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翰林院,江行止见到了三年前登科,二甲第五授庶吉士的肖宝珏。
当时两人曾下榻同一间馆驿,因为同科考试,有过几句闲聊的缘分,算得上志趣相投。
比起江行止,肖宝珏的性格更加内敛沉静,也更加刚直不屈,这或许与他的成长环境有关——他来自穷乡僻壤的岭南之地,父亲壮年死于徭役,众多弟妹由寡母一人带大,身为长子的他在苦读之余,早早见过太多世道不公、人情冷暖。
他见过母亲受的苦,见过百姓受的难,故立志济民生疾苦,解黎庶之忧,让江行止自愧不如。
虽然他早江行止三年入职翰林,如今却依旧只有学子身份,倒是江行止,因为一甲及第,入职之初便被授予翰林院编修,高他一头。
江行止见到他时,他正在整理前朝史册,眉头在书架的光影中微微蹙着,眉心皱起了三条浅浅的纹路。唤了他三声,他才听见。
见到友人,那张面具似的脸终于稍微舒缓。
“仰之,我听说你今年得了进士及第,没想到这么快就来翰林供职了。”
大多士人在考中进士之后,总要先回一趟家乡,有远有近,但即便近的,往往也要花上个把月再入职,所谓荣归故里。富贵不还乡,岂非衣锦夜行?
当初肖宝珏自己,就是过了半年才正式作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的——好不容易得了功名,他头一个想到的就是回家尽一番孝道,以慰藉老母养育不易。
“我一直留在京中,没有回家,怕一回去,家里已经替我安排好亲事。”
肖宝珏望着他:“你这年纪是该成家了。正好金榜题名,接下来洞房花烛也是顺理成章。”
不少人登科返乡,就是为了娶妻生子。
将手中的书册放下,又说:“院里在传,你拒了吏部和国子监提来的姻缘,看来确实是铁了心不想成亲。”
江行止笑笑:“还以为成瑜两耳不闻窗外事,原来也听得到流言蜚语。”
听他打趣,肖宝珏也难得调侃了一句:“不管应了哪一桩,于你日后仕途都大有助益,既然这些高门大户打动不了你,看来仰之已是心有所属。”
江行止愣了一下,脑中竟倏然想起三年前在花街暗巷上遇到的女孩,想着不知她如今怎么样了,是生是死,过得好不好……继而猛地摇了摇头,将这稀奇古怪的念头甩掉。
又听肖宝珏沉着声音补充了一句:“如果是不能明媒正娶的女子,仰之还是早早死了这条心,趁来得及,在两门婚事里定下一桩。”
江行止沉吟片刻,决定问个明白:“成瑜兄也想劝我在颜党和池党之间站队?成瑜兄自己呢?”
颜池两党便是如今盘踞在大历朝中的两股派系,前者是以恩荫出仕的世家大族为代表的保守势力,吏部便属此党,后者则是科举取士脱颖而出者纠集成的变革势力,国子监归于此党。
吏部负责官员任免,若与左侍郎结亲,于日后晋升调用定有好处,而国子监虽无实权,但作为国家学府,对培养人才、灌育士风有重要作用,若想肃清官场风气,国子监无疑是一个极佳的切入点。
就自身立场而言,作为登科进士,江行止天然更偏向池党。他本就有变革的抱负。但不知为何,无论与池党的气质有多相合,进入某个派系这件事本身让他产生抵触。
他看着肖宝珏。肖宝珏也看着他,并且露出一个苦笑:“你大概很快就会知晓,然后引以为戒。”
肖宝珏在正式受职之际,皇帝正好向百官提出广开言路,他便趁此机会,向皇帝呈了一份奏疏,痛斥朝廷诸项弊病,其中即有党派相争之顽疾及任官不当之痼疾,以期肃清朝局,改善风气。
然而该奏疏言辞直白且激烈,几乎是当着面数落皇帝不是,数落其政治无能,惹得皇帝很是光火,当即决定将他外放戍边,去西南道当节度使。
彼时距离江行止进入翰林院不出半年,原以为肖宝珏结束庶吉士的学习后,不是成为阁臣,就是进入六部,没想到却是被下放地方,还是尤其偏远的西南之地,显然是不打算予以重用的征兆。
肖宝珏明明是有才之人,亦是有志之士,却“获此殊荣”,很难叫胸怀抱负的青年官僚们不寒了心。
江行止欲为肖宝珏鸣不平,却被拦下。
肖宝珏说:“这三四年里我算是看明白了,要走到高处,必然要做违背良心、违背本心的事,但我宁愿在低处守着自己这颗心,你只当我是个酸腐文人便好。”
江行止心情复杂,不知该说什么,想了半天,应道:“成瑜兄只要不忘经世济民的本心,那此去西南,也算造福一方百姓。”
“但愿如此。”肖宝珏说。过了一会儿,他又说:“其实陛下也只是夹在两党之间,身不由己。他大可以要了我的脑袋,却只将我放去西南,或许是想给我一个机会。”
“什么意思?”
“除了颜党和池党之外,朝中还有一个‘党派’,其党首便是当今圣上。只是陛下在朝中势单力薄,无法护其党羽,又不想任由颜池两党宰割烹煮,便取外放之策,也算是为扶植自己的势力留下一手。”
江行止一怔,没想到这事情背后还有这么多说法,也没想到原来肖宝珏一直都看得很清楚,让他自愧不如。
肖宝珏已经做出了选择,亦是身体力行地为他上了一课,那么他呢?他又要如何选择呢?
这半年来,江行止愈发明白,颜党作为守旧势力的代表,诚然在捍卫世家大族的既得利益,但池党也并非其宣称的那般清高,说是变革,革的也不过是过去那些根深蒂固的旧利益集团,然后取而代之。
这让他更加不想参与到两党之争当中。
可仅仅当一个翰林院编修,他又要如何施展自己的抱负,如何达成自己的宏愿呢?
他终于体会到肖宝珏当初的为难,也终于明白他当时那封奏疏实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试探。
理想与现实间的龃龉让他有些郁郁寡欢,处庙堂之高的身不由己让他精神颓废,以至于暌违多时再见到常辕络时,这个仍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备考的举子不免大惊。
“朝廷缺你奉钱了?你怎么瘦了这么多?”
听他倾诉如今的为难,则难以自禁地唏嘘起来:“要不我还是别考了,怎觉得考上了才是跳入苦海。”
又说:“如果我是你,我会选颜党这边。”
“为什么?”江行止问。
常辕络不怀好意地笑道:“我知道你偏心池党,但必须提醒你一句,眼下颜党势力更强,跟着强者才有肉吃。”
江行止有些气恼地飞了他一眼:“没骨气。”
常辕络一点也不介怀,又给他出了个主意:“翰林学士呢——你的顶头上司,他是哪一党的,不如向他取取经?反正你一时半会儿也走不出翰林院,和长官一条心是最好的。”
江行止喝了一口闷茶。
次日在案头整理起居注,一名同僚突然凑到他身边:“听闻仰之兄至今仍是独身,想来夜间无事,不如共饮一杯?”
此人名为袁浩时,与他同科及第,任翰林检讨。虽然同在翰林为仕,但袁浩时入职晚,不久前才刚回京城。不过性格开朗,懂得来事,比起闷声做事的江行止,吃得开不是一星两点。
江行止抬起头来,却是向屋内上座看了一眼,不想两鬓斑白的翰林学士正注视着他。
他心头一震,又见学士轻轻摆了摆手,倒是让他去的意思。
江行止鬼使神差地点了点头。
袁浩时拍拍他的肩膀,笑着回了自己的位置。
江行止平时习惯喝茶,常辕络和肖宝珏都和他有了默契,说到喝一杯,都是去茶楼喝茶闲聊,平日又没有其他交际,此时也下意识地以为袁浩时约他去的是茶楼。
到了才知道是找他喝酒,还是去花街喝酒。
袁浩时祖上当过官,积累了一份薄财,后人又辛勤努力,攒下了些家业。到袁浩时这一代,说不上是大富大贵,但也不是花起钱来要瞻前顾后的人家。
袁浩时不是花天酒地的纨绔子弟,不过难得逛一回青楼,在一群娇花艳粉面前,还有一个不苟言笑的同僚面前,忍不住装装阔绰。
江行止被带到了那间常辕络说发达之后一定要去一次的那座,宵黯楼。
宽敞的,典雅的厢房,清甜的香气,流利而不庸俗的丝竹,和他第一次来这种地方时的体验简直如云泥之别。
他仍不习惯女人,仍觉得阵阵目眩。
好在袁浩时也只当她们是伴奏摆设,没有招至跟前,而是让乐女们远远地坐着,这样乐声的大小恰到好处,既听得清楚,又不干扰他们谈话。
袁浩时没有劝酒,随意寒暄了几句,很快就进了正题。
“仰之兄,你入翰林也快一年了,难不成觉得这就是能让你施展才华的地方?”他说。
江行止刚把杯子凑到唇边,啜了一口,才惊觉是酒,又听袁浩时突然发问,猛地呛了一口。
“别急,别急……”袁浩时伸手拍拍他的背,“看你平日里一副踏实稳重的样子,难道只是装的?”
“我自然不打算一辈子呆在翰林。”江行止隐约意识到袁浩时今日请客的意图,说道,“我现年二十有三,来日方长,难道还怕不能靠自己挣脱出去?”
袁浩时一愣,接着拍着桌子狂笑起来:“仰之兄啊仰之兄,你看着明明少年老成,没想到实际上是天真过了头!”
不等江行止回话,他又兀自说了下去:“我也不瞒你,今日请你来这宵黯楼,我是受人所托,银子也不需我自掏腰包,你不用当成人情。”
江行止也不废话:“是颜党还是池党?”
袁浩时说:“先不急着问这个,听我给你分析分析。”
江行止警惕地盯着他。
袁浩时说:“朝廷里的朋党派系,就像两股强力的水流,撞到一起,便是一个汹涌的漩涡。若是一块巨石,一时半会儿倒姑且能站在漩涡之中,但也挡不住被渐渐消磨,要只是一根竹竿,被卷到中心,岂不得粉身碎骨?”
他看江行止的杯子已经空了,便替他斟了一杯,继续道:“你没有背景,又没有实权,在朝中就是一根孤零零的竹竿,哪边都不选,迟早会被卷到中间。当你还是一根竹竿的时候,最好的做法就是先选一股水流,顺着它,悄无声息地远离这个漩涡,等到变得足够强大了,再回来也不迟。”
“正如你方才说的,仰之兄,你如今不过二十三岁,来日方长,有的是时间去变得强大。你现在要做的唯一一件是,就是先在这两股激流中活下来。否则,像肖宝珏那样的下场,都还算是顶好的了。”
江行止不会喝酒,两杯下肚,便觉得脸颊发热,又听袁浩时一通说教,再想起肖宝珏临别时那番话,思绪错综复杂,心烦意乱。
就在这时,一股清流之声从似远似近的地方缓缓淌来,叮叮咚咚,让人仿佛置身山野,心旷神怡。
狂躁的火苗一下被扑灭,心里竟泛起一丝不适时宜的柔情。
他愣怔片刻,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
就在几步开外,房间的另一侧,怀抱琵琶的女子正错错切切地拨弦。
而见到那女子侧脸,江行止心神一震,如受当头棒击。
是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