才略,因此跋涉两百余里来送别。

李绪在平关的声望和威名并非是从他襄王的名号中得来的,而是与他父亲两个人十五年的呕心沥血中挣来的。

平关军不可出平关,但平关军旧人可以。

雁随察觉到李绪余光瞥向了她,于是顺势关上了帘子。

帘子轻轻地“啪”了一声,带的车身上的流苏微微晃动。

李绪同他们并未寒暄太久,只是叮嘱了几句保重身体,便回到了马车上。

雁随抬眸,看见李绪解开披风,坐稳后随手拿了本书沉默地翻看着。她便敲了敲车壁,示意可以出发。

襄王车驾悠悠南下,雁随掀开帘子,伸出头回望,看到了愈来愈远逐渐变小的平关。

***

天色已晚,林子里偶然传来几声鸱鸺的鸣叫。

雁随开口问道:“今夜便要出平关吗?”

“我们需尽快。”李绪随手翻过一页书,“定州刺史赵明盛乃冯家姻亲,他的夫人是冯老太爷妹妹的女儿。”

冯家人,自然是能避则避的。

“赵明盛?这个名字怎么有点熟悉?”雁随有些想不起来了,她似乎是在哪里听过。

“他是张大人的同期,也是修远三十六年会试的举子,可惜他才学不精,榜上无名。但他同冯老太爷的外甥女成了婚,落第后冯老太爷看在甥女的面子上帮他谋了个京县丞的官职,到比张大人授官来得快了许多。”李绪缓缓道来,“许是你从张大人口中听过这个名字。”

“说起张大人,也不知他有没有将簪子送给师父。”

***

平关城内的张大人倒很是纠结,如今正是七日之期,他从张家铺子拿回了那支簪子。拿到手时有些震惊,竟是寒铁做的,不似一支簪子,倒好像一把短剑。

张岭在院中踱步,吓到了起夜的小厮问书。

“大……大人?”问书上前来,“您怎么还不睡?”

张岭下定决心般,深吸一口气同问书说道:“明日,你同我上临山。”

说完便转身往屋里钻去,留下毫无头绪的问书,在院内发懵。

张岭这般的纠结雁随不知一二,但根据她对张岭张大人的了解,推断他定是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李绪抬眸看了一眼雁随,似乎看到了狐狸露出了尾巴:“张大人,必定不会负你所托。”

雁随清了清嗓子,转移了话题。

“这同殿下来平关时的路也是一样的吗?”她问道。

“应该是一样的,我也记不太清了。”李绪停下了翻书的手,思忖了半刻答道,“光是在路上就走了两三个月,忘得有些干净了。”

“我倒是还记得我十岁时因为偷酒喝,被我师父狠狠的揍了一顿。”

李绪翻书的手停下。他想了想,他十岁时从上京赶到平关,似乎是天要塌了,幸而父亲母亲还撑住了他的天。

***

李绪同李惇崔其菀北上平关时,尚在外傅之年。

一夕之间,疼爱李绪的皇伯父李恒和皇伯母郑婵被囚禁在了东宫,后来连最爱陪他玩耍的兄长李维和最体贴的嫂嫂林逢月也被囚。

两月后,皇祖父定下了谋逆的大罪,而他的父亲李惇,跪在勤政殿外三天三夜,依旧挽不回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杀心。不过还是给了最后一份体面,给李惇赐了封号襄,封地平关。

在一个低沉昏暗的夏末夜晚,刚刚被封襄王的李惇同襄王妃崔其菀,低调地带着他们的儿子李绪,踏上了北上平关的步伐,没有一个人送别。

或许是有的,毕竟李绪也不知道那个一贯慈爱地抱着他的皇祖父,有没有在皇城的高台上看着他最宠爱的小儿子离去。

因李绪年幼,襄王妃又不太适应奔波,他们一行人走得很慢,半个月后才到宁州。

而他们刚到宁州时,京中便传来了消息——幽王**于东宫,幽王妃郑氏、皇孙维、皇孙妃林氏亦是身死。

李绪只记得那天,或许有沉默或许有哭泣,但再也没有皇伯父在他闯祸时拦住要揍他的父亲,也没有皇伯母轻轻捏他稚嫩的脸。

他也没有了那个爱偷偷带他溜出去捉鸟斗蟋蟀的兄长,也没有了第一次见面时便俯下身笑着摸他头的嫂嫂。

父亲将脸埋在了掌心,小小的李绪只能看到他微微抽动的肩膀,而母亲揽过父亲轻轻地安慰。

从宁州到燕州,再到承州、定州,终于在一个寒风萧索的秋日里,李绪被母亲轻轻拍醒,告诉他到了。

李绪随着母亲下了车,平关不同于上京的繁华,到处都是一种野生生长的气息。

这里的人,说话大声而爽朗,喝茶喝酒都是大碗,空气中还弥漫着各种烤肉的气息。

“你父亲去官署了。”崔其菀温声道,“往后这就是我们的家了。”

李绪抬头,看到略显沧桑的大门上挂着一块崭新的匾额,潦草地写着“襄王府”三个字。

崔其菀看到他盯着匾额,边牵着他的手向里走去,边解释道:“这里以前是郑老将军的府邸,老将军后来一个人不想住这儿,便搬到了官署里的小院子。”

崔其菀带着他穿过影壁,来到院子后,她蹲下身子,握住李绪的肩膀,与他平视。

“囡囡,从今日起你就是一个大人了,阿爹阿娘身上有更重的担子,你要好好的。”崔其菀身上依旧是好闻的梅花香。

李绪点了点头:“阿娘,儿知道了。”

“你阿爹给你找了几个玩伴,你和苍平,再加上他们俩,要一起读书一起习武一起玩耍,好不好?”说完崔其菀起身,招了招立在一旁的两个孩子。

“你们一起玩,我还有些其他的事。”说完崔其菀便转身出了院子。

一个高些一个瘦矮,正一眨不眨地盯着他。

李绪比了比,开口道:“我是李绪。”

又指了指他身边沉默的苍平:“他叫苍平。”

“我,我没有名字。”高些的孩子有些不好意思,“他们都叫我大娃。”

矮些的孩子开口:“我叫青河。”

“那你自个儿给自个儿取一个。”

“那我叫苍流,苍平的苍,河流的流。听起来我和苍平是兄弟,和青河也是兄弟。”

再后来的十五年里,苍平、苍流和青河陪伴他的时间,竟快追上了他的父母亲。

***

说话间,马车外传来苍平的声音。

“殿下,再过一盏茶便到了定州辖内的驿站了。”

“好。”李绪回答。

而雁随从李绪手中抽出他没怎么翻动的书,问道:“殿下有没有听过平关本地的小调?”

“听过一些。”

“听过这首吗?”雁随轻哼着唱出来,“鸟儿入乡,燕儿双飞,请君看三阳,言语侬欢,还不归。[1]”

雁随声音清澈,倒显得歌没那么伤感了。

“似是听过一两次。”

“那——殿下,现今您也算得上是鸟儿入乡了。”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2]

如今已是梦魂已过关山。

李绪小名——囡囡。

林逢月名字出处:

李白《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

[1]翩翩鸟入乡,道逢双飞燕。劳君看三阳。折杨柳。寄言语侬欢,寻还不复久。(出自《二月歌》)

稍稍改动了一些。

[2]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出自李白《长相思·其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第十三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