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头们送上茶来。
给邢夫人的是一盏黄山毛峰,王夫人的则是普洱,跟着又捧来点心。
王夫人点头道:“搁下吧,有这几样也罢了,不用别的。你们只忙你们的去,让我们自在坐一坐,不必人伺候。”
丫头们便答应着退了下去。
邢夫人端起茶盏,在手里撇了撇,却不喝,又放下了,只是看着王夫人笑。
王夫人便也笑道:“大太太只是笑怎的?”
邢夫人道:“咱们这位姑奶奶嫁去南边这几年,一向也没说回来探问探问,倒多亏老太太那样疼她。只听说在南边生了这一位外甥女儿,到底也不曾见过。如今长到这么大,大约是六岁?这便没了亲娘,一个人巴巴地投过来,真真是可怜见儿的。”
王夫人亦端起茶盏来,摇头叹道:“是啊。算起来,姑奶奶比咱们可要年轻好些,没成想竟这样去了,怎么不叫人伤心。”
邢夫人理了理衣襟,施施然道:“想当年姑奶奶未出阁时,那是怎样一个金娇玉贵,又是何等的风光!老太太疼她,恨不得将全天下吃的、玩的、用的都捧来给她才好了,依我看呐——她两个兄长也还不及她有体面。”
王夫人搁下茶钟,淡淡地道:“女孩儿家在家的时候才有多久,多受些疼爱也是应当的。况且以咱们姑奶奶那样的模样儿、人品,也怨不得人疼她。不单是老太太,我瞧大老爷和我们老爷也是一样的,对这个妹妹很上心。”
邢夫人见王夫人并未附和她,心内冷笑,面上却仍是如平常一般。
她和煦地笑道:“我还记得从前老太太为姑奶奶挑这一个姑爷时,费了多大的心思。嗳,又要人品好,又要身家好;相貌上也不许差了;年纪上,太大的不要,太小的也不要。就这样将满京里世家子弟皆看过一遍,竟都不满意,独独就挑中了这位南边来的探花郎。前后费的这一番工夫啊,不可不说是‘机关算尽’,谁知又是这样。”
王夫人叹道:“论理,林姑爷家里也算是难得了的,家门清贵,世代书香,只是人丁稍嫌单薄些儿,不大兴旺。我记得当初老太太说,‘只要身家清白就是好的,人少也有人少的好处’,这话我想也极是的。”
邢夫人笑道:“老太太的心思,我也能猜着一两分。那不过是想着叫姑奶奶嫁过去,上无翁姑,下无妯娌,过了门就是说一不二的正头太太,如此果然是好,你我就没有这样的福气了。嗳,只是这世上总是没有万全的好事,依我看,那林家就不是一个有福气的人家儿。这不,姑奶奶才能享了几年清福啊,就撒手去了。”
王夫人不愿同邢夫人在这里议论林家,并未接话,只在一边啜茶。
邢夫人却浑然不觉,笑道:“有了这前车之鉴,以后我们却也知道了——女孩儿家到底还是择一门近些儿的亲事,那才妥当。若是远嫁了去,纵是再体面,总是‘鞭长莫及’,几年见不着一回,临了临了,都见不到一面呐,真真是可叹。可话说到另一头儿,就算不远嫁,只在本地寻上一个门当户对的亲家,这也难保万全的,也总有些事情叫人烦心。呵,说到底,还是我这无儿无女的人呐,最是清净。”
王夫人垂目不语,茶钟的温度在手心微微发烫。
邢夫人后面的话她全然没有听进耳朵里去——便是听见了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这些年来,这位长嫂颠来倒去都只有这些话,无论说什么,最后都要引到她无儿无女上来。
也不知道她是真的因自己无儿无女而得意,还是因为太在意,所以才总是提起。
真正叫王夫人失神的,则是邢夫人前面的那句话——
“纵是再体面,临了临了都见不到一面。”
邢夫人这句话说的是贾敏,王夫人却是想到了自己的女儿贾元春。
元春虽然不算远嫁,却是比远嫁更难见到。
在某些前提下,“生离”与“死别”,其实界限并不那样清晰。
从荣国府出发,不论是乘车或是坐轿,不用小半个时辰便能到位于京城中心的宫城。
然后呢?
没有然后了,只能到此为止。
那宽阔的护城河和红色的高墙死死地挡住了母女两个想要互相探望的目光。
也阻隔住了所有想要交换的言语。
三年了,女儿被擢选进宫已经三年了。
贾母的大丫头鸳鸯喜气洋洋地快步走进来,打断了王夫人的思绪。
只听鸳鸯笑道:“来了,来了!林姑娘终于是到了。老太太高兴得了不得,太太们这便随我过去罢。”
另一边,黛玉一行也已由贾府的媳妇婆子引导着一路进入内宅。
接下来秦雪兴致勃勃地近距离体验观摩了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经典课文《林黛玉进贾府》实地展演,并且被迫参与了互动演出——在贾母等揽着黛玉厮认大哭的剧情中与一众环绕的奶奶小姐丫头媳妇婆子陪着一起真情落泪。
秦雪一面抹着并不存在的眼泪,一面悄悄去看众人。
这些人里也有真心的,但更多的还是哭不出的,也如秦雪一般是在假哭。
这实在也是寻常。
这里的人没见过黛玉,也有多半人是没见过贾敏的,哪来那般充沛的感情?
秦雪一面暗暗觉得好笑,一面却更加心疼起前世的小黛玉来。
以她的早慧和敏感,一定在第一时间就能感受到周围人那些虚假敷衍的关心。
这又让她如何不警惕,如何不自怜?
在这个过程中,秦雪给自己安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把脑子里有如烙印般存在的87版红楼梦电视剧的演员形象一个一个删除掉,再一个一个替换为这里的真人。
这个过程可以说是非常艰难。
没办法,那一版的电视剧真的太太太太太经典和深入人心了……
不过电视剧终归要受到所处时代、经费预算等等诸多限制,所以即便已经做到最大限度地设计和呈现,其“服化道”却仍然不如真实的红楼世界。
只见满屋子金珠绮翠,绫罗碧玉,晃得秦雪眼都花了。
在厅内叙话毕,黛玉便随着邢、王二位夫人去见贾赦、贾政二位母舅。
贾母这边适才与黛玉相认、说话,因不免问及贾敏生病、吃药、去世、发丧等事,着实触动伤心,痛哭了一回,又兼连日歇得不很踏实,这当儿终于松懈下来,身上便感觉不太自在,便到内室歇息,几个大丫头都跟着去伺候。
此时已近传晚饭的时间,为免姑娘们往来奔波,凤姐儿便不教迎春等回房去,叫各自的奶娘和大丫头陪着都先暂退到耳室休息。
因为主子们各有各的去处,厅里乌压压的媳妇婆子们一下子便也散了开去。
虽是人多,但皆是敛气屏声,秩序凛然,不闻一丝话音,搞得秦雪也是大气也不敢喘一口。
秦雪心想,书里虽然说荣国府已经是江河日下、强弩之末,可到底在贾母和王熙凤治下,瘦死的骆驼依旧气势惊人。
王嬷嬷和雪雁虽是下人,此时也算作是客,被单独带到后面休息,又给安排了客饭。
王嬷嬷知道这个小丫头着实容易说出、做出一些出人意表的话和事,生怕她冒失出错,折了黛玉的面子,所以全程一直攥着她的小手,将她紧紧地带在身边,不许她多行一步、多说一句。
王嬷嬷又哪里知道身边这个小人儿的壳子里装着一个二十七岁的现代灵魂,她虽然行事跳脱,却当然知道轻重,所以全程堪称乖巧安静,行事说话也丝毫不错,让王嬷嬷欣慰之余也不禁纳罕。
到了传晚饭的时候,黛玉便由王夫人带着返回贾母正房。
凤姐已着丫头们布好席面,李纨引了姑娘们来入座。
贾母瞧着黛玉,只觉满心都是喜欢,满眼都是慈爱。
凤姐察言观色,便先拉着黛玉挨着贾母就座。
黛玉谦让不过,果然如前世一般,向左首第一张椅子坐下。
邢、王夫人和迎春姊妹等也依次入席。
丫头们在厅中穿梭布置、井然有序。
李纨和凤姐儿两个孙媳妇照例不能入席同吃,只在案旁捧饭布菜。
这是封建大家族的规矩,媳妇再尊贵、再有体面,也仍旧是媳妇。
只有伺候太婆婆、婆婆、小姑子们吃好、吃毕,她们才能回自己房中用饭。
黛玉默默瞧着李纨和凤姐等忙碌,自己竟有些坐不住。
她只觉得这些前世里司空见惯的规矩,此时瞧着竟生出几分不舒服来。
是因为受到阿雪给自己讲过的那些“现代”故事的影响吗。
黛玉心生疑惑,自家的女儿尊贵,媳妇又何尝不是人家的女儿,为何做媳妇便要受这样的委屈呢?
念头刚转了一转,黛玉忽然又想到,自己记得上一世大舅母引自己去见大舅舅之后,并未到贾母处一同用晚饭,此时她却又为何在场?
黛玉再想到进贾府前,在闹市的一场波折。
看来这一世真的已有许多变化,只是不知道这些变化又意味着什么呢?
外祖母问自己路上是否顺利,送自己来的媳妇只说顺利,将方才的事一字不敢提。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众人都心照不宣地选择忽视和忘记。
贾母让凤姐将自己面前的一道元宝糕给黛玉。
凤姐儿走过来,端着糕向众人笑道:“瞧瞧,这本是年节上才吃的,家常谁去预备这个!还不是老太太嘴馋,巴巴地叫我们做了,又是淘澄那各色细米粉,又是要调那几种馅子,费上好些个工夫,好容易做出来,这会子老太太偏又不吃了,倒要借它给远客献殷勤。”
邢夫人劝道:“‘食不言、寝不语’,你安静些儿罢,别总招着老太太要笑。”
贾母示意无事,自向凤姐笑道:“不过叫你做了那一点子事情,你就认真埋怨起我来,这还了得么!瞧瞧,你婆婆也看不过眼去了,该叫她好生管管你才是。”
王夫人也笑道:“今日你妹妹才来,你好歹收拾下往日里那些形状,别吓着远客。”
凤姐儿立在一边,作势掩了口,意思是自己要安静些了,一双丹凤眼却仍旧精精神神地转着。
贾母笑道:“她这个样子,便是不说话也可乐。”
凤姐笑道:“说话也不行,不说话也不行。只让丫头拿个披风来把我蒙上便了,教老祖宗瞧不见我,那也罢了。”
每次打开晋江的网页版上传更新的时候都感觉像是穿越回到了90年代……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十一回下 二入贾府旧叙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