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愿逐明月入君怀 > 第54章 第五十四章

愿逐明月入君怀 第54章 第五十四章

作者:西来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27 23:04:26 来源:文学城

李鸢一拳砸在桌子上,杯中的茶都翻溅了出来。

她的怒意来的突然,九歌毫无防备,身子竟也随着抖了一下,差点将手中的茶盏丢了出去。

“怎么这么大的火。”九歌摇了摇李鸢的胳膊笑着说:“旁人爱说什么说什么,何苦往心里去?”

“我生平最讨厌旁人拿家世说事,一句‘虎父无犬女’,便抹杀了一人全部的努力,就好像身上的本事都是打娘胎里带来的一样。”

看着李鸢皱着眉,一脸的忿然,九歌突然想起,她的父亲是李彦明。

李鸢从不是个热络的人,对人对事,面上总是冷冷的,即使有不平,也多是用行动说话,从不在嘴上逞一时之快。

今日有这样大的反应,多半是从小到大,这样的话没少听。

若是换作从前,九歌能急得从凳子上跳起来与人辩驳,之前在澶州,她可是当着柴桑的面说过“我不想借你的势”。

可是现在,她不会了。

“这不是什么坏话。”九歌看着李鸢的眼睛,认真地说:“因为父亲的缘故,我从小读书识字比别人早些,看过的书比别人多些。”

“若没有父亲,我不会有这许多的想法,我走的,将是和世间千万女子一样的路。”

九歌的话像寺庙的晨钟,一下下震颤着李鸢的心。

她不也正是因为有李彦明这样的父亲,才得以从小识得十八般兵器,在练武的路上比别人少走了许多的弯路吗?

“而如今旁人这样说,说明父亲的盛名,我不曾辱没,这对我而言,是肯定,哪怕我不需要这样的肯定。”

“但我永远为有这样的父亲心存感激和骄傲。”

李鸢此前从未听别人这样讲过,但九歌的话却字字砸在她心里。

在这句话的威压之下,她曾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只为在世人面前证明自己,殊不知这句话,本身就是证明。

此刻她看着一脸诚挚的九歌,心怀感激。

她与九歌相识的时日不算长,她一直欣赏她身上的学识和勇气,也一直不明白,她为何要留在宫中,忍受着四面袭来的流言蜚语,如同风霜刀剑对她紧紧相逼。

可现在她好像有些明白了。

“你为何会选择陛下?”李鸢话锋一转,突然问道。

九歌怔了一下,随即脱口而出:“因为我敬他,爱他。”

是了,李鸢心里想,敬他,所以甘愿提携玉龙为君死,爱他,所以宁愿终其一生画地为牢。

李鸢竟然有些羡慕,九歌有这样一个,能敬,能爱的人。

九歌母亲的事在京中传的沸沸扬扬,自然也传到了张太妃的耳朵里。

于是一大早,太妃便宣了九歌母女觐见。

期间,太妃倒也没有多说什么,无非是感慨母女重逢的不易,让她心生艳羡。

然而九歌母女前脚刚离了颐华宫,张太妃瞬间就变了脸,对一旁的宫女说:“同陛下讲,请他闲暇时过来一趟。”

九歌的母亲何粱氏倒是没想那许多,走在御花园的道上,一脸喜色。

“小九,你要把握好机会。”何粱氏拍了拍九歌的手背,亲昵地说,倒像是母女二人从未分别过。

九歌有些不自在,但也没把手从何粱氏的手中抽出来。

只是何粱氏的话,让她心生疑惑,她习惯性地微微皱眉,偏过头问:“什么机会?”

何粱氏四下看了看,然后凑近了说:“咱们家家世虽然不如褚家,但你得皇上的喜欢,又受太妃看重,未必不能……”

“母亲!”话未说完,便被九歌出言打断。

何粱氏微微有些发怔,相认后,这还是九歌第一次开口唤自己母亲。

然而下一秒,她便被九歌的话带回了现实。

“以后休要提这话,我没这个心思。”

九歌的语气已然冷了下来,但何粱氏显然没有意识到,仍沿着这个话头继续说。

“你如今正值青春年华,陛下觉得新鲜,日后年纪一大,未必能一直讨得陛下欢心,做母亲的总是要为儿女筹谋……”

“母亲若真是为我筹谋,十几年前为何撇下我和父亲?”九歌看着眼前这个年逾三十的妇人,心仿佛坠入了千年寒潭。

她也曾十月怀胎生下自己,如今却,满脸算计。

何粱氏似乎没料到,九歌会当面回怼自己,一时间哑口无言。

“母亲这便离宫吧,我前殿还有事。”

说完,九歌转身便走,只剩何粱氏一人愣在原地。

直到身边有声音传来,她才回过神来。

“这位夫人,可需要在下带您离宫?”

何粱氏回头一看,只见面前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年纪虽小,却说话得体、风度翩翩,不免上下一番打量。

她在开封城算不上个人物,但到底也是个官家夫人,一看便知道眼前人不是普通的宫中侍卫,脸上不免多了几分热情。

“有劳小将军。”

出宫的路上,何粱氏的嘴没个停歇,不停地问东问西,听的郑羽心里颇为厌烦。

但顾及到她毕竟是九歌的生身母亲,他只得陪着笑脸,不时地回应一二。

待把人送出了宫门,才长吁一口气。

若不是怕她在宫中四处乱晃,给九歌生出什么祸端,他才懒得与这样的妇人周旋。

毕竟方才他撞见九歌母女时,皇后就在附近。

晚间,柴桑在福明宫批阅奏章,九歌立侍一旁,拿着墨条一下一下打着圈,明显心不在焉。

柴桑回想起日间在颐华宫中,张太妃说的话。

“何粱氏毕恭毕敬,却丝毫不提九歌。”

他知道张太妃的性子,她虽然为人热络,但在有些事上,从来都是点到为止。

见过何粱氏之后,便匆匆叫他过去,个中缘由已然明了。

她以为母女相认,九歌从此有了依靠,可一见何粱氏,却发现全然不是自己想的那样。

柴桑放下手中的笔,握住九歌的手,将墨条从她手中拿开,看着她的双眼,笃定地说:“你有心事。”

“是。”九歌轻叹一口气,毫不犹豫地承认。

随即便把今日母亲进宫的事说与柴桑,只是柴桑没想到,九歌毫无保留,竟将何粱氏让她抓住机会一事也说了出来。

“你从没想过,你母亲是这样的,对吗?”柴桑轻轻按压着九歌的指节,不知不觉间,这好像已经渐渐成为他的习惯。

九歌一下被戳中心事。

未见何粱氏之前,她对于母亲的全部印象都来自于父亲的描述,而在赵珩的描述里,只有事实,没有评价,他从未说过她一句坏话。

十几年里,母亲这一角色的缺失,让她有了很多想象的空间,但无论哪一种,都与她亲眼所见的何粱氏没有半点相符。

“你的父亲光风霁月,他所求的道,虽千万人也难挡,可你的母亲……”

“她只是是个普通人。”

柴桑很平静地说出“普通人”这三个字,没有一丝的遗憾和鄙夷,只是在陈述一个摆在面前的事实。

这一刻的柴桑,就像一位良师,出现的恰到好处。

赵珩一生磊落坦荡,不容于世便隐居深山,在乐安谷一待就是十年。而九歌自小长在赵珩跟前,赵珩的执拗她学了十成十,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

可她的母亲何粱氏,是在乱世里都能游刃有余的人物。

她没有所谓的精神洁癖,她有的,是求生之道。

世人皆浊,她便随波逐流,甚至变本加厉。

“你说的对,她是个普通人。”想通了这一点,九歌一下释然了。

她只能求她的道,不能苛求任何人。

今年的大周万事向好,渐渐的,南征也被提上了日程,年轻的帝王雄心勃勃,势要沿着先南后北的方略,筹措着迈出振兴中原的第一步。

然而就在信心满满为南征做着准备时,王朴却突然病倒。

起初谁也没当回事,毕竟王朴正值壮年,一向又还算康健,就连大夫也以为只是寻常的风寒,吃几副药,过个三五日便可痊愈。

可两三日之后,却渐渐觉擦出不对来。

王朴这病,不仅完全没有转好的征兆,而且一日比一日严重,到后来,竟一病不起。

事态的发展完全出乎柴桑的预料,当他在福明宫听到王朴病危的消息时,手中的奏章一下掉在了地上。

他二话没说,起身换了常服就准备出宫,期间手全然不听使唤,几次出错,临出门,还是经九歌提醒,才发现靴子穿反了。

认识柴桑这么些年,九歌第一次看见他这样紧张,哪怕当日面对刘修的千军万马,己方将士大批倒戈,那样生死攸关的时刻,他也不曾这样慌张过。

柴桑换好了靴子起身,风风火火地就要往外走,九歌拦在他面前,替他理了理衣袍上的褶皱,仰起头轻抚他的脸,轻轻说了句:“无事的。”

柴桑将手覆在九歌的手上,垂下眼来,他的心跳的飞快,却在看着九歌的时候,渐渐调整呼吸,努力使心神安定下来。

“我去了。”片刻后,柴桑说道。像是在嘱咐九歌,又像在提醒自己。

九歌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路上小心。”

然而她目送柴桑出门,望着他远去的背影,突然莫名一阵心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