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的殷殷期盼中,祭文念罢,三老抬手洒下一把稷米驱邪祝祷,百姓们则取出早就备好的柳枝互相在身上抽打两下,寓意扫旧迎新,小儿家就更有趣了,一个个被大人戴上柳条冠,摇头晃脑甚是可爱。
接下来就是篝火活动了,众人劈柴的劈柴,烤食的烤食,奏乐的奏乐,跳舞的跳舞,好不热闹。
这时,由郑廉在前,引着三老等人来和华书打招呼,身后还跟着之前带头闹事的王二锤。
乡里制度起源于夏商周时期,而三老、啬夫、游缴之职则是源于秦推于汉。其中乡老主责教化,啬夫主责赋税与司法,游缴负责乡里治安,再配合上十名里正,便可保一乡之安。
乡老一职基本都是由乡中最具威望的老者担任,对方须发花白,一走到华书面前便要行礼,华书小小年纪哪里愿受,忙侧移半步,摆摆手让安荣扶起了老人家。
寒暄几句,方知对方是带着王二锤前来请罪的,王二锤更是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弄得华书哭笑不得,反复表示并未在意,这才说服了几人离开。
送走几人,华书送了口气,跟这些老人家相处着实不算自在。
此时火焰燃得正旺,熏得华书小脸通红,她和安荣年纪不大偏又生的惹眼,不知多少人偷偷看着,但他们也知道两人身份尊贵,不敢惊扰,直到偷偷问过郑媪,才有几个少年少女上前将两人拉了过去跳舞。
如今虽然儒学兴起,但男女大防还不严格,边地女子更是爽朗洒脱,拉着华书便跳起舞来,华书本身就是女子,自然毫不介意,倒是安荣尴尬紧张,满脑子都是心上人初娆,一个劲往后退。
华书一边笑他,一边给他解围,拉过缠着安荣不肯退的女郎。这女郎身材高挑,但长相却很是温婉,笑容可亲,见安荣确实拘谨,也放过了他,专心招待华书。
中原地区女子跳舞多以柔婉为主,脚步轻盈,翩然之间飘飘若仙;边郡之地的舞步却截然不同,足下讲究稳而快,更见洒脱之感,甚是有趣。
华书虽不擅此道,但这舞步简约并不繁复,所以她学得极快,跳得越来越好,旁边人不由得停下,围着华书和这女郎起哄。
“这位阿姊好生面善,不知怎么称呼?”华书间隙问道。
那女郎一头乌发用素绢交盘起来,在左侧胸前垂下长长的一条麻花辫,随着跳舞的动作轻轻跳跃,显得格外灵动,被男子问及姓名她也不曾羞恼,坦荡笑道:“孟郎君客气,我名鹊枝……”
话音未落,不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马蹄声,众人先是一惊,但见远处没有点燃烽火,才稍稍放下心来。
安荣快速把华书护在身后,说道:“应是军队路过此处,只是不知是哪一路?”
华书眉头一皱:“武威郡,不是雁守疆的军队还能有旁人?”
“听师兄说贰师将军今日去了武威守军驻地。”
安荣话音一落,华书便明白过来,李广利只怕是不死心,见调不动雁守疆,便想要从雁守疆手下的兵卒中下手,征调了骑兵去大宛也好,选几个雁守疆精心培养的军侯小将也罢,都能给雁守疆使个绊子。
她不禁眉头紧蹙,她与太子虽在婚事上有分歧,但太子本人谦和有礼,是守成的明君之相,且卫氏一门皆忠烈,她从未有过颠倒乾坤的想法。
可李广利这半个太子党,明知匈奴对武威虎视眈眈,却不顾边郡安危,一心只想着夺权,实在让她生出了反感。
华书思量之下,行军之人已至眼前,她不愿与李广利照面,便带着安荣躲在人群之间,此时抬头一瞧,竟还真是李广利一行。
“你!过来!”李广利身侧一个长相凶悍的兵士对着人群中的乡老呵斥道。
乡老无奈站出来躬身道:“小老儿见过诸位大人。”
“这么多人聚集在这里,是为何故啊?”
“禀大人,我等是渭源乡民,今日是我们乃是乡中旧俗春日祭礼,是以在此处稍作庆贺。”
“近日匈奴奸细猖獗,还伤了边关守将,万不可贸然聚集,念在尔等初犯,不作惩戒,马上散了。”
那兵士说完这话,李广利一行便继续前进,华书躲在人群中,恍惚感觉有人盯着这边,略略抬眸看去,心下一惊:竟是李广利!
这人眼神这么好吗?此时篝火朦胧,百姓熙熙攘攘头挨着头,她个头又不算特别拔尖,怎么可能一眼就看得到?
可若不是看她,又是在瞧什么?
回想着李广利方才的视线,华书心中又是一惊。
鹊枝?他刚刚是在看她身前的鹊枝?!
安荣,大汉男德第一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7章 篝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