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姐一面又给贾母搛菜。
贾母笑道:“我不用伺候,你去服侍你妹妹。”
凤姐笑着答应一声,马上挟着一阵香风来黛玉身边。
黛玉忙谦让说不用。
凤姐笑向黛玉道:“今日准备得仓促了些,也不知这里的几样菜合不合妹妹的口味,实在是有些怠慢了。回来你把素日爱吃的想上几样,尽管告诉了我,我让厨房按着做来。”
她又指着迎春姐妹三人道:“你不要拘束,她们姐妹也俱是一样的。”
黛玉笑着应了,又谢一回凤姐。
黛玉听着凤姐儿熟悉的说笑,看着桌上大红色杂宝如意云纹的桌袱,回想自己前一世初进贾府之时,因一切规矩习惯与家里大是不同,自己是何等谨慎无措、步步留心,现在来看一切恍如隔世——
唉,自己可不正是隔了一世?
黛玉正自嘲间,饭已用毕,丫鬟们捧上茶水来。
黛玉如今知道了,这却是漱口用的茶。
此时的黛玉对贾府的规矩流程自是熟极而流,不必再留心细瞧别人如何操作,毫无迟滞地接了茶漱口、又就着丫头端来的水盆盥手,姿态优雅自如。
不多时,丫鬟们又捧茶来,这次才是用来喝的。
黛玉微笑接过,从容地抿了一小口。
茶水在舌尖滚过,还是熟悉的香气。
凤姐在旁暗暗看着,对这个远道而来投奔的女孩儿又多了几分重视。
贾府规矩多,且细处又与别家不同,黛玉年小,又远来是客,难免无措。
若她失了体面,自然委屈,贾母则定然不悦。
所以吃饭前凤姐便安排了一个极稳妥的丫头在黛玉身边服侍,叫她见机提醒,谁知竟一刻也没有用上。
黛玉所表现出来的姿态礼仪比府里最厉害的教引嬷嬷做来还要标准些。
贾母和邢、王夫人等人之前便看着黛玉气质容貌不俗,此时又见她行止得体、落落大方,虽是初来乍到但丝毫没有那等怯懦拘束模样,都是暗暗点头。
贾母自是头一个欢喜的,可想到早亡的女儿,又是心酸。
她将这心酸又化成无尽的心疼,看向黛玉的眼神中饱含着无限的慈爱。
王夫人心内则是想到自己那个混世魔王一般的幼子宝玉。
这位林姑娘生得我见犹怜,恐怕又要招惹宝玉说上一番呆言呆语。方才在自己房里说话时,她倒是答对得很得体,只盼着她是个端正的人物,不要同宝玉一处胡闹才好。
凤姐儿看看贾母,又看看王夫人,心内明镜儿似的,自有一番主意,待黛玉越发体贴殷勤起来。
贾母向邢夫人道:“你那里远,今日本不用来。难为你的孝心,愿意陪我这老婆子吃饭。如今饭也吃毕了,你也不必在这白耽着了,这便回去罢。”
邢夫人回道:“老太太这里的饭格外香些,便是再远些也是要来的。”
贾母笑道:“好,好。回去了要好生看顾你老爷,如今他也是有年纪的人了,不比年轻的时候。叫他自己多保重些儿,多少都要知道些保养,不可再由着性子了。”
邢夫人含笑应了。
黛玉在一旁默默听着,不由得便从贾母这番话中听出了些别的意思。
前世里大舅舅贾赦欲将鸳鸯讨去收房做姨娘的事情被鸳鸯闹了出来,当日那场乱子如今还历历在目。
虽然鸳鸯意思坚决,终于没能叫大舅舅如愿,他却不曾歇了那旖旎心思,得不着鸳鸯,仍旧还从外面买了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来做妾。
黛玉想着,外祖母看着似乎不管家事、一心颐养天年,可其实这家里的大小事情,哪一件又能瞒过了她去?
只是……为了维持家族表面的和睦和体面,外祖母不愿意点破罢了。
如今听见外祖母这句话,黛玉便觉得她是在敲打糊涂的大儿子和儿媳两口子了。
黛玉想着想着,又轻轻摇摇头,暗笑自己多事。
才决定了不要多思、乱想,这当儿却又琢磨上别人的说话了,真真是该打。
王夫人这边也回了贾母退下了。
贾母又催李纨和凤姐:“你两个也快去吃饭罢,别在这站着了。你们素来是知道我的,若不是祖宗的规矩不可废,我也不耐烦消遣媳妇们,日日辛苦,实在可怜见儿的,我也是打做人媳妇的时候过来的,怎么不知道呢。”
李纨笑道:“能服侍老祖宗,是我们的福气。”
凤姐将她轻轻一推,故意压低声音道:“嫂子怎么这样没眼色,这是老太太拿话儿赶我们呢。这当儿既已使唤完了我们,我们也该有些儿聪明,快快地回马房、牛棚里躲着去,嘴里多少嚼些干料垫一垫,只养足精神预备下回伺候罢。”
她声音虽低,却让屋内众人都能听到,探春先忍不住笑了。
贾母笑得拿帕子掩了嘴,指着凤姐,向李纨道:“你是个老实的好孩子,不要听她这些没正经的话,没得教坏了你,你们去罢。”
妯娌两个这才告退了。
屋里只留下贾母和姑娘们说话。
贾母便问黛玉读何书,黛玉笑着道:“回外祖母的话,不曾读过什么书,只略识得几个字罢了。我从前在家时,家里只得我一人,常听母亲说外祖家里有几个姐妹,因有外祖母亲自教养,俱是极好的,我心里总是十分羡慕。此番若可以与姐妹们一同上学,想是能进益不少。”
谁人不知林家乃是书香世家,林如海更是鼎鼎有名的探花郎。
探花教女如何只得教她略识几个字便罢了?这话自然是谦逊。
贾母听见黛玉言语有礼、谦而不卑,更是安慰,越发地喜欢起来。
如此情景,倒是黛玉暗道一声“惭愧”。
她觉得自己此番说话不过是仗着二世之慧,这才懂得要如何回答,总是胜过前世许多了。
前世的自己回答外祖母说“才念了四书”,其实也并非是想要卖弄什么。
不过是小孩儿家的实话实说罢了。
虽然诚实,但究竟不够谦逊圆融。
想前世里贾母等虽然从未禁绝自己姊妹作诗联句,可也并未公开鼓励,不过是默许罢了。
毕竟读书作文并不是女子的该做的事,更非中庸处常之道。
等等,中庸处常、言语圆融?
想自己从来自诩孤高清直,丝毫不肯违心矫揉。
谁知重活一世,竟然要走这条路么。
其实,圆融中庸也不一定要违背本心。
只要本心坚定,无论哪一条路都是正确的。
黛玉不禁自嘲一笑。
如今想来,到底还是宝姐姐通达,自己两世才勉强想明白的道理,她却一以贯之。
众人又说了些家常体己闲话。
贾母便拉着黛玉的手道:“跟你来的人在哪里,叫她们来我看看。”
丫头们早去引了王嬷嬷和秦雪来,两人给贾母磕了头。
秦雪低着头想,在这里跪过来又跪过去,让人心里当真膈应。
算了,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这一位好歹是个年龄那么大的老太太,给她磕一个也不算什么。
只听贾母温言道:“抬起头来我瞧瞧。”
两人依言抬起头来。
秦雪又想起了第一天在林家门口被李飞兄弟两个当众验看的场景。
在这个时代,奴仆跟牲口一样,都是可以被自由买卖的,自然也就可以像牲口一样被验看。
鸳鸯在一旁取了镜片来,贾母举着细细看了一回,笑道:“这个嬷嬷瞧着果然稳重,只是有些年纪了;嗯,这个孩子却又太小了些,这样两个人服侍你,如何尽得心呢?”
黛玉笑道:“外祖母,这个丫头的确年纪小,却是个难得伶俐的。若不是得她说话儿排解,外孙女这一程里当真要闷得紧了。”
贾母笑道:“哦?是这样么。那就是好孩子了。只是你身边儿到底需得有个如意的人服侍你才好。嗯,鹦哥儿,你过来。”
贾母身后马上有一个七八岁的二等丫头走过来。
贾母吩咐道:“以后你就跟着林姑娘,用心服侍。”
鹦哥应了一声,给贾母和黛玉都磕了头,道:“林姑娘好。”
贾母满意地打量着鹦哥,对黛玉道:“这是个老实的孩子,样样事都做得。”
黛玉看着这个前世跟了自己多年、一心为了自己打算、简直如姊妹一般的丫头,鼻子忍不住一酸。
她强自克制住心内的激动,温言道:“多谢外祖母,今后要劳烦这位姐姐了。”
贾母心疼黛玉这些日子以来舟车劳顿、波折辛苦,虽然不舍,却也不忍叫她一直在这里陪自己说话,便让速速给黛玉分派人使用,又催促将碧纱橱收拾出来,安排黛玉住下。
果然如王嬷嬷所料不错,按贾家的规矩,未出阁的小姐照例要有一个乳母、四个教引嬷嬷、两个管事的大丫头和四个杂使的小丫头使用。
凤姐那边一早便安排好了给黛玉的人。
她料定老太太定然有体己的人给黛玉,所以只是粗拟了几个人,果然这里添了一个老太太给的鹦哥,她便顺势将原来指定的一个丫头换了下来。
王嬷嬷虽年纪稍大些,但贾母等见她行事颇为沉稳,黛玉又似乎十分依恋于她,便同意由她权作黛□□母的角色,再同其他姑娘一般,另配四个教引嬷嬷。
如此,王嬷嬷既能贴身照顾黛玉,又能监督其他嬷嬷不让她们欺负黛玉,心里自是如意。
一时各人回房歇息。
前世的碧纱橱内,此时的黛玉应该正在为失言引得宝玉摔了通灵玉而自责掉泪。
而在这一世的碧纱橱内,却是迥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
王嬷嬷同鹦哥两个给黛玉铺好一色新做得的铺盖,理好藕荷色花帐。
嬷嬷将四下里看过一遍,只觉样样都满意了,便提醒秦雪不许淘气,一面同鹦哥熄了灯自去外间各自要睡。
袭人如前世一般过来要瞧黛玉,却在外间被鹦哥道:“我们姑娘已歇下了,花大姐姐有什么事?”
袭人笑道:“没有什么事,不过是来瞧瞧姑娘,是我来得晚了,明儿早上我再来请安罢。”
鹦哥道:“二爷那头儿事忙,姐姐不得空儿也是有的。姐姐有这份心,我们姑娘已是心领的了。”
袭人去了,鹦哥便同王嬷嬷细说了袭人的来历。
王嬷嬷看鹦哥这么快就已经进入角色,一口一个“我们姑娘”,且解说仔细、毫无藏私,对她便十分亲密。
黛玉见人都出去了,便带了秦雪在床上并排而卧,两个人低声说些悄悄话。
哈哈,这半回标题中的“两小无猜”,没有宝玉什么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章 十二回上 碧纱橱里两小无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