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远方的白桦林 > 第12章 伊万的回忆

远方的白桦林 第12章 伊万的回忆

作者:亦何恨乎秋声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09 01:21:25 来源:文学城

日记到这里戛然而止,我在俄罗斯留学的生活也已经经过了整整五个月,在这五个月里,我一直忙于学校的各种事,作为留学生来说,一些事情的处理则更显得麻烦可笑。不过可庆幸的是我的时间线隔了七十余年的时间,在某种程度上高度地重叠了,我想,也许那个日记里的主人公“王耀”也和我一样,作为一个新的不能再新的新人,艰难地挣扎在各种俄语课程中间,不得抽身,难以休息。甚至他的处境要比我更为难些,那样多工科的课程,那么多的专业词汇,光是伊万日记侧边上出现的那些名词就已经足够我头疼,更何况是王耀,他要天天去面对这些词汇,而这些词汇则会像是幽灵一样缠绕在他的耳边,日复一日,日复一日。

十一月,太忙了,忙的我几乎没有一点喘息的空间,各种各样的论文、作业突然铺天盖地地来了,我不如王耀幸运,期间还回家有一个短暂的休息,在交通高度发达的当下,我却思虑再三,放弃了这宝贵的机会,显然,此时的我还不知道在不远的未来会发生什么,“反正过年就回去了。”我小声嘟囔着,手指仍然用力不停地敲击着键盘,直到每一个扁平的按键在我的手指下发出响亮的敲击声。

可是那日记长无尽头的后续仍然为我所好奇,与好奇同时袭来的,是布拉金斯基教授看我时,那不可抑制的慌乱与躲闪。

我是在上周和玛利亚的聊天中才得知这位伊万老人的身份,即使年岁已高,他仍然担任着那所军校教授的职务,玛利亚说,她总觉得爷爷在等谁,可是又说不好,只是这位老教授常常是下了课抱着书本拄着拐杖,脚步蹒跚却稳当地走向宿舍楼后身的白桦林。

白桦林?这个词汇像一颗巨大的吸铁石,直接吸走了我的注意力,我想起那本日记,却又无法确切地想起这词汇或是场景曾出现在哪个部分,那日记记得太细太密,连生活中的一点点小事都要花上很大篇幅去描摹,甚至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处猜想,都展现的不遗余力。

强烈的好奇促使着我的好奇心去问问这位老教授,可是以什么理由开头呢,上一次我和布拉金斯基教授对话的场景似乎还浮现在眼前,稍稍回忆就能想起当时的尴尬了。只是这一次,好奇心战胜了一切,我这该死的好奇心。

“布拉金斯基教授,我想……”我支吾着,两只手交叠着放在膝上,扭绞着,把每个关节都搓得通红,知道我抬头,那一瞬间我的目光对上布拉金斯基教授的目光,这个老人的目光里所含的内容实在是复杂,老人的温和慈祥、些许智慧、或许还有一丝怀念,不过这目光竟离奇地鼓励着我继续说下去了。“我想问一下走廊里那张照片,那个叫王耀的年轻人。”

“年轻人,”布拉金斯基教授笑了,那笑里带着一丝悲情,他的目光钉在房间的角落里,唱片机里适时地放着一首悲伤的小提琴曲,我听着那一段像是某部芭蕾舞剧的插曲,可是我却怎么也识别不出来,“是啊,耀,他还年轻。可是我已经老得记不得自己的年龄了,我变成了一个老人,老人们都是差不多及其相似的,我这样长久的活着,是罚,是对我不忠诚的信仰的罚,我的罪孽,我的背叛……”

老人喃喃地说着,眼神逐渐空邈,最后他的目光再次定格在我的脸上,语调也陡然转为神秘,“什么都骗不了我。”他那表情,让我不禁心下一惊,甚至就连那平时看惯了的笑都显得有了一丝阴暗的审判的意味,就是一瞬间罪恶感充斥了我的整个头脑,他已经知道了?这个老人看似可以洞悉人心的目光,他已经猜到了我的秘密了?那他想骂就骂吧,这问题必然在我就是了。

我无助的低着头,想着怎么去向老人道这个歉,可是实在出乎我的意料,他话锋一转,开始讲述他的故事。

“说来,那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了。”老人拄着拐杖站起来脚步朝着放着咖啡壶的桌子挪去,那桌子上,照例是晾好了一杯中国来的茶,“1949年初,应该是你们那边的新年吧,我本来要跟他一起到中国去,我答应了他妹妹,要给那个小姑娘带洋娃娃,可是,好多事,学校里的,家里的,就连寒假也不得休息,不过那个寒假耀应该是相当开心的。”

“开心?为什么?”我的历史学得很差,那个年份,我记忆里应该是相当混乱的年份,我一直是把它当做黎明前最后的黑暗来看待的。

“他当时写了信回来,唯一一封手写信……”

“亲爱的,伊万?布拉金斯基同志,我的好战友,好向导,我在这里,我的家乡,北中国向你问好,我隔着几千公里紧紧地握你的手,你一切都好吗?战后的重建进行的如火如荼,这里几乎是一天一个样了,比上次我们一起回去变化还要大,我猜测你下次再来,一定记不住这里的路了,我多么希望你这时候跟我站在一起,你们有更丰富的经验,关于重建修整的,更丰富的经验。王春燕很想你,我的父母也常常提起你,我也是……”

伊万喃喃地回忆着信上的内容,在他几乎呓语的回忆中,坐在我面前的仿佛不是老教授布拉金斯基,而是那个二十一岁的高大的青年,他的眼窝深深的凹陷,却很难得地显示出青春的神态。可是回忆到一半,布拉金斯基教授忽然说不下去了,他灰蒙蒙的不复光彩的紫色眼睛被悲伤与懊悔盈满,房间里静静的,玛利亚的脚步声停了,老人的讲述声停了,房间里只剩下悠扬的小提琴了。

“我还记得你说离家很近的一个地方养了马,我们可以在黑夜里,随着马儿在城东那片田野里走过,到时候,那样静那样黑的夜,只有我们,马,和天上的星星,你说我们可以放心地把自己交给田野,不是去选择田野,而是这田野会无私地包容我们……可是我把信弄丢了,耀,”布拉金斯基教授的目光看着天花板上的壁画,上面是一幅耶稣受难图,“唯一的一封,那么长的信,足足有五页信纸,假若是几年前,我还可以一字不差的记得,长久不提已经忘了,是你,你为了惩罚我,你从来不来找我,又来了个中国女学生来折磨我,你们有那么多的相似处,倘若你也拿和女学生一样的眼神看着我,恐怕我会祈祷自己当时死在那片战场上,像他们一样。”

中国女学生,是说我吗?也许正像网上说的那样,外国人是分不清两个亚洲人的,就好像我们很难分辨他们之间的不同一样。走廊里那张照片不算模糊,可是那里昏暗的光线,我从来没有看清过那张照片上的人到底长什么样子。

“耀,也许你还活着,你在躲着我,”老人脸上的表情复杂而可悲,我想象不出应该是怎样的感情会使他有这样的外在表现。

虽说我学艺不精只是个半吊子艺术生,可是好画我是见过的,只是这样的神态,我没有在任何一幅画上看到过。

“含蓄的中国学生,”布拉金斯基教授的情绪似乎是平复了些,他的语调回归平缓,“他那封信呵,说出一句想,像是能要了他的命,那几个单词,写个我也是,也不知废了他多大力气,勾了又写,写了又画,你们如今不写信,没有见过那样纠结犹豫又含蓄的情感表达。”老人说着说着有些释然地笑了,接着他的目光转向我,此时此刻手足无措的我。

“假期回国,帮我找一找他吧。”这个年近百岁的老教授,竟然在此刻露出了请求的神态,请求一个来去相对便利的年轻女学生,为了一个不一定会有结果的结果。

只是,后来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我的应答也早成了一句空话,不过幸亏我没有回去,这件事早已经被我抛诸脑后,真的成了一纸空文,这不是白白辜负了老人的期待,只是这场谈话似乎是加剧了我的勇气,我接着整理这那一本本日记,正像布拉金斯基教授说的那样,也许真的是因为太忙,那个冬天,干干净净地在他们的的记忆里消失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