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欲(尘埃腾飞) > 第5~6节

欲(尘埃腾飞) 第5~6节

作者:艾米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0-05-20 03:22:43 来源:转码展示1

陈霭(5)

陈霭给自己定的“小人”罪名,在听说了小张的悲惨遭遇之后,就自动上升到了“罪魁祸首”的级别。mengyuanshucheng

据消息灵通人士说,小张的老婆(唉,应该叫“前妻”了)是个大学老师,前些年公派出了国,把小张也办了出去。他老婆(唉,应该叫“前妻”了)是个心眼活泛的人,在国内时是她追小张,因为小张人长得不错,又是医生,家庭条件也很好。但一出国,小张就什么优势都没有了,长得比他好的老外多了去了,一抓一大把,小张的英语不好,想做医生又通不过美国的boardexam,(俗称“考板”),想读书又通不过gre(俗称“鸡阿姨”),最后千辛万苦才在一个大学的实验室找了个实验员的工作,收入很低,也没什么前途。他老婆(唉,应该叫“前妻”了)就跟他离了婚,跟一个白人跑了。

这个故事在外人看来跟陈霭毫不相干,不然人家也不会告诉她了。但不知为什么,陈霭却觉得小张的悲惨命运是她造成的。从她拒绝小张的追求,到小张被老婆抛弃,这中间肯定有一连串因果关系,一因一果,一因一果的,就果到她身上来了。

但这中间究竟是个什么因果关系,如何推导的,使用的是什么逻辑,她没明确想过,她只是凭直觉知道罪魁祸首不是别人,就是她陈霭。

她忘了是从哪里听来过这么一句话:“宁可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虽然她不知道这是谁的名言,但她觉得这话说得太好了,因为她就是这么个看法,天下人负她,那没什么,在心里咒骂几句,或者大哭一场,也就过去了。以后还可以当成一个借口,想骂人的时候,就把那些负了她的人拖出来骂一通。但如果她负了天下人,那就该天下人骂她了,亏心的感觉会像个石头压在她身上,让她活得不安心。

当初她那么果决生硬地拒绝了小张,但心里并没有负人的感觉,因为那时她是站在小李的角度想问题的,所以觉得负人的是小张。想想看,人家小李喜欢他,托人过话给他,如果他不喜欢小李,那就直截了当告诉介绍人,干嘛要答应跟人家小李“接触接触”呢?接触了几次,又说喜欢的是介绍人,这种行为难道还不算负人?

陈霭差点就要用上“玩弄女性”几个字了,但不知怎么没舍得用,只用了个“负人”。既然小张那时负了人,那么陈霭站在小李一边对付小张,就是最大的义气。如果她身为介绍人,竟然答应了小张的追求,跟小张谈起恋爱来,那就负了小李了。

但现在感觉就不同了,小李早已从画面里彻底消失了,连小张的老婆都从画面里消失了,只剩下小张和她自己。在她跟小张两人当中,只能是她负小张。她负了人家不说,现在又求上门去,让人家去接机,不知道小张会不会在心里骂她“玩弄男性”?

陈霭忍不住又在赵亮面前咕哝了几回,也不是跟赵亮探讨什么,只是一种“半自言自语”。她有这么个习惯,一个人闷在心里想问题,总像是一团乱麻,理不出头绪来,一定要说出来了,才觉得舒服,也许不能把一团乱麻理顺,但可以把窝在心里的一口气吐出来。

但如果她自说自话,那就变成“全自言自语”,太神叨叨了,所以她爱在赵亮面前咕哝咕哝,知道赵亮就像一面墙,任凭她怎么咕哝,也不会有反应。

两夫妻这些年,彼此都把对方的脾性摸透了,赵亮知道她咕哝并不是在征求他的意见,所以他该干嘛干嘛,权当她在自言自语的。

陈霭觉得赵亮最大的用处,就是做她咕哝的对象,他是她丈夫,跟她住一个屋,他有责任和义务听她咕哝,不然的话,她真想不出她要个丈夫干什么。

在小张这件事上,陈霭因为被赵亮嘲笑过,所以不敢再提陈谷子烂芝麻了,只提田里还没收上来的新谷子和新芝麻:“我看我还是自己叫个出租车算了吧,应该也要不了多少钱—”

“说好了叫小张去接机,怎么又想到叫出租呢?钱多了烧得慌?你这次出去本来就没多少钱,你们单位还要等你回来后再给钱你,你得拿多少钱出来先垫上啊!你这么不知道节约,把家里一点钱都花光了—”

陈霭正“半自言自语”呢,突然听到一向不发声的墙突然说起话来,吓了一跳,愣在那里。

赵亮此刻有兴趣接一句嘴,主要是因为陈霭在咕哝出国的事。如果是别的事,你给他十个耳朵,他都会是十个耳朵进,十个耳朵出。赵亮经常对人夸耀这点,说做丈夫的遇到陈霭这种爱咕哝的老婆,要是不练就这份“充耳不闻功”,那还不早就被老婆咕哝出神经病来了?

但在出国问题上,赵亮即使不比陈霭更热心,至少跟她一样热心。他一直都很想出国,不想出国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如果不想出国,他干嘛研究中国民族乐器在国外的传播?当初选这个课题,就是老谋深算了的,是为了能出国去搜集资料,不然谁有兴趣管民族乐器在国外是怎么传播的?在中国怎么传播的都没兴趣!

以前赵亮没指望过陈霭会在他之前出国,他一直以为陈霭这辈子只能靠他出国了,他好歹也是个大学副教授,又在读博士,应该比陈霭一个本科生更容易出国。结果没想到陈霭居然率先捞到了一个出国的机会,真是“憨人有憨人的造化,懒人有懒人的福气”。

刚开始赵亮没把这当回事,陈霭出国半年,这么短的时间,恐怕还没等赵亮把探亲手续办齐全,她的半年期限就到了。但一些内行人士告诉赵亮,先不要计较时间长短,重要的是先出去,只要人在美国了,变通就容易了,半年可以延成一年,一年可以延成两年,到最后,就永久性地呆在美国了。

内行人告诉他说:“人家美国人不知道有多喜欢中国的民间玩意呢!你以为美国人喜欢你高鼻子凹眼睛?你省省吧!人家那鼻子没你高,眼睛没你凹?你要想在美国吸引眼球,就要搞点美国没有的东西—”

还有人告诉他说:“你放心,美国最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了。不说别的,你就算到地铁去演奏行乞,都能赚不少钱。我认识一个人,是弹古筝的,在美国开班授课,行情好得很,赚得缸满钵满。”

赵亮听多了这些“过来人”“过去人”讲的搞民乐的人在国外发财的故事,不禁热血沸腾,恨不得一脚跨到美国去,开班授课,教那些洋人吹笛子,赚个田满堰满。

赵亮的耳朵就像支起了天线的收音机一样,专门调到了出国的频道,凡是关于出国的,他的天线都能接收到,其他的,权当噪音,彻底过滤。

赵亮不快地问:“小张不肯去接机了?”

“他没说不肯,是我自己在考虑,怕给他添麻烦—”

“这有什么麻烦的?美国人都有车,开车跑趟机场算个什么?”

“我怕影响他照顾孩子—-”

“你是按他说的买的票,中午到那边,不早不晚,这不就结了?”

“人家这是讲客气,肯定是有麻烦,或者有顾虑才会这样说—”

“让他老婆看孩子不就结了?”

陈霭迟疑了一阵,终于把小张的悲惨故事讲了出来,这回轮到赵亮哑然了。过了一阵,赵亮才从牙缝里迸出一句:“女人都她妈的是些势利眼!”

陈霭生怕赵亮把她也当“女人都她妈”了,赶快声明:“你放心,我肯定不会做出这种事来的—”

赵亮破天荒第一次操办起陈霭的事来,亲自出马为陈霭找接机的人,先是找到b大的祝老师,在c大做访问学者。但祝老师说他没车,没办法接机,说等陈霭到了c大了,他可以带她到各处去逛逛。

这回轮到赵亮咕哝:“怎么中国人一出国就变得这么小气了呢?我听说美国那边旧车只要几百美元就能买到—”

赵亮还找了个美国教授,c大的,是通过一位袁老师联系上的。

陈霭听赵亮说要叫美国教授来接机,马上表示反对:“算了算了,你别瞎折腾了,怎么好麻烦人家美国教授来接我?我是拜师学艺去的,是去给人家当学生的,哪里有让老师接学生的道理?”

“你又不是滕教授的学生,怕什么?”

“滕教授?是中国人啊?”陈霭还是觉得过意不去,“不管怎么说,我不能让人家堂堂的美国大学教授做我的车夫—”

后来证明陈霭完全不用这么使劲推脱,因为人家滕教授根本没工夫来接机,也跟祝老师一样,说以后会来看望陈霭,这次就叫她找别人接机或者自己坐出租吧。

空喜欢了几场之后,陈霭又回到了原地。想退了小张的约,自己去坐出租,又有点说不出口,怕小张以为她有神经病,最后只好厚起脸皮,黑起心肠,小张就小张吧,大不了多买些礼物送他就是了。

陈霭飞美国的航班在e市就入关了,她办了手续,转乘去d市的飞机。到达d市的时候,时间不早不晚,正是中午。

她下了飞机,随着人流走到一个大厅,正在到处张望,看应该到哪里去取行李,就听到有人用地道的a市话嚷道:“陈霭,看这边!”

这一声,有石破天惊的效果。一是因为大厅虽然人多,但并不嘈杂,挺安静的,突然有人这么粗声大嗓地一嚷,效果空前。二是因为陈霭已经很久没听人叫她“陈霭”了,一般都是叫她“陈大夫”,父母叫她小名,赵亮叫她“喂”,没想到在美国会有人叫她“陈霭”。

她循声望去,看见了小张,差点认不出来!印象里小张是很高的,但眼前这个小张好像长缩了似的,只把一张脸长大了许多,仿佛这些年的营养都供给脸部了。

她不知道应该叫他什么,以前都是叫名字,但这么多年没来往,连名字都觉得生疏了。

小张走上前来,自我介绍说:“我张凡啊,认不出来了?”

“认得出来,认得出来—”

两人握手也不是,拥抱也不是,很无聊地站那里聊了几句,小张就说:“走,我们去取行李,我的车停在按小时收费的地方,如果我们赶在头一个小时内走掉,就不用交停车费—”

陈霭跟着小张在人群里乱穿,小张好像也不太熟悉机场,摸索了一阵,终于来到取行李的转盘前。又摸索了一阵,才找到陈霭航班的转盘。

两人站在转盘旁等行李,闲聊一些无油无盐的话题,小张不停地看表,看得陈霭心里发毛,心想停车费一定很贵,待会一定要抢着付停车费,不能让人家小张破费。

一直等到所有的人都走光了,还没看见陈霭的行李出来,两人都急了。陈霭说:“怎么回事?我的行李搞丢了?那怎么办?我什么东西都在那两个箱子里,给你带的礼物也在箱子里—-”

小张也有点茫然,这里问那里问,终于找到了航空公司设在机场的办事处。陈霭看小张很费劲地跟办事人员交涉行李的事,感觉小张的英语也不咋地,比她当然要强一些,但出国这么多年了,还这个水平,说明英语相当难学,她已经开始发怵了。

交涉了好一阵,双方又是比划又是书法展览的,才搞明白陈霭的行李还没到。但航空公司方面表示一定会到的,不过就是晚一点罢了。到底晚多久?办事员也不知道,只叫他们留下电话号码,说行李一到就给他们送过去。

陈霭刚到,还没电话号码,只好把小张的号码留下。

艾米:陈霭(6)

陈霭今生最远途的一次旅游旗开得败开门黑,让她心里好不烦恼!

要知道,她那两个箱子里可装着她到美国来的全部家当啊!她的锅盆碗盏们在箱子里,她的衣裤鞋袜们在箱子里,她的被子(没有“们”)也在箱子里,连她带来做最初三天口粮的康师傅快餐面们都在箱子里。可以说她那两个箱子就是她随身携带的半个家,放大了说,则是她带来的一片中国!

那两个箱子,她收拾了差不多两个月,签到证之后就买了,放在家里,不时放点东西进去,又不时拿点东西出来,整体规划,综合治理,精打细算,排列组合,力求将美国之行所需的物资全部塞入。塞了这么两个月,已经塞出感情来了。

现在她人到了,箱子却没到,仿佛把两个密友走丢了一样,心中万分失落。最糟糕的是,箱子没到,她连换洗的内衣裤都没有!还不知道箱子哪天才能送到,甚至不知道送不送得到。她忍不住担心地问:“箱子还—找不找得回来?”

“找肯定是能找回来的,找不回来航空公司会赔你,就是麻烦一点—。”小张看看表说,“我们走吧,原来以为接到你就可以走人的,哪里知道出了这档子事—”

陈霭想起他说过照顾孩子的事,心里一慌,不知道当爹的出来这么长时间,家里孩子有没有人照顾?她不好打听他家里的事,只道歉说:“对不起,对不起,耽误你了,都怪我,都怪我—”

两人走出候机厅,来到机场的停车场,坐进小张那辆半新不旧的汽车。小张说:“你把地址给我—”

陈霭赶紧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找出地址,恭敬递上。这是她通过“c大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的bbs找到的住处,跟人合住,但有自己的房间,只共厨房和洗手间,同住的是个在c大读书的女学生,叫小杜。

小张看了地址,说:“噢,我知道这个地方,离c大挺近的,走路二十分钟就到,不过那块不大安全,你怎么想到跑那里去住?”

陈霭一听说那块不安全,眼前就闪现出一些只在电影里看到过的凶杀镜头与警匪枪战镜头,耳边有子弹的嗖嗖声,不禁担心地问:“那块不安全啊?我在网上看到那块离c大近,想着上班可以方便一些,没想到—大学附近还不安全?”

“大学附近最不安全。”

“啊?那—怎么办?”

“不怎么办。你没车,也只能住在c大附近。”

车开到机场的出口,小张按下车窗,把停车牌从收费的小窗口递进去,过了片刻,收费亭的屏幕上显示出“$6.00”的字样。陈霭连看几遍,特别注意小数点的位置,确信是六美元,而不是六百美元,不由得舒了口气。当时看小张那个紧张模样,她还以为停车费会是个天文数字呢!

她一直在惦记着付停车费的事,老早就把钱包掏了出来,捏在手里,现在看到数字,马上从包里拿出一张二十美元的钞票递给小张。

但小张正全神贯注地跟收费人说话,根本没注意她递过去的钱。收费的是个黑女人,说的什么陈霭听不太懂,但小张说的英语虽然磕巴,她反而句句都能听懂。她听见小张在对收费的人讲行李丢失的事,大意是说如果不是行李丢失,他就用不着在停车场停那么久的车,所以这停车费不该他交,该航空公司交。

收费的人是坐在封闭的玻璃小亭子里的,说话的声音好像是由扩音器传出来的,瓮声瓮气的,特别不好懂。陈霭一句都没听清那个收费的女人在说什么,但她能看见横在车前的那根杆子没有扬上去,知道黑女人跟小张的看法有着天壤之别。现在黑女人是统治阶级,手里掌握着那根栏杆,他们的车既不会钻杆,又不会跨栏,只能等到黑女人开恩才能离开机场。

俗话说,“人在矮栏处,不得不交钱”,陈霭再次把手里的美元递给小张:“就交了吧,我这儿有—”

但小张不理睬她,继续跟那收费的女人争执。后面跟来的车已经好长一串了,有的竟然不耐烦地按起喇叭来。陈霭觉得那些人肯定是在按她喇叭,但那收费女人的理解显然又有天壤之别,终于扬起了栏杆。

这个小插曲极大提高了小张的情绪,一扫方才满脸的阴霾,有点得意地对陈霭说:“这是你到美国的第一课:对美国人,就不能讲客气,他们是些欺软怕硬的家伙。如果那女人今天非得让我付这六块钱不可,我就去告她种族歧视—”

从机场到陈霭的住处开了半个多小时,两个人没怎么说话。陈霭是个怕冷场的人,跟人出去一般都会找点话题聊聊。但跟小张似乎没什么可聊的。聊生活,又怕触动了小张婚姻不幸那根弦;聊工作,又怕触动了小张职场失意那根弦;夸了两句小张的车,小张不领情,说“这破车,哼”;贬了两句d市的高速公路,小张不答应,说:“再不咋地,总比国内强,至少不收费。”

陈霭自惭形秽,遂不再啰嗦,老老实实坐车里,假寐。

到了陈霭的住处,运气不错,虽然比预定的时间晚到了几个小时,但同屋小杜正好在家,不过正挂在电话上,接待陈霭都只用眼神进行,小杜微笑着大力眨巴了几下眼睛,大约是“欢迎你”的意思,然后一招手,把陈霭带到一个房间门前,指指房间,再指指陈霭,大约是“这就是你的房间”的意思。做完这两招,小杜就隐身到自己房间继续打电话去了。

小张陪陈霭里里外外看了一下,说:“这房子还行,我刚到美国来的时候,住的比这差多了,反正你就半年,凑合一下就过去了,就是这块比较乱,你要小心点。”小张又看看表,说,“对不起,我家里还有事,我得回去了—”

陈霭听说小张要走,心里居然产生了一点依依不舍的感觉,在d市这个茫茫人海里(虽然没看见几根人毛,但除了“人海”这个说法之外,陈霭还真想不出一个更富诗意的词儿来),小张就是她唯一的一根稻草了。但想到人家小张的孩子还等在家里,今天接机已经耽误了好几个小时了,再抓着人家不放,就没天理良心了,只好说:“你快回去吧—今天多亏你了,不然我真不知道怎么才能找到这个地方。等我的行李到了,我再把给你带的礼物送过去—”

小张走后,陈霭才开始仔细打量自己将要居住半年的这个窝,是套两室一厅的公寓房,地上铺着地毯,墙壁刷得洁白,但没什么装修,也没什么家具,真的称得上“家徒四壁”。她房间里空荡荡的,没床,什么都没有,就一个走得进人的衣橱,像个小房间,她走进去看了一下,沿着墙有两道横杆,横杆上挂着几个衣架。虽然衣架上空荡荡的,但在这家徒四壁的环境中,也给了她一点“家”的感觉。

厨房则是厨徒四壁,几乎没有炊具,但有很多的储物柜,头顶上沿着墙一溜,跟灶台平齐的还有一溜。这两溜柜子很合陈霭的意,她最喜欢厨房里柜子多多了,因为她厨房里总是有无穷无尽的东西,无论多少柜子她都能塞满。

她四处查看了一通,觉得房子还比较令人满意,就是行李没到这点太烦人,不然的话,她此刻应该是打开箱子,把衣服挂起来,把锅子拿出来做饭,那就很有“一户人家”的气氛了。噢,还没米,但至少可以烧点水,煮包快餐面吃吃。快餐面是“过来人”叫她带的,说你初到美国的那几天,没米没面的,不能做饭,只能吃面包,一定要带几包快餐面,打发头几天。

想到快餐面,她才发现肚子好饿啊。刚才在路上她就已经饿得肚子咕咕叫了,想提议去吃个饭,又怕耽误小张更多的时间,想提议去超市买点食物,也因为怕耽误小张而没有开口,就这么私奔一般地从机场逃到了这里。

她想等小杜打完电话了,向小杜打听一下附近的情况,比如商店在哪里,公车站在哪里等等,然后出去买点吃的用的。她见小杜这么年轻,都敢一个人住在这里,心想也许这块没小张说的那么凶险。

小杜一直在打电话,陈霭不好意思打断人家,只好坐在客厅的一个旧沙发上等候。等着等着,就睡着了。

等她醒来的时候,发现天已经黑了,肚子更饿了,搞东西吃已经成了当务之急,可别到美国的第一天就饿死掉了,那就成了千古笑谈了,在哪里不好死,还专门跑到美国来死?而且是饿死?那还不如直接跑非洲去。

她走到小杜房间门口,但里面已经没有讲电话的声音了,她不知道小杜是睡觉了,还是出去了。犹豫了片刻,她敲了敲门,没人回答。她大着胆子推开房门看了一下,没人,小杜肯定是出去了。

她只好一个人出去买东西,刚打开门,就听到节奏声跟强的音乐,那个咚咚的节奏,像把包了棉花的锤子,一下一下都敲到心上,很震动,但不疼。她四处张望了一下,看到不远处停着一辆黑色的汽车,几个深色男站在车边,车色,肤色,夜色,融为一体,如果不是那几个人白得发亮的牙齿,白的发亮的鞋子,还真看不出那里竖着几个人。

那几个人仿佛听见了她的开门声,齐刷刷地向她这边望过来,过了片刻,还都向她这边走过来了。看那打扮,都像是街头混混,全身就一个“垮”字概总,帽子垮垮的,裤子垮垮的,人也垮垮的。裤腰垮到了髋关节以下,露出大量五花肉,连内裤都露出巴掌宽的一道;裤裆垮到了膝盖以下,让人担心他们连条沟都跨不过去;裤腿相应往下垮,裤脚堆在脚周围,像驾着两团云。真亏了他们!穿得这么不方便,走路还能走出霹雳舞步来,一踮一踮的,像是踩在波浪上,失重且波浪起伏。

陈霭吓得退回自己的屋子,手脚发软,这感觉她今生还才第二次体会到。第一次是在大学读书的时候,有个女生告诉寝室的人,说昨晚有个男人跑进她们寝室来了,站在她床前,把她吓得差点尿床。

其他人都问那女生干嘛不大声叫唤起来,把大家都搞醒,赶跑那个流氓呢?

那女生说她吓呆了,叫不出声。

陈霭当时没说什么,但心里万分瞧不起那女生,心想如果让我碰见那男人,肯定跳将起来,大喊大叫跟他搏斗,打不死他,吓也要吓跑他。

结果第二天晚上,那男人又来了。那时陈霭已经睡了,朦胧中听到有人小声说:“他又来了!他又来了!”。

陈霭想跳起来跟那人搏斗,但她发现自己手脚发软,连钻出被子的力气都没有,想大声喊叫,但发现自己嗓子失音,连“救命”都喊不出来。这下她才看清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从那以后,她就没脸再装“陈大胆”了。

今天是她第二次感到手脚发软,连栓门的力气都没有,只好靠在门上,算是顶着门,心里后悔万分,天啦!怎么选中了这么个地方?当时在网上看到的公寓照片挺不错的呀!说不定小杜为了找到合住的人,上了张假照片,骗了她这个在美国两眼一抹黑的傻瓜。

过了一阵,什么事也没发生,她才回过劲来,栓好门,回到自己房间,开始盘算今晚怎么个睡觉法。她原来准备就把被子铺在地上,先对付几天,然后到bbs上去看有没有便宜的床卖。但现在行李没到,被子也就没到,打地铺都没指望了。

她打开冰箱,想找点吃的东西,先填饱肚子再说,以后算钱给小杜,就像当年的老八路一样,先把老乡地里的萝卜刨出来吃了,再在地里留几块大洋,一张纸条,也不算违反军纪。

但小杜好像料到鬼子会进村一样,早已搞过了坚壁清野,冰箱里也没什么吃的东西,只有个白塑料壶,装的可能是牛奶,还有几瓶不同颜色的液体,但没有固体食物。她不客气地倒了一点牛奶喝了,非但没止住饥饿,还有火上浇油的效果,胃部疼痛起来,像有一千只小手在胃里抓挠,威胁说:给不给吃的?给不给吃的?不给就抓烂你的胃!

她想起一句俗话:“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她觉得这句话肯定是一个没饿过肚子的人瞎说的,遂将该俗语颠倒了一下,变成“失节事小,饿死事大”,然后鼓足勇气再次打开家门。

那几个深色男倒是不在那里了,但空气中仍然有危机四伏的味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