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月出 > 第4章 芍药杀(3)

月出 第4章 芍药杀(3)

作者:归休乎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9-19 13:01:45 来源:文学城

因过世的祖母是扬州人,无论是长安府邸,还是扶风故宅,阿翁的宅院中,都种着这样一树琼花。

当年先帝驾崩后,远在南海的阿翁被召回朝堂,告以先帝遗诏辅政,然而不过一年有余,阿翁就被国舅一党排挤离朝,从此蛰居故乡扶风,每日以读书、耕种、参禅为业,尽弃功名,专心做个逍遥散人。

百龄就是出生在扶风,八岁之前,都是在扶风的山水中度过。

后来国舅势倒,天子曾想起这个为自己舍身抗言的老辅臣,于是降诏征公孙弘父子还朝,公孙弘让次子公孙止应诏赴官,自己却具表谢绝了圣恩。

百龄那时五岁,跟着耶娘出发时,抱着阿翁脖子哭得肝肠寸断,死活不愿意离开,公孙弘疼碎了心,公孙止夫妇也于心不忍,遂将她留在扶风与阿翁为伴,从此祖孙相依为命,几乎没有片刻分开。

然而八岁那年的初夏,法华寺举行水陆大会,阿翁一早出门,却将她撇在了家里。她在门前望着阿翁骑着驴徐徐远去的背影,抱着猫儿噙两汪泪,直至那一人一驴彻底从眼前消失。

荀翁牵着她的小手,将她哄进了屋里,搬出纸笔说:“小娘子不是学会画画了吗?咱们就在家中画画,画好一幅后,郎主就该回来啦!”

于是她抽噎着提起笔,一笔一划开始作画。

她把阿翁画成猫儿的模样,做着平时他在家中做的事,读书,打坐,抚琴,散步。越画越觉得寂寞,越画越感到委屈,不知不觉就睡了过去。

醒来时看见庭院琼花缥缈,她听到些声响,疑是阿翁还家,遂揉着眼睛,抱起也才刚刚睡醒的猫儿,来到了中堂,里面果然端坐着一个身影,她在门边探头,“阿翁?”

却并不是阿翁,而是个琼花般清雅漂亮的小郎君。

那场法会整整持续了七天,本该漫长寂寞的七天,在后来的回忆中却短暂得不过一瞬的光阴。

她每日与那位漂亮的小客人痴缠一起,几乎忘记了时光的流逝。

他像一道明媚的春光,美而温和,将她的日子照亮。她喜欢他清澈如水的眼眸,喜欢他悦耳如泉的声音,她从没有如此喜欢一个人,甚至连阿翁也忘记去思念。每天一睁开眼,心里就充溢着快乐,像蝴蝶,像鸟儿一样飞去他的房间,缠着他为自己梳头。

每当此时,家里的老管家荀翁总会显得格外紧张,低低说“小娘子不可造次”等话,但小客人却温柔笑着,接过她手中的梳子,让她乖乖背坐下来,为她梳理着长发。

然而在此等事务上,他并不如他表相所呈现的睿智,每一个动作都显得极其笨拙,甚至有时会听到他紧张的吸气,“扯疼你了吗?”

“并没有呢!”

她觉得好玩极了,咯咯咯地大笑,这让他更加局促,好容易挽成的两个小髻总是一前一后,或者一高一低,看上去十分滑稽,但她依然乐此不疲。

他的聪慧灵巧尽数体现在绘画上。他很会画画,每当她涂抹出一只猫儿,他便会接过画笔,在那幅稚嫩的画作上修修改改,或是添上几笔远山明月,树木小溪,画顿时活了过来。这是她最开心的事,他们每天凑在一起画画,形影不离,很多时候,她都睡在他的怀里。

但阿翁归来后的次日清晨,她照旧蹦跳着推开他的房门,里面却空荡荡没有了人影。

她顿时红了眼圈。

“小阿兄呢?”

“他回长安了。”

“长安?”

“对,长安,朏朏愿意跟阿翁一起去长安吗?”

“愿意!”

愿意,因为他在那里。

回忆被屏风外的动静惊醒,百龄放下猫儿闪身出去,见公孙弘面色灰白,冷汗如豆,已咳得厥倒在席。太子正扶着他替他抚背顺气,荀翁急忙端了水来,百龄立刻接过来喂他。

成昭心下既慌且惭,遂呼樊无花急传药藏郎来此视疾,那叫樊无花的内侍急忙领命吩咐下去。公孙弘稍缓容色,摆手示意无碍,又目视成昭,把住他手艰难道:“殿下……不宜久留,速回东宫……”

说着已气喘吁吁,成昭明白他担心自己久留宫外,会令天子不快,遂涩然应道:“我即刻回去。”

百龄见祖父挣扎着意欲起身,连忙道:“阿翁且安心,孙女会代阿翁恭送殿下,想来殿下定然不会怪罪。”她顾一眼成昭,成昭立马点一点头。

那厢公孙弘才松了精神,任由荀翁领着两名小仆,一左一右搀回了后院。

百龄恭敬延请成昭步出中堂,自那树吹雪的琼花树下经过,径朝大门而去。成昭方自沉沉心绪中抽神,见左近一道窈窕倩影,行止有度,循规蹈矩,不由生出些微妙情绪,那巴在门首的小仙女模样,却在这时鲜活过来。

红裙双鬟,身披彩帛,一双葡萄眼睛直勾勾看人,下一瞬就凑到了身旁,一点不见外地扒拉着他,嫣红小嘴喋喋不休。

“阿兄!阿兄你真好看!”

“阿兄你喜欢猫儿吗?它叫朏朏,是我的名字,我把名字送给它了,《山海经》里的神兽!”

“阿兄你会画画吗?画猫儿,会吗?我给你看我的画儿!”

她把怀中的猫儿丢给他,一阵风似的卷走了,又一阵风似的卷了回来。

“阿兄,我们一起画画好不好!”

他微微失笑,“那屏风是你所绣?”

百龄正沉潜在万般浮思中,每一步都走得十分拘谨,既欢喜又懊恼,暗悔自己今日装扮,荼白衫子碧罗裙,清清淡淡,既未描眉涂唇,更未贴面靥花钿,甚至头上连支珠花也没簪……

他大约很失望吧。

七年不见,当年水灵可爱的小美人,竟变得这般粗陋……

是以猛听得这句问话,诧然一抬眸,正看清他眸中倒映的自己,霎时脸红心跳,险些路也不会走了。

“是……”

见她又垂下了螓首,成昭暗暗好笑,到底是长大了,学会了含羞低头。不像小时候,一双长睫齐刷刷指人,丝毫不知道收敛,只管把人看一个够。

“那些画你都还留着?”

“是……”

想起自己当年涂抹得乌漆墨黑的“猫儿”,难为他竟能一笔笔改出那般意韵,再抬眸看他时,忍不住一笑。

七年的时光便在这一笑中淡化。

成昭想起离开扶风公孙宅时,晨风带着清凉的湿意,庭院寂寂,只有一树琼花如雪。他对身旁的公孙弘问:“先生会来长安吗?”公孙弘回答,会。他当时笑了笑,揖礼而辞。

那么,那只小猫也会。

百龄将他引至门前,持礼恭送,一双眼睛却变回了幼年的眼睛,把人直直盯上了马。

成昭在艳阳下勒马踟蹰,片刻才低声模糊道:“我走了。”

回到仰山堂时,母亲也恰好来到。

杨夫人气质娴雅,眉目明丽,虽人至中年,光洁细致的脸上没有丝毫皱纹,年轻时的美貌并无半分折损,此时严妆丽服,一身隆重装扮,更显雍容美丽。

她本听仆人报说太子鹤驾降临,一时大惊,寻思郎君不在家中,妇人接驾恐有不恭,又担心家翁病中孱弱不能全备礼数,犹豫着,还是更衣出来以备接驾。来至正堂,却只有随从在此,太子已去了仰山堂,便知不好打搅,权且在堂上招呼款待。

此时见到女儿,便问:“你送的驾?”

百龄颔首,随她一道进入房中,公孙弘并未休息,而是坐在临窗矮榻上闭目养神,睁眼见到母女,问杨夫人道:“二郎昨日如何?”

杨夫人答说:“昨日夜里辗转,今早更衣后坐在床沿,想递假几日在家中为父亲侍疾,媳妇好说歹说才劝他出门,想来还是担心父亲。”

公孙弘摆手,“不用他侍疾。”又想起什么,嘱咐道,“洵雅那边也不要去信,博陵至长安来回迢迢,免得他跑回来一趟,平白误了学业。”

洵雅是百龄阿兄公孙绰的字,目下正在博陵大儒崔平子门下学习。

百龄没好气地嘟囔,“您还担心误他学业,他哪是去学习,分明就是为了陪着泠音阿姊!”

公孙弘与崔老仆射同为三朝重臣,政见脾性都十分契合,因此私交素好,便为两家小儿女洵雅与九娘泠音定下了婚约,却因老仆射去年秋骤然薨逝而未及完婚。

圣上念崔相三朝辅佐之恩,本欲下诏陪葬先帝昭陵,但老相公临终遗奏,请求回乡安葬祖陵。于是陛下辍朝七日,赐以东园秘器①,让崔家在京中治丧,极尽哀荣之后,许了崔氏三子扶柩还乡,九娘泠音也跟着父兄回去了博陵。洵雅不舍得未婚妻居丧期间沉郁无聊,才寻了个求学的借口,包袱款款追去了博陵。

公孙弘莞尔,“这有何妨?小儿女不忍分离本是人之常情。将来朏朏得了如意小郎君,只怕也不肯守着阿翁了。”

百龄脸皮一红,见阿翁嘴上戏谑,眼底仍带忧色,便壮着胆子,将脑中一直徘徊的念头说出了口:“孙女方才听得只言片语,略知一点朝堂局势。阿翁身为百官首,又兼东宫师,如今夹在君储之中,势必进退维谷左右为难。昔日楚狂过孔子而歌凤兮,谏逢乱则当避之。老子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功遂身退乃天之道。阿翁为何不愿听从阿耶之言,顺应天道,功成身退,颐养天年呢?”

公孙弘默默看着这个小孙女,娇闺初成,的的天真,说的却是沉浮朝堂存亡之道,心下滋味莫名。抬眸看姗姗一窗蕉影,良久叹息一声,道:“当年若非先帝仁慈,阿翁早已不在人世。而今顾命之责未尽,辅佐之任尚在,又岂能说功成身退呢?”

“可是,朝堂并非只有您一位宰辅,更非只有您一位大臣。”

公孙弘笑笑,“正因如此啊。先帝有十四子,今上有六子,这些人背后还有许多人。如今大虞北有突厥,西有孟凉,南有南诏,东有新罗。攘外必先安内,先帝所创盛世要持续下去,就必须先稳定朝纲。太子乃国本,居嫡居长,贤明睿智,太子的稳定,君储的稳定,就是朝堂的稳定。一旦国本不稳,会有多少人生出异心?你说阿翁夹在君储之间,进退维谷,左右为难,但你可曾想过,若夹在中间的人走了,难道就放任他们针锋相对吗?”

百龄迟疑着,公孙弘又玩笑似的问:“就好比,倘若哪天阿翁与你阿耶不和,难道朏朏也要一走了之,放任我们针尖对麦芒,相互不顺眼吗?”

这话逗得百龄一笑,仍辩驳道:“可太子乃陛下骨肉,是陛下的爱子。”

公孙弘浊浊吐一口气,“爱子,先帝又岂非高祖之爱子,废太子与魏王又岂非先帝之爱子。况且,朏朏,陛下他如今病了,他病了。阿翁多想治好他,让他的心,回归到浩瀚疆土,芸芸众生……”

语气哀切,他有些疲惫地闭了闭眼。

道理百龄其实都明白,天子如今非惟身体有疾,更重的是心疾。他正值盛年,却缠绵病榻,而太子却如竹初生,风采凌云。他怕自己对朝堂一朝失控,会重蹈高祖与先帝的覆辙,因此他才会忌惮太子。

但看到阿翁疲惫模样,不欲纠缠话题令他神伤,便劝道:“那您就赶紧养好身体,如此才有精力疗天子之疾,解太子之难不是?”

公孙弘点点头,百龄与杨夫人才搀扶着他又去床上躺下。

待他安睡后,百龄送了母亲出门,又回到室中,拿起那卷案宗,认真琢磨了起来。

写正派瞻前顾后,写反派得心应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芍药杀(3)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