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用知乎给古人剧透 > 第4章 4

用知乎给古人剧透 第4章 4

作者:宋公子晏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09 00:28:43 来源:文学城

二十年后。

新铁柱常常独自一个人走到海边,凝望着海浪拍打礁石,从傍晚坐到半夜。

小时候他爹跟他讲过,海峡对岸是故国,是他们回不去的家园。

但故国并不安宁,北方有女真人、党项人还有蒙古人,虎视着故国鱼米之乡的膏腴。

最近新铁柱很喜欢他爹给他们兄弟讲兵法,他说话时,眼神中闪烁着熠熠光彩,这是铁柱从未见过的一面。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所以,为了知己知彼,他爹时常派燕三叔叔北渡入金国,打探金人的军阵、营寨情况,探听国内舆情。

流求岛上,他爹已经让李乾叔叔主理着日常事务。两千乡兵则交给了大哥统率,日日操练。

而他爹,除了每日晨起练武的习惯不变,闲暇时给他们兄弟几个讲兵法,基本上都在田间地头劳作。

当他挽起裤管,站在水田里满身泥,看起来完全不像燕三叔叔说的,他曾是个冲入敌阵奋杀的将军。真的和其他那些叔叔伯伯没有区别。

还有一件事,他爹常去营寨背靠的那座秘密山谷。辛铁柱虽然没进去过,但能猜个**不离十。

他爹让工匠们在里面打造火器!

因为隔远了听,时不时能听到轰隆的闷响,像雷声。但大晴天怎么可能会打雷呢。

最重要的佐证是,他爹在跟他们谈论兵法时提过。

他爹说:“金人强于大宋,强在骑兵,南方少马,善骑者寡,而莫能与之敌。所以,我们应扬长而避短,不与金人骑战,而用火器。烈马闻火器雷霆之声易惊,金兵自溃矣。”

天上鹅毛大雪纷纷扬扬洒落,新铁柱紧了紧披在身上的大氅,这是他娘亲手缝的,暖和,他爹也有一件差不多的。

新铁柱敲响了房门,“爹,你们要去集市上吗?今天晚上那边会很热闹。”

房间里有脚步声,辛弃疾推开门,迎面灌进来冷风,他忍不住哆嗦,回去披上了大氅。

“有什么热闹的?”他问。

集市离这里有好几里地,他料理着田地,还时常去后山关注火器的锻造,很少关注到外面的热闹。

“去了你就知道了。”辛铁柱卖了个关子。

是杂戏。

上个月,有从临安来流求避难的伶人,被安顿下来后,仍忘不了技艺。

于是今天趁着热闹,配着鼓点,在台上表演鱼龙舞。

戏台子上,灯影幢幢,光影流动。打鼓,吹箫,伶人身姿绝艳,衣袂纷飞,鱼龙游空,美轮美奂。

台下观众喝彩连连,全情投入在精彩纷呈的杂戏里。

辛弃疾驻足在戏栏外,大雪纷纷落,压满了枯树的枝头。戏里戏外,比他见过的一切都要美。

临安城的勾栏就是这样的光景吗?

建康城,还有故国的东京城也都是如此吧。

他忍不住问:“铁柱,今天是什么日子?”

“爹,今天是元夕啊。”

辛弃疾笑着点点头。

他走到一片空地上,从树上折了一节枯枝,接着戏栏里的光亮,在雪地里写出遒劲的字。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四十年后。

从海峡对岸传来的情报显示,朝廷正在养兵买马,特别是韩侂胄进位平章军国事后,大有北伐之意。

辛银枪知道,他们的机会要来了。

辛银枪跨着快马,从军营一路赶到了林野间的老房子,他栓上马缰,快步进了屋。

“父亲,朝廷终于要北伐了!”

辛弃疾正在煮着锅里的粥,家中老媪脾胃愈发坏起来,只喝得下温热的素粥。

他听到这消息,差点从凳子上跌下来。

“好!太好了!枪儿,你可趁早整顿军马,后山的火器也造得差不多了,不日我们渡海增援助阵。”他以拳击掌难掩激动,在屋子里来回踱步,一时竟然手足无措。

辛银枪见状,忧虑地说:“父亲已逾耳顺之年,近日还害了咳疾,不如留在流求,待王师北定中原,儿定修家书报知父亲。”

辛弃疾蓦然定住了。

好一晌,他才回过神,走到水缸前去看水中的倒影。

水中人须发尽白,眼神中光彩不再,形容衰垂,田间种作一老翁。

他失神地回到灶台前添柴,眼神里映着红亮的灶火,缓缓说:“岁月不待,为父老矣。”

辛银枪走上前,跪在他面前:“儿已得父亲兵法、武艺真传,定不负父亲所望,建功立业。”

辛弃疾转过脸来,脸上挂着慈祥的笑,鼓劲地拍拍他的肩膀,“但是枪儿,你要切记,只有踏上沙场,你才是真正的将军,纸上谈兵不可取。”

“是,父亲,儿谨记。”辛银枪将头埋在他膝盖上,就像小时候一样。

粥煮好后放在夫人的床边,她还在休息,滚粥会慢慢变温。

辛弃疾扛起锄头,照常去地里松土了。

他很喜欢这样优哉游哉的田园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四十年都是如此。

他甚至还给自己起了个号,“稼轩”。

夜里,他突然兴起,提着油灯,在堆旧物的老屋里一顿翻找,总算找了他的老伙计。

斩.马刀,他曾经用得最顺手的兵器,但现在早已锈蚀钝损不堪,可能稍一用力就会一声脆响,折成两断。

人生易老,刀亦然。他把刀放回原位,放回它原本的归宿。

新铁柱换上沉甸甸的铠甲,娘亲手给他缝的,很合身。他兴奋地在屋里走过来走过去,甲胄碰撞,铿锵有力。

“爹,娘,英气吗?”他走到爹娘面前,说话时挺直胸膛,站如松。

真有少年英雄的气概。

“我儿真威风凛凛。”辛夫人看着戎装的铁柱,又看向旁边的老翁,“幼安,你发现没有,柱儿其实最像你当年。”

“像。”辛弃疾点点头,脸色冷静,突然忍不住连咳了两声。

他端起桌上的碗,仰头一口气喝光了苦涩的药汤,起身往房间走。

辛夫人和辛铁柱对视一眼,偷偷笑。

走进房间,辛弃疾抚了抚震痛的肺,不着痕迹地轻叹。但当他走到床边时,整个人呆住了。

床上铺着一副崭新的铠甲,很显然与铁柱的甲胄出自同一人之手。

而在甲胄的旁边,还摆着一把入鞘的斩.马刀。

这是曾经他用起来最顺手的兵器,原来那把早已锈蚀钝损,被扔进了旧物堆。而这把却是重新锻造的,仿得一模一样。

他低头,发现自己的双手竟颤抖得如此厉害。

……

四十四年后。

金主完颜璟即位,因沉迷声色犬马,荒废朝政,金廷内部矛盾日益滋生。

金朝北边的蒙古部落已成隐患,不得不发兵抵御。

南宋开禧二年,权相韩侂胄趁机发动了对金的北伐,五路大军浩浩荡荡北上齐进。

然而,由于北伐准备不足,各路大军遭遇了金军的顽强抵抗反击。西线将领吴曦暗通金人,使金军得以集中兵力于东线,东线大军遂溃败。

金军乘势南下,摧城拔寨,如疾风骤雨一般南侵两淮地区。

宋军中军营帐内,亲临前线的权相韩侂胄审视着舆图和军报,两淮宣抚使丘崈立在一旁。

就在几天前,丘崈偷偷会见了金军派来的使者,金人欲议和。

金军攻势凶猛,议和停战,可以保全两淮兵力,实是良策。

但亲赴前线督战的韩相公却不这么想,韩相公令他率军死战,不惜一切代价阻挡金军南下。

丘崈明白其中的缘由,北伐是韩相公力主的,如今各线溃败,他的这张老脸没法搁。

但老话怎么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目前北伐颓势已现,朝廷上下政见不一,将士离心,士气低迷,与势如破竹的金军拼杀,再拼家底都要拼光了。

到时候金军南下渡江,无险可守,金军马踏建康,鞭挞临安,靖康之耻重演,大宋就真的亡国了。

但没办法,韩相公身居高位,权倾朝野,官家都要听他的,更何况是他了。

这时候,一名军卒快步奔至中军营帐外通禀,“韩相公,营外有人求见。”

韩侂胄心思一凝,合上军报,“请。”

来人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者,两鬓全白,脸色褶皱沟壑纵横。然而,他的背脊却挺直如青松,身形高大。

不难想象,老者在年轻时应当是一位勇武剽悍的武夫。

韩侂胄打量着他,问:“你是何人?所为何事?”

“见过韩相公,”老者揖礼。“草民辛弃疾。”

韩侂胄还想等他报上来意,但这个名字却让他晃了一下神,他肯定自己一定曾经在什么地方听说过。

“你就是辛弃疾?当年山东天平军中的辛弃疾?”一旁的丘崈老胳膊老腿本来有些站不住,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一下子来了精神。

经丘崈这一提,韩侂胄突然就记起来。

几十年前,那时候他才十岁左右,在家一心只读圣贤书,偶听窗外天下事。

他听说北边百姓举义,义军声势浩大,临安城人人都在传,克复中原指日可待。然而没过多久,北边传来消息,义军领袖耿京被叛徒杀害,义军溃散。

与之伴随的,还有一个消息,义军将领辛弃疾率区区五十人的残部,冲进五万人的金军大寨,搅得天翻地覆,擒杀叛徒,并将叛徒首级献于建康。

但是从此辛弃疾却不知所踪,勇猛少年成为传说,有传言他在逃离金军大寨途中伤口溃烂而死。

在他还没有被权欲冲昏头脑的时候,在年少的很长一段时间,辛弃疾都是他心目中的英雄,就像岳飞一样。

“草民携人马利器特来襄助韩相公北伐。”辛弃疾说。

韩侂胄神情立刻严肃起来,“你有多少人马?”

“精兵一万,火器五千,红夷大炮三十门。”

韩侂胄:“……”

丘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