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御制小厨娘 > 第34章 第三十四章

御制小厨娘 第34章 第三十四章

作者:瑶小姐YAO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14 00:47:32 来源:文学城

叹息过后,齐大夫低低道了句:“没多少时日了。”

说完,就走出了食肆。

姜欢确因为这句愣在原地,过了一会,才又回到柜台后面。

心里不断的猜测,半夏知道此事吗,她那日去时,看半夏的样子,应该心中明白,那夫子呢?他是否知道?

姜欢一想到这儿,心里的伤感顿时压了过来,这让她想起了爷爷

她从小与爷爷相依为命,爷爷靠着一双好厨艺将她养育成人,可没等到自己为他养老送终,自己就不幸去世。

虽说她不知为何来到这异世,借着别人的身子过活。可是对于爷爷来说,自己的突然离世,无疑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世界上最悲伤的事情。

“掌柜的,掌柜的。”

阿筝见姜欢站在柜台后,垂着头一动不动,而客官站在前面,脸上露出了几分不耐。

姜欢顿时清醒过来,看着眼前不耐的客官,和眼带担忧看着她的阿筝。

客官在一旁催促:“好了没,快点算,算完我还要上工,耽误我上工,你们陪我工钱。”

姜欢瞬间转换了神色,朝阿筝点点头,然后笑着看着面前的粗黑大汉。

“客官稍等,马上就好了。”

粗黑大汉穿着粗布短打,露面的外面的皮肤,像是久旱的土地,土黄又带着七零八落的裂缝。现在的天虽入了夏,可是如今这般穿,显然是不多的。

但他身上时不时地发出一个酸臭味,靠近他旁边的客官,纷纷拿手捂着鼻子。

有些不客气的还出言讽刺。

大汉粗黑的脸庞微微泛红,心中有些憋屈,又有些难堪,这才不耐地催促着。

姜欢看了一眼单子,点的不多,只有两个青菜,心中默算很快算了出来。

“二十八文。”

粗黑大汉一听,顿时僵愣在原地,面上有些不知所措。

旁边的看热闹的人见了,脸上有些露出几分嫌弃,有些则有些讥笑,姜欢见状,忙改了口。

“这几日为庆祝,折价两成,便是二十二文,少于三个菜的,便又减价,共一十二文。”

姜欢说完,大汉顿时松了了口气,他伸出手在腰间左掏一下,右摸一下,这才凑齐十二文,放在柜台上,急匆匆地离开了。

人一走,堂间的客官这才放开了声。

“看他这副打扮,定是那北边的盐户。”

“确实是闻到一股卤水味道。”

“那盐户不是不能出盐场吗?”

“哎,你不知道,这几日官府又要征收盐,准备运到京城。”

“可不是去年刚运了十艘官船吗?”

有些知情的,赶忙压低了声音,悄声地对着那几位道:“你们不知道吗,去年那十艘官船全沉了,一颗盐都不剩。”

此话一出,周围的人顿吸一口气。

“因为时间紧张,所以盐场又在附近村子招了不少人。”他抬头朝大门外扬了扬,“刚才那个应该就是盐场新招的盐户。”

生产盐的民户通常称为盐户,受官府辖制较大,且不能随意改籍,盐课税又比赋税较重,所以平常的普通百姓,多数都不会轻易是改户。

堂中有人将此事提出。

那人偏头害了一声。

“那不是今年雪灾,那四个村子刚建完,去年种的粮食都冻死了,这不府衙一贴出招盐户的告示,那些村子里人过来了。”

这些话虽压低了声,可姜欢就站在这柜台后,想不听见都难,不过,她也没有走开,反倒侧着耳朵听他们说。

姜欢早就对城北的盐场略有耳闻,不过她也不曾见过那些盐户和盐场,这宣州城的盐确实比的上前世的盐,细腻又白净。

不过那是最好的那种,一斤要八十文,次一等微微泛黄的,则要五十文,最末等的那种,姜欢在盐铺买盐时,曾尝过最末等的盐,颜色混浊,颗粒粗大,尝起来来还泛着苦味,唯一的优点便是便宜,二十文一斤。

宣州因盛产海盐,所以盐价要比周围的府城低上几文。而平常一家三口,每日收入便是五十到一百文不等,每月所需的盐价也是一笔大的开销。

姜欢因为开食肆,每月所需食盐也是多,且要保证菜品质量,便只能买最好的盐来,所以每月花在盐上也要十几吊钱。

不过听完他们的话,姜欢心中顿是明白几分。而后堂中几人就噤了声,不再谈论。

姜欢心中有几分遗憾,自她来这里,除了每日开食肆赚钱,对这里所知甚少,唯一了解多的,便是宣州的各坊间的集市,再者就是堂中客官说的八卦,唯有今日聊起这食盐,才让姜欢稍稍了解到这个时代。

等人陆续走完,食肆照着平常一般关了门,四人坐在园中,围在一起吃饭。

想起今日的事,姜欢便起了想法。

她先偏头看这阿筝。

“阿筝,你之前出过宣州吗?”

阿筝夹菜的筷子瞬间一顿,不明白姜欢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她摇了摇头,“没有,再被卖之前,我都呆在我们村子里,去过最远的地方便是隔壁村了。”

她又将头扭到庄山,庄山之前是在官宦人家当差,知道的事情当然比他们小娘子多。

见她们有兴趣,便将那些事情一一道来。

大魏朝虽历经四代,到了如今的魏宣帝执政,前十年的治理颇为严谨,可直到韩昭做了宰相后,魏宣帝便开始松懈。

再加上这几年灾祸不断,北方边境侵扰,百姓的日子过得是越来越差。

当然这些话,庄山是无意中听人提起的。

姜欢听到韩昭两个字时,不知为何心中颇为熟悉,她于是又问他。

“这位韩相公是怎样一个人?”

庄山微微皱眉,想起前主人对此人评价。

“亦正亦邪。”

姜欢惊讶地看着他。

庄山解释道:“此人对大魏的治理很是尽心,”不然魏宣帝不会任性地将权利给他。

“但是,他确将将任由自己的亲信,公然地在朝堂上拉帮结派,更甚者纵容那些人为非作歹。”

庄山说着,不知想起什么,情绪突然失控起来,他蓦然提高了声音,声音带着几分凄厉

“就因为他的儿子喜欢吃雀舌,便让人每日捕杀禾花雀,直至京城方圆百里,无一禾花雀存活。”

姜欢看到他眼底的悲痛,她本想止住话题,没想到旁边两人的反应却出人意料。

阿筝连连听的感叹,眼中流露出几分艳羡。

赵秀年纪小,又无父母亲族庇佑,一直都是天生地养,吃麻雀这事他熟悉,可是吃雀舌他有些几分好奇。

“那雀舌有这么好吃。”

庄山此事冷静下来,他面无表情的继续说道:“禾花雀被人们成为天上人参,有钱有权的那个不想长生不死。”话语间带着冷冽地讽刺。

赵秀不管,一听到这儿,他顿时兴奋的看着姜欢

“我想尝一尝。”

庄山瞬间起身,不再吃饭,回了厢房。

姜欢面无表情看着赵秀,冷冷道:“不想吃饭就直说,往日你就喝水填饱肚子。”饭没吃几口,就想上天,看来小孩就是不能惯,一惯就得寸进尺。

说着,姜欢准备拿走他的饭,赵秀赶紧伸手护住。阿筝见状,赶紧拿起碗,快速地将碗里的饭吃完,麻溜地起身离开,独留赵秀接受姜欢的思想教育。

一顿晚饭就这样落下帷幕。

已是月末,天上月亮半弯,泛着明黄的光晕,照在四方院中,姜欢迷迷糊糊间,突然听到咕咚一声闷响。

一道明亮的闪电,突然划破天幕,像是撕开那遮盖的幕布,一场大雨倾盆而落。

雨已下了三天,这三天里,食肆地客官不多,四人便有些清闲,姜欢带着他们坐在靠窗的桌案旁喝茶。

雨声陪茶,四人都感到十分惬意。

庄山也恢复到平常沉默寡言的样子,像是几日前的事情从未发生,阿筝两人在姜欢的教育下,也不敢再提那晚的事。

阿筝看着窗外雨滴,突然,她见一个人,身着蓑衣的身影匆匆朝食肆奔来。

阿筝赶忙伸手拍向旁边的姜欢。

“掌柜的,掌柜的,来人了,来人了。”

姜欢喝了口茶,不急不忙道:“来人就来人,你这么着急干什么。”

庄山也朝窗外看去,看着逐渐靠近的身影。

人影越近,身形就越清晰,庄山瞪大了眼睛,“是半夏。”

姜欢立马站起身来,看着不过距食肆不过百米的人,消瘦的身形,熟悉的衣物,确实是半夏。

姜欢:“我去看看,你们先坐在这儿,先别过去。”

姜欢到了大门处,半夏也进了门。

一踏进大门,姜欢拿着布上前,先帮半夏将蓑衣卸下,后拿起布来,擦拭她淋湿的脸和头发。

她抬头,一霎那对上半夏的眼睛,姜欢顿时愣在原地。

她见半夏眼睛肿的如核桃般大小,眼底通红,她嘶哑着声音,喊了一声:“掌柜。”

后带着几分哽咽道:“我娘她走了。”

其实那日她问过林大夫后,心中早有猜测,可没想会这么快。

姜欢沉默不语,只是将她拉了过来,让她靠在自己身上,不一会,压抑地哭声,慢慢地转为凄厉的哭叫,伴随着门外阵阵地雷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