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郢州富水 > 第3章 重逢

郢州富水 第3章 重逢

作者:J锦官城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09 10:06:00 来源:文学城

袁亭宜之父袁纮进士出身,三朝元老,任门下侍郎,封魏国公。

是实打实的清流书香世家,一向与刘千甫这个外戚的政见不和,以前他在东宫时就常听林怀清埋怨,袁相公与右相又在金殿掐起来了!

而刘家的事严子善那个热衷八卦的人跟他说过,刘千甫早年有几个儿子,但都相继离世,前几年才从外面认回他与前妻所生之子,正是眼前这个---刘从祁,后门荫任左卫校尉。

他以前大部分时候都在东宫,知道刘千甫有这个儿子。但只匆匆见过一两面,自己离京已有近三年,所以对此人可以说没什么印象。

想好此人是谁后,郑郁回笑道:“现下是认识了。”

“既然是认识了,初次见面郑御史就来晚了,怎么也得自罚三碗吧!不过这才回京,不免还没休息好,就罚一碗吧。来得晚了不罚酒可说不过去,你说对吧?郑御史?”突然刘从祁向郑郁发难,言语间带着浓烈的不满之意。

席间众人都收了笑,实在搞不懂这酒疯子怎么生气了。

郑郁想这是冲我来的,难怪一进来这人就对自己有敌意,但又想不起哪里招惹了他,心下怒火生可面上还是礼貌回了句,“既然刘校尉都说了还没休息好,又怎能饮酒呢?”

程行礼冷声道:“突然说出此话,刘校尉莫不是喝醉了?”

“我自然没醉,郑御史不喝吗?”刘从祁拿起盛满美酒的玉碗,递至郑郁面前,说,“但想来也是郑御史这般弱冠及第,惊才艳艳的人物,自然是看不上我们梁国公府了。”

“九安,你瞎说什么呢?砚卿怎么就看不上你们梁国公府了。”袁亭宜厉声制止,赶忙去争那酒碗,可刘从祁拿得稳,力道结实,他根本是搬不动。

郑郁冷眼看着那酒道:“看不看得上难道就在这酒里?”

屋内气势陡然冷了起来,众人都不愿插话相帮。免得惹怒了其中一位场面更加无法收拾,一个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之子,另一个是收复失地手握兵权的北阳王之子。

军功对权臣,这掐起来,可比袁纮和刘千甫有趣。

席间一人打着哈哈,“九安啊!你和砚卿初次见面,何必闹这些,大家在长安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可别这样。”

刘从祁酒醉的脸上带着笑,“我敬郑御史酒,实在是想交你这个朋友,早闻郑御史性子随和,今日见怕是传言有误吧!”

“刘校尉自该清楚传言不可信的道理。”程行礼是郑郁和袁亭宜的朋友,可不是刘从祁的。

席间论官最大的,莫过于三年之内连升两品,时任六品户部度支司员外郎的程行礼,他现下偏着谁,一目了然。这下众人就更不敢插嘴了,都各自小声交谈起来,任由这几人闹去。

“九安,你......”袁亭宜实在搞不懂这刘从祁第一次见郑郁,怎么就视为仇敌一般。

“今日你让我来交他这个朋友,我这番有诚意,你不高兴了?”刘从祁冷冷地打断袁亭宜的话,好不容易自己不当值,袁亭宜早答应陪他去乐游原策马,可就为着这郑郁回京,非求他一起来。

他不想来但央不住袁亭宜一直哀求,他索性叫了众多人,一起为这位郑二公子接风洗尘,他不高兴自然对这郑郁就没好脸色。

郑郁懒得跟刘从祁这种酒鬼扯,直接道:“不喝,你要如何?”

刘从祁左眉一扬,冷笑:“看不上我们?”

“刘九安,你发什么疯?”袁亭宜最后受不了,抢过酒碗锤在案上,美酒从碗中荡出撒了一摊,“喝喝喝喝!你少喝点会死啊!”

刘从祁不想对袁亭宜生气,冷眼看了他须臾,起身离开。袁亭宜想去追,却想起被刘从祁为难的郑郁也就忍住了,两个都是好友,还是先哄郑郁。

被刘从祁这么一闹,众人也都没了喝酒玩乐的兴致。尤其是郑郁,程行礼朝他解释,刘从祁一直是这样,做事我行我素,脾气甚躁,刘千甫都管不住他。

郑郁淡淡地点头,心里怪不怪的他也说不上,酒鬼而已,他没兴趣跟这人扯。

袁亭宜倒是拉着郑郁说了许多,让他别介意,别生气还说这刘从祁就没长他爹的半个脑子在身上。完全是个酒喝多了就撒疯的人。

郑郁今日生了太多烦躁心绪,还连着林怀清的事情,他实在没什么精力想其他的,勉强和袁亭宜、程行礼喝了些酒,就告辞离开。

郑郁慢骑着马行在人声嘈杂的长街上,脑子里想的全是程行礼说的话。阴天沉沉,有寒风吹过泛起阵阵冷意,他觉得自己的心也随景的冷上几分,不住有痛感锤袭。

他自十三岁做太子伴读,到三年前回家,他在长安在林怀清身边待了有五年。

他还记得那天永州下了很大的雪,漫天飘着容鹅毛雪,庭院中的树木、瓦檐、砖石都似是覆上雪白的锦被。他推开房门瞧见屋檐下,皆尽缟布,这缟布在半年前魏慧去世的时候就披过,如今再装饰,他心里升起不好的预感。

庭院中一众仆役皆缟素白衣,北阳世子郑岸见自己弟弟出来,沉声道:“阿郁,太子殿下已于昨日丑时薨逝。”

郑郁那时倚着门框没站住摔地上,后面日子怎么过来的他记不清了。

唯独记得那年的雪特别大,冬日寒凉过的很慢,深冬寒夜里烧着地龙都不暖和,那些寒夜里让他冷不住的发抖。他不知多少次在长夜中流泪醒来,他不知道自己在哭谁,是病逝的母亲,还是离去的好友。

北阳郡王府位于亲仁坊,是早年郑郁父亲受封北阳王时,德元帝所赐的宅院。因着北阳王郑厚礼长年驻守永州边陲,在长安的这处宅院,就只有郑厚礼和郑岸来京述职时才住,后来郑郁做太子伴读也就自然而然的在王府住下。

回到王府,齐鸣已经回来,告知他冯平生来过,见他不在问了两句。冯平生是永州长史,郑厚礼麾下的官员,也是这次从永州来长安的朝集使。

郑郁点头,让齐鸣去进奏院看看冯平生有没有什么缺的。用完晚膳,想着明日要去上朝,他收拾一番就早早睡下。

寒风露露,一侍卫在烛火光影下单膝跪地对案前捧书的人,回禀:“郑御史今日在金风阙,得左卫校尉刘从祁为难。”

“右相的儿子?”人影递折书页,声音冷漠听不出人情。修长分明的食指上戴着翠玉环金戒,颜色通透如碧水流转,金丝绕在玉石上金碧交缠,乃是上品。

侍卫小心翼翼道:“是。”

手中书落下,露出一张英气俊朗,五官深邃的脸来,直盯着那侍卫,眉头深锁并不言语,似是在思索什么。

箫宽看自家殿下在想事,便对那侍卫挥手让他退下,而后谨慎道:“殿下,那刘校尉?”

林怀治不想郑郁回京几日就被人为难,心下不悦,想着这人惯会喝酒,于是询问:“他没喝多吧?”

箫宽怔了下,回答:“没有,出金风阙时还骑着马,人也清醒。”

得知人没喝多,林怀治舒了口气,继续拿起书看起来,并吩咐:“跟连慈说,照顾下刘九安。”

箫宽点头明白。

大雍除每月固定的朔望朝外,文武五品及以上官员五日一朝去紫宸殿称朝参。而三品以上文武官员则初一、五、九日朝参,其余日子只需去各自的院中点卯而后处理政务即可。

郑郁的监察御史及程行礼的户部员外郎,这样的官职则需每日去紫宸殿上朝称之为常参官。

御史台分为三个院,台院、殿院、察院。郑郁是察院监察御史,负责监视州县官员、驿馆事务、军队以及驻员尚书省六部。

翌日清晨,夜色霜重郑郁就骑马出门,顶着寒风去往皇城,在丹凤门验完鱼符,随着官流去紫宸殿上朝。但今日内侍唱报德元帝龙体不适免朝,他还没从清晨的寒风中清醒过来,就被御史大夫徐子谅集在御史台院里,念了半个多时辰。

随后在廊下用完早膳,官员们就回到各司处理政务。

历来州县弹劾折子会先交由御史台处理,而每年春秋德元帝会派监察御史出京,前往州县巡查官僚以及税务、民政,春曰“风俗”,秋曰“察寮”

今年这时候,察寮的监察御史已出去了,便只有郑郁在察院处理着所有州县的折子,处理完后交由政事堂再过一遍,有不妥的会奏给德元帝。

郑郁上一次来此还是三年前,察院现在人不多。几人互相一番应承之后,郑郁便坐到自己的案前,开始熟悉这些事务。

若有不解的地方,刚好旁边是一个名叫黄贞的监察御史,他是前致仕宰相儿子。

以前在国子监时郑郁见过他,黄贞是去年来的察院,负责纠察户部与刑部的官员。对这些事务比郑郁更加熟练,在黄贞的梳理下,他对这些政务见解上手极快。

用完午膳,各司官员可以在殿内休息,好养足精神继续处理下午的政务。

郑郁在察院看了一上午折子眼睛都花了,觉着闷得不行,便想着出门走走。他记得察院中有一株梧桐树,根深叶大树影重重,格外好看。

行至走廊尽头,现已是十月下旬,天气已携挟裹着寒风充满着长安,预示着冬日来临。

官员们用完午膳都在休息,庭院中格外安静。梧桐树就静静的挺立在院中,风声拂过吹起叶响。

郑郁双手环胸靠在走廊尽头的木柱上,看着院中的梧桐树,想着昨日程行礼给的金乌章。那金乌章他又绘了相似的让齐鸣去长安周边查探,期待着能问出什么。

那是私章主人的姓名或字,但被烧成那样也看不出上面是谁。郑郁出神想着,以至于身边突然出现一人他都未曾发觉。

郑郁还在看着梧桐树想着那私印,只觉得身边一黑出现了个高大身影。侧目看去,两人视线交汇,他看到那人眼神闪了一下继而恢复如常。

看清此人之后,郑郁忙站立恭敬揖礼道:“臣监察御史郑郁参见成王殿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争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