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雪落红楼万芳春 > 第15章 第八回上 薄命人偏有伤心事

如海道:“第一件,便是打点小姐上京所需的物事、人等。此番虽是去外祖家,但幼女来奔,上下人等人多嘴杂,评头论足之事亦不可免。玉儿心思重,难免要受委屈,此事务要用些心,要办得妥当。”

秦铮家的立即答应道:“老爷放心,自从得了老爷的信儿,给京里的礼物等物事就已开始准备,前日均已备齐,只等老爷过目;至于跟小姐去的人,少了不成话,多了又显得我们不尊重,我已先拟了几个可靠的人,晚些再请小姐亲自酌定。”

这番答话十分妥帖周到。

如海拈须颔首,又向陶兴道:“第二件,等小姐启程之后,府里又更冷清了,用不了那许多人伺候,人闲难免生乱,你取那花名册一一问去,有意离开另谋前程的,只管赏了银子放他们出去,连身契也一并发还。”

陶兴在怀中取出一份名册来,查了几页,回道:“外头庄子上的人不算,府内现有总管房、账房、买办房、库房、厨房、茶房、药房、车马房、针线房、浆洗房、门房等共五十三人,另澹怀堂、三宜阁并两个姨奶奶房里的丫头、老奶奶共二十一人,归总是七十四人。跟其他府上相比,这实在已不算是人多。之前见老爷有想裁减人口的意思,咱们便已停了府里的人口采买。这当儿要放人出去,咱们也得给下人分说明白,这是老爷心慈开恩,并不是府上开支不起。小的斗胆说一句,若家里的下人太少了,终究不像,小的计算过——各办事房酌情减些人口,留上四十五人足矣,各样事准保能照管到;各房的丫头嬷嬷,留一十五人,又减了人,又不至于委屈了主子。这样归总六十人,总共裁减一十四人。小的们之前揣摩老爷的意思,已先探过下人们的口风,大家感念主家的好,倒有大半不愿出去的,这当儿既然得了老爷的准信儿,我再细细筛一遍,哪怕府里用不上,外面庄子上还缺人呢,放了他们出去,两边都便宜。”

如海点头道:“甚是周详,就这样办。”陶、秦二人便即退下。

这边黛玉回房,向秦雪细说了近日将要启程之事,忍不住又落一回泪。

黛玉心中虽是难舍,却也不忍拂逆父亲的意思,便吩咐雪雁等收拾四季衣服和惯用的物事等,预备北上。

众丫鬟答应着,雪雁却有些神思不属的样子。

众人正仔细检点着物事,莲薏进来回说秦管家来见,黛玉忙让请进来。

秦铮家的正是刚从林如海处来,她见黛玉虽是强打精神迎着自己,面容却难掩戚色、双目微微红肿,一望便知是才痛哭了一场。

想这由自己从小儿看着长大的女孩儿即将北上远行,秦管家心内也是不忍。

她不知如何出言安慰,却把千言万语哽在喉头,一时倒未能开口。

待迎上黛玉询问的目光,秦管家定了定神,方道:“老爷吩咐我安排随您上京去的人。我心中想了几个人,拟了个单子,来请小姐的示下。”说着取出一页纸来。

黛玉并未接那纸页,沉吟片刻,道:“让秦嫂子费心了,我看也不必带什么人,这一程我只带小雪雁去便是。”

秦管家有些讶异,忙问:“依小姐的意思,是只带一个丫头去么?”

黛玉点点头,叹道:“雪雁、莲薏她们几个服侍了我这几年,我这里样样事俱是极遂心的。只是她们家中如今还有爹娘、姊妹、弟兄等人,纵使不在咱们家里做事,也都在姑苏维扬左近。若叫她们随我上京去,山高水远,骨肉分离,不知何时才能得见,我实在不忍的;还有王嬷嬷,她一向里最疼我,辛苦了这些年,好容易捱到这个年纪、能享享福了,我怎能再让她晚年辗转异乡、舟车劳顿?如此想着,只叫她们留下罢。只是这里一应服侍我的人,还要托付秦管家为她们安排好之后的事,我上京后,家里万万不可薄待了她们。”

秦铮家的尚未答话,只听后面一阵衣服悉索之声,原来是王嬷嬷匆匆忙忙地从屏风后转出来。

她手上拿着一件黛玉的春季衣裳,还不及放下,想是正在里间同丫头们一起开箱子收拾衣服。

王嬷嬷径直往屋中一跪,淌下泪来,道:“我不该偷听姐儿与秦管家的说话,但有些话我不得不说。”

黛玉忙要相扶,道:“嬷嬷快请起。”

王嬷嬷摇摇头,流泪道:“姐儿答应了我,我才起。我总同人说,咱们的小姐一定是神仙菩萨托生的,这才有这样的人品和好心肠,这样为我们做下人的着想。但您也得为自个儿想一想呐——世家贵人家的规矩大,谁家的小姐没有几个老嬷嬷跟着呢。若单您没有,到那边府里,必定又要另指几个不相熟的来。谁不知道那些老妈子!仗着奶过哥儿姐儿,都是家常作威作福惯了的。小姐别怨我将话说得直,小姐虽是那家里嫡亲的外孙女儿,究竟是外来的,她们心里更不知打的是什么主意了!索性我家里已经没别人了,就是光身子一个,再干净省事不过,我愿意跟着小姐上京里去,有我在,一定不让旁人欺负了小姐去。”

这王嬷嬷真正是个苦命人。

她父母早亡,嫁了人却又青年早寡,也没生儿子。

她虽能干,婆婆却百般瞧她不上,人前人后说她是个克夫相、扫把星。

因为嫌家里多一个人吃饭,婆婆竟做主将她卖给邻村一个丧妻的猎户做媳妇。

王嬷嬷当然不从,但被婆婆请来的几个粗壮婆娘硬是绑上了花轿。

待到了猎户家里,她虽然抵抗,但一个女人家又如何拧得过男人,更遑论是个每日上山、打熬得十分健壮的猎户。

这故事倒有几分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可见天底下苦命人的故事也是相似的。

万幸那猎户倒是个老实人,虽不善言辞,待人却妥帖。

他不肯捆绑王嬷嬷的手脚,也不肯强迫她。

王嬷嬷不肯吃饭,也不说话,猎户便也不理她,只是将饭菜按时做了摆在她跟前,待凉了再撤下,只慢慢地等她转圜。

猎户这样的水磨工夫倒真将王嬷嬷的心慢慢地磨软了,她终于想通,原本的婆家如此待她,究竟也是无可怀念的了,自己当然可以一死了之,但是死了又怎样,既惩罚不了婆婆,也换不回曾经的丈夫。

倒坑害了这一个老实的猎户。

她心里打定了主意,便同猎户两个人踏踏实实过起日子来。

两人隔年生了一个儿子、过两年又生了一个小女儿。

王嬷嬷爱这个女儿如珍宝一般,只可惜这孩子长到六岁时便夭折了,叫猎户两口子着实伤心了一回。

王嬷嬷从不怨天尤人,她去庙里长跪烧香,凑了些积蓄,给女儿请了一盏长明灯供在佛前。

王嬷嬷心里只怪自己没有早早给女儿打一把小银锁把命锁上,这才叫鬼差给勾了去。

是做娘的不细心,怪不得别人。

日子照常过着,猎户每隔三日去打一回猎,不打猎的时候就上山去担柴下来或烧、或卖。

王嬷嬷在家做饭、洗涮、缝补,照顾儿子、养些鸡鸭鹅等家禽。

小家子虽然无甚闲钱,倒也衣食无忧。

一转眼,王嬷嬷同猎户的儿子长到了一十九岁,到了该说亲的年纪。

这一家虽穷,但庄子上人人都知道他家为人老实,待人和气,所以也得人从邻村给他说了一个媳妇。

儿媳妇生得结实、健康又能干,小家庭一下子就多了些生气。

王嬷嬷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最幸福的时候也不过是如此了。

眼见着家中和睦,儿子儿媳孝顺,将来若再抱上几个孙子孙女,人活这一世,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这当口偏有一场大疫到了村子。

初时没有人在意,不过是听说有几家人生了病。

可渐渐地,生病的人越来越多,却不见有人好转,办白事的凄厉吹打声似乎整日都不歇。

再后来,村子里的声息越来越微,整个村子到处都挂着白幡,却不见什么人了。

王嬷嬷的丈夫、儿子、儿媳妇三人都在这场时疫中病死了。

王嬷嬷整日以泪洗面。

她又后悔没有听从村里老人的话,带着全家人早早地避出去,又痛心瘟神老爷为何没有一并收了她去。

王嬷嬷绝望地躺在家中,不吃不喝。

苦命人的命虽苦,却偏偏生命力格外顽强,莫说瘟疫,一时竟连风寒感冒也无。

邻村逃疫的人在挨家挨户搜索粮食细软时发现了她,便劝她一同离开村子,另谋生路。

那些人只说一切事都是老天爷安排好的,他不叫我们死,那便是无论如何也死不成的,何苦来糟蹋自己的身子。

大疫之年,田园荒芜,王嬷嬷便跟着幸存的村民一路乞食,一路走到了姑苏。

为了挣口饭吃,王嬷嬷因缘际会进了林家做下人。

她生得健壮有力,管事的便挑中了她在浆洗房做粗活。

除月钱外,林家管她一日三顿饭,又有下人房可以居住,她便这样安顿下来。

因遭逢巨变,王嬷嬷吃了许多苦,平时便不大肯说话。

但她做事不惜力,又仔细、又负责,所以很受管事的喜欢。

一日,因主事的媳妇脱不开身,便让她跟着两个大丫头去给各房送洗熨好的衣物。

行到夫人所在的正房时,偏巧遇上一屋子人正哄小黛玉吃药。

那药汤极苦,丫头为了哄她一口气吃尽,便喂她甜甜的蜜饯含着。

小黛玉吃了药,嘴里含着蜜饯,小脸上鼓起一块,十分惹人喜爱。

这时有丫头在旁逗她,小黛玉不觉仰头咯咯一笑,谁知那蜜饯向下一滑,她人小、嗓子眼细,顿时便噎住了。

初时还能咳嗽,后面声力渐微,整个人软软地垂在丫头身上,一张小脸都紫了。

我希望王嬷嬷是另一种结局的祥林嫂。

但受制于时代,她并没有得到更大程度的解放。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第八回上 薄命人偏有伤心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