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月明 > 第76章 局内

月明 第76章 局内

作者:冠辞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12 01:54:22 来源:文学城

池浚道:“吕庆的尸体并没有被凶手刻意隐藏,相反抛尸地点很显眼,尸体被发现后,宫内一定会封锁门禁排查凶手,如果将受命玺藏在身上,凶手的身份必将暴露无遗。臣以为,殿下的猜测不无道理,也许凶手杀吕庆的动机不是为了受命玺,而是为了干扰开笔仪式和元正大典。”

今日不仅是元正日,还是天下人改口,秦哲称帝的吉日,虽然他已经是所有人口中的“陛下”,但他的登基大典定于十一月初六举行,距今还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在此之前,无论满朝文武喊得有多响亮,律法尚未承认他国君的身份,礼部和宗正寺都还没有过文书这道仪制。

凶手将吕庆公然抛尸在太极宫东侧,又将受命玺物归原主,除了讥讽挑衅,秦哲想不出凶手行凶的第二个原因。

“吕庆死亡时间能否确定?”温绪问。

燕序齐回道:“在元正大典开始前的三刻钟内,这也与他从门下省取出受命玺的时间吻合,吕庆应该是在前往太极宫的途中遭遇凶手埋伏。”

吕庆尸体被发现后,秦哲下命封锁宫禁,凶手有可能还在太极宫内。

“三法司立案,彻查此案。”秦哲起身走往南窗前,望着阶下模糊的人影道:“搜身!出现在太极宫的所有人都要进行搜身,包括殿内殿外服侍的太监宫女,今日上朝的官员。”

搜什么?搜的是凶手作案时所用的绳索。

燕序齐躬身问,“今日上朝人员中包括外邦使臣,各等王爵以及诸位亲王……”

秦哲打断他说:“所有人,没有例外。”说完他又传来以前的恭王府长史鲁康配合三法司一同搜查,这样做是为了间接监视三法司的搜查过程。

温绪道:“既然吕庆死于他勒,他被凶手缚住脖颈时,出于求生的本能肯定会反抗挣扎,三位大人在排查时,一定要注意在场人员手腕处有无被抓挠的痕迹,或是官服上有无不自然的褶皱,身上的配饰有无缺失。”

池浚道:“大监所言是他勒案件的基本常识,我等会仔细检验,无需大监提醒。”

温绪道:“那就有劳各位大人了。”

三法司三位长官领命退出殿外后,阶下众人淋着雪接受三法司的搜查,又是一个时辰过去了,三人再次进入殿中回复案情进展。

燕序齐道:“回陛下,臣等对今日出现在太极宫的人员全部进行搜身后,未能找到作案绳索,他们身上均无与吕庆接触的迹象。”

秦哲听后看向鲁康,鲁康躬身表示燕序齐的说法无误,也就是说未能找到凶手。

池浚道:“吕庆出门下省的时间至元正大典开始,直到最后他的尸体被发现,这段时间太极宫的各道宫门上陆续有人员进入,宫禁并不是密封的状态,凶手行凶过后,很有可能已经利用这段间隙逃出宫外去了。”

秦哲又看向温绪,温绪建言道:“陛下,案发至今已经过去了两个时辰,朝中文武也就罢了,让外邦使臣和宗室王爵沐雪听候实在有失礼数。”

他的话外之音就是此案面临的困境,目前在场的人员已初步洗脱嫌疑,案子一时半会儿难以缉拿真凶归案,只能私下里再查,不便再让所有人陷于案情,扩大猜忌和恐慌。人多嘴杂,三人成虎,吕庆之死不知会在朝中造成什么影响,拖得时间越长,影响对于秦哲来说越为不利。

“叫散。”秦哲命道,“此案三法司负责继续追查。”

三法司长官再次走出殿外,接着殿外的人影逐渐退去,方才大秦新帝踌躇满志俯视的太极殿广场只剩下了凄风哀嚎。

燕序齐出殿时,门边一人向他看过来,他和她交换了一个肯定的眼色,燕序齐所要告诉唐颂的是,此案的案情发展到目前为止与她所闻听到的一切全部吻合,三法司官员在殿中陈述的都是事实。

殿中只余两人时,秦哲视线从窗前调回,他眯眼盯着桌案上自己那副墨迹,口气森然,“元正大典如此,等到朕的登基大典,还不知他们要如何?”

唐颂侧耳,她紧紧握着刀,极力从风声中辨听殿中的对话。

秦哲话语开头说的是“此人”,最后一句话说的却是“他们”。

温绪笑道:“那么他们一定是打错算盘了。”

秦哲问:“依大监看,此案的凶手是谁?”

温绪道:“无凭无据,奴婢不敢妄断,奴婢相信三法司……”

“三法司?”秦哲冷笑,“大监,朕不傻,凶手有备而来,今日未能查出真凶,日后还能查的到么?这案子拖下去大概率是一桩无头公案。背后谋划之人就是为了让朕如芒在刺,实话说,此人确实达到了目的。”

温绪没有回答,也没有主动过问他的推测,只道:“不管此人目的为何,他能指派凶手随意出入宫内,可谓胆大包天,这次他杀得是陛下的亲信,也许下次他的手段会更加过分。为了陛下的安危,奴婢会加快平康军募兵的进程。”

他的话看似是安抚,实则字字透着怂恿,秦哲听得心烦意乱,“大监是在回避朕么?”

殿中静默片刻后,温绪问:“殿下以为此人为何人?”

两人一递一答,秦哲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推测:“凶手如果不在出席大典的人员当中,那么他是如何避开宫禁成功脱身的?太极宫西、掖庭宫北的芳林门由花鸟司戍守。太极宫北、大明宫西兴安门外的西内苑是北衙禁军羽林军、神策军、神武军三卫戍守之地。其余宫门上由南衙中的四卫戍守。也许帮助凶手脱身的就是这三方的其中一方。”

这三方暗示是哪三方?南衙、北衙指的是燕王、齐王两方,花鸟司司长唐颂与靖王关系密切,秦哲口中的第三方也许指的就是靖王。

唐颂听着这场对话,讥讽一笑,心甘情愿受人操纵的傀儡怎会不多疑?

温绪迎合秦哲的意指道:“陛下的分析很有道理。”在秦哲再次开口前,他低声提醒说:“陛下,隔墙有耳。”

唐颂听到温绪这句话,心头猛的一跳,紧跟着她听到秦哲靴底和地砖之间的摩擦声,他调转了站立的方向。唐颂感知敏锐,她很清楚被人注视是什么样的感觉,即使是背朝对方。此时她察觉到秦哲的目光透过南窗看向了她。

她在寂静中压下内心的惊悸,听着秦哲缓慢向窗边走来,接着南窗突然被推开了。

秦哲看到窗外一张神色诧异的脸偏了过来,她似乎没料到他会在此时开窗,顺手把腰刀拨到一侧,躬身行礼:“陛下有何指示?”

秦哲向窗外扫了眼,殿门外除了唐颂还有呼啸而过的风声,“你散值吧。”他命道。

唐颂领命退至阶前,待南窗重新关闭,她转身向丹墀下走。

“不像是能听到的样子,不过大监提醒的是,防人之心不可无。”

唐颂在秦哲话落时回首看向阶顶,太极宫的门脸看起来越来越丑陋了。温绪对她有戒备,今日他把这份戒备教给了秦哲。

她知道夺嫡的风波定会再起,但是她未料到会是以一具尸体拉开序幕。

殿内,秦哲回身看向温绪,“不管凶手是从哪道门上离宫的,能够准确掌握吕庆行踪的非门下省莫属,吕庆当初协助朕继承嫡长之位,最忌恨朕的除了燕王还能有谁?此人杀吕庆,却不损毁受命玺,不就是为了暗讽朕是白板天子?为了报复朕?”

温绪道:“陛下怀疑燕王是此案幕后的主使?”

“燕王是最大的嫌疑人,大监不这样认为么?”秦哲反问。

温绪措辞谨慎,“奴婢也倾向于这样的推测,但目下没有证据,奴婢……”

秦哲盯着御案上成堆的牒文,一边点头,一边冷笑,“证据?真相已经不重要了,今日使朕面色无光的也许是燕王,也许是齐王,甚至有可能是靖王,但是无所谓,只要坐在皇位上的人是朕,他们永远矮朕一截。只要朕坐稳皇位,他们奈若何?”

温绪适时躬身承诺,“奴婢会扶持陛下坐稳皇位,永御宸极。”

“大监,”秦哲行至御案前,双臂撑在案边一字一顿的道:“朕不想再看门下省的脸色了,朕不想再被门下省回驳了,朕不想再受任何人搂头盖脸的欺压了,朕受够了!”

温绪抬起视线对上冠冕垂珠下那双正在酝酿危险的眸,他淡淡一笑说:“那么奴婢便为陛下革除整个门下省。”

“还不够,”秦哲在垂珠后目露凶光,咬牙说:“朕要他们所有人的性命,朕要他们在黄泉下俯首称臣。”

平康帝的御道上,岂容他人践踏?秦哲深知他哥哥们的野心有多猖狂,不是他们死,就是他亡,前太子秦舒就是最好的示例,今日他的野心也终于被唤醒了。不,是被他们逼醒了。

万乘之尊无一例外不想独揽大权,谁登上了帝位谁就变成了龙虎,龙虎是极易生疑动怒的,捋虎须、逆龙鳞者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来日方长。”温绪笑得魅惑:“陛下只需静待时机。”

“静待?若是朕不想静待呢?”新帝的面色被垂珠的阴影覆盖,显得愈发阴郁。

温绪直立起身,冷静的笑,答道:“那便谋。”

“如何谋?”

“陛下是天子,天子之谋自然是光明磊落的谋。”

光明磊落。

秦哲问:“那便不会落人口柄了?”

“陛下放心,”温绪再次承诺,“奴婢不会做损害陛下声望之事。”说着他又提到了自己之前所说的话,“陛下要有耐心,静待时机不一定是被动之举。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吕庆之死,受命玺短暂丢失,皆因门下省监管不严,失职失责。执掌八帝印的大权,陛下可以借机收回了。”

天子诏令下发后,门下省如何行使封驳之权?门下省八位符宝郎掌天子之印,如果门下省不出示帝印,没有对应的帝印佐证,诏令如同废纸一张。反之,秦哲如果能亲自执掌八枚帝印,日后下发诏令时便能避开门下省的部分章程约束。

“朕如何没有想到?”新帝龙颜大悦,“朕这就下旨!”

符宝郎吕庆他勒案案发三个时辰后,太极宫通过舍人院下旨从门下省调出了新帝的八枚玉玺,今后它们由秦哲亲自执掌。

门下省没有动用封驳之权封还天子诏令,因为门下省自知理亏。门下侍中贾旭恒预感不妙后,在皇城散值后赶往燕王府。

燕王在廊下逗着鹦鹉说:“齐王还真是迫不及待,没想到他的动作这么快。”

贾旭恒问:“殿下,我们该怎么办?”

燕王不屑的道:“等齐王再亮招吧。”

唐颂晌午上值后,太极宫内的对话再无异状。傍晚散值后她前往大明宫,上官苍苍照常在兴安门处等候,两人往大明宫西侧的甬道深处走。

苍苍说:“主谋吕庆他勒案的应该不是燕王,燕王怎会把门下省执掌帝印的权力拱手相让?在与齐王的博弈中,燕王在朝中主要依靠的就是门下省的职能。依我看,齐王更有可能是本案的主谋。”

“我也这样认为。”唐颂判断,“秦哲继位后,门下省处处为难他,明里暗里给他使了不少绊子,所以吕庆死在元正大典时,他觉得燕王的嫌疑最大,池浚和温绪一前一后加深了他对燕王的怀疑,如果本案的主谋当真是齐王,那么他这一招便是假手于人,指示温绪利用秦哲剥夺了门下省执掌帝印之权。”

“妙计。”苍苍道:“这样一来,门下省失去了一项重要职能,秦哲反倒从本案中受益,他对温绪只会愈发倚重,他对齐王只会愈发服帖,只是他自己没有意识到罢了。”

唐颂颔首:“世子妃是梅家人,世子府与燕王府有牵连,我想此案的相关细节世子殿下有必要知道,了解燕王的处境,对世子府有益无害。说来说去,还是燕、齐两王之争,吕庆之死,是齐王削弱燕王权势的一步棋。”

“多谢唐司长提醒,”苍苍感谢道:“目前世子府在太极宫的耳目相对闭塞,有些事情还要通过司长才能知晓。”

唐颂笑道:“不必再跟我客气,就当是瞧在秦戎钺的面子上吧。”

苍苍笑了笑问:“此事需要告知义安宫么?”

义安宫如今指代的是皇太后:杨培芝。

唐颂点头,“如果典赞不嫌麻烦的话。”

“麻烦倒是不麻烦,”苍苍笑道:“只是有些疑惑,司长似乎很信任杨氏,司长既然遭受太极宫的驱逐,在杨氏面前声称一无所知便是,其实没有必要知无不言,对吧?”

“无关信任与否,”唐颂望着甬道尽头沉吟,“只是觉得时局中的每个人都不容轻视,杨氏性情隐忍,也许她下一次待机而动,能在时局中发挥恰当的作用。我在朝中需要的是各司其职的同僚,无关敌友之分。”

“我明白了,”苍苍笑道:“不过我有一句话想要奉劝唐司长,你对他人留有余地,反之则不然。”

上官氏满门抄斩,诛三族,彼时朝中无人对上官氏留有余地,除了独孤上野。

“我懂。”唐颂笑道:“我们都经历过。”

吐蕃兵马屠杀唐氏父子时,他们刀下同样不留余地,唐铭被践踏得尸骨无存,唐骋的头颅不知被遗弃在了何处。

有形的刀,无形的权,人们的骨肉被它们触及时,脆若琉璃。

“不知齐王下一步的计谋是什么?”苍苍叹道。

“秦哲正在气头上,”唐颂道:“我想,快了吧。”

“我们算是局外人么?”苍苍有些迷茫。

唐颂摇头,“人人都是局内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