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应玉堂 > 第63章 掳劫

应玉堂 第63章 掳劫

作者:为我鱼肉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1 23:55:59 来源:文学城

冬日的午后阳光温暖的让人感到一丝安慰,应玉堂枕着双手躺在榻上听到院外女子娇滴滴的说话声,下意识想打个冷颤。

阳光有些慵懒,伸个懒腰慢吞吞侧躺,眼皮往下耷拉着有些犯困。

院外还在叽叽喳喳,渐渐地有些不耐烦。

没完没了的,不知道有什么可说的,一个破铃铛挂在房檐上而已,就这么稀奇吗?

暖阳耀眼,几片雪花被风吹落,飘飘洒洒宛如晶莹银雪飞舞。

站得久了,华光郡主跺跺脚,拢紧雪白裘衣:“诗容,咱们回去吧。”

李诗容侧目看向院中,掩唇打个喷嚏,被冻得吸吸鼻子,不甘心就这么回去,她可是打听到卫大人来了此处才过来巧遇的。

踩雪声由远及近,看见从院中踱步而出的女子,她抱着手肘表情带着不耐,似乎极其厌烦她们的样子。

李诗容心下不舒服,想要张口呵斥几句,就见那女子轻飘飘的窜到房檐上,轻而易举将叮当响的铃铛摘下来,像个轻巧的狸猫,一点声音都没有发出。

应玉堂懒得看看她们,转身带着铃铛往回走。

“……你站住……”

李诗容见她脚步不停,又说一句:“和你说话呢,你站住,把铃铛留下。”

华光郡主诧异看向身旁的李诗容,不明白她要这个铃铛做什么,她与这位姑娘见过几面,还有印象,不想她与人争执。

“诗容,让她走吧,一个铃铛而已,我那里有一个琉璃制成的,像冰晶一样好看,回去找出来给你。”

李诗容揽住华光郡主的手臂,撒娇道:“我就是见她不理会你我二人,觉得此人太无礼了……”

华光郡主拍拍她的手背:“这位姑娘我曾在卫公子身边见过,怕是他熟识的人。”

“……”李诗容蹙眉,眼底闪过一丝不快,华光郡主不想找麻烦,只能这么算了。

太后听过讲禅后在客房小憩,醒来后未见到华光,派人去找,找遍整座寺庙都未见过,只在后山看见一小片挂在木枝上的裙摆布料。

太后心下惊疑不定,与元觉方丈商议对策。

应玉堂与卫湃分坐两侧,在太后面前不敢造次,也规规整整的挺直了背,手放在膝盖上。

回想起那两个在她院外盯着一只破铃铛嬉笑的女子,其中一个还是曾给卫湃下过药的,就一点也不关心,盯着自己放在膝盖上的手背看。

“寺中元渡比众僧熟悉,不如叫她去查看一下,没准能找到郡主踪迹。”元觉方丈的提议一出,目光皆目露迷茫。

何人是元渡?

应玉堂心底一叹,她是真的不想理会这件事,但元觉方丈开口了,她也只能应下,遂起身,朝正位揖礼:“元渡必当尽力。”

太后诧异:“原来竟是应将军……如此,正巧大理寺的卫大人也来了,不如一起去查,务必找到郡主。”

卫湃亦起身上前应下太后口谕。

应玉堂偷偷侧目看向身旁人耳根,居然没红。

后山参天古树枝叶繁茂,积雪没过小腿处,凌乱脚印停在一颗树下,这应该就是发现那块布料的地方。

卫湃靠近树根,将带来的布料拿出来比对,后观察四周。

“别处再无脚印,若是踏足后山,不可能会在雪地中毫无痕迹。”应玉堂随意靠在一颗树干上,抬眼看看头顶几尺高外粗壮树枝,除非掳劫的人能同时带着二人从这些树枝上离开。

猜想一闪而过,随即被她否决,她都未必能办到,其他人更不可能。

卫湃抬步踏进雪中,积雪瞬间埋没他的长靴,只露出卷起的下摆。

应玉堂拽过他一只手臂:“你要做什么?”雪中寒凉,他的腿难不成不想要了?

卫湃被她拽得差点站不稳,回过头目中有一丝无奈:“我只是想往前看看。”

“你出来,我去。”应玉堂拽着他不放,直到将人拉出来,撩起衫裙,一脚踏进去,拔出腿再往前走。

雪中果然寒凉,与她在边关相差无二,还好这几年历练能受得住:“要走出去多远?”

半晌后,卫湃才开口:“差不多了,可有看到什么?”

应玉堂面色带上一丝凝重:“看到脚印了,想必此时已越过山朝着下面的村镇去了。”脚印凌乱,不是三两人走出来的,初步估计有十余人往上,他们到底是怎么越过积雪的,难道真是攀着树枝过来的?

“继续追下去吗?”应玉堂不想再插手这件事,下面村镇搜人自有衙门去办。

卫湃见她懒懒散散丝毫不上心的样子,感慨她真是与三年前一样,耐心解释道:“郡主与一同被掳的都督长女皆未女子,此事不可声张,郡主即将待嫁,将来会与他国和亲,亦或者嫁与当朝重臣,因此这件事只能你我来办。”

真是麻烦。

应玉堂撇撇嘴,难怪元觉方丈要提议她来后山,原来是早就与太后商量好了。

“掳劫的同伙有十余人之多,仅凭你我……如何去查。”弯腰拍掉裤腿和靴子上的雪,感觉还是不舒服,应是靴子里也灌进去了,背靠树干脱掉靴子,单脚而立,果然倒出许多雪来。

两只靴子都清理一遍,重新穿好,抬眼看见卫湃已经转过身去,走到他身旁:“你怎么不说话?”

卫湃目光躲闪,微恼她不分场合不懂回避,暗想她在别人面前或许也是如此,心下更恼,不理会她的话,径直回到寺中。

太后与元觉方丈还等在原处,急问:“如何?”

应玉堂不擅婉转,因此看向卫湃,眼神示意让他来说。

卫湃揖礼:“回太后,在后山找到脚印,朝着山下村镇而去,应将军从杂乱脚印分析,人数有十余人之多,暂不能确定具体细节。”

太后按住胸口,憋闷得一口气上不来,喝过茶才好些:“卫大人,你可是答应哀家的,要尽力将郡主找回,既然已经知道是在山下村镇,你与应将军便赶快去吧,此事万万要多思虑,不可声张。”

还真是卫湃说的那样,应玉堂揖礼应下口谕,与卫湃一同朝山下策马疾驰,不敢耽搁。

空荡荡的山路上只有马蹄‘踢踏踢踏’的声音回响,疾驰带起的寒风吹拂在面颊,应玉堂眯着眼压低身子,落后一步的卫湃面上苍白,拽着缰绳的手指也泛着红,她放缓骑行速度,与卫湃策马同行,拉住缰绳安抚良驹。

“今日风大,慢一点,前面不远就是村镇口。”应玉堂哈出的气都是白的,身侧的人眼睫上凝了一层白霜,面容白得无血色,看上去像个雪变化而成的精怪。

心底一动,莫名想起他面色潮红时的样子,眼神暗沉想下来。

再开口的声音都哑着,清了清嗓子:“以免打草惊蛇,咱们扮成夫妇可好?”

卫湃看向她的眼神也冰冰冷冷:“不好。”

应玉堂夹带私心,反问:“那你说怎么办?”

卫湃:“……”

村镇口立着一块石头篆刻的界碑,上面的字迹长年累月风吹日晒早已模糊,上面覆盖一层白雪,两侧房屋交错而立,烟囱袅袅冒着白气,窗子外盖着一层布料,墙根底也用石头垒一圈,门口堆放木柴和冻货,生活的痕迹很重,唯独看不见人影。

卫湃面色凝重如墨,若是那些贼匪藏匿到村镇中,唯恐伤及此间百姓。

“别担心,没有打斗痕迹,咱们来得及时,就算他们藏在此处,也不敢轻举乱动,你只要配合就好。”应玉堂知道他在担心什么,轻言安抚。

将马栓在树上,走到门口敲门,半晌后才听见拖拖拉拉的脚步声,门慢慢被打开,是一位披着看不出颜色的破旧袄子、老眼昏花的老人家。

“……你们是谁啊?”

应玉堂扬起一抹笑:“老人家,我们夫妇二人新婚回门路过此处,天太冷了,想来取个暖喝点热汤再继续赶路。”

老人家侧耳,面露迷茫。

应玉堂猜测他可能有些耳背,又大声说一遍才被请进去。

屋内与外面看见的一样简陋,中间一个大铁炉,上面一口锅还咕噜咕噜的,里面是稀粥也野菜,墙上斑驳暗沉,年久失修有无数岁月的痕迹。

应玉堂已在炉前矮凳坐下,回头看向略显局促的卫湃,起身将矮凳让给他,自己抄手站着,随意打量着。

“老人家,不用麻烦了,我们进屋来暖和一会儿就走。”

老头把炉子上的铁锅端下来放到地上,又将一个水壶拎上去,拿过一个掉瓷的碗:“外面冰天雪地,别急着赶路,喝点热乎水再走……家里就一个碗,你们将就一下吧。”

炉中火苗旺盛,没一会儿水就开了,应玉堂拎起水壶将碗中倒满热水,闲聊道:“老人家,我们走进村子为何见不到人?”

老头坐在铺满旧被褥,用木头板搭起来的窄榻上,弯着背叹口气:“村子里年轻力壮的都上镇子上找活干了,就剩下腿脚不利索的留守下来,前些日子还欢欢喜喜在家里过年,头两天刚走。”说着,敲敲自己的膝盖,浑浊的眼睛透着无奈。

应玉堂手中碗里的水已经能入口,抿一口递给矮凳上的卫湃:“喝点热水吧。”脑中在想该怎么开口问那些贼匪的踪迹。

村子中人口稀少,忽然来许多陌生人,定然瞒不住。

“方才听你们说,是从哪来的?”

听见老人家的问话,应玉堂一愣,一时间有些答不出。

卫湃端着碗开口:“从晏城来途径此处,要到白云山去。”

老头看看他们二人,原来是这样,这位公子一看就是家里有些规矩教养的,定是晏城哪户大家出身,他的新妇言行上就差了些,山里人家出身,也难怪。

“就你们二人出来的?虽是离着都不远,但这天寒地冻的,家里人怎能放心。”老头回想起背着包袱离开家去镇上干活的儿子,心中酸涩。

“我们还有一队随从,只不过路上出了点岔子走散了,不知老先生可见过?”

应玉堂看着卫湃面不改色的胡编,忍住不笑出来,符合着:“是啊,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外面这么冷……”

老头狐疑的看他们几眼,有些警惕起来,眼神游移着看向杵在墙上的烧火棍。

应玉堂心底好笑,这老头还挺谨慎的,肯定是卫湃一本正经的语调说出那些话,令他起疑了。

“老人家,我们是好人。”

老头只是有些耳背,眼神也不太好使,但是不傻,他们二人刚来的时候可没说有随从,也不是与人走散的样子,一点都不着急。

“既然喝了水,你们就赶紧走吧,我没见过什么随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