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萦缘织事 > 第2章 第 2 章

萦缘织事 第2章 第 2 章

作者:刘芋何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02 19:41:20 来源:文学城

身无分文的傅家一众人在官差办完交接手续后,就被丢在大街上,无人搭理。

三十来口人就这样茫然立在大街上,无所适从。

做主的大人们因一连串的打击直到现在还没缓过来,或是有缓过来的,可面临眼下的困境却也束手无策。

而小孩们只是习惯性地侯在原地等待大人的决定。

过了好一会儿,傅老夫人才反应过来,那么一大群人聚在衙门口实为不妥,眼看着门口的官差都要不耐烦准备上前来驱赶了,连忙吩咐大家离去。

虽是走动起来了,但是却是没有目的的。

傅大太太朱氏平日里在家掌中馈,也是做主惯了的人。虽说从没遇到过如此大难,一时也没主意眼下该怎么办?但好歹多年当家太太的经验还是让她知道眼下需得尽快找到一个落脚地,不能再在大街上流浪。

她上前,扶着老夫人:“娘,您看眼下我们怎么办?不管怎样,眼看天就要黑了,天又这么冷,得尽快找个今夜遮风挡雨的地啊!”

傅老夫人又何尝不知这是眼下急需解决的事。可是傅家久居府城,傅太医父辈时就已移居诚州府,除了祭祖,平日里家中妇孺却是鲜少来桐坳的。故而对于此地也是不甚了解。

傅老夫人思考了一会儿,脚下步子也未停,一会儿倒真让她想到了个去处:“你还记得几年前,咱家祭祖回城时路过一座破庙没?”

虽然傅老夫人说的没头没尾,三奶奶彭氏却是立即想到了:“是的,咱家带的水都洒了,可又走了那么久,太阳也毒,便前去讨了些水。一进那庙,只见那庙七穿八烂,不避风雨。也不知供奉的是什么神仙,神像倒是一少女模样。”

彭氏却不知老夫人为什么提起这一茬。

可经她这一提醒,朱氏却是回忆起来了:“当时娘看庙里的师太是个知礼的,庙里香火也不盛,破庙简陋,却也带着三个弟子艰苦地过活。交谈中得知那三个弟子都是师太收留的被遗弃的孤女。老夫人既敬佩师太心善,又怜惜师徒四人日子清苦。回到家便交代夫君前来桐坳县助她们在破庙附近重新选址修建庙宇,又交代我年年供奉香油钱。”

彭氏是家中庶子媳妇,后来这些事自然不曾接触,故而不清楚。

而这又是四太太王氏进门前的事,她更是不知了。

此刻一听,王氏倒是立即兴奋了:“看来咱家是这庙的大恩人,母亲,那咱们是不是可以前去投靠?”

傅老夫人并没有王氏那般欣喜,毕竟当年一时善心大作,但后续倒是将此遗忘了,庙宇又不像原来的破庙那般就在必经之路上,每逢祭祖时可以看到,故而后来也就没有想起。

所谓每年的香油钱,也就堪堪够几人过活一段时日而已。

恩倒是有恩,但是不知那几人近况如何,自家一家子那么多人,也不是那个小小的庙宇能养活的。

但她此间提起此事,也是作了希望能上前投靠一二的打算的,毕竟除此外,她也想不起还有其他路可行。所以也就没有开口泼四媳妇冷水。

倒是朱氏接话了:“偶听前去捐助香油钱的家仆回禀,那庙不像之前那样全无香火,由于新建了庙宇,又离城不远,倒是陆陆续续也开始有人前去上香求神。因为不在官道上,庙宇也不大,供奉的神仙又不够有来头,前往的人也有限,故而只能说日子过得还行。”

听得朱氏这般说,几个心中俱是一喜,好歹不用流落街头、风餐露宿了,这湿冷的冬日,已是在外冻了一天,要是晚间还是如此,那真是不死也伤。

几人说定,然后各房交代各房的妻妾儿女,赶紧出城门前往那新庙。

众人一天下来,已是饥肠辘辘,有的怀中还有婴孩,故而恨不得立刻飞到城外新庙。

可是小孩却不懂得忍耐,闻见路边包子铺、馄饨摊、食肆飘出的香味时,双脚却像灌铅了一般,迟迟不动。

只是求助般的晃晃牵着自己的那只手,仿佛在说,“娘,我饿!”

哪怕已是十六岁的大姑娘傅则蓉也不例外。

从小她就是家中最受宠爱的嫡长女,自身又是钟灵毓秀,是诚州府颇有名声的大家闺秀。又何曾受过今日这般苦楚。

走了那么远的路,双脚已经起了水泡,又冷又饿还痛。

此刻路过包子铺,她从来没想到以前心中鄙夷的街边包子是那么香。连散发出的那点热气她都恨不得拿来暖一暖早已僵硬的手。

朱氏又何尝不是如此,她也心疼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儿,大女儿如此,小女儿更是难了。

还有走不动路被她和丹姨娘轮流抱在手上的才三岁的儿子。

她是幸运的,所有儿女都得以保全。

但不管她再怎么心疼,她也毫无办法。眼下她们不是乞丐的样子,别人并不会施舍一二,更何况,一时她也拉不下脸去乞讨。

只能狠下心视而不见,拉着女儿继续往前走,再快点,快点赶到新庙,也许就能吃上热饭,喝上热水了。

有人放不下身段,有的人却是为母则强,露出楚楚可怜的样子,时不时坠在队伍后面上前去乞求一二,虽然到处碰壁,但是五六次也能成功那么一次。

大房的茹姨娘和四房的萧姨娘分别有一个刚满一岁的女儿和未满周岁的儿子,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嗷嗷待哺的儿女,都是心疼孩子的人,不管是心性文静还是外柔内刚,都能为母则刚,忍常人所不能忍。

故而还真让她俩求得两个素馒头,一人分了一个。

她俩也不敢声张,躲在队伍后面悄悄地馒头分给自己的儿女。

萧姨娘将馒头一分为三,龙凤胎儿女一人一份,剩下的一份,她自己先咬了一口,咀嚼烂了,然后再喂给怀中幼子,间隙间自己也吃一口。

而茹姨娘自己就吃了两口,小女儿才一岁,就少分了一点,大女儿多分了一点。还剩下一点,她小心地拿帕子包了揣在怀里。想留给下一顿。

一直落在队伍后面不引人注意地傅则萦和梨幼自然将这一切看在眼里。

即便她和萧姨娘身份是天然的敌对,但也不能看轻对方的行径。

其实她已经很佩服了,如此厉害的心境,难怪当初能勾得父亲一时忘了对母亲的情义和誓言。

不同于众人,梨幼手中有当时傅则萦托付的十两银子,还有她自己身上一年攒下来的两串月钱和赏钱。

之前两人就不动声色地脱离过队伍,花了两文钱,买了四个素面馒头,狼吞虎咽完,把另两个藏在怀里。然后又跑着跟上家人。

傅则萦不觉得两个姨娘自私,她也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错。

虽说大家是一家人,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但是她实在是没有勇气把自己最后的底气摊开来奉献出去,把命运交给别人。

她是可以多买几个包子馒头,可以让家人立刻吃饱一顿,但是问题马上就会接踵而至。

她们会质问她钱从何而来,接着就是盘问有多少,最后就是拿各种孝义规矩要她将钱交出来。

她不信她们。

就像两个姨娘一样,当钱财到了自己手里后,只会先顾着自己的。她的钱不管是交给了祖母,还是管家的大伯母,亦或是继母四太太,最后她都不一定能喝上一口汤。

但是她觉得自己也不是一个自私透顶的人,就像傅老夫人当初深怀悲悯给师太修建新庙,她也向父亲撒娇卖痴救下城门口的流民梨幼。

祖母不喜她,却也不刻薄她,也正因为她尚可的公正,所以即便父亲常年在外,兄长被祖父带去京城,在大伯母忽视、继母和萧姨娘针对的情境里,她该有的份例都能拿到手,家中给女儿有的她都不缺。

只是少了些来自长辈的赏赐和关怀而已。

不过因着父亲对她们母女怀有歉疚心理,每次出游归家,都是给她带最多最好的礼物。

当然这些都上了册子,她带不出。

只有一些私下给的金银,才能保存下来。

但毕竟她小,而且大户人家给子女礼物不会直接给金银,太显俗气。

就这些,还是因为傅镜铭得知女儿不喜玉石,就喜金银,开玩笑似的讨好女儿时给的。

也因此没有上册子。

傅则萦知道自己得依附家人才能过活,而且这一大家子人,各有各的私心,每人都有自己的儿女,自然没有人会照顾到她,她唯一能依靠的就是祖母。

但是祖母喜爱的孙女好几个,怎么也轮不上她。

所以她靠不上去,但是她是希望祖母身体康健活下来的,不然没了祖母持正,这些女人,只会把她这个孤女生吞活剥,来喂养自己和儿女。

至于这些兄弟姐妹,自己都顾不上,还会管她吗?

她有心给祖母一些吃的,但是现在是得财不外漏。得想个办法,让自己合理地拥有一些钱财,这样贡献一点点出来,自己又可以留下一些。

就在她思考的时候,路过一个成衣铺子,心念一转,正好也需要解决穿衣的问题。她们不能像叫花子一样一年到头就穿身上这件衣服。

但是也不知道她的打算能不能成行,这又不像偷偷去买个馒头吃掉一样,可以隐秘又快速地解决。

如若脱离队伍去办,必然会跟丢家人。,而且只是两个小孩的话,店家估计也不会搭理。

她是没有分量直接去寻祖母的,她和她之间,就像眼下隔着的这一群人一样,祖母压根不会重视她的话。

她接触最多的也就是父亲的慧姨娘了,她本是母亲的陪嫁丫头,在母亲怀兄长时,被母亲给父亲收了房。

虽说不算亲近,但是对方看在母亲的分上,也偶尔会搭把手。

但是慧姨娘一样不够分量,能让众人停下来等她去办一件事。

她思来想去,继母王氏肯定不用考虑,大伯母太精明,而且看她以往对自己的态度,便觉得不足以信赖。

长辈中,就剩下一个三伯母。

她在脑海中,回想了好些三伯母的事。

但是她自己平时真的太深入简出了,和人接触少,所知甚少。也就知道些吴妈妈和踏春踏雪聊的一些日常。

彭氏是城中一个秀才的女儿,家中还有一幼弟,一家三口俩带着一房仆人度日艰难,但是彭氏却是要强能干的人,就靠着父亲的一点微薄收入愣是将父女俩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

傅太医觉得庶子本就不够出众,结亲富贵人家带来的效益反而不如找个靠谱能干的媳妇,故而和傅老夫人商议一番定了彭氏。

夫妻俩的决定果真没错,彭氏虽然在傅家不显,但是却将三房的日子打理得很好,妻妾和睦,儿女听话。

傅则萦在心中给自己打了打气,便拉着梨幼穿过几人,悄悄走到彭氏身边。

“三伯母。”

“怎么啦?萦丫头!”彭氏看见突然蹿过来的侄女,吓了一跳。

傅则萦把彭氏拉到一旁悄悄地说话。

“三伯母,我是,我是觉得现在大家都没有银钱,而且,而且还饿,又冷。我想,想我们就剩下身上的衣服是好东西了,看能不能,我能不能把这衣服卖了,换点钱买些吃的?”

傅则萦自己本身就不是那种善于在人前说话的人,平日里略显木讷,也就在熟人面前话能说顺些。

此刻又是在长辈面前如此提议,便有些胆怯,话也说的断断续续的。

“天这么冷,把衣服卖了,那不得冻死?”彭氏惊讶道。

“我想,我想用卖了衣服的钱买件便宜些的冬衣,像梨幼的这种就可以保暖,料子,又比我身上这身便宜。这样剩下的钱就可以,就可以买些吃的。”

彭氏不是有大才干的人,但一定是个机灵务实的人,先前她是没往这处想,这下子经傅则萦一提醒,倒觉得未尝不是一种办法。

她果断地前去和傅老夫人说了话,傅老夫人也有些意动。

“母亲,您和姨娘的衣服就不用换了,小孩子的也不用,我们这些大人身子骨好些,倒是能挨下冻。”

彭氏这里说的姨娘是三爷傅镜钧的生母何老姨娘。

彭氏最后和傅老夫人说定,她带着傅则萦去置换衣物,其他人按原行程走,等她们办好事后再去追赶大家。

“要是事办得顺利,快的话还能追上大家,要是追不上的话,我们就先去那破庙,等着你们安顿好再来寻我们。”

大家都没去过新庙,破庙彭氏倒是记得的,官道岔进去两三里路就到了,旁边还有个村子。

“好!好!好!”

傅老夫人觉得心中有一丝暖意。

彭氏就这样带着傅则萦往回走,走了一会儿,发现茹姨娘抱着傅则薇,慧姨娘牵着女儿傅则萧也跟了上来。

彭氏没有意见,她是把女儿托付给了老姨娘带着,女儿不小了,跟着老夫人、姨娘一起,她也放心。

茹姨娘和慧姨娘平日相交甚笃,都是心疼孩子的人。

茹姨娘本就是心有成算的人,她在傅则萦找上三太太时就已经旁听了一耳朵,顿时看到了一丝希望,连忙去劝服与自己交好的慧姨娘。

其他人都不愿意卖掉自己身上的衣服,毕竟只有身上这点御寒的东西了。而且卖的钱说不定还要用来供养全家人。大家还没高尚到乐意牺牲小我,成全大家的境界。

彭氏也不意外,当然她也满意这样的结果,人少,反而好办事,她也没大方到自己受冻来供养别人。意思意思供养下老夫人和老姨娘就好,其他人就不在她的打算里了。

她也不想是瞒下来,毕竟是自己的钱物,凭什么以后使用还要偷偷摸摸的,她是打算摊开和老夫人说,会交一部分给公中,剩余的便是自己的私房钱。不是自己自私,其他人也可以自己筹钱啊,总不能什么好处都要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