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欲(尘埃腾飞) > 第3~4节

欲(尘埃腾飞) 第3~4节

作者:艾米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0-05-20 03:22:43 来源:转码展示1

陈霭(3)

一个坚决不找医生,一个坚决要找医生,这听上去挺像是死对头的两人,由于性别上的不同,年龄上的相近,居然一拍即合,谈起恋爱来了。mengyuanshucheng

陈霭简直不敢相信世界上竟然有这样巧合的事!这可真是人在诊室坐,缘从天上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用走路!

只能说是缘分了,不然的话,一个老师,一个医生,老师不像是马上要得脑溢血的样子,医生不像是个会改行学吹拉弹唱的样子,这样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如果不是因为缘分,怎么会碰面?

陈霭想感谢一下赵亮的令尊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地点爆发了脑溢血,但觉得那实在是亏良心,遂改成暗中感谢自己选择了正确的科室。想想看,一个医院那么多科室,陈霭在各个科室都轮转着实习过,无论她选择哪个科室,都不会跟赵亮碰上,唯独这个脑系科,才可能造就这段姻缘。

陈霭选择脑系科,可以说是偶然,也可以说是必然。

从医学院毕业后,陈霭被分配到a市第一医院,先在医院的各个科室轮转着实习。那个经历可真是丰富多彩到恐怖的地步,差点就把陈霭给吓跑了。

产科,据说是医院里的“幸福科”,因为面对的不是病人,而是孕妇和孩子。但在陈霭看来,也充满了血腥。接生一个胎儿,好几天都满鼻子血腥味,饭都吃不下。最残酷的是处理那些计划外怀孕的胎儿,有的已经长足月了,有鼻子有眼,会哭会叫,但就因为是计划外怀孕,政策不允许生,为孕妇引产的医生护士就得硬生生地把孩子弄死。陈霭没亲自动过手,只被迫旁观了几次,但她老觉得自己也成了帮凶,心情沉重,日夜不安,所以她打死不去产科。

儿科,据说是医院最天真无邪的科室。儿童,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但儿科医生看见的都是受着病痛折磨的花朵,尤其有些孩子患的是绝症,而做医生的回天无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走向死亡,那感觉简直是在受酷刑,所以陈霭打死不去儿科。

外科也呆过,开膛破肚的,看了连肉都不敢吃,猪内脏就更是免谈。记得有天正做着手术,手术台上的病人就没气了,医生让一个实习的男大夫上去做人工呼吸,只听“啪”的一声,病人肋骨断掉一根,“啪”的一声,病人的肋骨又断掉一根。陈霭听得毛骨悚然,只得在心里祈祷这位危重病人走了就走了,别再回过气来,不然的话,肋骨断了这么多根,剩下的日子会更加受罪。

于是陈霭选择了脑系科,这里的病人大多是老家伙,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万一治不好,我也能脱身,至少可以自我安慰一番,比较容易自欺欺人一点。

其实脑系科也有很恐怖的场面,不过那时陈霭已经选定了科室,没法改变了。

话说有天来了个重病人,需要立即开颅。那可是个重体力活,都是派男大夫上。那位男大夫好大的猛力,把钻子钻进病人的脑骨里拔不出来了,男大夫只好用一只脚蹬住病人,双手握住钻子往外拔。钻子拔出来了,病人也被蹬倒了。有经验的老医生慌忙抢到窗前,拉上窗帘,怕万一有人看见,传出去吓坏人。

俗话说“条条蛇咬人”,几乎每个科室都有残酷的场景,陈霭恨不得转行去学农田病虫害防治,那个专业多好啊!治死的越多,功劳越大,人越开心。但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卖,医学院都毕业了,人也二十好几了,再去改行也来不及了,只有硬着头皮往前走,走到哪头是哪头。

看来缘分的“缘”字,从陈霭选择科室的时候就开始动笔写就了。

想想真玄乎啊!如果不是进了脑系科,赵亮的父亲就不会成为她的病人,那么赵亮也就不会到她的诊室里来,他们俩就不可能认识了。

这么巧的事被她撞上了,令陈霭不得不对“缘分”二字肃然起敬,从一开始就觉得跟这个赵亮有缘。

赵亮又陪父亲来看了一次病,这次父亲就退居二线,主要是儿子在跟陈大夫说话了。赵亮第三次来的时候,父亲干脆就不见了,只剩下赵亮一个光杆司令,说是来为父亲开药的。

陈霭不记得赵亮是怎么把她的电话号码要去的了,甚至没注意赵亮给她打过电话没有,就算打过,肯定也只打过一次两次,因为每次见面,告别之前都已经把下次见面的时间地点约好了,下次又把下下次的时间地点约好了,一环扣一环,就像一根无形的链子,栓着两人,无限延伸,根本不用再打电话重起头。

两人的约会走的是当时谈恋爱的主流路线,吃饭,看电影,逛公园,外人听来索然无味,但当事人却觉得很有意思。

谈得差不多了,双方就把对方带回家去,让家里人过目验收。

陈霭在赵亮家没有遇到什么阻力,很容易就验收了,因为赵亮家住在a市的东头,属贫困地区,而陈霭家住在a市的西头,属富庶地区。东头的儿子能娶到西头的女儿,在a市是件体面事,陈霭又是a市大医院的医生,比赵亮小两岁,人也长得干干净净,又给赵亮父亲治过病,简直就是观音菩萨再世,所以赵亮的父母没什么理由不满意。

但赵亮在陈霭家就没那么顺利了。

陈霭是个存不住话的人,刚跟赵亮谈上恋爱,就把这事告诉了父母。父亲听说赵亮是大学老师,名校毕业教名校,而且是团委副书记,心下十分喜爱,还没见到赵亮真人,就已经验收合格了。

陈霭的妈妈是个清高人,什么名校不名校,大学不大学,全不在乎。她别的没听进去,只把“音乐学院毕业”几个字听进去了,高兴得不得了,连声说:“好啊,好啊,搞音乐的好啊,搞音乐的人一般都不会是坏人,我就喜欢搞音乐的。到时候他弹钢琴为我伴奏—”

陈妈妈嗓子不错,很高的音都唱得上去,在部队时虽然是文化教员,但真正走红的却是这条嗓子,在联欢会上露那么一手,总是博得掌声一片,有“xx部队百灵鸟”之美称。

离开部队到地方上当了老师之后,教的是语文,就没什么机会一展歌喉了,连教音乐课的机会都没捞上,因为学校的音乐老师说陈妈妈就是嗓子尖,能喊那么高,但并无任何唱歌技巧,都是直着喉咙喊的,糊弄那些五音不全的战士还可以,但不适合教音乐,因为陈妈妈连乐理都不懂。

但陈妈妈一生的梦想就是当个著名歌唱家,哪知阴差阳错的,不仅没著名,连歌唱家也没当上,只好把梦想寄托在女儿身上。

陈霭不负母望,继承了妈妈的好嗓子,但她继承什么都会弄出一点变异,嗓子也不例外,陈妈妈的女高音,到了女儿这里就变成了女中音。

女中音就女中音,只要嗓子好就行,不能做朱逢博,那就做关牧村吧。陈妈妈一心想让女儿完成自己的未竟事业,成为中国著名的女歌唱家,总是把女儿送到这里那里去试唱,想发现一个伯乐,把女儿这匹“歌唱马”给发掘出来。

有一次差点就成功了,一位著名歌唱家真的给了陈霭一个机会,让她唱首歌给他听听,答应如果陈霭唱得好,就把她带到北京去好好调教调教。

结果那天陈霭选的歌曲不对,选了首女高音的歌曲,是她妈妈经常在家唱的。陈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把高音部分唱上去,还把嗓子“唱破了”,连重选一首中音歌曲再唱也不行了,因此失去了被著名歌唱家带到北京去调教的机会。

那是对陈妈妈的致命一击,这么好的机会都能丢失,陈妈妈再没心情为女儿找伯乐了。

现在女儿找了个搞音乐的女婿,陈妈妈那已经熄灭了的理想之火又熊熊燃烧起来,咱陈家的嗓子,再加上赵家的钢琴,不愁孙子辈不出个把歌唱家音乐家什么的。至于那经济条件什么的,陈妈妈也不愁,买得起钢琴的人家,总不会穷到哪里去。

未来女婿上门来拜访,陈妈妈热情接待,跟未来女婿进行亲切友好的谈话。

“你是弹钢琴呀,还是拉提琴?”

“我不弹钢琴,也不拉提琴—-”

“那你是—作曲的?”

“嗯—也作点,不过我的专业不是作曲—”

陈妈妈搞糊涂了,学音乐的,既不是弹钢琴的,又不是拉提琴的,而且不是作曲的,那能是干啥的?

陈霭代替赵亮回答妈妈:“他学的是笛子专业—”

陈妈妈当场就露出一脸的不屑:“吹笛子的?那怎么说是音乐学院毕业的?”

赵亮解释说:“音乐学院也有中国民乐专业—”

陈妈妈坚持说:“吹笛子算什么音乐专业?像吹根烧火棍—”

赵亮最忌讳别人瞧不起中国民乐了,但凡有人说声“笛子没有钢琴好听”之类的废话,他就要跳起来跟人辩论,非得把对方说服了不可。

但在未来岳母面前,赵亮只好隐忍,虽然脸儿气得铁青,两个拳头捏得紧紧的,但终于没跳将起来。

陈霭没想到妈妈会来这一手,还以为妈妈是逢音乐人就喜欢呢,哪知道妈妈喜欢的是西洋乐器,而不是所有乐器。她慌忙出来打圆场:“赵亮,你给妈妈演奏一段—”

赵亮十分不情愿为一个并非知音的人演奏,但看在陈霭的面子上,还是拿出笛子,给陈妈妈演奏起《梅花三弄》来。

陈妈妈的眉头从笛子吹响的那一刻起,就一直是皱着的,按住性子听了一折,不耐烦地说:“还没吹完?这么长?算了,别吹了吧,吹得我头疼。”说完,就退回卧室休息去了。

赵亮脸上很挂不住,堂堂音乐学院民乐专业的高才生,还从来没受过这种窝囊气,哪次演奏不是观众鼓掌了又鼓掌,欢迎了又欢迎?人在台上谢幕,台下“再来一个”的呼声此起彼伏,等到下得台来,小丫头片子一拥而上,围得水泄不通,哪里有中途就被人叫停的?

赵亮气呼呼地坐在那里,笛子放下也不是,拿着也不是,捏在手里,像捏着一管暗兵器,手儿抖抖的,仿佛在发功。

陈霭自然是尴尬之极,既不敢得罪老妈,又怕伤了赵亮的心,低声说一句“我妈就这样,你别往心里去”,就跑去张罗开饭。

还是陈爸爸高瞻远瞩,一开始就只出来打了个招呼,然后就躲进厨房潜水,仿佛预料到会有这种尴尬场合一样。现在听到女儿在张罗开饭,忙压低了嗓子问:“怎么样?你妈她—”

“妈嫌别人是吹笛子的—”

陈爸爸似乎也没料到:“啊?是吹—笛子的?你怎么不早告诉你妈呢?”

陈霭万分委屈:“她又没问过我赵亮搞的是什么乐器,我怎么知道她不喜欢吹笛子的?”

“嗨,你妈这个人,你还不知道?”

陈霭还真不知道妈妈不爱吹笛子的人,平时没谁说起过这事。但她知道妈妈是个有主张的人,而且非常固执,一旦拿定主意,谁都劝不动。

当年妈妈跟爸爸结婚,受到姥姥家全家反对,但妈妈执意跟爸爸结了婚。文革的时候,爸爸挨整,被下放到老家劳动改造,妈妈要跟爸爸离婚,姥姥家也是全家反对,但妈妈也是执意跟爸爸离了婚。后来文革结束,爸爸得到平反昭雪,妈妈又跟爸爸复婚,又是受到姥姥家全家反对,但妈妈又执意跟爸爸复了婚。

就这么三起三落的,妈妈每次都跟所有人意见不同,每次都是我行我素,虽然每次我行我素之后都后悔莫及,但下次仍然我行我素。

陈霭不知道妈妈这次又会怎样我行我素,但她知道妈妈是无法改变的,她只希望赵亮不会计较她妈妈今天那些话。

等她着急上火的把第一盘菜端到客厅的饭桌上摆好,才发现赵亮已经溜之乎也了。

艾米:陈霭(4)

陈霭发现赵亮跑掉了,二话不说,拔脚就追,一直追到公共汽车站了,也没看见赵亮的影子,只好停下脚步,思考下一步行动计划。

到了这时,她才警觉这回不是跟人出去旅游,在追某个撒娇赌气跑掉的女生,而是在追自己的男朋友,于是心里一阵忐忑,追男朋友?这好像有点丢份吧?世上只有男追女,a市哪有女追男?传出去岂不是被世人耻笑?

她在车站傻站了一会,才拖着脚步往家走,心里像被吸尘器吸过了一遍一样,空荡荡的,没有着落。

跟赵亮谈了这段时间的恋爱,陈霭虽然没明显感到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但也没有神魂颠倒的感觉。她想可能恋爱就是这样的吧,那什么“神魂颠倒”之类的事,要么就是书上编出来的,要么就是一个口头禅,就像“世界末日”之类的说法一样,人人都那么说,但谁也不知道世界末日究竟是什么样的,因为谁也没真正经历过世界末日。

但现在赵亮这么一跑,却让她突然发现自己早已把未来跟赵亮联系在一起了,她简直不敢想象,从明天起,她又要回到了从前那种没对象的状态,又得重新相亲约会,然后又得带回家里去面试验收,说不定又被她妈妈给验跑了。

考虑到她妈妈那个脾气,验跑是非常非常之可能的!赵亮还能吹个笛子,她妈妈都看不入眼,如果换个连笛子都不会吹的,那她妈妈还不更加刁难?

最怕的就是那些同事、熟人和朋友,他们肯定要问:赵亮呢?怎么没见你跟赵亮在一起了,你们吹了?

于是你就得详细告诉他们究竟发生了什么,一个人问,你就得讲一遍;两个人问,你就得讲两遍;一百个人问,你就得讲一百遍。问过的人,过两天又忘了,又问,你又得从头讲起,一遍,两遍,一百遍。不然的话,人们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专门往坏处想,给你瞎编乱造出一个分手故事来,把你抹得黑乎乎的。

也许你详细告诉人们究竟发生了什么也不管用,人们还是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专门往坏处想,给你瞎编乱造出一个分手故事来,把你抹得黑乎乎的。

怎么着都离不了那六个字:高不成,低不就。

更恶毒的就四个字:被人甩了。

陈霭想到这点就头疼,如果没人管她这些闲事,那该是多么开心,跑了就跑了,吹了就吹了,大不了一辈子不结婚,不结婚就不结婚,还少操一个人的心。但人家怎么可能不管她的闲事呢?她自己不也经常管别人的闲事吗?她自己不也是看到一个单身汉单身女,就恨不得马上替人家把“个人问题”解决了吗?说起来都是出于一片好心。

她觉得这事不能怪赵亮,只怪她妈妈太过分了。她妈妈不喜欢笛子,喜欢钢琴,她还是能理解的,因为她自己也觉得笛子没钢琴那么“洋气”。她很少对人说自己的男朋友会吹笛子,不是问急了几乎不会主动提起,因为她基本没把笛子当回事,感觉像是小孩子的玩具一样,没有钢琴提琴那么像乐器。

赵亮曾给她一个人演奏过几次,但她都没听出个所以然来。不过她跟妈妈不同,她听不出名堂来,就觉得是自己没水平,而不是笛子不好听,更不认为赵亮演奏有问题。堂堂音乐学院民乐专业的高才生,演奏怎么会有问题呢?肯定是她自己没音乐细胞,才不懂欣赏。

她生怕赵亮嘲笑她不懂笛子,不懂音乐,所以每次赵亮问她好听不好听,她都很紧张,连说:“好听,好听”。

但她生怕赵亮会追问她:“好听?哪段好听?怎么个好听法?”

那就惨了,因为她真的不知道该说那段好听,她连曲子有几段都没听出来,更不知道怎么个好听法。

不过陈霭都是白紧张了,赵亮从来没问过她“哪段好听”,大概早看出她是个外行,知道问了也是白问,就不为难她了。

本来陈霭就觉得自己跟赵亮在音乐方面有距离,总怕赵亮瞧不起她。这下可好,人家赵亮没嫌弃咱们不懂音乐,咱妈倒先嫌弃赵亮是吹笛子的来了,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吃了豹子胆!

陈霭知道这事算是黄了,也不再追寻,怏怏不乐地往家走,满心都在思考明天如何应付同事们的询问。

哪知道一进家门,就看见赵亮坐在客厅沙发上看电视,坐的那个姿势无比别扭,一看就知道是在假看。陈爸爸坐在客厅另一个角落里,大约算是在陪赵亮,坐的姿势也是无比别扭,一看就知道是在假陪。

就这么两个以无比别扭的姿势坐在那里假看电视的男人,居然把陈霭感动得差点掉下泪来,如果允许她牵强附会打个比喻,那应该是好比一个病人刚被医生诊断出得了癌症,正悲痛欲绝,寻思自杀呢,连老鼠药都买好了,却突然接到医院消息,说他没事,是医生误诊了。

心里那个如释重负啊!

赵亮看见她,似乎比她还如释重负,连声问:“你跑哪里去了?把我一个人丢在这里—”

“我—我去—追你—-”

“追我?为什么?”

“我—我以为—以为你—跑掉了—”

“跑掉了?跑哪去?我一直都坐在这里—”

“我—怎么我从厨房出来没看见你?”

“我就上了趟厕所—”

陈爸爸见两个年轻人连厕所都扯出来了,估计是接上关系了,便不声不响地潜回到厨房去张罗饭菜。

陈霭也不进厨房帮忙了,就坐在客厅陪赵亮看电视,好像生怕他又跑掉一样。她担心待会吃饭的时候,妈妈还要捣乱,觉得应该及时给赵亮打针强心剂,就把电视机声音调大了,坐到赵亮旁边,小声赔礼道歉说:“我妈这个人—本质不坏,就是—脾气不好,太直了点—,希望你别见怪—”

赵亮也压低嗓子说:“我见她的怪干什么?我娶的是你,又不是她—”

陈霭听赵亮的口气,两人的事不仅没黄,而且还提到“娶”了,可见赵陈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经得起风浪的,必将万古长青,不由得一阵感激。

赵亮试探着说:“你妈这人太难相处了,结了婚,我们学校会给我分住房的,到时候别把你妈带过去跟我们一起住,我们也别窝在你妈这里住—”

陈霭觉得赵亮这个要求简直太合理了,就像行人靠右走一样合理,行人不靠右走,还能靠哪走?难道她还想结婚之后天天像今天这样看妈妈跟赵亮闹别扭?她赶快表态:“你放心,我结婚之后不会跟我妈住一起的—”

赵亮就像一个面临高考的学生向老妈要求玩游戏机,还居然被老**准了一样,睁大眼睛看着陈霭,满脸是“你居然—”的表情。

就这么三言两语,赵陈二人就算是把婚也求了,把未来也安排好了。

陈霭是个说话算数的人,既然亲口答应了赵亮,那就抵得过一份经过公证的婚前协议。结婚之后,他们果然没跟陈霭的父母一块住,而是住在赵亮学校分给他的一个筒子间小单元里,虽然房子破旧一些,住得挤一些,但不用整日看妈妈跟赵亮闹别扭,也算不亏本。

陈霭婚后还是爱玩,经常跟同事朋友出去旅游,但赵亮不爱出去旅游,尤其不爱跟陈霭的同事朋友搅在一块出去旅游。幸好赵亮也不拘束陈霭,她想去哪,就可以去哪,赵亮不陪,但也不阻拦。

陈霭自己是不想再读书了,但她总希望赵亮能多读点书,她这辈子做不了硕士博士,那就做个硕士博士太太也行啊,所以她总是在赵亮耳朵边吹风,让他去读硕士读博士。

赵亮也不是个爱做学问的人,况且他的笛子专业也不容易弄个硕士博士读。但赵亮在大学工作,渐渐发现本科学历不够用了,于是起了读硕士的心,改行去读中国民族音乐史。

陈霭为了支持丈夫读书,包揽了一切家务,一个人包揽不住了,就请了一个保姆。她当医生的,收入颇丰,工资呀,奖金呀,加班费呀,医药公司给的回扣啊,等等,一古脑加起来,养家糊口请保姆是绰绰有余了。

赵亮读完硕士,仍然回到b大工作,不过这次没干团委的活了,老老实实在系里做个讲师。干了一段时间,发现硕士在大学也很难混了,只好又去读博士,仍然攻读中国民族音乐史,不过重点从国内转到了国外,研究中国民族乐器在国外的传播。

陈霭仍然是大力支持,为了一个“博士太太”头衔,甘愿承担一切家务。

这样下来,陈霭结婚多少年,赵亮就读了多少年的书,从来没跟家务沾边,一切都是陈霭打点。反正陈霭这辈子从来没享受过男人的殷勤,也就不觉得有什么欠缺,如果不是这次出国,还以为生活就是如此呢。

这次出国,也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陈霭那个医院的院长也是脑系科的,读过研究生,还出国做过访问学者,知道一点医学界的新玩意,在院里搞了个科研项目,研究干细胞。a市第一医院没什么科研环境,院长就把医院的一个空置的小房间改造成实验室,买了一些白老鼠,就在那间破房子里搞开了科研。

陈霭是脑系科的,人也聪明,院长挺信任她,就把她也拉进了科研小组。但陈霭在医学院也没做多少实验,完全摸风,好在实验室工作也不是很难,无非就是养白老鼠,抓白老鼠,杀白老鼠。这些活别的女医生女护士干不了,但陈霭干得了,经常是她跟院长两个人在小实验室里追白老鼠,追得满头大汗,抓住一个就胜利地欢呼,然后杀掉,解剖研究。

就这么喂呀抓呀杀呀,居然还争取到了一点科研经费,院长对陈霭说:“我可以给你半年的资助,你自己去找个接收单位,到美国去做访问学者,给我把整套技术都学回来!”

陈霭一听可以去美国,眼睛都直了,比以往上任何地方旅游都兴奋,旋即上网去找接收单位,还真给她找到一个,是美国的c大,在d市,有个干细胞科研项目正在招人。

陈霭二话不说就跟c大那边联系,那边听说陈霭是自己掏腰包过来工作,也是眼睛都直了,世界上还有这么傻的人?不要钱来为c大做研究,那还有不欢迎的道理?

双方一拍即合!

陈霭的护照签证什么的,都办得异常顺利,没费什么劲,就到了买机票的关头了,这才想到本次旅游的目的地是人生地不熟且语言不通的美国,得找个人接机才行。

真是山不转水转,石头不转磨子转。陈霭找来找去,找到了小张头上,原来小张若干年前就出国了,前不久也转战到了d市。

消息灵通人士帮陈霭和小张接上了关系,小张说接机没问题,但让陈霭别买太早太晚的票,他孩子还小,得有人照顾。

陈霭联系上了小张,心虚得不行,马上向赵亮坦白:“我倒是找到了一个人来接机,但是他—就是—我以前—以前对你讲过的那个—那个小张。”

赵亮不解:“哪个小张?”

“就是—就是—我以前对你讲过的—”

“你对我讲过的人多了去了,我怎么知道你这次说的是哪个?”

陈霭只好把陈谷子烂芝麻又搬出来说了一通,赵亮听后撇嘴一笑:“我说是什么了不得的人呢,原来是那个小张?那有什么?难道你以为他到现在还在打光棍等你?”

“你瞎说些什么呀,人家老早就结婚了,孩子都—老大不小了—”

“就是呀,那你怕个什么?难道还怕人家见到你会旧情复燃?”

几句话说得陈霭面孔发烧,感觉自己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人家小张不是小人,赵亮也不是小人,就她一个人是小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