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月出 > 第15章 芍药杀(14)

月出 第15章 芍药杀(14)

作者:归休乎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7 18:23:13 来源:文学城

至早间席冷人倦,长安宵禁已解,长主才放人回家。一干女郎随母拜辞长主出来,天光朦胧,道上行人商旅见香车络绎,俱驻足观望。

百龄栽在母亲怀中补眠,直至家门被桃符屠苏搀掖下车,几乎已睁不开眼,任由婢子洁面更衣,才一沾褥便沉沉睡去。

同昌长公主待宾客散去,回到寝居中,亦由婢女卸掉严妆,问左右:“郎君何在?”

少顷独孤琅入见,见母亲脸上倦色浓浓,正闭着眼由婢女通发,有些心疼,“阿娘生辰,白日里热闹一通就是,何必设此夜宴,一宿下来该是何等辛苦。”

长主眯着眼瞟他,“你知道阿娘辛苦就好。太子昨夜何时离去的?”

独孤琅答曰:“辞别阿娘后就离了府,儿亲自骑马送回东宫的。”

长主长长一叹气,“你这傻孩儿,叫娘怎么说你好呢。阿娘这般年纪,难道还稀罕过什么寿辰?还不全都是为了你。你将要及冠年纪,婚事却毫无眉目,叫我有何颜面见你死去的阿耶?阿娘费这番心思,不过是为了替你寻一佳妇。你可倒好了,竟把太子堂而皇之引将进来。成昭那模样身份,能有你什么好处?阿娘这番辛苦,尽为他人做嫁衣裳了!”

一想到自太子出现后,诸女郎一个个妙目含喜,纷纷集中太子身上,长主心底就不太舒服。

独孤琅却全不在意,傍靠妆镜台,将上面彩瓶中插着的几根孔雀羽翎拨了拨,笑嘻嘻道:“怎么算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呢,成昭难道不是您的亲亲侄儿吗?”

长主睁目一瞪,“侄儿归侄儿,你才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成昭的婚事自有你阿舅操心,轮得到咱们指手画脚?前几年你阿舅病情沉重,自顾且不暇,哪有精力挑选太子妃。如今太子监国三载,早加元服,就算想拖也拖不得了,过些时日,只怕满朝都要谏选太子妃。那时待嫁之女,还轮得到咱们细细挑选吗?因此阿娘才特意为你操持这一番。”

独孤琅依旧漫不经心,“阿娘,儿如今倒无心成婚,不如等成昭选妃后,咱们再从长计较也没什么不好,他总不至于把天下好女孩儿尽收东宫吧。”

长主听得此话,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意,扬声道:“从什么长计较!凭什么我儿就要拣人家剩下的!”

长主是有傲气的,先帝子女众多,只这几个嫡出的才是在怀中滚大的,偏爱非比寻常。长主自小被捧在手心,耶娘对姊妹两个的疼爱,甚至远超那几个兄弟,因此即便小弟已是万乘之尊,她私心亦不觉自己有所不及,自家宝贝儿子,又哪里比不上那些个龙子凤孙?

独孤琅见母亲动了怒,扬扬眉,绕到身后替她拿捏肩膀。长主自镜中看他模样乖巧,轻吐一口气,仰着头让婢女在脸上涂抹着香膏,懒声问:“你昨夜突然提那个韦三娘咏荷之诗是何用意?”

独孤琅愣一下,想了想,笑了解释:“没什么,我与成昭自假山下过,正听她在池上吟诗,那公孙娘子替她改了两字,她却十分骄矜的拒人千里,后来又争夺魁首之位,我一时厌恶,便随口一提,意在敲打。”

这却是件碰巧的事,众人只知洛神池美,却不知绕池一片假山内别有洞天,里面有一条密道可以通行。这是当初筑造宅邸时,长主的一番巧思。那假山道从独孤宅后园,可直通长主内宅,曲曲折折,弯弯绕绕,可遮艳阳雨雪,也可避闲人耳目,她与驸马当年常在其中漫步,幽情旖旎,别有风味。

昨日独孤琅引着成昭从独孤宅中过来,以防引人注意,便行走此道,一面走一面议论朝事。

中书令张鹤卿乃天子心腹信臣,却与太子颇有嫌隙。当初成昭监国,张鹤卿职在吏部尚书,已带同中书门下三品,位宰相之列,被御史弹劾私夺民田。成昭当时上奏天子,要将张鹤卿罢相贬谪。彼时天子尚且清明,并未如何偏袒,准成昭所奏,将张鹤卿贬为梓州刺史。张鹤卿到任梓州不足一年,就因举荐百里敬有功而被召回长安,升中书令,仍管吏部事,荣宠又逾从前。

当日天子令其监鞫此案,新任大理寺卿辛无畏又是他一手提拔,独孤琅便有些为成昭悬心,而此后事态也果如所料。

自旅帅事发,宰相联袂奏请三司会审被驳,独孤琅就跑到东宫操了一回心,将成昭手中的笔一夺,“李凤凰,你还沉得住气?明日一顶‘谋杀朝臣’的帽子就该扣下来了!”

成昭微笑,自表兄手中取回了笔,“昔日沛公赴鸿门宴,若似你这般心浮气躁,早就血染项庄之剑,又何来大汉四百年江山。阿兄勿急,我自有樊哙。”

翌日已致仕的老尚书柳端义进表求见。

老尚书年高德劭,天子亦不得不下榻相迎。见他须发苍苍,看向自己的目光赫然带泪,心下不免感伤。

君臣对晤关怀,各自感慨一番,忽闻老尚书道:“臣骸骨半死,宛转匡床,每日隔墙闻路人语以为乐,近日常听人诽议大理寺严酷,朝廷法司名声如此,臣所以面君进言。臣虽老迈无力,愿尽余晖与君分劳。”竟奏请天子允许他去大理寺监察。

他言语忿忿,天子一时沉默。

柳端义其人,最是耿直清正,是本朝唯一曾历三法司的官员。

高祖时为监察御史按查河南道,纠核一道官吏数十人贪墨之罪,审查冤狱百余起,河南谓之“御史雨”。先帝时为大理少卿,在任三年,断案无数,狱中无一人喊冤,皋陶之名满天下。

数年前以刑部尚书致仕,彼时天子以其名望深厚,遂恩准带原官致仕,以备顾问,诸法司有犹疑不决处,也常过宅咨询,乃至后进法官,私下称其为本朝的‘獬豸法祖’。

近来大理寺卿冯远明被贬,新任寺卿又因旅帅事为群臣诟病,天子心中也有些烦闷。司法若失信于民,又何以治天下为?

暗忖若令柳端义坐镇,一则可安朝臣心,二则避免偏袒之嫌,天子私心并不排斥。且此人年近八十,其子早逝,其女远嫁,有个孙子年少尚未入仕,并无丝毫党从之嫌,便恩许他入寺督查。

独孤琅正与成昭谈论此事,说到此人毕竟年迈,恐精力不足等语,却见身旁不见了人影。回眸一看,成昭正驻足从假山缝隙朝外看,目光之专注,神情之柔和,令独孤琅十分疑惑。跟着一瞧,便看到了那洛神池畔,红裙飘扬的小美人。

长主听说如此,放心道:“真是吓我一跳,险些以为你看上她了。要说这韦氏,京兆名门,与我家也算勉强匹配,家中子弟都很不错,只这女郎为何养得如此别扭!我原先听说她颇有几分才气,本还有些期待,真真儿见到了,却也不过如此。诗虽写得像个样子,就是为人总是端着,又太过争强好胜。大约知道自己容色并非上乘,便有意做一副自命不凡的清高模样,一点微名看得跟保命丹似的,可见书也没有读通,圣贤之道是半分不知。为人大事上峥嵘头角还说得过去,小事上锱铢必较可就没意思透了。”

见母亲对这位韦三娘如此鄙薄,独孤琅都很有些同情,却又听母亲说:“世人择婚,无非看重门第、容貌、才华、品性。在我这里没那么多讲究,只两点要紧,一是容貌,二是品性。我自小繁花过眼,蒲柳之姿如何能忍,因此一定要找个美人。美色动人心,但长久相处还是要看人品性,品性好,才能宜室宜家,夫妻和顺。你盯好这两点,只要是清白人家,并非什么犯女贱婢之类的人物,在我这里都过得了。”

说完回头看儿子,喜滋滋问:“那公孙家的小娘子,你觉得如何?诗写得好,人又漂亮,性子还大方,阿娘给你下聘去?”

长主心下极喜欢百龄,那韦三娘说她诗中无贺寿之意,轻慢了自己。但实际上比起几句花团锦簇的祝语,百龄诗中那句“凤笙吹来何处魂”,更叫她感动。这孩子能与人共情,宽慰起人来又润物无声,可见品性端正温柔。

独孤琅正琢磨成昭昨日言行,好端端地突然提出要亲自吹笙,便觉得其中定有文章,听母亲如此殷勤一说,顿感十分无奈,有意提点说:“阿娘都觉得好,难道别人就不觉得她好吗?”

长主懵然问:“什么意思,难道还有人要同咱们抢吗?”

独孤琅在她肩头揉捏两下,“阿娘,儿是说这个公孙娘子并非池中物,指不定已有良缘在等着她呢,咱们就不要掺和了!”

长主气咻咻道:“什么叫掺和!以我儿的身家才貌,有几个儿郎比得上?便是尚公主也绰绰有余。只你阿舅那几位公主,年纪都小如何匹配?你其他阿舅膝下县主,又大多随父在藩,我连见也没见过几面,如何知道人品样貌?因此才大费周折替你召来这满长安的贵女,设这夜宴不过是要看她们松散之后的真性情,如此费尽心机挑来拣去,我就看中了公孙百龄!且你那苦命的姨母也很疼她,只当着亲女儿一般看待,她若成了我家妇,你姨母想必也会十分高兴的。”

独孤琅悻悻道:“姨母也不止我这外甥,她还有侄儿不是...”

长主回头望他,独孤琅继续道:“公孙娘子若是嫁给她侄儿,姨母想必也是同样高兴...”

话说得这样明白,长主如何不懂?

看他摆一副乖巧面孔,嘴里却一个劲把好姑娘往别人怀里推,又爱又气,伸手往妆案“啪”地一拍,“行了,我听明白了!”又冲冲道,“你若想叫娘不再操心,就早早领回个女郎给我看!成天就知道成昭长成昭短,跟在太子后面打转,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想做太子妃呢!”

独孤琅哭笑不得,“阿娘,您这是什么话...”

长主一门心思落空,心下已十分不耐烦,挥手叫他:“去去去!”由婢子搀扶着便要上床休息。

独孤琅便默默退了出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芍药杀(14)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