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月出 > 第14章 芍药杀(13)

月出 第14章 芍药杀(13)

作者:归休乎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7 18:23:13 来源:文学城

长主既起身相迎,众人都反应过来太子亲至,立时纷纷避席跪倒一片。

虽同在长安,龙驭鹤驾又岂是轻易可见?夫人娘子大多久闻东宫风姿,心中暗藏一段向往,如今亲眼见驾,惶恐之余,不禁喜上心田。

成昭扫一眼直直望着自己的百龄,果真还是那个眼珠子不会转的公孙朏朏。偏头牵牵嘴角,与长主相让坐上首席。

长主笑盈盈道:“殿下日理万机,又忙于治史修典,如何有空来我家中?”

成昭温声说:“陛下龙体初愈,不能亲幸府上,便叫侄儿前来为姑母贺寿。”

长主有些感动,前番天子寝疾,她入宫探视,一个憔悴,一个伶仃,姊弟相对饮泣。天子道:“阿姊这几年沉郁,我看在眼中亦感难受,且就生辰热闹热闹,为我也添一点喜气。”才有了今日这番盛宴。

便含泪望太子说:“陛下有心了,白日已令黄门送赐,又专程要你走这一趟,他如今身子欠安,还为我如此挂心。”

成昭道:“姑母此言差矣,您与陛下一母同胞,血浓于水,他最是不舍您这位阿姊,今日来前,还再三叮嘱侄儿,务要令姑母笑逐颜开。”

独孤琅笑着接话说:“殿下为了让您高兴,将藏着不肯示人的曲子都拿出来了,阿娘可有奖励?”

长主睨这个没轻没重的儿子一眼,“我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能够奖励太子?”

成昭眸子轻转,看到那巴巴儿望着自己的人影儿,“眼下便有一宝,公孙娘子《月出》之诗,还望姑母割爱。”

长主嗔他说:“那岂是我能割爱的?还得看人家公孙娘子,是否舍得叫我借花献佛?”

百龄自他出现,便有些懵懵的,一时怀疑自己喝多了酒睁眼做梦,一时又被这鲜活的事实给激得不知所措。

欢喜密密麻麻涌上心头,暗道这缘分如今也太够了,前不久才见过面,今日又这般偶遇,嘴角几乎压不下去,竟把周遭一干人事忘了个干净,只望着他,满脑子晕乎乎的陶然。

好在满座女郎都是如此姿势,倒并不显得她如何突兀,猛然间听到自己的名字,她一激灵,急忙躬身道:“蒙殿下与长主垂青,乃百龄福气。”

长主便将她诗稿递至成昭手中,成昭展卷看上面的字迹,骨骼清健,既追魏碑之势,又兼右军之秀,浑雅而不失灵动,并非闺阁常用的纤丽簪花体。

想起当年她还只会一手猫爪印似的拙稚字体,便觉得果然时光匆匆,如今已是淑女风范,文采斐然,草草挥手,就能一举魁首,真真了不得了,嘴角微微一勾。

百龄悄悄看他,本以为至少会夸自己几句,却只浅浅那么一笑,就把她的诗稿卷好收入了袖中,心下顿时十分失望。

小时候她做什么,他一定会夸她两句,这次她挣了好大的面子,出了好大的风头,他却一声不吭的。

成昭哪解她的心思,只见原本亮晶晶一双眼睛,突然浓睫一垂,腮帮子也微微鼓了起来,黯然坐在席上。

心道不妙,却不知哪里得罪了这猫儿,略想想便对长主说:“方才隔屏听公孙娘子之诗,已讶大家风范。方才见其字,骨秀神清,直追我宫中率更令薛公楷字。成昭得此一宝,还要多谢姑母。”

这话自然大有水分,东宫率更令薛道南乃当世书道圣手,放眼整个大虞,谁又敢说自己的字“直追薛公”?但闻太子如此盛赞,令在座者纷纷顾视百龄,这是何等优秀的娘子啊,诗已如此,字还能直追名家,心中暗羡不已。

百龄心底乐开了花,兀要端着矜持道:“殿下谬赞。”

成昭看她小脸绷得平静,那双眼睛却耀如星子,分明已十足开心,便又在心底好笑。想起她幼时让他梳好了头,又簪了满头的花,做出端庄模样问,我是不是很美?

想到这般,随手拈起杯子,借以挡住唇边笑意。

诸女郎见太子仪神儁秀,无人不暗起遐思,但愿这位殿下能够多看自己一眼,然韦三娘此刻却是浑身如浸冰雪。

自太子出现那一刻,便觉摄魂夺魄,陡生向往,旋即就想起自己方才一番言语,又觉懊悔不已。她怎知道屏风后坐的并非什么乐人,而是风华如此的太子殿下呢?

不明的委屈与愤怒充斥内心,但见自己虽得了魁首,那位殿下竟一个眼风也没有扫过自己。她的诗就摆在长主面前,没有人多看一眼,没有人讨论一句,摆在那里仿佛一卷废纸。听太子盛赞公孙百龄之诗,又盛赞其字,想来今日之后,自己这个长安第一才女的名号便该易人了,顿时心肺欲煎,一时片刻也不知该如何熬过。

诸女心思纷纭,满堂风光旖旎,好在太子并未久坐,不片刻便与独孤琅离席而去,虽留下遗憾无数,却让一直紧绷的氛围又松缓下来。

宴席散后,长主并未约束女郎行迹,只道今夜宅中不设限,女郎们尽可畅快游玩。

百龄本就是夜猫子习性,这会儿精神十足,虽因成昭的离开心底暗暗失落,但仰见明月高照,便又心情大好起来,想着去后园步月赏花,定有别样风情,岂料才走出几步,就被几名女郎团团围住。

其中一佳人长眉杏眼,小脸团团,瞧着十分欢喜和气,对着百龄行了一个大礼,笑盈盈说:“我代高七娘谢过公孙娘子。”

百龄不解地看着她,那女郎道:“我姓裴,族中行四,家父乃左千牛卫龙武将军,我家阿嫂便是高家五娘,我与七娘也是手帕之交。方才在后园中听到有人诽谤七娘,我正想上前理论,就见娘子仗义出言,因此特意代七娘谢过娘子。”

百龄听明白缘由,笑着说:“我虽未见过高家七娘,却素闻美名,连我崔家阿姊都赞不绝口呢。因此听到人后非议,便觉不平。不过区区口舌之劳,不敢承受娘子大礼。”

裴四娘有些含怒道:“公孙娘子有所不知,七娘前些日子出了红疹,不能外出见客,早早便向长主请了缺席之罪,却被这些人一顿歪曲侮辱,实在令人可恶!七娘的性子温和,生得美丽,每回出席这类场合,夫人娘子们都十分喜欢她,我家阿嫂也十分怜爱这个幼妹,说她打小就是极贴心柔善的一个小人儿,连家中祖母那般严厉的性子,也不曾对她疾言厉色过。这样的品性,总被些心思狭隘的人嫉妒,凑一起说她坏话,我早就忍无可忍了!”

她说得气鼓鼓的,旁边几人大约都是七娘好友,频频颔首,一副义愤填膺貌。

百龄有些担心,担心她们会去找杜氏等三娘子理论,便劝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古来人情如此,然而公道自在人心,倒不必过于计较。且宴前那三位娘子特意来找过我,她们已颇有悔意,这世上之人,并不是非白即黑,我想此事就此作罢,倘若性情不投,日后少些往来便是。”

裴四娘大约出身武将之家,性子十分明朗率直,听到这话朗朗笑道:“娘子是怕我找她们麻烦,放心,我阿娘今夜也在,我可不敢放肆!”

大家听了都笑,裴四娘又道:“你这性子,定与七娘相投,有机会我一定替你们引荐引荐。说来我原先就见过你,那时只觉你过于美貌,令人不免生畏,又常与崔家娘子一道,崔娘子出身高贵,性子冷傲,我等都不好亲近,因此,就一直没同你说上话。”

百龄暗暗失笑,泠音这个人,出身五姓之家,是多少人心中追捧的仙女儿,人前常作一副冷脸,不过是为了遮掩自己的魔王本色。她性子疏狂放诞,若多说几句话,很轻易就暴露了原形,丢了家族高贵的颜面,因此不得不在外随时绷着。百龄曾听她说,她家阿娘之所以看好她与洵雅,很大一个原因便是觉得公孙家的长辈都性情和蔼,并不尖酸挑剔,容得下她胡天胡地。

她道:“崔姊姊并非不好亲近,她性子很好的,往后她回来了,咱们一起相处几回,大家就都了解了。”

一行说说笑笑,在后园逛了一阵后,都有些疲惫,依旧回来堂上,长主虽安排有休憩之处,诸女郎却见长主与母亲都未歇息,也不好退下扫了长主的兴致。

然而长夜漫漫,终究有些无聊,百龄便提议大家来玩藏钩,顿时勾起众人兴致,长主听了,竟拨下手上玉戒交与百龄道:“既要玩,便拿这个玩去吧。”即刻便吩咐下去。

仆人婢女很快就布置好了长案坐具,瓜果美酒。世以跽坐为尊,但今夜长主宽宏,命人安排的是可以垂足而坐的高足彩凳,又铺着厚厚的绣垫,让诸位女郎不必久坐辛苦。待入座后,百龄发现几乎今夜所有的女郎都凑到了一桌,唯独少了韦三娘。

其余女郎很快也发现了这一点,韦三娘今夜十分不受待见,女郎们都不太喜欢她执拗争夺魁首的行为,便有人说:“这位韦三娘也不知躲到哪里去了,怕是这辈子都不敢见人了吧!”

立时有人附和说:“我看她那副尖酸小气的模样,就替公孙娘子感到厌恶,从来没有听说过魁首还能靠抢的!”

又有人道:“怎么不能?我回去就把这事儿告诉我阿兄,叫他明年应试,若考不中状元,就学学韦三娘子,咱们站出来不服,这状元必须给我!”

顿时哄堂大笑,百龄却有些心情复杂。自己无意交锋,却还是阴差阳错得罪了人,韦三娘子虽求誉之心过盛,说来也并非什么不可饶恕的大罪。但眼下气氛,自己开口无论说什么,都不伦不类,显得虚伪,遂只默声坐在位置上。

当时便分左右二曹,百龄与裴四娘等人居左。这游戏的玩法,是将戒指等物藏于本曹一人手中,然一曹之人纷纷握拳,由对方一曹猜藏在何人之手,猜中则赢,猜不中则输。输的一方惯例罚酒,但大家都担心酒后失态,百龄便提议,输的一方依次出一人受罚,可饮酒,可作诗,也可以讲故事。大家纷纷认同。

几轮下来,百龄屡猜屡中,裴四娘悄悄凑近了问:“你是有什么神通不是?”

百龄道:“不过察言观色罢了。”

裴四娘不解,便此轮,裴四娘藏钩被人猜中,一曹大感懊恼,正该百龄受罚。

百龄神秘笑道:“那我讲一则鬼谈,乃我阿兄亲历。”顿将众人好奇之心勾起,纷纷安静瞩目。

百龄道:“我阿耶曾为朗州武陵令,阿兄时年九岁,随父在任。武陵地近古桃源,常有异事发生。某年夏,阿兄在沅水泛舟读《梁史》。前梁末帝时,权臣胥昌专横,太傅王歆谋诛之,以禅位之名召贼入宫,为迷惑贼人,让天子亲自为其斟酒。酒中有毒,天子年少,不觉心慌手抖,为胥昌所察,强灌天子之口,其后胥昌自立,天下大乱。阿兄读到此处,愤然大骂王歆乃祸害天子的愚蠢老贼。”

“这时水上却有人道,‘孺子失言,王公牧徐州,于乱世中存一方净土,有彪炳日月之功。不忍天子虎狼环伺,单车赴京,彼时父老扶车,泪溅尾尘,知公已存向死报国心。虽有一失,岂可尽灭前功,以贼称之?’阿兄急忙看向水面,茫茫无人,遂问,‘公何人,竟知前朝事?’那人答曰,‘青州邓颐’。”

“阿兄回家后查阅古籍,方知此鬼竟是前朝平定乱世,开国大楚的太祖邓皇后之父。阿兄将此事告诉阿耶,阿耶感叹说,先圣通达,不以小过毁人大功,王太傅计谋不密,并非太傅之过,而是天不我与。”

众女听了啧啧称奇,这时右曹的窦娘子却反应过来,笑看百龄说:“这哪是什么鬼谈,分明是劝解我等,不要刁难韦三娘子。”

百龄也笑说:“故事是真的,我阿兄亲口给我说的。劝解也是真的,韦三娘今夜虽因魁首之争,与我小有不快,但她所言并无过错,我的确诗中疏漏了主旨,因此这魁首之名应该她得。况且她一向才华卓著,闻名京师,就算今夜稍显激越,我们也不应就此磨灭本该属于她的美誉。诸位娘子胸怀开阔,必定与我想法一致。”

裴四娘道:“说得有理,韦三娘今晚也受了委屈,往后咱们就不提这事了吧。”

大家纷纷点头,便又继续游戏。

韦三娘本在散宴后就躲到宾客休憩的房中,韦夫人进来淡淡问她:“难道往后你就这么一直躲着,这点小坎儿都迈不过去,你还攀望什么太子?”她被母亲戳中心事,更加难过,不禁掩面痛哭不已。

韦夫人也不惯她,说:“你自来有些高傲过头,不像那公孙家的小娘子,懂得和光同尘。遭受点挫折,也不是什么坏事。”说完便将她独自撇在房中。

韦三娘在房中思索许久,心情渐渐平复,便鼓起勇气出了门来,想着或许要遭受无数酸语冷眼,却不料所有人都聚在一起高兴玩着游戏,并没有人注意到她。

她站在不远处听到百龄讲那个故事,又听到后面她所说之话,不禁立在原地,怔怔不知如何反应。

有些作者看似在文中讲故事,实际在暗搓搓打广告。

大楚开国帝后故事《先帝他阴魂不散》,主页预收,欢迎收藏。

注:该作者还没学会怎么在作话插预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芍药杀(13)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