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烟晚暮云低 > 第2章 第2章 初识苏确

烟晚暮云低 第2章 第2章 初识苏确

作者:鹿玉非石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19 01:55:07 来源:文学城

一辆马车在喻府门前停驻,苏甫畅带着夫人和孩子如约而至。

喻家已在府前等候多时。

“苏兄。”喻延鞍见马车停下,便往前迎接。

“喻兄,你我二人的交情,何必举家到门口迎接,倒是生分了。”

“哪里的话,正是因为当你自家兄弟,才举家迎接。”二人说罢放声大笑。

喻夫人和苏夫人相互颔首。

喻游鞍想起二人只顾寒暄,忘了家眷都还在此,“苏兄,这是内人陈枝家和小女喻烟晚。”

“嫂子,”苏甫畅听后赶忙行礼,转头看向烟晚,“这就是喻兄的女儿啊,甚是可爱,甚是可爱。”

“苏伯伯安好,苏伯母安好。”虽还没有介绍,烟晚看出这一旁端庄的女子便是苏夫人。

“哦对对,这是内人和犬子苏确。”苏甫畅憨笑着。

“喻伯伯,喻伯母安好,烟晚姑娘妆安。”一名与烟晚年纪相仿的男孩作揖道。

苏确,苏甫畅嫡子,与喻烟晚年纪相同。

“我们快进府吧,莫要在门外寒暄了。”喻延鞍招呼着大伙进宅。

临安已进入深秋,院子内无人居住,原先已是荒草高长,喻夫人并没有选择幼苗重新栽种,而是花重金请了园林工匠自郊外移植了很多成年树苗栽种至院内。

这样初到喻府的人反倒觉得像是始终有人在打理,宅子不像空置了很久。

“喻大娘子这院子打理的甚是舒适,改日也到府中帮我看看。”

喻娘子带着苏娘子在庭院里逛了一圈,又看了屋内的摆设。

苏娘子感叹这宅子修整的既不输临安城内大户人家的大气,却也没有浮夸的奢华之感,更像一个家。

“弟妹哪里的话,我自襄州来,对这样大的宅邸修葺没什么经验,只依着自己性子修整的,不过既是弟妹邀请,改日自然也要去府上拜访。”喻夫人一边笑着一边回应道。

“好好,我们就这么说定了,喻家原本就与苏家交好,我们更是要多走动。”苏夫人与眼前这位喻夫人交谈甚欢。

“母亲…”年幼的苏确走过来拉了拉苏夫人的衣角。

苏夫人瞬间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小孩子出来是停歇不了片刻的,尤其苏确又与喻家女儿同年,定是想一起玩耍。

“烟晚是女儿家,你要询问你喻伯母才是。”

“去吧,他俩年纪相仿,又都是孩童,没那么多规矩。”喻夫人说罢,烟晚就忍不住跑到苏确身边,说道,“走吧,我带你去逛逛。”

烟晚在襄州时有很多乡间玩伴,如今已到临安几个月,一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孩童都没见过。

早几日听父亲母亲说家中有位伯伯要来,还有位和她差不多年纪的哥儿。兴奋地她好几晚没有睡好,整天计划着要把自己收藏的“好东西”都拿出来一起玩。

“你跟我同年?”烟晚问道。

“嗯,你何时出生?”苏确一边陪着烟晚坐在亭子里摆弄着小玩具,一边回道。

“阳春三月。”

“我是九月。”

“那我比你年长!”烟晚突然开心,声音都略大了几分。

“只几个月而已!”苏确听完,声音也大了几分,他其实一点不喜欢称烟晚为姐姐。

“几个月也是姐姐。”烟晚得意的笑着,只要年长一些,就可以用姐姐两个字压制着他,任凭使唤,想到这里,烟晚就更开心了。

苏确不做声了,确实,虽然今日初见,但不知为何,烟晚说的话他都不想反驳。

“襄州什么样子?与临安有何不同?”此时的苏确只想赶快换个话题。

“当然不同的,襄州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何为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你不知?”喻烟晚疑惑半分,临安的孩子难道不读书吗,还以为全天下的孩子都是会开口说话就要上学读书呢。

喻烟晚哪知,临安城大多孩童要到五岁才识文读字。

“就是万物各得其所。”故意解释的难懂了些,烟晚看苏确并未全然明白的样子,逗他的目的达到了。

自苏家到喻家拜访后,两家的交往甚密。苏甫畅本就与喻延鞍少年结识,两家夫人相见后更是投缘。

住所距离不远,来往就更方便。苏确和喻烟晚也就成为了别人眼中的青梅竹马。

只是喻家官微,喻夫人也就与临安的氏族大家没有来往。烟晚也从未到书院读书,早年是夫妇二人在教,大一点单独请了教书先生。

苏确觉得这样甚好,他不想让晚儿结识其他哥儿,喻烟晚只认识他一个人这件事,极好。

春冬交替,就这样历经了数个花朝节,上元节。喻烟晚已是少女模样,皮肤也不再像初到临安时那样黑。和往年一样,苏家和喻家约好晚间到街上去观灯,赏乐。

苏确每年都很早嚷嚷着要从家中出发到喻府门前等着烟晚,今年如是。

烟晚是最喜热闹的,每年上元节母亲都为她做一身红色的新衣裳,就连头饰也会搭配成红色。

苏确看到喻府大门打开,果然,喻烟晚穿着红色的裙裳。裙裳虽是宽袖,但在袖口部分却做了紧缩。裙裳外是白色的对襟坎肩,用料相对裙裳要厚一些。

裙裳的袖口、坎肩的包边部分都做了绒边保暖,坎肩上还绣着她最喜欢的茉莉。

冬季的临安虽比不上北方那样寒冷,鲜少下雪,但遇上阴雨,温度也是刺骨的。喻娘子总是担心女儿外出贪玩,而患风寒,所以在冬天衣着上格外上心。

双丫髻的头饰是红色的绒球,下垂着红色的流苏,和上元节的景象更加相配。

苏确见到烟晚,脸上不自觉露出笑容,迎着烟晚的方向加快脚步走了过去。

“晚儿今年依旧那么喜庆,这几年上元节啊见到晚儿的装束,就更有过节的意味了。”苏甫畅和苏娘子走上前来,说道。

晚儿乖巧行礼。苏确只是目不转睛的盯着烟晚,脸上挂着傻笑,这一幕被大人们打趣了许久。

上元节的临安城历来热闹,灯火临安,明如皓月,美人如画,笙歌悠扬。

一行人走在临安街头,一边赏着花灯,一边找寻美酒。

他们在一家酒庄前停留了下来,“星落酒庄”。这家店规模虽比不上涌金楼、丰乐楼。但酒乃自家所酿,味道独特,二楼的风景也是极好,能看到湖景。

照例,提前和店家预定了二楼的小间,一起吃饭、品酒,看着窗外闹花灯,放烟火。

“喻伯母,今年我可否带晚儿出去逛逛,”苏确见长辈们已经放下碗筷,只是闲聊饮酒,主动向喻娘子开口,“前几日,我见着天街的预赏,今年的花灯与往年有些不同,想带晚儿去看看。”

晚儿听道,期盼地看着母亲。

“去吧,让瓦陇跟着。”喻娘子知道,烟晚是最喜欢这些热闹的,往年都不让他们单独到街上去,可今年稍大些了,拴不住的。

再来,苏家与喻家本就有意让二人多多相处。这对两家长辈是心照不宣的事情。

瓦陇虽寡言少语,但武功不弱,由他一人跟着足以保护他们安全。

烟晚和苏确并肩走在街头,苏府小厮和瓦陇在身后紧随。

天街铺着香糕砖,这种砖形似香糕因此得名。恰逢佳节,道路两边摆摊的商贩更多了。今年的天街花灯延伸到了湖边。

湖上很多人在坐船赏灯,湖边人们有的放天灯,有的放莲花灯。

瓦陇保护着他们挤进了观灯人群,湖中央有一个很大的花灯,湖边正在猜灯谜。

“苏确?”

“暮云哥,”苏确听到有人叫他,顺着声音的方向瞧去,原来是严国公家的嫡子和赵家姑娘,“雨晴姐姐。”

严暮云和赵雨晴同岁,他们比烟晚和苏确大七岁。

和烟晚、苏确一样,他二人也是一起长大,是临安城大族中羡煞旁人的青梅竹马。

过了明年的花朝节二人便会成婚。

苏确向其二人介绍,“这位是轩车巷喻延鞍——喻伯伯家中的嫡女喻烟晚。”

“晚儿,这是严国公府大公子严暮云,临安城赵府赵雨晴。”以他对烟晚的重视,可半刻都等不了,与其说是介绍,更像是要向二人炫耀她身边的女孩。

烟晚向二人行礼。她与严、赵二人初次见面时尚且年幼,早已不记得了。但赵雨晴却对这个女孩印象深刻,虽只有一面之缘,但她身上有着太多簪缨门第没有的东西。

“烟晚妹妹可是轩车巷喻家的姑娘?”雨晴眼角带着一丝丝兴奋,问道。她不喜热闹,往年都是陪严暮云看灯会。但此时却觉得今年的天街灯会没有白来,让她结识了赵烟晚。

“是呢,正是住在轩车巷的喻家。”烟晚看着眼前这位知书达理的神仙姐姐,也不似往常那样调皮,样子收敛了几分。

赵雨晴主动走到烟晚身边,回身向严暮云说道,“暮云,我们就同烟晚妹妹一起到湖边避雨亭猜灯谜吧。”

严暮云见雨晴难得主动提出要去猜灯谜,便展颜颔首。

四人来到了避雨亭,今年的花灯种样繁多,吸引了很多临安百姓前来观看。参加猜灯谜的更是人山人海。

“下一个,桃花灯,要求出一句诗文,描述这上元节之景,在场谁所出的诗文获得掌声最多,便可拿走这桃花灯!”主持猜灯谜的人喊道。

有两三人作出了诗句,都赢得了不少喝彩。

人群中,一个少年的声音:“灯火夜深回昼日,管弦声动起春风。”

“好句子。”

“是啊,好句子。”

围观的人群突然骚动,“看样子,这桃花灯,有所属了。”主持猜灯谜的男子将桃花灯交到少年身边小厮的手中。

“叶家公子?他出言,这灯谁也别想要了。”严暮云洒脱的说道,眼里笑容透着钦佩。

“晚儿也可以。”苏确自是何时都忘不了他的烟晚。

“她? 一个小丫头?”严暮云一点也不相信。

“为何说晚儿妹妹也可以?”赵雨晴说话的时候总是极为温柔,无论谁和她对话,语气都不自觉的会柔和几分。

“临安府女儿家大多5岁开智,可晚儿4岁便熟读《千字文》了。”苏确回道。

此时的烟晚,却没有说话。

她在心中不断回味刚刚的那个句子“灯火夜深回昼日,管弦声动起春风”,那位少年看起来比她长不了几岁,脱口而出,这句子字字说的是上元节,却字字没有上元节,只是并未瞧见他的模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