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学习,往死里学 > 第3章 急危重症

学习,往死里学 第3章 急危重症

作者:六6大顺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19 17:11:08 来源:文学城

中暑病人应立即转至阴凉处,脱离高温环境,有条件置于20-25°的空调房。其次给予物理降温,如冰帽,降温毯,酒精搽浴。

血压低,提示循环血容量不足,此时首优护理诊断为□□不足。

洗胃溶液:(当原因不明的口服中毒者洗胃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

酸性物质:用镁乳,蛋清,水,牛奶

碱性物质:5%醋酸,白蜡,蛋清,水,牛奶。

敌敌畏:2%-4%碳酸氢钠,1%盐水,1:15000-1:20000高锰酸钾。

□□:1%盐水或清水,1:15000-1:20000高锰酸钾,(禁用碱性药物)。

乐果4049:2%-4%碳酸氢钠,(禁用高锰酸钾)。(1605、1509、4049禁用高锰酸钾,否则可氧化为毒性更强的物质)

磷化锌“老鼠药”:1:15000-1:20000高锰酸钾,0.5%硫酸铜,(禁用鸡蛋,牛奶,脂肪及其他油类食物)。

河豚、生物碱中毒:用1%~3%鞣酸溶液。

巴比妥类“安眠药”:1:15000-1:20000高锰酸钾,硫酸钠导泻,(禁用硫酸镁)(异烟肼中毒也可用硫酸钠就行导泻)

发芽马铃薯:1%活性炭悬浮液。

洗胃一般每次灌注300-500ml,一次不超过500ml液体量,总量一般为10000-20000ml。温度25-38℃。服毒后4-6小时内洗胃最有效。

洗胃的适应证:口服非腐蚀性毒物所致中毒,如有机磷农药、镇静安眠药、重金属类药物;幽门梗阻,以减轻胃黏膜炎症和水肿。

洗胃的禁忌证:口服强酸强碱(氢氧化钠属于强碱)中毒等其他腐蚀性毒物,食管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及胃穿孔、消化性溃疡、胃癌等,胸主动脉瘤、惊厥抽搐未完全控制。

胃幽门梗阻患者洗胃应记录胃内储流量以了解梗阻情况,胃内储流量=洗出量-灌入量。

有机磷农药中毒(瞳孔缩小)诊断重要指标:全血胆碱酯酶测定。

阿托品:可阻断乙酰胆碱作用,能有效解除或减轻有机磷中毒的毒磷胆碱样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改善呼吸中枢抑制(舒缓平滑肌。)。(一般每10-30分钟或1-2小时给药一次)

阿托品化”表现包括:(1)瞳孔较前扩大(正常瞳孔直径为2--5mm);(2)颜面潮红;(3)皮肤干燥、腺体分泌物减少、无汗、口干;(4)肺部湿啰音消失;(5)心率增快~小于120次/分,脉搏快而有力~(正常心率为60-100次/min)。(6)神经系统:意识清楚或模糊。(7)正常或轻度升高。

阿托品中毒:(1)瞳孔极度散大;(2)颜面紫红,干燥;(3)心动过速,甚至室颤;(4)神经系统:瞻望、躁动、幻觉、双手抓空、抽搐、昏迷;(5)体温:高热,>40℃。

解救有机磷酸脂类中毒患者时,常选择氯解磷定和阿托品使用。

颅内压增高严重病例可伴有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阿托品常见不良反应有口干、视物模糊、心率增快、瞳孔扩大及皮肤潮红等。

有机磷中毒双侧瞳孔缩小。

脑疝患者早期由于患侧动眼神经受刺激,导致患侧瞳孔变小,对光反射迟钝,随病情进展患侧动眼神经麻痹,患侧瞳孔逐渐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

急性酒精中毒为保护大脑功能,应用纳洛酮0.40.8mg缓慢静脉注射,有助于缩短昏迷时间,必要时可重复给药。

安易醒用于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也可用于乙醇中毒。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解毒药小剂量亚甲蓝(美蓝)可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正常血红蛋白,用于治疗亚硝酸盐、苯胺、硝基苯等中毒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需注意药液外渗时易引起组织坏死,(小剂量可还原)

大剂量亚甲蓝的效果相反,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间羟胺可使食管和胃黏膜血管收缩,产生局部止血作用,故可用于上消化道出血。

间羟胺可收缩肾脏血管,显著减少肾脏血流量,产生少尿、无尿和肾实质损伤。

间羟胺能够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增加心排出量,用于各种休克早期及手术后或脊髓麻醉后的休克。

间羟胺能够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肾功能衰竭:会无尿或少尿。(少:24h<400ml或1h<17ml)

成人呼吸频率:10—12次/分。

婴儿和儿童:12—20次/分

简易呼吸器挤压呼吸囊:有节律,一次挤压可有500ml左右空气进入肺内,频率保持在10次/分。

卧位:

去枕仰卧位适用范围:

(1)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可避免呕吐物误入气管而引起窒息或肺部并发症;

(2)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可预防颅内压降低而引起的头痛。

俯卧位适用范围:

(1)腰、背部检查或配合胰、胆管造影检查;

(2)脊椎手术后或腰、背、臀部有伤口,不能平卧或侧卧的病人;

(3)胃肠胀气所致腹痛的病人,采取俯卧位,可使腹腔容积增大,缓解胃肠胀气所致的腹痛。

右侧卧位适用于:

(1)灌肠,□□检查,配合胃镜、肠镜检查等;

(2)预防压疮,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便于护理局部受压部位,可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3)臀部肌内注射时,下腿弯曲,上腿伸直,可使注射部位肌肉放松;

(4)单侧肺部病变者,可视病情采取患侧卧位或健侧卧位。

左侧卧位:洗胃,可有利于液体顺利进入整个胃的内部。

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为判断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的有效指征。

心脏骤停抢救(用木板床)成功的关键是快速识别和启动急救系统,尽早进行心肺复苏和复律治疗,心肺复苏又分为初级心肺复苏和高级心肺复苏。

初级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除颤。

口对口人工呼吸是建立人工呼吸的主要方法,也是最实用有效的方法。

高级心肺复苏包括气管插管、给氧,除颤、复律与起搏、药物治疗。

基础生命支持(BLS),又称初级心肺复苏(CPR),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通气(C-A-B),有条件时可考虑实施电除颤(D)治疗,~成人双向交耳为200J焦,单向焦耳为360J焦~。

CPR操作要点:(CPR后氧浓度为100%)

(1)按压部位:以两□□中点为按压点。

(2)按压手法:定位手掌根部接触病人胸部皮肤,另一手搭在定位手手背上,双手重叠,十指交叉相扣,定位的五根手指翘起。

(3)按压深度:成人5-6cm(即不少于5cm,也不超过6cm),儿童、婴儿至少胸部前后径的1/3,儿童大约5cm,婴儿大约4cm。

(4)按压频率:每分钟100-120次。

(5)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2.即每30次胸外按压连续给予2次通气。

(6)心肺复苏时,两手指不能触及患者胸壁。抢救中断时间不能超过10S。

心肺复苏可促进心跳、呼吸功能的恢复,保障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1)识别心脏骤停。

(2)胸外按压复苏:按压部位为两□□连线的中点,即胸骨中下段。按压方法为双肘关节伸直,依靠操作者的体重、肘及臂力,有节律地垂直施加压力,每次按压后迅速放松,放松时手掌根部离开胸壁使胸廓充分回弹,比例为1:1。按压深度56cm。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

(3)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频率为每56秒一次呼吸(每分钟1012次呼吸),每次吹气时间不超过2秒钟,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

胸外心脏按压时正确的部位是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两□□连线中点处。

心脏复苏首选药: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能α受体和β受体的激动剂,可加强心肌收缩力,加速传导,加快心率,提高心肌的兴奋性,增加心排出量,是心脏复苏的首选药。

利多卡因: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对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心房扑动、心房纤颤、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室颤都有效。

氯氮平为抗精神病药。

胰岛素为降糖药。

导致心搏骤停的主要原因包括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因素。

(1)心源性原因:心源性原因是因心脏本身的病变所致。

①冠心病是造成成人心搏骤停的最主要病因,其中75%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

②各种心肌也可引发,如肥厚梗阻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心肌病等。

③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心室停顿是心脏性猝死的另一重要原因。

(2)非心源性原因:非心源性原因是因其他疾患或因素影响到心脏所致。

①各种原因所致呼吸停止,如气管异物、溺水、窒息等引起的气道阻塞。各种休克以及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等,均可导致呼吸停止,引起心肌严重缺氧而发生心搏骤停。

②严重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严重低血钾、高血钾等电解质紊乱,严重酸中毒等可影响心脏的自律性和心肌的收缩性,最终可引发心搏骤停。

③突然意外事件:如严重创伤、电击伤等可致心搏骤停。

④其他:为低血容量、各种药物中毒(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洋地黄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等)或过敏反应、诊断性操作如血管造影、心导管检查等均有可能造成心搏骤停。

动脉压监测时: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气栓。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血栓形成或栓塞。

现场救护的原则是先排险后施救,先重伤后轻伤,先复苏后固定,先止血后包扎,先救后运等原则。

根据节省人力物力应遵循的急救原则是先排险后施救。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条例》第二十条,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电击伤的救治原则包括:

(1)立即切断电源或用不导电物体如干燥的木棍、竹棒或干布等物,使伤员尽快脱离电源。急救者切勿直接接触触电伤员,防止自身触电而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

(2)当伤员脱离电源后,应立即检查伤员全身情况,特别是呼吸和心跳,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地抢救:

①轻症:即神志清醒,呼吸心跳均自主者,伤员就地平卧,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防止继发休克或心衰。

②呼吸停止,心搏存在者,就地平卧松解衣扣,保持气道通畅,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有条件的可气管插管。

③心搏停止,呼吸存在者,应立即胸外心脏按压。

④呼吸、心跳均停止者,则应在人工呼吸的同时施行胸外心脏按压,以建立呼吸和循环,恢复全身器官的氧供应。

交通事故的伤情主要分为机械性损伤和非机械性损伤。

(1)机械性损伤包括人体各部位的擦伤、挫伤、撕裂伤与撕脱伤、脱位、骨折、肢体离断、贯通伤等。

(2)非机械性损伤是指在交通事故中非机械原因所致的机体损伤,如淹溺、烧伤等。

急诊观察室设有一定数量的观察床,收治已明确诊断或暂不能明确诊断者,留观时间一般是37天。

留观室护理工作是:

(1)入室登记,建立病案,认真填写各项记录,书写病情报告。

(2)主动巡视与观察病情,及时完成医嘱,加强生活及心理护理。

(3)做好出入室病人及家属的管理工作。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或受到烈日暴晒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过度丧失所致的疾病。

重度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衰竭和热痉挛三种类型。

(1)热衰竭最常见。大量出汗导致水、盐丢失,血容量不足。表现为皮肤苍白、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昏厥或意识模糊。

(2)热痉挛患者大量出汗后大量饮水,盐分补充不足,使血中钠、氯浓度降低,表现为四肢无力,肌肉痉挛,以腓肠肌痉挛最为多见。

(3)热痉挛是严重类型,以高热(直肠41℃)、无汗、意识障碍“三联征”为典型表现。

复温护理:

(1)复温速度要求稳定、安全;

(2)复温的方法有:

①体表复温法:迅速将低体温者移入温暖环境,脱掉衣服、鞋袜,采取全身保暖措施;加盖棉被或毛毯,用热水袋(注意不要直接放在皮肤上,用垫子、衣服或毯子隔开,以防烫伤)放腋下及腹股沟,有条件者用电毯包裹躯体,用热辐射(红外线和短波透热)进行复温等,也可将冻伤者浸入40~42℃温浴盆中,水温自34~35℃开始,5--10分钟后提高水温到42℃,待肛温升到34℃,患者呼吸和心跳规则,停止加温;如患者意识存在,可给予温热饮料或小量酒,静脉滴注加温10%葡萄糖,有助于改善循环;

②中心复温法:低体温严重者,除体表复温外,也可采用中心复温法,如采用加温加湿给氧、加温静脉输液(43℃)等方法;有条件可采用体外循环血液加温和腹膜透析。

输液护理:

(1)对淡水淹溺者,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从小剂量、低速度开始,防止短时间内进入大量液体,加重血液稀释和肺水肿;

(2)对海水淹溺者出现血液浓缩症状的,应及时按医嘱输入5%葡萄糖和血浆液体等,切忌输入生理盐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