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欲(尘埃腾飞) > 第7~8节

欲(尘埃腾飞) 第7~8节

作者:艾米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0-05-20 03:22:43 来源:转码展示1

陈霭(7)

直到这时,陈霭才想起自己手里没门钥匙,不由得一阵后怕,想想看,如果她前次出门时“咣当”把门带上,那她就把自己锁在门外,跟那几个混混锁在一起了,那可就不是饥寒交迫的问题,而是性命攸关的问题了。maxreader

她到各个房间找了一通,没找到门钥匙。没办法,只好打消冒险出街的念头。

本来是说“失节事小,饿死事大”,但失节失的是自己的节,饿死也饿的是自己的死,在自己的两项利益中,权衡一下大小还是可以的。但现在冒出一个失窃的问题,而且失的是小杜的窃,那就性质不同了。如果这屋子里只有她的财产,她会毫不犹豫冲出去买饭吃,谁想窃就让他窃个精光,等她吃饱了再赚钱去买。但这屋子里都是小杜的财产,她怎么能让人家小杜失窃呢?

确定了“饿死事小,失窃事大”的原则之后,陈霭压根就不去想出街的事了,开始满屋子找电话,想给家里报个平安,也想给小张打个电话,看她的行李有消息了没有。但她在屋子里找了几大圈,也没找到电话。她想起小杜今天下午是边引领她参观房间边打电话的,说明小杜使用的是手机,没开座机。

这下她真的慌了,好像被困在了一个孤岛上一样,跟外界失去了联系,如果发生点什么事,她连打电话报警都不行。

更不凑巧的是,她的肚子开始闹事,一阵哗哗乱响,她不得不跑进洗手间去方便。

那哪里能叫“方便”!只能叫“不方便”,而且是“极不”,因为她的肚子痛得厉害,连带腰背也痛起来。她坐在马桶上,又揉肚子又揉腰背,心里无比怀念刚才不用拉肚子的时光,那时还觉得饿得难受,但跟现在拉肚子相比,那可就是天堂了!

她估计是牛奶喝坏了,谁知道是什么时候的牛奶?或者到底是不是牛奶?小杜不会把洗衣剂漂白剂之类的东西放在冰箱里吧?

现在她简直像粘在了抽水马桶上一样。有时刚觉得拉净了,拉好了,心里正喜着呢,结果还不到三分钟,肚子又痛起来,只得又回到抽水马桶上坐定。

就这样起起落落的,洗手间的半卷擦手纸就用得快见里面的硬纸板卷筒了,这可比没饭吃还可怕。没饭吃可以忍着,无非就是没东西放进肚子里去的问题;但拉肚子却无法忍着,你不让它出来它还是要出来。肚子这玩意,不放东西进去容易,不让东西出来就很难了,任是什么英雄豪杰也没那个本事。

她趁着两次巨拉的空隙到各个房间各个柜子里去搜寻了一下,终于找到一卷没开封的厕纸,如获至宝地捧回洗手间,比当初拿到签证还开心。

一开心,竟然觉得连肚子痛都好多了。现在她也不为饿死的事担心了,她是医生,知道人一两天不吃饭不会饿死,肚子里没货,正好,就可以止住拉肚子。

到下半夜的时候,她停止了拉肚子,胃也饿麻木了,居然不再觉得饥饿,就是觉得冷。她从进这个屋子起,就有冷风嗖嗖的感觉,躺在沙发上尤甚。她没被子,也不敢把小杜的被子拿来盖,她听说出了国的人,都很注意保护自己的**,最见不得别人随便动自己的东西了,更何况是贴身的被子。

但她已经冷得受不了啦,再冷就要冷出人命来了。她灵机一动,到处找空调的开关。她自幼就喜欢摆弄机件,很小就敢把家里的闹钟收音机什么的大卸八块。结婚之后也是她充当家里的电气师电脑师之类的角色,每次赵亮把电脑搞死机了,都是叫她去救活。其实她也没什么技术,但她胆子大,上去就把电源拔了,把电池下了,然后砰砰两下装回去,死机问题一般都解决了。如果无论她怎么拔电源抽电池都不管用了,她就重新买了一个电脑,所以她家的电脑总是多于她家的人数。

现在虽然到了国外,住的又是别人的房子,她不好太放肆,但为了救自己的冻眉之急,也只好这样了。

空调开关还真给她找到了,她左掰右掰一阵,终于找到了热空气的开关,顿时感觉室内的气温有所回升,知道自己今夜不会冻死了,无比欣喜。她在沙发上躺下,取下一个沙发坐垫当被子,盖在身上,很快就进入了梦想。

第二天,她是被一阵敲门声惊醒的,外面出了太阳,屋子里很亮,眼睛都睁不开。她以为是小杜回来了,欣喜地跑去开门,却发现是个不认识的中年男人,黄皮肤黑头发,因为背对着光,眼睛颜色看不清,面相也半隐在暗影里。

那人上下打量她一下,自我介绍说:“我是祝先进—”

陈霭听到这人讲中文,尤其是听到这个“祝”字,领悟到这位可能就是b大来的访问学者祝老师。她连忙把祝老师让进屋来,习惯成自然地要去端茶倒水招待客人,但两眼四顾,没发现任何可以称为茶具的东西,才想起自己还处在家徒四壁阶段,连忙抱歉说:“对不起啊,祝老师,水都没得你喝。我昨天刚到,行李还没到—”

祝老师一听,严肃地说:“行李没到?那可麻烦了!你肯定是带了盗版cd—”

祝老师说得这么肯定,陈霭就慌了,不知道是不是赵亮告诉过祝老师什么。她自己是没往箱子里放cd的,但谁知道赵亮放没放?只要赵亮放了,那就肯定是盗版,因为赵亮的原则是“支持盗版,打击正版”,连他自己那盘正规出版的《赵亮笛子独奏专辑》,他都是买盗版送人,别的东西你就可想而知了。

但赵亮干嘛要往她箱子里放盗版cd呢?难道他发了浪漫疯,放一盘盗版的《赵亮笛子独奏专辑》在她箱子里,让她睹物思人,听音念夫?

祝老师说:“美国查盗版是很严厉的,查出一张罚一万美元—”

陈霭越发心慌了,但愿赵亮没发特级浪漫疯,在她箱子里放上十张二十张的盗版《赵亮笛子独奏专辑》,但她知道什么事都是她越怕就越会发生,所以赵亮这次十有**放了盗版cd在她箱子里,而且不止一张,因为赵亮提过,说可以拿些他的演奏专辑当礼物送人,虽然被她否决了,但赵亮什么时候把她的否决当过一回事?

她忐忑不安地说:“我不知道赵亮有没有往我箱子里放盗版cd,我自己是没有放的—。您觉得我的行李到现在还没来,会不会是因为盗版cd的事?”

“肯定是!不光是盗版cd,还有很多东西都是违禁的,像菜刀水果刀啊,香菇木耳啊,中药西药啊—”

陈霭又是一惊:“连中药西药都是违禁的?那我可—带得多了—别人告诉我说这边看病吃药都很贵,让我多带点药过来—-”

“带抗生素了吧?”

“带了。”

“那你是死定了。这里对抗生素管制得很紧,医生一般都不会给病人开抗生素,如果海关查到你箱子里有抗生素,肯定没收,还要罚款—”

“那您说,我的箱子是不是被没收了?”

“肯定是!”

“那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只有听天由命了,如果他们查到你箱子里有这些违禁品,不光会没收罚款,还会把你送回中国去,永远不准你来美国。你们这些刚从国内出来的人啊,就是不肯听听过来人的意见—”

陈霭想不起在国内时有那个“过来人”嘱咐过她这些,看来那些“过来人”都是冒牌货。不是今天碰见祝老师,她还不知哪年哪月才知道这么重要的信息,看来出国真的很重要。

既然连“过来人”祝老师都说只能听天由命了,陈霭反而不着急了,因为着急也没用,还是先把当前的饥寒交迫问题解决了再说吧,就算要因为盗版cd和抗生素坐牢,饿着肚子也不能把法官给感动了,该坐牢还得坐牢,还不如先吃饱了,也好有精力去坐牢。

她想了想,说:“祝老师,我从昨天起就没吃东西,现在想—-请您帮我去买点早餐来吃,我请您的客,我这里有钱—”

“一起去,一起去,我今天就是特意来带你去shopping的—。我们走吧。”

“但是我没房门钥匙,锁不了门—”

祝老师想了一下,说:“你不是说你的行李还没到吗?那怕什么?你又没东西给别人偷—”

“但是我同屋的小杜有东西啊—”

“管她呢?谁叫她不把门钥匙给你的?让人偷了好,该让她吃点苦头!”

陈霭觉得小杜没给她钥匙,一定是有原因的,因为既然找人合住,也就不会小气到不给钥匙的地步。就算小杜是因为小气不给她钥匙,她也不能用失窃来报复人家。她执意不肯出去吃早饭,祝老师恨铁不成钢:“如果她一辈子不回来,你就一辈子不出去吃饭?也不上班?走吧,没事,美国很多人出门都不锁门的—”

听祝老师的口气,美国是个路不拾遗的好社会,陈霭决定跟祝老师一起出去吃点东西,万一失窃了,她赔偿小杜好了。她跑到小杜的卧室里去,把几件看样子还值点钱的东西藏到衣橱里,把卧室门关好,又把大门关好,跟着祝老师去出街。

出得门来,陈霭才注意到公寓的外貌还挺不错的,墙壁和地上都像水洗过一样干净,地面和空中一点灰尘都没有,天空瓦蓝瓦蓝的,看来以前作文里写的“万里无云”应该是“半里无云”,这里的天空才叫“万里无云”。公寓大门处有几个大花坛,还有喷泉,小杜放在bbs上的,就是大门那里的照片。

太阳一出,魑魅魍魉全都遁形,空气里一片祥和,使陈霭想不出自己昨晚在怕什么。

走几百米就是一条大街,街上车来车往,煞是繁忙,但几乎看不见行人,就她和祝老师两个,像两个乡巴佬一样在太阳底下行走。

她一眼看见了街对面的一个麦当劳餐厅,忙提议说:“祝老师,对面那个是麦当劳吧?我想去那里吃早餐。”

祝老师没答话,但伸出一只手,挡住就要过街的她,很老练地按了按街边电线杆上的一个小按钮,指着街对面一个像交通灯但比交通灯挂得矮的玩意说:“看见没有?那就是行人过街的标识,你要看到上面那个白色的小人儿出现了,才能过马路。有些中国人不懂交通规则,乱穿马路,影响国家形象—”

等了好大一阵,街对面那个小白人儿才出现,陈霭抓紧时机,几大步抢进人行横道。祝老师在后面叫道:“别跑啊!这里是车让人,不是人让车,你这么瞎跑,让人看笑话,丢我们中国人的脸—”

陈霭见好些车辆正向着她风驰电掣般冲过来,遂不管祝老师的吆喝,脚下生风地抢过马路去,回头看看祝老师,当真在慢条斯理地过街,那些车当真在让祝老师。祝老师走得镇定自若,大义凛然,到了街这边,很自豪地对陈霭说:“看见没有?那些车都得让我—”

陈霭与刚为中国增了光的祝老师一同走进麦当劳店,发现里面冷冷清清,没几个人,更不用排队,十分安静,搞得她连说话都恨不得耳语。

祝老师给她介绍了一下早餐内容,叫她点最便宜的那种,说不用吃那么多,待会带她去一个地方吃免费食物。她饥肠辘辘,等不得“待会”了,只想一下塞饱肚皮,很想点最大最多的那种,但她不好拂了祝老师的面子,只好同意点那最便宜的。

祝老师帮她点了餐,示意她付款。她见祝老师还没为他自己点餐,催促说:“你也点啊,你也点啊,点了我一起付—”

祝老师很有风度地伸出一只手,做个谢绝的手势:“美国不兴这一套的,都是godutch,godutch懂不懂?就是各付各的—”

这叫陈霭怎么过意得去?人家祝老师亲自上门来探望,又陪着来吃早餐,还给她介绍了那么多在美国生存的常识,她怎么能让祝老师自己付费呢?她拿出中国式大姐大的作风,逼着祝老师快点,点了她一起付费。但祝老师坚持不肯,看那表情,已经在为她这种有失国格的行为感到丢人了,她只好把自己的早餐付掉。

两人端着放早餐的长方形塑料盘子,到饮料机跟前去装饮料。祝老师给她示范了一下,如何操作冰块龙头,如何操作饮料龙头。其实跟国内的麦当劳没什么两样,但她仍然做出乡巴佬的模样,虚心听取祝老师的讲解和示范。

这是她多年来摸索出来的经验:对那些指点你的人,你起点越低越好,但学习进度一定要快。如果你起点就很高,甚至比指点你的人还高,那人家就不乐意了,那不显得人家在班门弄斧了吗?人家想破头皮也要派你一个不是,所以起点越低越好。但学习进度不能太慢,如果人家指点你半天,你还是搞不懂,那不是说明人家教导无方吗?

她在这方面是可造之材,一旦悟出这个道理,就能自然而然地运用,绝对不是装假,是诚心诚意的。本来是她会做的事,但如果有人来指点她,她马上就觉得自己不会了,需要人家细心指导。但由于她实际上是会做的,所以一经指点,她就进步神速,于是教者与被教者都很开心。

有了这个本事,人际关系就很难有处不好的,所以陈霭走到哪里都很受领导群众欢迎。

陈霭伸出杯子,到冰块机下面接冰块,用的是一种“处女接”的姿势,仿佛是头一次用这玩意。但刚接了几块冰,就听祝老师低声喝道:“少接点!”

这下她真的“处女”了,不知道哪里犯了错误,慌忙移开杯子,但却忘了放开那个开关,冰块噼里啪啦落了一堆,严重损坏了中国的形象。她悻悻然地转而去接可乐,又听祝老师低声喝道:“只接半杯!听见没有?只接半杯!”

她想这肯定又是关系到祖国形象的大问题,慌忙放了开关,这次不错,没弄撒饮料,而且刚好接了半杯,总算没丢中国人的脸。祝老师也只接了半杯,两人端着各自的早餐,找了个靠窗的桌子,坐下用餐。

许是昨天饿急了,陈霭还没会到意思,一份早餐就下肚了,半杯饮料也下肚了,使她恨不得把杯子里的冰块都刨出来吃掉,但想到了国格问题,只好忍住。她站起身,想再去买一份,被祝老师一道威严的目光给吓得坐了回去,她估计还是因为祖国形象的问题,遂不敢造次,半饥半饱地坐那里等祝老师吃完,尽力把视线投向窗外,尽力别咽口水,以免有失国格。

祝老师终于吃完了早餐,站起身,拿起饮料杯,号召说:“走,我们去接饮料!”

“现在?”

“不现在还什么时候?这里的饮料是敞开供应的,你临走接一满杯,够你喝一天了,所以我刚才叫你只接半杯—”

陈霭的小脑袋有点被搞糊涂了,如果是为了赚够本,那刚才不是应该接一整杯吗?喝掉,然后再接一整杯带走,那不就是两整杯吗?为什么开始要接半杯呢?

但祝老师脸上神秘的表情令她怀疑是自己的算术做得不好,祝老师比她先来美国,吃的麦当劳比她吃的麦当劳还多,肯定把这些算术做过很多遍了。她有点不好意思赚麦当劳的便宜,但她也不想让祝老师觉得她在故作清高,只好去接了一杯可乐,盖上盖子,拿在手里。但她发誓再不来这个麦当劳了,怕被人认出:看,那就是上次装了一满杯饮料带走的贪心女人。

祝老师又拿了些调料包和餐巾纸之类的东西,才施施然领她走出了餐厅。

陈霭(8)

祝老师说话算数,从麦当劳出来就带陈霭去一个商场购物,说那里每到周末就有免费的食物吃。

陈霭感觉美国已然实现了**,不然怎么会有免费的食物吃呢?现在在中国,连公共厕所都收费,你说还有哪样不收费?

她满怀希望地跟着祝老师来到那个商场,以为这下可以不要钱地舀几大碗饭啊面啊之类的,吃个尽兴了,她唯一怵头的就是可能要排很长的队,如果是那样,她就不想去凑那个热闹了。

到了商场,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所谓免费食物,只是“耳屎餐”,一点点,盛在像麦当劳装番茄酱的那种小纸盒里。人家是在搞商品推销,给一点你尝尝,好吃就买。但也没见人排队,商场里购物的人本来就不多。

祝老师似乎早已到这里来摸过情况,角角落落都很熟悉,他带着陈霭,机智勇敢地在商场里穿来穿去,把所有品尝点都挖掘出来了。在每个品尝点前,祝老师都很绅士风度地先拿一盒食物给陈霭,然后才给自己拿一盒。两人就站在品尝点前,在推销人员热切而期待的视线中细嚼慢咽。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饿了,陈霭觉得每样食物都很好吃,不由得连声夸奖:“good!good!”。

她这人特拿不下情面,既然吃了人家的样板,又夸过了“good”,不买的话,就成了吃白食,说假话。但祝老师一路盯得紧,一样都没让她买,使她非常不安,走出老远了,还觉得推销人员在背后拿眼睛剜她。

商场挺大,不光卖副食,也卖衣服鞋袜日用百货之类的东西,甚至还卖花花草草,有个角落还卖观赏鱼,另一个角落卖汽车用品,中间卖电器,似乎什么都卖,把她喜得!这下找到好去处了,以后就跑这里来购物,又近,路又好找,就是门前那条路,一根肠子通到底,连弯都不用拐,货物又齐全,来一趟,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全部搞定。

她推着购物车,一条一条货架看,脑子里想象着如果这样那样搬回去,放在家徒四壁的屋子里,会有什么效果,觉得要买的东西真是太多了,恨不得把商场整个搬家里去。她买东西一向不怎么看价钱,只要东西中意,拿了就往购物车上放。赵亮经常批评她大手大脚,但她一向就这么大手大脚的,也没见穷到哪里去。

祝老师比赵亮严格,赵亮嘀咕虽嘀咕,但也不敢阻拦陈霭买东西,因为家里的钱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陈霭赚来的。祝老师虽然没给陈霭家挣一分钱,但管起她的用钱方式来,却有如她家唯一经济来源一般,她一样一样往购物车上放,祝老师一样一样从购物车上拿出来,放回到商品架上去,每件都能说出不该购买的理由:

“锅子不要买!贵得很,你难道没从国内带锅子来吗?应该带一个的—”

“买被子干什么?你看到上面的价格没有?$28!薄得像纸一样,还要$28!相当于人民币两三百了,真是资本主义本性难改!难道你没从国内带被子来?应该带一床的—”

“这里苹果贵,以后我带你到批发市场去买,$15一大箱,有几十斤,够你吃几个月,吃到你吐—”

“厕纸别在这里买!这里的厕纸贵得很,以后我带你去sam’sclub买,比这里至少便宜一半。”

这样下来,逛了一两个小时,陈霭只被批准买了方便面和可乐两样东西。祝老师说美国方便面比中国方便面便宜,才一毛钱一袋,应该买。至于可乐,是因为刚好在减价,六罐一扎的才五十美分,算起来一罐一毛钱不到,祝老师一下买了四扎。

陈霭有点担心:“祝老师,您买这么多可乐,待会提得动吗?”

“提什么?用购物车推回去。”

“那不还得来还车?”

“还什么?就丢在楼下就行了。”

“商场会派人去收?”

“收什么?商场怎么知道你把车推哪里去了?”

“那—车是不让推回去的啰?”

“所以你别把车丢自己门前,丢远一点。免得让人家知道你把商场的车推回家了—”

陈霭想象自己推着一辆商场的购物车往家走,一路上都遭到人家怒目而视,到家了把车扔在别人家门外,被人骂得狗血淋头。

她这人在有些事情上胆子特小,像推车这种事,她还没做,才想象了一下,就觉得自己已经把事做下了,人已经丢了。她不安地说:“算了,我少买一点吧,我不爱喝可乐—”

“你不爱喝,可以买了招待客人呀!多买点,多买点,今天机会好,大降价,平时就是降价也没降过这么多—”

陈霭坚决不肯多买,祝老师见她倔起来了,没再勉强,但情绪毫无疑问受到了影响,脸色不大好,匆匆结束了购物,跟陈霭分道扬镳。

陈霭没想到第一天就把祝老师得罪了,心里很不自在,人家祝老师亲自上门来关心她,陪她吃饭,教她购物,她何必驳人家的面子呢?不敢把购物车推回去,也用不着公开驳人家面子嘛,可以先推辆车出去,等祝老师走得没影了,再还给商场不就结了?

她后悔了一阵,最后决定回家做顿好吃的,请祝老师来吃晚饭,算是赔礼道歉,讲和。

她提着几包方便面和六罐可乐,决定坐车回去。商场离她住的地方不远,她刚才是跟祝老师走过来的,因为祝老师说这条线路的车是固定票价,五站以内都是一块五毛钱,而他们只有一站多路,坐车不合算。

她有脚劲,不怕走路,只要不穿高跟鞋,叫她走多远都行;就算穿高跟鞋,她都可以把a市的服装一条街走几个来回。但她特别怕晒太阳,因为她一晒就黑,一黑就丑。没晒黑的时候,还有人说她“漂亮”;一晒黑,个个都叫她“黑美人”。但她知道人家是在讽刺她,中心思想是说她“黑”,后面的“美人”只是虚晃一枪,所以她只要能不晒太阳,就绝不晒太阳。如果不是这点顾虑,她早把全中国玩遍了。

现在祝老师走了,陈霭就老实不客气地去坐公车,顺顺当当地坐到了自家附近,下了车,回到家里,发现没有失窃,破茶几旧沙发都在,藏在衣橱里的东西也在。她胆子大了起来,又坐公车返回那个商场去了两次,把她方才十分心仪但在祝老师监督下没买成的东西全都买了,还买了刚才尝过的食品中的两种,总算减少了一点内疚。

她还在商场门外找到一个付费电话,比比划划地问了一个美国佬,终于知道怎么打电话了。她给小张打了个电话,寒暄了几句,就问起行李的事。

小张说:“怎么?行李还没给你送过去?他们打过电话给我,说马上给你送过去—”

她担心地问:“会不会是因为我箱子里有盗版cd,行李被—航空公司没收了?听说带一张盗版cd要罚款一万美元—”

“一万美元?你听谁说的?”

“b大来的祝老师说的—”

“b大来的?是访问学者吧?你跟访问学者搞在一起干什么?都是些穷酸乡巴佬,又爱吹牛,来了没几天,什么都不懂,还特爱在刚出国的人面前卖弄—”

陈霭脸上有点挂不住,因为她也算是个访问学者,虽然她知道自己既不学也不者,但按照c大发给她的邀请信来说,她现在是个“访问学者”。

小张抱歉说:“我这两天有点忙,等我忙过了这阵,请你上我家来吃饭—”

陈霭听说他很忙,就主动说:“你忙吧,我们以后再聊。”

小张也不客套,马上挂了电

话。

陈霭买了这许多东西,心里灿烂起来,生活充实起来,前途光明起来,屋子有了家的味道,不再那么陌生了。她先用新买的牙刷、牙膏、毛巾、香皂、洗发香波、洗面奶等把自己打扫一遍,把借的小杜的牛奶厕纸什么的还了,按八路军的习惯,借零还整,借少还多,牛奶还一整壶,厕纸多还一倍。

然后她跑到外面的公用电话亭给祝老师打了个电话,请他今晚过来吃饭。祝老师很爽快地答应了,听上去不像生气的样子,使她觉得自己很小人,总往坏的地方捉摸人。

打完电话,她就到厨房蹲点,先把厨房的灶台储物柜擦洗一番,把买来的新炊具铺张开来,就拉开架势做饭。菜谱是在商场购物的时候就想好了的,蒜蓉黄瓜,油淋茄子,醋溜生菜,香煎鸡翅,主食是炸酱面。她像设宴请客一样,大张旗鼓地整起席来。

陈霭的席还没整完,小杜就回来了,一进门就叫:“哇,好香啊!你在做什么好吃的?你是叫陈霭吧?”

陈霭听见小杜的声音,激动得差点流下泪来。独自一人来到这人生地不熟的美国,小杜就是她唯一一个共屋顶的人,应该叫“家人“了。小杜不在家,家就很空荡,她感觉比赵亮不在家要孤独十倍。

现在小杜回来了,家里什么都不缺了。她丢下厨房的活,围裙都顾不上解,就迎了出去。

跟小杜一起回来的还有一个男人,可能是小杜的男朋友,长得高高大大,戴着眼镜,跟小杜很般配,就是年龄显大一点。小杜看上去三十来岁,男朋友看上去有四十出头了。

小杜介绍说:“这是我新roommate(同屋),刚从国内来—”

那男人很礼貌地跟陈霭打个招呼:“旅途辛苦了,欢迎你来d市。”

听那口气,看那模样,陈霭觉得他应该是d市的市长,代表着全市人民在欢迎她,令她受宠若惊,很后悔系着围裙就跑出来了,不知道有没有损害中国人的形象。她解掉围裙,但又想起菜还没做完,于是又往回系。

小杜向陈霭介绍说:“这位是c大的滕教授—”

陈霭脱口而出:“您就是滕—教授啊?”

滕教授很有兴趣地问:“怎么,你听说过我?”

“我就是那个—那个—袁老师—她说请你—来接我—接我机—接我飞机—”

滕教授恍然大悟:“噢,你是—赵教授的夫人?陈—”

“陈霭。”

“对对对,袁老师是对我说过,让我去接你,但是我这两天刚好有个会,这不,刚开完,实在抽不出时间去接你,很抱歉。怎么样?你一路上还顺利吧?”

“路上还顺利,就是行李—”陈霭拿不定主意这事能不能说,怕万一说出来影响了中国人民的光辉形象,再说人家问你一句路上顺利不顺利,只是出于礼貌,客套几句,你还真的写起汇报来了?她打断自己,抱歉说,“对不起,我正在做饭,怕烧糊了,你们在,我去做饭了,待会一起吃—”

小杜没客套,像女儿吃妈妈做的饭那么天经地义,但滕教授推辞说:“别张罗我的饭了,我回去吃—”

小杜拿出主人的风度,极力挽留滕教授。陈霭怕打搅了他们,退回到厨房,三把两把就把剩下的一点活做完了,开始把饭菜往外端。家里没饭桌,她只好把饭菜放在客厅的长条茶几上。

滕教授和小杜坐在客厅说话,见她端饭菜出来,滕教授马上站起身告辞:“你们吃饭吧,我回家去了—”

陈霭挽留说:“做都做好了,就一起吃了再回去吧?”

小杜也说:“既然赶上了,就吃了再走吧—”

滕教授还在推辞,但一看见陈霭做的炸酱面,就挪不动步了:“呀,这是炸酱面吧?好多年没吃到炸酱面了。陈—小姐是哪里人?”

陈霭觉得“小姐”这名词好刺耳,脱口说道:“快别叫我陈小姐了,‘小姐’在我们那里都成了—那什么的代名词了—你叫我小姐,人家听见还以为—”说完这句,她觉得很尴尬,怎么扯到这上头去了?

滕教授心领神会:“好,好,是我的错,再不叫你‘小姐’了,叫你‘陈大姐’?”

“大姐”也很刺耳,她推脱说:“别,别—”

“那叫你‘陈中姐’?”

“就叫我陈霭吧。”

“好,好,叫你陈霭。请问陈—霭是哪里人?”

“a市的—”

“噢,太可惜了,我们不是老乡,但这个炸酱面做得很我家乡的一摸一样—-”

陈霭顺势邀请说:“那滕教授就在这里吃点家乡的炸酱面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