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有女怀春 > 第152章 第七二章 江山无继谁人承

有女怀春 第152章 第七二章 江山无继谁人承

作者:谢不敏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29 00:28:08 来源:文学城

深夜,大雨倾盆,永安宫内虽是灯火通明,却是人声俱寂。

徐太后抬手摸了摸脖颈处的伤痕,那儿的伤口虽已结痂,却仍有些疼。

“拿铜镜来,”她淡声吩咐着床边伺候的谢苏,“让哀家好好看看这道伤。”

谢苏很快便取来了铜镜,将人扶靠在床头后,犹犹豫豫地道:“天家还未走,一直等着见你老人家。”

徐太后眉头一皱,良久方叹息道:“让他进来吧。”

谢苏狐疑地看了看太后,只觉今夜的太后变得通情达理了。

自上元那日,天家因侯府的两位女公子与太后闹得兵戎相见后,这对母子便生了隔阂,天家每每来寿安殿请安问候,太后总以身子不适为由拒绝见他。

谢苏每日周旋在这对母子之间,心中并不好受,却也没有任何法子弥缝母子俩之间的关系。

如今,太后终于松口愿见熹宁帝的面,她只觉欣慰。

待她将熹宁帝引至太后的榻边,徐太后便道:“你们都退下。”

谢苏遂领着寝殿内的众人退下了。

“为哀家举镜吧。”徐太后神色淡淡地瞥了一眼熹宁帝,话语亦冷淡似水。

熹宁帝依言照办,徐太后只需微微偏头,便能清楚地看到镜中映照出来的那道又细又长的结了痂的伤口。

这伤口虽在脖颈,却似盘结在她心头的疤痕,永难褪去。

“皇帝啊——”她紧紧盯着熹宁帝的眼,满是讽刺地道,“你是真的出息了!为了明家那死女人,你几番忤逆你老母,不但放走了我的小驹儿,竟还将你老母置于他人的刀斧之下!你好得很!好得很!”

熹宁帝内心本因上元那日与她针锋相对时,不慎让刀剑伤了她而饱受着良心的谴责,如今被她当面讥讽,他更觉羞愧。

内心的负疚让他无颜面对伤心愤怒的太后,只能跪在床边请罪:“儿臣不孝,愿受罚。”

徐太后似是已对他寒了心,凉凉笑着:“你是一国之君,执掌着生杀之柄,你若要杀母后,母后唯有引颈就戮,哪敢责罚你?”

熹宁帝慌忙道:“请母后明鉴,儿臣并无诛杀母后之心,只是……只是……不得已为之。儿臣此举确实有违孝道,虽贵为天子,但终究是人子。人子行此不孝之事,母后有责罚打骂的权柄,儿臣甘愿受罚。”

徐太后却只是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并不言语。

身为帝王亲母,皇帝对她向来是百依百顺,在立后一事上,也从未有过异言。只是,自她欲召侯府大女公子入主后宫的愿望落了空之后,她与皇帝在此事上便渐渐有了分歧。

她总以为只要自己的态度坚决强硬些,皇帝终会妥协。

然而,她万万没料到,一向仁孝的儿子竟允许旁人拿利器架在自己脖子上。她心如刀割,伤心愤怒之余,只剩满腔悲凉充斥在心头。

他敢让旁人伤她,终有一日,便会允许旁人杀了她。

许久,徐太后才恹恹地道:“哀家乏了,你下去吧。”

熹宁帝却道:“儿臣此来,尚有一物须送母后过目。”

徐太后淡淡问:“何物?”

熹宁帝遂从袖中取出了一只锦盒,将其恭恭敬敬呈到了徐太后面前。

徐太后伸手接过,这锦盒里头却躺着一支兰草纹样的双足银钗。这银钗暗淡无光,上头斑痕累累,瞧着是已有了许多年头的旧物。

徐太后一见这陈旧破损的银钗,不觉心神激荡,目光灼灼地盯着熹宁帝,颤声问:“你从何处弄来的这银钗?”

熹宁帝道:“是姨母身边的人托儿臣将这银钗交到母后手中,说是物归原主。”

“你姨母来了雒阳?”徐太后神色激动地道。

熹宁帝从未见母后这般激动过,知晓母后是渴望见到侯府女君的,更顾念着昔日的姊妹之情。

“姨母只是派了她身边的一个婢女前来归还这银钗,并未来雒阳。”

“我早便知道她是不会再来雒阳的,更不会再见我的面。”徐太后紧紧攥着手中的那枚银钗,笑得悲凉又讽刺,“她若是真的顾念我这个阿姊,就该亲自来见我。”

她将那银钗轻轻搁置于一旁的锦盒内,面露追忆之色:“这么多年了,她同阿父一般,至今也未能原谅我。”又看着熹宁帝神色落寞地道,“从今往后,哀家不再干涉你后宫里头的事了。”

闻言,熹宁帝骤然抬眸,似惊似疑,似喜似忧。

让母后打消让章氏女入宫的法子分明有许多,他却偏偏选了最不高明、最不孝的。母后若是能狠狠责罚打骂他,他心里倒能好受一些,如此冷待他,他已然不知该如何求得母后的原谅。

正要告退,却又听她道:“待青阳宫修缮竣工,哀家便打算去那儿修行,不再过问后宫朝堂的事。”

熹宁帝万分震惊,却并未说什么,甚而觉得松了一大口气。

徐太后似笑非笑地睨了他一眼,继续道:“你也莫高兴得太早,在我入观中修行前,我尚有一事须你答应。”

“何事?”熹宁帝忐忑不安地问。

徐太后肃容道:“将你那什么金钿台、招魂台拆了,莫要成日里宿在温饬殿里!你是皇帝,子嗣事关江山社稷,成日里守着个死人,将后宫妃嫔置之不顾,你是要断送我大汉江山么?自今日始,你给我搬出温饬殿,早些让你后宫那些女人诞下皇子才最要紧!”

熹宁帝赧然:“儿臣身子有恙,这辈子怕是没有子孙福了,更怕这后宫里再出一个王美人,对子嗣一事,已不作他想,想着从刘氏宗亲里过继一个孩子来承继大统。”

徐太后眉心一皱,凉凉一笑,道:“看来你早便有这样的心思念头了。”又认真警醒他,“刘氏宗亲里,自世祖之后,同你关系近的子孙皆是些不成器的,他们的孩子能有多大出息?你可莫要受朝中奸臣所惑,选了个不成器的来过继!”

熹宁帝道:“前日,儿臣收到了钱太守自江夏传来的信,说是西陵别苑里的刘宸上元夜游湖时,因醉酒溺毙了。儿臣打听到,他当年与元配义绝后,又将身边一名姬妾抬为了正妻,两人育有一子,如今尚幼,只比槐序小两岁不到。儿臣想着待章小侯爷与萧卿回来后,便让两人去西陵吊唁吊唁刘宸,也好将过继一事定下来。”

“我不同意!”徐太后陡然拔高了声音,“皇帝,你是真糊涂了不成?逆臣贼子的子孙,你不对他们赶尽杀绝,已是仁至义尽,如今竟还想将这江山拱手让出去!究竟是朝中哪个贼子给你出了这个馊主意?这人定是漏网的楚党,你应将其诛杀,以儆效尤,怎能受妖言所惑?”

熹宁帝却道:“此乃儿臣自己的主意。”

“那你趁早打消这样的念头!”

“此事,儿臣不能依母后!”熹宁帝毫不退让,坚持道,“刘氏宗亲里头,只有老楚王这一支出自世祖一脉,论亲疏,自是与儿臣最亲的;况儿臣此举并非胡为,是同朝中百官认真商议后下的决定。刘宸已亡故,他那个阿弟亦有些痴呆,且那孩子的母族亦非望族,日后那孩子继承大统,这些人在朝中也兴不起风浪。”

徐太后提醒他:“你莫要忘了,你那个兄长刘和还关在北寺诏狱[1]里头。你若定要过继刘宸那幼子,便得先处死刘和。”

熹宁帝实乃不想再开杀戒,因不想做多余的口舌之争,只含糊道:“母后尽管放心,儿臣会妥善处理此事的。”又起身向其辞别,“时候不早了,儿臣不打扰母后歇息了。母后入青阳宫一事,儿臣也会尽快安排下去。”

“你是巴不得我早些入青阳宫修行,如此,我日后也便管不到你了。”徐天后冷冷讥讽道。

熹宁帝并无言语反驳,只恭敬道:“母后早些安寝,儿臣告退。”

***

将将回到雒阳,章咏春只在萧家休整了半日,便趁着暮色往永和里的侯府国邸来了。

她本是来向章怀春道谢的,却被郑纯告知,她的阿姊自重回了东观,时常会忙至宫门要下钥了才会出宫。

而在这邸中见到她家三女公子是她始料未及的,她也因此从三女公子口中得知了她被卫崧掳走的那一日,青阳宫里竟还发生了诸多她意想不到的事。

太后不但想拆她与萧期的姻缘,竟还想要拆她阿姊与姊夫的姻缘。

而她也是头一回对那个不甚亲近的皇帝阿兄生出了些旁的情绪。

他也许真如萧期认为的那般,是个有人情味的帝王。

夜幕落下,章咏春并未等到章怀春回来,反倒等来了结伴而回的章茆与萧期。

这二人将将入城便被熹宁帝急急召进了宫,这时候又一道儿往这儿来,她只觉蹊跷,逮着萧期暗中询问:“你不回步广里,怎随阿兄回了这里?我可没说我今日会回这里,你定不是来接我的——天家急着召见你与阿兄,究竟为何事?”

萧期道:“我确不是为你来的,是来见郑郎君的。”

听言,章咏春心中警铃大作:“是替天家来见姊夫的?莫非太后还不死心,恁是要坏我阿姊与姊夫的姻缘不成?”

“你莫要这般紧张。”萧期道,“我虽是奉天家之命来的,却是为了江山社稷这样的大事,而非为了其他。”

因怕她还要多心疑他,他只能将刘宸不幸溺毙、天家欲过继其子的事,言简意赅地对她说了。

“过继便过继,这同姊夫有何干系?”章咏春仍是不解。

萧期道:“天家欲过继的那孩子,生母是郑郎君的表妹。天家担心郑郎君那表妹因不舍那孩子,不肯过继;又不愿用皇权逼迫,便想让郑郎君随我们一道儿往西陵去一趟。”

注释[1]:北寺诏狱,东汉时期的一个特殊监狱,隶属于黄门署,主鞫禁将相大臣。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2章 第七二章 江山无继谁人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