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与宿敌共掌市舶司后 > 第11章 恩仇录

与宿敌共掌市舶司后 第11章 恩仇录

作者:郭双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7 16:01:32 来源:文学城

景州。

南码头拐弯处,青石阶被磨得泛油光。

一抬头,“停云楼”三字悬在飞檐底下,墨迹透着水汽,像新写的。

跑堂说这楼名取自陶公《停云》一诗,东家原是落第举子,卖茶时总爱吟两句“翩翩飞鸟,息我庭柯”。

明桂枝拣了临水第三桌,盏里泡着新运到的碧螺春。

跑堂端来景州驰名点心“金银缠丝”,千层酥饼掰开,簌簌飘落蟹黄屑。

说书人惊堂木一拍,惊得檐角铃铎晃了三晃。

“列位看官,今日咱们旧账本里翻新契纸——专说京城明、赵两家的恩怨情仇。”

明桂枝不眨一瞬看向说书人,窗棂漏下的光斑在她睫毛上跳。

赵斐淡淡望向窗外。

方靖说要去盯官船的米粮过斗,临走搁在条凳上的斗笠还在滴水,蓑衣草腥混着椒盐香榧子的香气,惹得灰雀在窗楹内外跳格子。

说书人清了清喉咙:“且听风云聚会,细数古今恩仇。”

他袖中抖出半卷文白稿纸:“话说,咱宁朝开国那日,高祖爷敲着金銮殿的阶石问:‘朕要设个监察百官的衙门,在下众卿家,谁堪大任?’”

竹板"嘚"地敲在茶案上:“话未落音,赵家太爷赵磐捧着前朝的尚书官印出列,官袍补子还绣着旧主赐的仙鹤。”

明桂枝低声问赵斐:“赵磐是你祖父?”

“太祖父。”

“他是前朝降臣?” 明桂枝又问。

赵斐举盏的手一顿,侧首不应。

窗外灰雀不合时宜地欢快蹦跳,宛若嘲笑。

他片刻才答:“是。”

舌尖有血腥味,仿佛刚咽下带倒刺的鱼骨。

说书人竹板敲着茶案豁口:“赵老太爷捧着降臣名册,腰牌磕得金銮殿的乌金砖叮当作响——他率一众前臣降新主,对宁朝有大功,于是想当然,这监察百官的好差事定必十拿九稳,非他莫属!”

明桂枝又悄声问:“监察百官,是辑事厂吗?”

“天机府。”

——“谁曾想!”

惊堂木又一拍,说书人道:“说时迟,那时快,明家太爷明子兴亦出列——”他压沉嗓子,学文臣腔:“‘陛下,臣亦有志于此!’”

尾音劈了岔,像断弦的筝。

“赵家祖祠供着三朝阁老的牌位,明家太爷么——” 竹板敲了两敲:“前朝状元又如何?寒门庶族,桐木怎么和金丝楠比?”

明桂枝捻起块千层酥饼:“这般说来,是你太祖父掌了天机府?"

赵斐朝说书人瞥一眼:“你听他说吧。”

“但是,明家太爷有一项无人能及的功绩——”

说书人抖开半幅泛黄绢布:“想当初,高祖爷在沧州点兵那日,正是明子兴一个箭步上前——” 堂木劈裂茶案水渍,“刺啦撕下中军黄旗,往高祖身上一披,大呼万岁,随即三军万岁声一浪接一浪!”

只见他黄绢布一扯:“黄旗再糙,裹得住真龙天子;降臣册再厚,抵不过三军归心!前朝贰臣与从龙之士,孰亲孰疏?天机府的掌印理所当然归明子兴所有。”

茶汤碎成粼粼波光,明桂枝托腮的指尖还沾着酥饼屑。

她听得入神,不虞跑堂铜壶嘴一颤,咕哝声混着水汽飘出来:“陈芝麻烂谷子的......”

邻桌茶客的杭绸广袖沾了些茶沫子:“这旧账翻得——”他拎起袖口对着天光抖了抖,“我新裁的料子都腌出前朝霉味儿了!”

“就是,”账房先生从算盘珠上抬眼:“上月沧州糙米涨了三文钱,都比这陈年官司有意思。”

风吹铃铎的叮当声里,灰雀叼走明桂枝掉的酥饼渣。

说书人捏黄绢的指节倏地垂下,嘴角笑纹还僵着,活像茶案上冷透的姜汁酥皮,额角汗珠子顺着脸上沟壑往下爬。

明桂枝这才惊觉满堂茶客俱是神色索然。

那穿杭绸的茶客翘着腿剔牙,账房先生已开始核对米价簿。

独独她听得入神,面前茶点碟空了大半。

她侧目瞧见赵斐面色,心头猛地一凛。

——自己是穿越而来的,对明家先祖没有感情,可是那说书人编排打趣的却是赵斐的太祖爷呀。

赵斐虽仍端坐如松,右手却按在茶案边缘,指节隐隐发白。

“允书兄,”明桂枝将最后一块酥饼推到他面前,“我刚刚听得入迷,也不曾醒起......”

“无妨,他亦并非胡乱编排。”

赵斐垂眸望着那块酥饼。

江风掠过窗楹时,他眼睫极轻地颤了颤,分明是避开明桂枝的视线。

偏偏,一点未及敛去的倦色从眼尾漏出来。

经年的苦沁进骨缝,就像眼前茶盏冰裂纹里的茶渍。

——赵家的人若非代代都略逊明家的一筹,又何至于执念至此?

漕船的号子声刺破茶楼喧嚷。

他望着窗外,新卸的米袋在日头下泛冷光。

恰似当日状元策马游街时洒的金银箔,被风一卷,散作绚烂的漫天星火。

落在赵家儿郎身上,却成了压垮脊梁的霜。

碧螺春碎叶在盏底蜷成褐色的茧。

风停了,铃铎一滞。

明桂枝清冽的嗓音破开尴尬的静默,似一柄青锋剑劈开云雾。

——“诸位,在下倒有一段江湖旧事,恩怨纠葛二十载,血雨腥风三千里,可有人愿闻其详?”

赵斐猛地回首,狐疑看“他”。

茶楼霎时更静了三分。

跑堂拎着铜壶僵在过道,壶嘴滴下水珠在青砖上砸出个浅坑。

——“小后生……”

西侧天井旁的那桌,有个穿青绸衫子、员外打扮的中年人。

他斜倚藤椅,花梨木折扇骨叩了叩扶手:“景州虽不是运河重镇,但也是连接山东、北直隶的名城,每日应接南来北往的游人,咱听的故事多了去。”

“就是,”中年员外旁桌是个老童生,花白胡子一抖,铜柄放大镜磕在《南华经》残卷上:“你这娃娃胎毛未褪,能讲出什么名堂?”

明桂枝笑道:“诸位安心,我这故事少不得江湖恩怨、血海深仇,更有红妆劫掠的蹊跷事、十年一剑的报冤录。”

“他”将茶盏往案头轻搁,眼中波光流转:“一桩桩奇案连环相扣,一重重迷雾渐次揭开,包保大家听得惊心动魄,欲罢不能。"

千层酥饼屑在茶汤浮起油膜,映着天窗漏下的光斑摇晃。

青衫员外本在慢条斯理拨弄玉扳指,听得这精彩的文白,又听满堂茶客议论纷纷,不由转头定睛细看。

但见明桂枝一袭天水碧的绸衫临风微动,眉目胜工笔描就的精致。

员外当下折扇往掌心一扣,指着说书先生笑道:“说书的,且将你惊堂木借与这位小友,老郑我倒要听听,他这小公子哥儿,如何讲得比你这江湖客还惊心动魄。”

说书人攥着油光发亮的惊堂木,喉间发出含糊的“嗬嗬”声。

这惊堂木用的并非什么名贵木材,却是师祖传下的饭碗,岂能随意交给别个?

同行就罢了,对方还是个茶客。

那郑员外笑了笑,从袖笼掏出一枚银锭,唤跑堂递到说书人案前。

“说书的,按江湖规矩,”他说:“若这小哥说得锦绣满堂,这二两银归他润喉;若他说得鸦雀无声,便权当添你三更天的夜宵钱。”

四周茶客早忘了嗑瓜子,但闻银锭在说书人领赏的漆盘中嗡嗡震颤。

一如高手过招前的剑鸣。

“祖师传下过规矩...”说书人沙哑吐出半句,却被银锭寒光刺得晃了眼。

郑员外冷笑:“喂,你在这儿说足一天,能讨多少银钱?”

说书人撇了撇嘴,不情不愿把惊堂木搁在跑堂的托盘。

惊堂木传到明桂枝手上时,窗外恰有微雨敲青瓦。

木头沉甸甸,“他”拿在手里左右打量,又翻转抛了抛。

衣袖带起的风,惊醒了赵斐盏里将散的碧螺春。

“允书兄,你看。” 明桂枝笑得明媚,把惊堂木往他眼前一送,像年画里献宝的瑞兽。

“你不是失魂症么?” 赵斐低声问。

“他”答:“我这失魂症有点怪,偏偏只记得有趣的事。”

说罢,惊堂木一拍,震得茶汤漾起圈圈涟漪。

——“话说,前朝的时候,江浙漕帮有个少舵主,姓唐,名唤泰斯。他精通海运,常押运与东洋贸易。却说那日,唐少舵主押着三十艘漕船过钱塘江……”

明桂枝把《基督山恩仇录》的故事移花接木,化作中国古代背景,娓娓道来。

……

方靖走近停云楼时,正逢暮色浸染门楼。

灯火初上,照得青砖地上人影憧憧。

他抬手拂去肩头细碎雨珠,听见堂内一声惊堂木炸响,满座喝彩如潮水翻涌,竟比白日里更炽三分。

却转瞬,喝彩声变成叹息声、哀怨声。

——“他没死!唐泰斯他命硬着呢,绝对还喘着气!”

——“唉,五十丈高的悬崖呢……”

——“他要是嗝屁了,那范立亚大人教他那些番文、算术,岂不是全白瞎了?”

方靖疑惑也诧异——早间他离席之际,说书人抖落的是明、赵两家四代宿怨……

唐泰斯是谁?

范立亚大人又是哪位?什么番文、算术?

什么五十丈的悬崖?

方靖攥着半湿的油纸伞往人堆里挤,皂靴险些被踩掉。

上午空荡荡的楹联柱旁,此刻竟有赤脚汉子蹲在础石上,捧着粗陶碗接檐角漏下的雨水当茶喝。

浓烈的酒气、花生瓜子的油脂味与煎饼味混合。

停云楼全然没有半点原先的闲适恬静。

他眉头皱了又皱。

方靖尽力往里挤,马皮靴尽是污渍,衣衫皱得快要勾丝。

好不容易挤到厅堂,耳边传来一声猛喝:“你个傻子,悬崖下面是海,唐泰斯死不了!”

是个穿油亮短打的鱼贩子,他正揪着个绸衫客的衣襟,两人鼻尖几乎抵在一处。

绸衫客丝毫不让:“放你祖宗的罗圈屁!那么高的阎王崖,摔下去骨头都能碾成粉!你当他是海夜叉?有九条命?”

方靖侧身避开那两个争执得面红耳赤的茶客,左顾右盼,终于在人群中央瞧见了明桂枝。

“他”坐在最中间的那张八仙桌旁,手边搁着说书人的惊堂木,悠悠捧着茶盏,轻轻啜一口茶。

茶汤的热气袅袅上升,映得“他”眉眼柔和,仿佛与周遭的喧闹隔绝开来。

赵斐坐在“他”身旁,身形笔直。

只是那八仙桌原本是四个人的茶位,虽是条凳,最多也就坐七八人。

如今却挤下十数人,赵斐只得微微翘着手肘,支开与左右旁人的距离,显得有些滑稽。

——“仲安兄,这里!”

明桂枝瞥见方靖,连忙笑着招手示意。

声音清亮,穿透了茶楼里的嘈杂,引得周围人纷纷侧目。

“他”对众人拱了拱手:“他是我朋友,劳驾,劳驾大家让让。”

话音一落,人群竟自动自觉地让开了一条道,仿佛这话有某种魔力似的。

方靖心里纳闷,人们怎么就听“他”吩咐。

但特殊待遇总是令人受落的。

他顺着人群让出的空隙走过去,脚步轻快,心里隐隐得意。

那桌的人为他腾出了一小块地方,掌柜也识趣地递来一幅茶盏。

明桂枝顺手将桌上的瓜子壳往旁边拨了拨,笑道:“仲安兄,坐这儿。”

方靖坐下,不住讶然。

这桌茶案堆得满满当当,像个小小杂货摊。

几块油纸包着芝麻糖,糖渣撒一桌,亮晶晶像铺满一地星星。

炒得香喷喷的瓜子,壳儿堆成了小丘,偶尔有几颗没剥干净的,飘着焦香。

一包刚出炉的糖炒栗子,壳儿裂开了口,露出里头金黄饱满的果肉,热气还没散尽,香味直往人鼻子里钻。

桌底堆满山货——晒干的蘑菇,捆住脚的鸡鹅,甚至还有一只麻绳拴着的野兔,兔耳朵耷拉着,怪可怜。

最显眼的是桌子正中的一堆铜钱、碎银子和银锭,像座金银山。

方靖与赵斐中间还隔了个人,他伸长脖子,正要问赵斐怎么回事,忽然人群里传来一声呼喊:“报仇!唐泰斯要报仇!”

这嗓子又高又亮,像从人群里炸开一颗炮仗,一眨眼把茶楼里的气氛点着。

剥花生的老汉手一抖,花生壳撒了一地。

旁边那桌的妇人怀里的小孩被吓得一激灵,手里的糖糕差点掉在地上。

喝茶的老童生差点没噎着。

转瞬,大伙儿反应过来,茶厅里呼声接连,此起彼伏的——

“报仇!”

“报仇,报仇!”

“唐泰斯,报仇!唐泰斯,报仇!”

声浪一波接一波,热油锅里倒进一瓢冷水,噼里啪啦炸开锅。

有人拍桌子喊,有人跺脚叫,连悠哉的郑员外都忍不住跟着喊两嗓子,折扇敲得茶案砰砰响。

备注1:翩翩飞鸟,息我庭柯,出自陶渊明《停云》。

备注2:《基督山恩仇录》,又名《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故事讲述19世纪法国皇帝拿破仑“百日王朝”时期,法老号大副爱德蒙·唐泰斯受船长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黑牢。期间狱友法利亚神甫向他传授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被陷害入狱十四年后,唐泰斯越狱并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化名基督山伯爵,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仇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恩仇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