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月出 > 第9章 芍药杀(8)

月出 第9章 芍药杀(8)

作者:归休乎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7 18:23:13 来源:文学城

三司会审并非上策,但对他而言的确有利,因为诸司可以互相监督,尤其是监督张鹤卿把持的大理寺,让此案得以在没有阴影的情况下调查下去。

但,关键在于,就算查出真凶,天子究竟信是不信。

重审之事本因疑而起,天子不信他,不信公孙弘,也不信朝上许多人。因为顾虑这些人是否是“太子党”,抑或“公孙党”。说得可悲点,天子如今相信的,恐怕只有自己亲自委任的张鹤卿。

那么眼下唯一可行之法,就是有那么个不为天子猜忌,没有结党嫌疑之人,能够站出来查清此案,揪出元凶,方能洗清东宫嫌疑。

成昭心中确有一个人选,只是…

他心中千丝万缕,忽闻天子道:“太子,相公们为你吵架呢。三司会审,好大的架势,殿下心中如何作想,不妨说出来让诸公听听。”

成昭听出其中讽意,抬袖道:“臣有罪,宫教不严,使宿卫夜哗京畿。至于三司会审,臣以为不妥。陛下御极以来,少动过如此大刑,恐引流言蜚语,有损治世清平。”

天子略一扬眉,手指轻叩龙案,微笑,“东宫毕竟思虑深远。”他目光扫过公孙弘,淡漠道,“案发一年之久,诸公不闻不问,如今不过审了东宫区区一旅帅,你们竟大动干戈,要动用三法司?这是怀疑大理寺断案不公?还是怀疑中书令监鞫不严?亦或根本是在怀疑朕用人不明?”

天子的话音回荡在安静的大殿中,森冷空旷,朝堂顿时沉寂,齐刷刷跪倒一片。

散朝后,张鹤卿步出大殿,抬眸望一眼蓝得没有一丝云翳的天空,想起公孙弘那张灰败的脸,不由心情大好。

天子如今厌恶公孙弘,固然有他“捏造”之功,但对人主而言,哪有那么多对与不对,只有信与不信。一旦生出成见,再想扭转只会难于登天。

先帝朝留下来的元老重臣,仅剩下公孙弘一人,有这么个人挡在前面,他永远不可能只手遮天。而天子如今沉疴在身,能拖一时是一时,一旦哪日山陵崩,整个大虞都将落入太子手中。

太子...

张鹤卿心下转沉。他并无功名背景,这些年一步步走到如今地位,不过蒙受圣恩之故,只要陛下信他,朝堂便始终有他一片天地。倘若往后新君不再信他,他又于太子毫无分寸扶持之功,届时朝堂只怕再无他立锥之地。

太子嘛。

张鹤卿负手走下长长的丹墀。他又不是没抢过太子之位,以当初魏王之势,他不也帮陛下给抢过来了吗?

步出廷明门,日光仿佛更烈了些,顿觉有些刺眼,正抬手遮目,忽有一人对他遥遥一揖,“张相公。”

艳阳下辨不清那人面目,只觉得身形挺拔魁梧,颇有伟岸气度,然身上一袭末品深青官服,又觉得扫兴,便只随意点一点头,径往省中去。

那人却趋前来,抬袖为他挡住一片阴影道:“烈日当空,下官愿为相公出一袖之力,让相公可视前路。”

张鹤卿听出他话中似乎另有意思,这才偏首看他。见此人大约三十来岁,唇有微髭,两眉浓长,双目明亮,是个十分周正的模样。虽身穿八品青衣,却气宇轩昂,不卑不亢。不像那个辛无畏,官居三品之列,瞧着还贼眉鼠眼的,若不是见他听话,他早一脚将其踹到爪哇国去了,那还容他在大理卿的要职上坐着。

张鹤卿看得顺眼,便问:“你是谁啊?为何在此?”

那人叉手又是一礼,“下官长安尉程迩,今随明府入阁奏事。去岁蒙相公提携在京,至今未谢相公大恩,故在此处恭候相公。”

张鹤卿反剪了手略想了想,终于想起这么个人来,他伸出指头点一点,回忆道:“程迩,岐州扶风人,咸宁七年进士,原梁州别驾,可对?”

程迩笑道:“相公执掌吏部,区区下官履历,信手拈来,令人敬服。”

张鹤卿呵笑一声,饶有兴味地打量他。

说来怪好笑的,这个程迩,原本是公孙弘的人。

去年陛下的皇叔梁王在藩,私逼民妇,这个程迩时在梁州别驾任上,徇私为梁王按下了此事,却被监察御史检举到御圣。梁王被责问左迁,程迩也被降罪贬谪。

那时他刚从梓州调回长安复职,对太子监国时,公孙弘等人对自己的打压怀恨在心。听闻公孙弘怕影响了自己的清名,对这个好学生不闻不问,便有意要恶心他,遂上奏说:“此人虽有蒙蔽小过,其心却在维护天家颜面,也算忠心可鉴。臣执掌吏部,选拔人才,责无旁贷,核其历任考绩均为上等,在州县卓有政声,若贬谪到小地方,私以为大材小用,不如留在京县,也好物尽其用。”

天子准奏,程迩便留在了长安县为县尉。从四品下贬谪到从八品下,却从地方来到了京城,对程迩而言,倒也算不上特别亏。总比贬去什么犄角旮旯的地方,一辈子再无出头机会的强。

因此他说“提携”二字,张鹤卿倒也很觉受用,只是想起原本的用心,便不免有些好笑,睨他问:“尊师大病初愈,你不去他那里展袖,跑来为我遮阳?”

程迩恭顺道:“公孙相公水清无鱼,下官在他那里早已是秋扇见捐,而张相公为国荐才不避亲仇,这才堪称国之良相。良禽择木而栖,下官绕树三匝,不知何枝可依?”

张鹤卿笑说:“你要替我展袖遮阳看清前路,我足下大路通天,又何须你来展袖呢?”程迩却反问:“果真如此么?”

张鹤卿有些不悦,“你有话直说,我不喜欢黏黏糊糊的人!”

程迩道一声是,徐徐道:“相公这回撼动东宫不成,虽有惊无险,却有些明目张胆了,要再出手只怕不易。况且陛下圣明烛照,相公若不谨慎行事,一朝行差踏错,但恐万劫不复。”

他说得温温和和,却正中张鹤卿心中的隐忧与烦躁,说来也是那个辛无畏太过冒失。那旅帅虽是微职,好歹是堂堂东宫宿卫,难道还怕他几句重刑要挟?如今偷鸡不成蚀把米,差点还闹出条人命,眼下进亦难,退亦难,再想祸水东引更是难上加难。

他略不耐地振一振袖问:“那依你所见,我这前路该如何走啊?”程迩微微一笑,环顾左右一番,凑近对他附耳一句,便振袖一礼,翩然离去。

此时百龄已辞别邓璞出来,对赶车的行舟道:“我与桃符屠苏不便时常出门,往后邓先生这边就交给你了。”行舟拍着胸脯笑嘻嘻,“娘子放心,奴别的不说,忠肝义胆!”

百龄与二婢对视而笑,登上车后,桃符想起邓璞觑着眼的模样,不放心道:“娘子把这等大事交给那个呆子,他能做好吗?”

百龄说:“此人有才,只是性子有点讷罢了。”

桃符看一眼面无表情的屠苏道:“可不是有点讷,连咱家这小木头都比他强,他当年可是差点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呢!”

百龄想起往事,也忍不住发笑。

百龄与邓璞的渊源,要从去年春礼部试说起。

百龄之父公孙止是当朝礼部侍郎,掌当年省试。这位邓子玉在前一年跟着朝集使入京后,便心心念念一朝登第,于是听从同乡之言,捧着一堆行卷来公孙宅谒见主司,司阍却告诉他郎君并不见客。

邓璞记得同乡曾说,公孙侍郎乃仆射之子,宰相门前七品官,惯来刁难,少不得要打点些银钱,于是忍气吞声掏出一串铜钱递过去,央求说:“我乃本科举人,前来拜谒公孙侍郎,望小郎通禀。”

孰料对方勃然大怒,“哪里来的无礼狂徒,也不打听打听这是何处!”邓璞以为他是嫌钱少,怨怒交加,便与他争吵起来。

这时有马车在门前停下,一个春莺啼啭似的声音问:“何事喧哗?”

随后一小女郎下了车来,那司阍趋前禀告说:“小娘子,这个无赖行贿要见郎君!”

邓璞隐约见那小女郎将自己打量了一番,问:“你是应试的举人?若是献行卷,交于司阍便是,自会为你递送进去,为何一定要面见侍郎?难道不知大考之前不能与主司会面吗?”

邓璞顿时傻了眼,片刻才讷讷道:“不能与主司会面?我并不知晓。”

百龄见他模样憨厚,眼神看着也不大好,一直觑着眼睛视人,更加傻态毕露,忍不住笑了说:“我是公孙侍郎之女,自然不会诓骗你,朝廷规定,举人考试之前不能面见主考,你在我门前大吵大闹,若被人举报,既害了你自己,也害了我阿耶!”

邓璞面色一白,怀中捧着大摞行卷不好施礼,只好对着她躬身说:“学生并不知晓,是...是我同乡再三告诫我,递送行卷倒在其次,务必要求得主考一见,让他当面了解你的才学,才不至于泯然众人,我...我...我方来此求见。”

百龄听到这里便蹙了眉头,将他怀中行卷看了看说:“你这同乡倒有意思。行卷要求不过三,你却抱这么一大摞来,若碰上个性子刚直些的主考,单凭这一点,便会认为你这个人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说不定就将你黜落了。”

那半瞎子似的邓璞一脸雷劈,竟站在原地半晌没有反应,百龄幽幽叹一口气说:“大考在即,防人之心不可无,想来你才学颇佳,你那同乡必定忌惮你,一年中榜者不过数十人,人家已经将你视作劲敌,你却还傻愣愣地言听计从。”

她从他手中的行卷中取出三卷,对他扬扬下巴说:“你且回去吧,什么也不必多说,那同乡若是问起,你只作颓然貌,告诉他公孙府将你‘掷卷搡出’便是,至于这三卷,我自会亲手帮你交给我阿耶,如何?”

邓璞遂归住处,照百龄交代应付了同乡,果在当年高中了进士,喜不自禁,对那位公孙小娘子感激无限。

至放榜后,他跟随诸进士登主司宅谢恩,趁空拦下一小仆说:“在下沧州邓璞,蒙贵府小娘子大恩,但请小郎转告娘子,邓璞今已高中,在此拜谢小娘子。”

对方却轻笑一声说:“那你谢吧。”

他听声音才知,眼前竟就是小娘子本人。

原来百龄扮作仆从,混在人群中围观盛况,正见这人觑着眼睛东张西望,便有意凑到他身边来,却被拽着听了这番言辞。

邓璞惊喜非常,从袖中取出金花帖子,对着百龄长长一揖说:“小娘子几我再生父母,若无小娘子劝告之恩,学生何以能得此物。”

百龄面对凭空而降的偌大一个“儿子”哭笑不得,却不料再见他时,他竟走在寻死的路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芍药杀(8)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