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萦缘织事 > 第3章 第 3 章

萦缘织事 第3章 第 3 章

作者:刘芋何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02 19:41:20 来源:文学城

事情正如傅则萦预料那般,果然没有那么顺利。

一行人先进到刚刚路过的成衣铺子。

看着一行人穿着讲究,老板倒是热情地迎上来。

“几位太太小姐,看些什么衣服,小店的衣服都是款式新颖、做工细致,价格公道,包您满意!”

彭氏觉得有些赧然,但是她毕竟是和老父亲相依为命多年的能干人,羞意过后,便很快表明来意。

“老板,您店里的衣物的确如您所说,不过我今日不是来买衣物的,而是想问问您这收不收成衣,都是九成新的,就上身过一两次,料子都是极好的!”

老板一听不是来买衣服的,连忙赶人,“去去去,哪来的穷酸叫花子,我这自家做的衣物都卖不完,哪还需要卖您这旧物!”

后面进了好几家,都是同样的待遇,傅则萦都觉得自己快要灰心了。

但彭氏是越挫越勇,而且多跑了几家店后,这话也是说得更顺溜了。

最后在一家铺面比较大的铺子谈妥了,掌柜的一看就知道几人身上的衣物都是好货色,浆洗后,完全和新的一样。

当然她也不蒙人,不会以旧充新,一些中等家庭买不起上等衣料却又想穿得好些的,这样的旧物自然就是最佳选择。

铺子以前也做过这样的生意,只是不多。

这几人的衣物,做的时候都是值十几两的银子,毕竟眼下是求着人家,只能贱卖。

料子属彭氏和傅则萦的最好,其余人的次之。但是彭氏的又比傅则萦的大上许多。

最后彭氏的算了四两银子,其余人的算了三两银子。

梨幼的衣服是傅则萦和她一早就商量好不卖的,毕竟她只是想让自己的钱有一个来路,而不是真的想靠卖衣度日。

慧姨娘带上女儿并不是想把女儿的衣服也卖掉,只是她只得一女,不放心女儿离了身边才带着的。

但是傅则萧却是非常有主见地坚持要把自己的衣服也卖掉,重新买件便宜的。

掌柜的低价拿了几件上成的衣物,也是开心,这几件衣物一转手,每件衣服比起全新的饶上四五两,但她还是可以赚上三四十两,这可是她这间铺子两个月的收益还多了。

心里也开心,对于众人要买的衣服,也算了个优惠的价。

茹姨娘给自己买了一身,给一岁的女儿买了一身换洗的,给大女儿也买了一身换洗的,虽料子就是平民穿的普通料子,但是好歹也能御寒。

慧姨娘给女儿买了两身,自己就一身。彭氏给自己买了一身,两个女儿分别买了一身用来换洗。

而傅则萦和梨幼一起买了三身,加上梨幼现在身上的,就够两人换洗了。

梨幼虽比傅则萦大,但是以前却没傅则萦养得好,故而两人身量差不多。

每人买了三身衣服,掌柜都给算的一两银子。

虽是富贵人家,可经历了一天的穷苦生活,这一两银子,众人都花得肉痛。

而彭氏毕竟是勤俭持家过来的人,她只买了最急需的一身,然后花了半贯钱买了两匹布,这就够做四身衣裳了,一卷深色的,给两个老人家做,一卷亮色的,女儿身量小,给自己做了一身后,两个女儿倒是可以各做一身。

然后又花五十文买了针线。

众人见彭氏如此,纷纷效仿,也都买了一匹布,女红都是她们擅长的,做身衣服的本事也都有。

傅则萦和梨幼就有点愣了,她俩一个六岁,一个八岁,还真是做不来。

所以傅则萦就有点犹疑要不要买布。

在她犹疑的时候,梨幼已经嘴甜地和慧姨娘去搭上话了,这一年来,她旁观着这位姨娘倒是对小姐多有亲近之意,说不定愿意搭把手。

果然梨幼一开口,慧姨娘忙不停地答应。

她性子温和柔弱,念着旧主人的情,一直都很是愿意亲近傅则萦的,奈何傅则萦一直对她不冷不热。

现下大家一起相依为命,她更是将对方等同于自己女儿般对待。

一旁听着的茹姨娘也连忙表示自己也可以搭把手。

不仅是依着善意愿意和好友一起照拂这个无所依靠的嫡小姐,也是她清楚如今困境中想出这一计的便是这位幼小的小姐,说不定以后能靠得住。

当然她所思所想,自然是没人看得出。

大家看得到的就是两位姨娘既坚韧,又宽厚,还善良。

见此,傅则萦果断入手两匹布,也买了些针线交给慧姨娘。

彭氏也很满意欣慰,互帮互助的人,这日子才能过起来。

不知不觉中,今日一行的几人,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小集体。

由彭氏开口决定,每人留下一两银子傍身,其余的还是交出来,一起买些吃食回去,多余的交给老夫人做主。

由她去和老夫人说明她们是留了傍身银的,但不具体说多少,只是划出一条道来,以后众人自己赚得的银钱,可以留下一部分,其余的交于公中,免得有些人就懂得奴役他人,坐享其成,还当自己是官太太官小姐。

对于此,傅则萦很赞同,一直忙不停地点头,梨幼向来是跟着傅则萦走的,也跟着点头如捣蒜。

最后几人银钱一凑,茹姨娘拿出四百五十文,慧姨娘拿出四百五十文,傅则萧的银钱是交由慧姨娘保管的,这三两银子没有花用,慧姨娘也按彭氏说的拿出二两来。

倒是彭氏拿出一两还了回去,“孩子们里就萦儿和萧儿把衣服给卖了,萦儿是因为没有大人为她打算,她还要照拂梨幼,更何况梨幼这丫头还是外人,为了堵住她们的嘴,萦儿的这一份,我就收了,但是萧儿这里,就拿出一两银子就好。”

慧姨娘倒不坚持要去做那个冤大头,彭氏都发话了,自然乐得收回,倒是对这以前不起眼的三太太刮目相看。

没想到对方在苦难中愿意为众人出头,还愿意照拂弱女。

这样她们母女俩就有三两银子,她才有余力养活自己母女,顺带还能偶尔照拂下傅则萦。

彭氏也拿出了一两并四百五十文。

最后几人合计一起凑了三两银子并八百文铜钱。

然后几人花了一百文买了两斗米,又花了五十文买了火石等常用用具。

散的铜钱里还剩下六百五十文,馒头一文钱两个,素菜包子两文钱三个,肉包子一文钱一个。

彭氏看着越来越少的银钱,做主就买馒头,花了四十文买了八十个馒头,然后又花了十文买了十个肉包子给长辈。

彭氏看差不多了,就准备带众人出城。

这时傅则萦拉了拉她的衣角,然后示意梨幼说话。

梨幼倒是说得比傅则萦顺畅些,“三太太,我们在城外过活,肯定需要上山拾柴火的,这就需要柴刀,菜刀什么的倒是可以缓缓,咱们现在也吃不上菜,还有就是也不知道那新庙怎样,但是我们得做好最坏的打算,那么锅碗瓢盆就少不了。现在钱不多,可以少买些,但是锅得一个,碗至少也得要上几个。咱们最好今日一次买了,不然日后再进城买,城门口还要每人收五文钱的人头税了。”

彭氏一想也是,心里合计了现在所剩银钱,肯定不能全花了,得留一些。

她先带着众人去询价,最后挑挑拣拣,花二两并五钱银子买了一把柴刀,傅则萦还贡献出了自己的半两银子。

然后她还让梨幼趁大家不注意的时候,自掏腰包再买了一把柴刀。

以后在城外,靠山吃山,刀很重要。

彭氏算了算手上,就只剩下一两银子并六百文,真的不能再买了,不然大米吃完后,大家又要接着饿肚子。

而那两斗米,一大家子三十来口人,再省着吃,顶多就能撑上三四天。

傅则萧看着妹妹都出了半钱银子,心中思量一番,和姨娘小声说了几句。

便向彭氏说道,“三伯母,妹妹出了五钱银子买刀,我这里本就多余了些钱,也拿出五钱银子买些锅碗吧。”

彭氏听闻,自是欣然答应。最后买了两口铁锅,一套十个瓷碗和一把竹筷。

一行人在这逆境中竟感受到了一丝希望,这样辛苦地打算,众人合力,日子好像也能过下来。

出门后又走了十里的路,天快擦黑时终于看到了那座破庙。几个人毕竟拿了那么多的东西,看到破庙都露出如释重负的笑意。

本以为就几个人等在这好给她们带路去新庙,谁知竟然是一家老小都在这。

彭氏连忙上前去询问怎么回事:“母亲,这是怎么的?是没寻着那新庙还是人家不愿意收留?”

傅老夫人是一脸哀伤,朱氏也是颓丧着脸。

只有王氏收敛不住抱怨:“这新庙现在香火倒是有了,外面看上去也是有模有样的。可是大嫂找上以前那师太,那师太却推说现如今她不是主事人……”

朱氏见状,看王氏的话头越来越往无用的抱怨上走,连忙打断把话接过去:“新庙重建后,情形比以前好上不少,故而后来也有几个走投无路的人投奔而来。因着官府也注意到了此事,感念新庙这是在做善事,平日里也是对新庙多加照拂。人事越来越多,师太渐渐力不从心。后来经庙里众人合计,便重新推举出一名主事人负责庙里日常事宜。也因着后者能干,再多收了四五个孤儿后,靠着有限的香火,和一两家富贵人家的施舍,譬如咱家这样的,倒是磕磕绊绊地把那些被遗弃在庙门口的弃婴养活了。”

王氏见朱氏一味夸赞那新庙的行事,心中不忿,连忙插话道:“现在主事的人无视那庙是咱家建的这件事实,只明里暗里说庙里房屋少,住不下人,现今庙里都是挤着住的。她们倒是感恩傅家大善修建庙宇。可也就嘴上感恩一下,然后做了一顿斋饭让大家吃了,还是师太偷偷地给了一两银子,说她这些年也就攒下这些,庙里的香火钱,都由现在的主事人收着,大头都花用了。可我看她们都能养活那十几口人,我看那伙食也不差,可见是在敷衍咱们!”

朱氏补充说师太私下出主意看傅家人是不是先可以在破庙落脚,好歹也能遮风避雨。

她们那住得实在拥挤,后来都不敢再收留其他可怜人。师太表示傅家老夫人对她们是有大恩的,她们挪一挪可以腾出一间房来让老夫人居住。但条件有限,只是得委屈老夫人和庙里的人合住。

老夫人想了想后便婉拒了,自己一人离开家人住在庙里更是不便,如今家逢灾难,她也不能只顾自己抛下家人。

但她话也没说死,直说她先随着家人一道安顿下来,后来再来寻庙里的帮扶。

彭氏也说不出什么失望,毕竟也是考虑过这种可能的。

她把剩下的一两六钱银子拿出来递给傅老夫人,然后也说明了自己的打算。

显然朱氏和王氏是不忿她们竟还私下留下钱。

但彭氏也是据理力争,这些钱都是她们卖了自己的衣服得来的,其他人还什么都没付出了。

傅老夫人还是理智的,朱氏也是要脸的,虽然她心里是不要脸地想侵占。最后彭氏提出的方案都得到了允诺。

众人刚吃了一顿饭,饥饿倒是缓解了。只是寒冷却依旧存在。

之前走着还不觉得,现在待着没动,屋子屋顶到处漏风,每个人都冷得打颤。

傅则萦觉得趁着天还没黑透赶紧去周边拾些柴火,点起火堆,好歹能取取暖。

彭氏还在为大家争取利益,她就没惊动她。

她拉着梨幼,去寻慧姨娘。

但是一看到慧姨娘的样子,又决定算了。刚刚一路行来,东西拿的最多的就是她了,看来人是真的累着了。

倒是傅则萧看见她们向自己走了几步又停下,觉得奇怪,反而走了过来:“八妹是有什么打算吗?”

“我想去拾些干燥的柴禾生个火堆,二姐姐要不要一起?”

“好!”傅则萧搓搓手,真的好冷。

三房的储姨娘总共两个儿子,大儿子十一岁被判了流放,现还和父伯兄弟一起被羁押在府城的大牢里,身边就剩下七岁得儿子傅梓楠。

以前只盼着能早早生下男丁,现在她是多么庆幸小儿子晚出世了几个月。

傅梓楠就是目前家中最年长的男丁了。

他是她现在唯一的依靠,得让儿子尽快地掌握生存的能力,故而也拉着七岁的儿子傅梓楠同行。

几个小孩就拾些断掉的枝丫,储姨娘是个大人,就收拾稍微大一点的,毕竟经烧一些。

幸运的是,几人发现了一棵枯死倒掉的树,众人一时欣喜,把这一棵树拖回去,就够烧几天了。

众人决定先不修剪,几人合力先往回拖。

傅则萦最小,她就负责拿着柴刀,还顺手拿了些枯枝。还拿着两颗前面拾掇柴禾间隙梨幼从土里刨出的冬笋。

毕竟都是柔弱的妇女小孩,几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枯树拖回破庙。好在是棵枯树,几人一起勉强还是拖得动。

回到破庙时,几个当家太太还依旧围在一起边流泪哀泣边商讨着接下来怎么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