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元年,朝廷举兵讨伐,但是战事拖延日久。
太和二年,李同捷投降,沧景之乱平定了。
唐文宗李昂在位期间,朝臣分为了牛、李两派,各有朋党,互相攻击,众多清廉有志之士都成了党派之争的牺牲品。
官员调动频繁,政权以至于皇帝的生死废立全操纵在了宦官的手中。
为了重振大唐皇室的威严,唐文宗李昂一方面暗中提拔了尚书左丞宋申锡,另一方面分化了阉党的势力,令掌握军权的右军中尉王守澄与掌握朝政的花无欢形成了对立的局面,借力打力、互相制衡,伺机将两党一并铲除。
面对着朝中的各派宦官势力以及后宫争权,唐文宗李昂可谓是腹背受敌。
太和五年,唐文宗李昂与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申锡暗中策划除掉宦官,但是被右军中尉王守澄以及其门客探听了出来,诬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申锡谋立漳王李凑。
唐文宗李昂中计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申锡被贬为了开州司马。
唐文宗李昂一心想要铲除宦官势力,夺回政权,便从下层分别提拔了昭义节度副使郑注、兵部郎中、知制诰李训为御史大夫和宰相作为心腹。
唐文宗李昂采纳了御史大夫郑注等人的建议,首先利用宦官之间的矛盾,任命右军中尉王守澄的部下内外五坊使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掌管一部分的禁卫军,以削弱右军中尉王守澄的军权。
接着,又削去了左右神策军观军容使王守澄的兵权,下令左右神策军观军容使王守澄饮毒酒自尽。
唐文宗李昂决心铲除阉党,夺回皇权,重整朝纲,才人黄轻风终于决定放弃了自己的一己私心,坚定的站在了唐文宗李昂这边,她报答了唐文宗李昂的恩情,维护了唐文宗李昂争取来的胜利果实,并努力的化解了狐族与皇族的恩怨,避免了一场人间浩劫。
这时,工部尚书郑注已经被任命为了凤翔节度使,唐文宗李昂决定由凤翔节度使郑注挑选几百亲兵,趁下葬左右神策军观军容使王守澄的全部宦官去送葬的时候,将他们斩尽杀绝。
礼部侍郎、同平章事李训为了抢功,趁着凤翔节度使郑注去凤翔搬兵之时,又与唐文宗李昂商定改变了原有的计划,先下手杀尽了宦官,再逐走了凤翔节度使郑注。
要诛除掌握禁军实权的宦官,就必须有一定的武装力量。
礼部侍郎、同平章事李训举户部尚书王璠为太原节度使、大理卿郭行余为邠宁节度使,希望两人在赴镇之前,先召募若干兵卒,助除宦官;又以京兆少尹罗立言权知府事,太府卿韩约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刑部郎中兼御史知杂李孝本权知御史中丞,由他们罗致一些吏卒以诛宦官。
太和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早朝于紫宸殿的时候,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奏报左金吾仗院内的石榴树上夜降甘露。
礼部侍郎、同平章事李训等人建议:天降祥瑞,又近在宫禁,唐文宗李昂宜亲往一看。
于是,唐文宗李昂前至武德殿,命宰相和中书、门下省官先往观看。
官员们回来之后,奏称疑非真甘露。
唐文宗李昂乃再命宦官神策军左右护军中尉仇士良、鱼志弘等人,带领着宦官去察看。
左神策中尉仇士良等人至左金吾仗院的时候,见到了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惊慌失措,又发现了幕后埋伏了武装士兵,慌忙的退出了。
礼部侍郎、同平章事李训等人本来想要以观看甘露为名,将宦官诱至金吾仗院,一举而歼灭之,这个计划失败了。
宦官退到了武德殿,迫使唐文宗李昂乘软舆入内宫。
礼部侍郎、同平章事李训急呼金吾卫士上殿保驾,一面攀舆高呼“皇上不可入宫”。
金吾卫士数十人和京兆府吏卒、御史台人约五百人登殿奋击,宦官死伤数十人。
但是这时唐文宗李昂叱责了礼部侍郎、同平章事李训,宦官也已经将礼部侍郎、同平章事李训打倒在了地上,抬着唐文宗李昂进入了宣政门,将门关闭了,朝臣一时惊散了。
礼部侍郎、同平章事李训见事不济,出宫单骑走入了终南山佛寺之中。
宰相代国公王涯、集贤殿学士贾餗、御史中丞舒元舆不明真相,退到了中书省等候唐文宗李昂的召见。
宦官挟持了唐文宗李昂退入了内殿之后,立即派遣了神策军五百人,持刀出了东上阁门,逢人即杀,死者六七百人。
接着关闭了宫城各门搜捕,又杀了千余人。
礼部侍郎、同平章事李训、代国公王涯、集贤殿学士贾餗、御史中丞舒元舆、户部尚书、判度支王璠、邠宁节度使郭行余、京兆少尹、权知府事罗立言、刑部郎中李孝本、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等人先后被捕杀了。
事发的时候,凤翔节度使郑注正率领着亲兵五百人赶赴长安,中途知道了事情败露了,返还凤翔,也被监军杀死了。
上述诸人都遭到了族诛,更多的人被牵连而死。
经过了这次宦官的大屠杀,朝列几乎为之一空。
唐文宗李昂在太和九年与礼部侍郎、同平章事李训和凤翔节度使郑注等人发动了甘露之变,密谋诛杀宦官失败了。
甘露之变过后,宦官团结一致;群臣唯有借助藩镇的兵力对抗宦官的权力,埋下了晚唐时期藩镇和宦官直接冲突的种子。
事变以后,唐文宗李昂被宦官软禁了起来。
国家政事由宦官专权,朝中的宰相只是行文书之职而已。
宦官气势凌人,威胁天子,藐视宰相,欺凌朝臣有如草芥。
唐文宗李昂对此一筹莫展,只是饮酒求醉,赋诗遣悉。
他对当值学士考功员外郎周墀慨叹,自己受制于家奴,境遇不如周赧王姬延、汉献帝刘协,不禁凄然泪下。
考功员外郎周墀听了也伏地流涕。
当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郑覃、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李石对宦官们指出了礼部侍郎、同平章事李训、凤翔节度使郑注也是宦官所引荐的,昭义军节度使刘从谏上表为代国公王涯、集贤殿学士贾餗鸣冤并斥责了左神策中尉仇士良之后,左神策中尉仇士良有所忌惮而收敛了,唐文宗李昂君臣也得以行使一些权力。
唐文宗李昂曾有意立唐敬宗李湛的长子晋王李普为太子,但是太子李普夭折了,唐文宗李昂追封其为悼怀太子。
后来立自己的长子鲁王李永为太子。
庄恪太子李永死了之后,唐文宗李昂曾立唐敬宗李湛的幼子陈王李成美为太子,但是未行册礼就病重了。
开成五年,唐文宗李昂抑郁成病,不能下床,便命枢密使刘弘逸、薛季棱叫来了宰相杨嗣复、同平章事李珏二臣,嘱咐了他们辅助太子李成美监国。
开府仪同三司、左卫上将军仇士良、鱼弘志得讯,于当天晚上就伪造了遗诏,废太子李成美为陈王,立颍王李瀍为皇太弟,负责处理军国大事,并带着皇太弟李瀍登上了武德殿接见了百官。
唐文宗李昂闻知之后也无可奈何,群臣更是没人敢反对。
正月初四,唐文宗李昂带着无限的惆怅,病死于长安宫中的太和殿,享年三十一岁。
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庙号文宗,葬于章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