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雪复落毋悔 > 第7章 第七章

雪复落毋悔 第7章 第七章

作者:象拙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06 10:12:06 来源:文学城

由一百雄州兵接应的通粮官何兑带着五十粮车顺利抵达雄州城,雄州州牧站在城门喜极而泣,不等招待一路辛苦的何兑,命人将粮车带到粮仓去,立马烧锅煮粥。

这一日安定下来,雄州州牧梁潺才腾出手来设宴款待何兑。

梁潺与何兑并肩同行入州牧府,穿过院落和一面墙,进入到一间别样的屋子,与古朴的州牧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间屋子以金建地,从天花板上垂到地面上的帘子是丝绸做的,墙上挂满了书画,靠着墙壁有几个书架,上面没有书,只有大小不一的玉璧和玉环。

雄州州尉马荫已坐在桌前,看见二人起身行礼,二人回礼后,说了一声“请”。

何兑坐下后笑看马荫,“马州尉倒是清闲,早早等着我们。”

“难得与何大人一聚,自然是有时间。”

梁潺端起酒杯,“此事多谢何大人帮忙,这一杯敬您。”

“哈哈,梁州牧客气了,这礼收了不就是要办事的吗。”何兑又转向马荫,“还是马州尉的人办事干净利落。”

三人你来我往,左右拉扯地闲谈,一壶酒下了肚,梁潺搭上何兑的肩膀,问道,“何大人何时回中都?”

何兑脸色微红,晃晃头,清醒了一会,“先把奏书写好交上去,我在雄州待三天之后离开。”

“好好好,何大人不愧是中都的人,万事都有主张。”

何兑凑近梁潺道,“那些粮食可不够雄州百姓吃,要是有饿死的,你可要小心,别拉上我。”

马荫笑道,“何大人,其实我们雄州的粮仓中有粮,只不过是霉粮,但州牧上报陛下时说的是无粮,煮粥时好粮和霉粮混在一起就好。”

梁潺满意地点点头。

“要不是说你们有办法呢。”何兑倒下之前说了一句,“你们可不要动军粮啊。”

梁潺拍拍何兑的后背,像是哄孩子一般,“不动,不动。”

确定何兑已醉,马荫笑道,“何兑上报此事后,估计中都还要再调一次粮,这法子倒是不能用了。”

梁潺打了个酒嗝,摇摇头,“中都那边传来消息,国库里的粮之前大多给了徐,齐,宛三州,此次调粮给我们后所剩不多,要是再来一次怕是要等着秋日收的粮税了。”

“是吗,大人,这消息可准?”

“那中都的太仓丞可是我母亲那边的亲戚,怎会有错。”

只有州牧府上的清夜无尘,月色如银,可惜少了曾经的一片竹,斑驳成影,甚是好看。

日光不减,雄州登记在册的百姓排队等着发粥,一人一次只能领一碗粥,家中有老人小孩的必须带到城门下施粥棚旁边单独发放。

几家连在一起的窝在墙边,看着老人小孩吃下去,一女子先闻了闻,皱着眉小声给她的丈夫说,“这粥闻起来有点怪味。”

“确实有味道。”听见的人都闻了一下,“刚刚怪不得小包子闹着不吃。”

男子起身走到老人面前,“母亲,这粥有怪味,您没吃出来吗?”

老人摇摇头,眯着眼睛,日光晒的有些昏沉,“没有,我年纪大了,尝不出来什么。”

雄州百姓一年丰收一次,除了交粮税外,还要上交雄州的粮仓,一年过去,极少能留下存粮,根本吃不到霉粮。

这时梁潺顶着日光快步走来,站在城门口,大声喊着,“各位雄州的百姓,本官刚刚吃了这煮好的粥。”梁潺喘了一口气,继续道,“要告诉大家,这些粥用的是国库里好几年的陈粮,吃起来自然不及我们自己每年种的新粮,但是都是好粮,大家放心吃啊。”

梁潺喊了两遍,怕仍然有人不知,便让施粥的人多说了几遍。

在雄州待够三日的何兑饱餐一顿后,由梁潺领着雄州百姓在城门口送行,何兑瞧见雄州百姓一片平和,便扬起马鞭奔向中都。

天是灰蒙蒙的,风带着凉意,明光宫中的给事中低着头守在内殿外面,虽听不见,但感受到从内传来的压迫与怒意。

奚泽止与奚轻竹收到奏书比梁潺回中都早两日,此时丞相和谏议大夫被急诏进宫,拿着奏书在小声商议。

如今当务之急的是雄州的现有粮食不够吃,国库中存粮虽然足够雄州百姓撑到明年开春,但是不能只紧着雄州一州,而燕州与豫州虽只是波及,粮食勉强够吃,但是万一明年大旱降至,国库不能无粮。

陈湜上前一步道,“陛下,臣有一法。”

皇帝急忙示意,让陈湜快说。

“臣以为可以银换粮,以国家名义出高于原价的银钱购买百姓和手里的粮。”陈湜顿了一下,“而官员在有能力的范围内捐粮。”

奚泽止低头一笑,瞟了奚轻竹一眼。

奚轻竹不是没有打过用银钱换中都百姓家的粮和官员捐粮的注意,只是最近奚轻竹杀了不少官员,现在又要官员捐粮,奚泽止不知道怎么提这件事,而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陈湜一定会提且不会计较得失。

管不得其他谏议大夫同不同意,奚泽止一口“好好好,就这样办”,奚轻竹也说了一句“丞相大义。”

陈湜原本觉得奇怪,这种解决方法长公主不会想不到,为什么不提,以为是其想要更好的方法,结果看着奚泽止和奚轻竹憋不住的笑意,才知道自己被利用了,随即在心中给奚轻竹又记上一笔。

皇帝为表诚意,亲自写的旨意由丞相下传还拿出自己的私库银钱,奚轻竹又加上了几个条件,如果百姓中愿意换粮者,若是被举荐为官会优先考虑,同时将捐粮一事也放在官员每年的冬课中。

这两日中都百姓反响不错,收回来不少粮,而官员在陈湜领着陈家捐了第一批粮后纷纷有所行动,哪位官员捐了,捐了多少都登记在册,后誊抄在一张大纸上,贴于市。

何兑回中都后马不停蹄地进宫,都来不及正衣冠。

皇帝和长公主因为各地方修灌溉渠的问题,实在是忙的头疼,不想听何兑说,但又不得不听。

何兑所言无非就是他没什么大错,错的都是盗匪,错的是他考虑不周,一听陈鑫说早日可以让雄州百姓吃上粮且夹道安全,他一时高兴就来不及想别的,只想快点走。

最后何兑哭着说要不是陈鑫拼着最后一口气将其护在身下,他也回不来见皇帝和长公主。

当时雄州州牧梁潺问他,做此事不怕皇帝与长公主一气之下杀了他吗?

何兑信誓旦旦的说,给当今的皇帝办事,只要是一心为了北元子民,再大的错都会减三分。

果然,何兑说的没错,奚泽止与奚轻竹虽然疑惑,但商议过后觉得错不全在何兑,只是罚了三月的俸禄便了了此错。

奚泽止摊在龙椅上,有气无力地问道,“皇姐相信何兑的话吗?”

奚轻竹摇头便是自己不知道,陈鑫是个老古板,不走官路走捷径不像是他会做的事,可若是为雄州百姓着想也符合他,“难道陈鑫是真的一开始便知晓这条捷径吗?”

对于他们二人无解。

何兑一时得意,送往雄州一封信言明皇帝对他的惩罚,并直言梁潺要补上这三月的俸禄钱。

看到梁潺送来的银钱和一封阿谀奉承的信,何兑总算是心满意足了。

三日后,新的一批粮食任命任与时为通粮官,陈皓为监察使从中都出发前往雄州。

一场大旱压在皇帝和长公主的头顶上,百姓的吃饭问题占据其心,除了亲人,好像谁都忘了死在夹道中的每一个人。

在中都看来,这场大旱处理的很好,无人饿死,所有人都在期待一个新春。

宛州如今红叶落尽繁华,回源郡的郡守署中,一身着粗布麻衣的老人隔着案牍正跪在陆洵之的前面,与之相反的一侧则是华衣锦服的刘氏一家五人,陆洵之未抬头一边细细查看诉状,一边竖着耳朵听两人吵,不停地叫着“大人做主,大人做主”,一旁的袁初尧不耐烦地瞪了一眼也不见收敛,索性喊了一声“闭嘴”才安静下来。

老人皱皱巴巴的状纸上写的简洁,两年前老人的一双儿女经营着一家汤面摊,生意虽好但所上交的各种税钱极多,只能勉强度日,一日入夜后,小女将污水泼至一侧,不料溅到路过刘氏二子的金贵鞋面上,儿女见状连连道歉赔礼,刘氏二子吃醉了酒不依不饶,竟将一双儿女活活打死了。

刘氏是当地有名的富商,是郡守的座上宾,尽管如此,老人的诉状还是一张一张递进去,结果毫无回应,无奈之下便收起了让郡守做主的念头,老老实实地撑起汤面摊,若不是陆洵之一来雷厉风行的手段让老人心中燃起火苗,可能一家四人就要带着悲恨告到阎王爷那去了。

刘氏二子打人时,夜里未入眠的百姓闻声都看到了,倒也不用陆洵之慢慢查了,但是最棘手的是,杀人偿命,而刘氏二子两月前就已病亡,太过凑巧,别说是老人,陆洵之等人也心存怀疑。

“既然是两月前病故,为何之前没有一点风声说你家二公子病了?”老人哑声问道,浑浊的眼睛里是拉不出的恨意。

陆洵之示意刘氏答话,“大人,原先病也不重,家中有大夫看了吃了几服药也渐好了,可是忽地就严重了,不管是哪个大夫都说不行了,然后老夫就没了儿子啊。”一旁的妇人掩面哭泣。

陆洵之的冷脸还是很吓人,“让你答话。”

“这病不好说出口。”刘氏眼眸闪烁,吞吞吐吐道。

“呵呵。”陆洵之一声冷笑,“有违律法人伦道德之事不齿于心,病因却难启口,商者果然低鄙。”

刘氏瞬间变了脸色,阴沉不少,但还是答了话,“病在尘柄。”

曾去过刘府的大夫也证实了此言。

袁初尧皱眉,这案子看似确实能判了,就是不对劲,转头恰恰对上陆洵之的目光,死者身份存疑,那就开棺验尸。

刘氏倒是同意的快,没撒泼打滚,捂住妻子的嘴连连点头。

都说开棺验尸是对死者不尊不敬,那是要遭天谴,五雷轰顶的,以前不是没有过,凡是开始挖坟,天上必定晴转多云,闪电一亮,光刀覆盖众人,分不清到底谁是罪人。

天确实阴沉沉的,袁初尧提前备好雨棚,与陆洵之同百姓站在一侧看着守卒掀开一寸又一寸的土,等到完整的楠木棺材露出来,不少人闭上眼睛嘴里嘟囔,祈求不要怪罪。

随行的仵作用相风铜乌测好此时的风向,守卒接令疏散下风口的人群,裹着口鼻的八名守卒撬开棺钉,合力抬起,腥臭味喷散而出,令人连连作呕,棺材的里面有一层黑水,尸体已然腐烂,已趋近白骨化,只有一少部分血肉粘连着骨头,只是确认,仵作动作很快,从头到脚细细查验后,抬头看向陆洵之,郑重地点下头。

袁初尧自从被长公主丢给陆洵之,整日就是走路,走路,走路,刚开始他压不住地抱怨,到后面陆洵之用脚征服了他,因为其太能走了,连着六七日下来袁初尧老觉得脚底板疼,而陆洵之嬉嬉笑笑跟个没事人儿一样,有时候他都怀疑那是铁蹄,直到陆洵之脚肿的穿不上鞋,他倒有些好笑和心疼。

时间长了,两人也是相见恨晚,身着便服,袁初尧一手搭在慢吞吞的陆洵之肩上。

“怎么了陆大人,一张苦皱脸?”

陆洵之一脸惊喜,勉强挤出一丝笑,只是说,“这案子查的不爽利。”

陆洵之道,“袁兄,你有没有什么疑惑之处?”

“没有,这案子从头到尾合情合理,证据证人一样不落,没觉得哪里不合适。”

袁初尧宽慰道,“刘氏二子已死,只能其家人连轻罚,加重赔偿。”

“是啊,只能这么判了。”陆洵之叹了一口气,侧眼瞟向袁初尧,堵住口中的话,仵作已定,但是他见那具白骨头颅的后脑浑圆饱满,刘氏也曾为其子谋过官差,民间有一说法,孩童出生时会在头部两侧放一重物,固定小孩仰面平躺,随着长大,孩子的后脑会变得扁平,这样以后会成官士,以便戴官帽。

越是富贵之人反而越信诸类传言,实在是矛盾。这种联系太小了,甚至有些疑神疑鬼,陆洵之怕是自己心中臆想,终是一言未语,袁初尧没问为什么,依陆洵之的意思派四名士兵守在刘府附近。

两月过去,回源郡下的县乡陆洵之才探查完,忙的他两眼昏黑,袁初尧一脚跨进通明的屋内,手上是黑漆漆的汤药,又是劳累,又是生气,陆洵之不知何时起心口痛,吓坏了袁初尧,强制压住陆洵之不乱跑,盯着他乖乖吃药。

“袁兄,你瞧瞧,瞧瞧。”陆洵之心口的火三天三夜都烧不完,叉着腰踱步,“作人口买卖建窑子,拿百姓的钱给商人交税,真他妈厉害。”

袁初尧随手捡起地上的纸团,“**是人就有,貌美的男女卖于窑子供人娱乐,就禁不了,中都地下不知还藏着几个呢。”

“这我能不知道,中都只能藏着掖着,哪里敢明着来。”

“这...确实。”袁初尧挑眉叹气,他想起一个关于先皇的传言,说是曾有大臣将一倾世佳人送给先皇,女子褪尽衣物献舞,直到一曲作罢,先皇就静静看着,冷声问女子是否自愿,女子受尽屈辱,言道,是家父将其卖于大臣,得到答案,先皇便离开了。皇后,也是太后娘娘从屏风后走出,为其穿上衣物,抹去眼泪,为内官。

次日,中都明里暗里的窑子全部摧毁,卫士闯进去官员都来不及遮挡,就扭断脖子扔在大街上,里面的妓子皆被杀,先皇用鲜血止住了中都这股□□之风,也让他的子民畏惧。长公主执政,禁止手段只增不减,但还是有人冒险,钻律法漏洞,赚取这不正之财。

“官不作为,商者卑鄙,百姓不过一条命,谁都想要。”

“缓缓,陆兄先吃药。”

陆洵之一口干了汤药,化作眼角的一滴泪,“父亲说,就算国家兴盛,百姓依旧是苦日子,竟一字未差。”

“中都也不过是皇帝做给自己看的梦中乡。”袁初尧掏出一方手帕,“到底谁最可怜。”

“我断不会让他们舒舒服服的。”这是陆洵之的恨。

因陆洵之身体欠佳,便又回到郡守署,袁家兵入屋内汇报时,陆洵之就在榻上瞪着袁初尧。

“陆大人还生着病,不是什么正式场合,就不起身了,你们也要理解理解。”

“是。”

陆洵之小声说,“袁校尉,这是公事,躺着成何体统?”

袁初尧一手死死按住其肩膀,也小声说,“陆兄,无厘头地借你人盯梢可是私情啊。”

一句话直接堵住陆洵之的嘴。

“刘家一切如常,除府中有一老奴带货前往西部互市做生意有四次,其余人鲜少出门。”

陆洵之抻着脖子抬头,“那老奴来回需要几日?”

“大概十日一个来回。”

袁初尧看见陆洵之两只眼睛里就写着“不对”二字,“你们没跟着走一趟?”

“没有。”

士兵退下后,陆洵之不等袁初尧问就说,“回源郡到西部互市路程不过五日,那老奴十日便回,不是做生意吗,为什么不在互市停留,刘氏自上了年纪,将家业交给一双儿女打理,半年前,刘大小姐成了婚,对娘家的产业渐渐不上心,重心怎么会交给外人,是我疏忽了。”

“明白了,我这就派人带着描相去互市捉人。”

“小心行事,别让他跑了。”

“放心,暗地里查,一击必中。”

刘家老奴在西部互市下了马,见二公子裹着氅衣在冷风中等他,急忙跑过去,“二公子,怎么站这里,小心冻着您。”

“不冷不冷。”刘向不耐烦地打掉老奴的手,“那盯梢的走了没?”

老奴叹气,“没走,就连陆大人也来了。”

“不是说他查完一个地方就会去下个地方吗,回来干什么。”刘向开始发脾气,“那他什么时候走,我什么时候回去,烦死了。”

老奴安慰道,“快了,快了,老爷说了,必须等着案子结了,您才能回去。”

“这都是什么事啊。”刘向一屁股蹲下,双手抱头,哭诉道,“刘叔,你最疼我了,你给阿爹说,我在这吃不好睡不好,好久都没洗澡,快脏死了,那窗布什么的都没有封好,往屋里直灌风,我想回家,想阿爹阿娘了。”

说罢,老奴也只能继续哄着,两人谁也没注意到身边徘徊了不少人。

夜里,侍婢伺候刘向睡下便退出屋子,互市的屋舍自然没有刘府舒服,但他过的也不差,加上刘向的东西很受西域各国欢迎,也算是悠哉自在。

面对没头脑的刘向,袁家兵轻轻松松地从窗子里进去,口巾沾着迷药捂住榻上刘向的嘴,扛出去就塞到货箱中,一路上时不时往里面撒点迷药,顺利回到回源郡。

“老爷,老爷。”门口的家奴边跑边喊,“袁校尉来了,袁校尉来了。”

“来了就来了,慌什么。”刘氏斥责到。

家奴声音断断续续,“还...还带着...二公子。”

“什么。”刘家夫人话语一出,险些晕过去,而刘氏已经快步走向府门,一眼便看到袁初尧手里提着他那心疼宝贝的儿子。

袁初尧高兴极了,“刘氏,我帮你找到儿子了,活的。”

刘向哭丧个脸喊阿爹,刘氏的脸直接发白,不知道该说什么,颤颤巍巍地憋出一句,“陆大人要怎么处置我儿?”

“这是承认了?”袁初尧问道。

刘氏重重点头,承认刘向是他的儿子,承认是他将刘向藏起来,承认刘氏一家所有人的罪过。

“杀人偿命。”踉跄的刘家夫人匆忙赶来只听见这最后一句,彻底晕死过去,而她确实没有见到刘向最后一面。

秋风不暖,也不寒。

即使现在是秋季,吹来的风中还带着干热,等着清晨天气微凉时,农民还要去地里挖沟,一般大旱后会有暴雨,田地里会留有大量积雨出不去,播种时粮种容易捂在水里泡死。

一妇人冲进田地里一把拉住丈夫往回跑,边跑边说,“小包子刚喊着肚子疼,还不停地想吐,现在喘不上来气了。”

丈夫一听,眉毛皱得更紧了,气着吼道,“为什么不先去找大夫?”

“找了,去找了,只是小包子一直在喊你。”妇人头都未回。

夫妇两人赶到家时,老人抱着脸色难看的小包子,大夫正在收拾药箱,丈夫急忙问道,“这孩子...这是怎么了?”

大夫“叹”了一口气,“找不到因何为病,只是让孩子缓了气。”说罢便要走。

“您是说孩子没法治?”丈夫拉住大夫的衣袖,急急地问。

大夫难以起口,点点头。

丈夫拉着没有回过神的妻子跪在大夫面前,“大夫,您想想法子,这是我们唯一的孩子啊。”

大夫撇过头不看,拽过衣袖留下一句“你们再找其他大夫吧。”就急忙离开了。

小包子听见声音挣扎地睁开眼睛,看见父亲便叫着,“阿爹,阿爹。”

丈夫被拽的趴在地上,听见小包子的声音,连忙站起来从老人怀里接过孩子,“小包子,你觉得怎么样?”

小包子伸出瘦小的手摸着丈夫的胡茬,稚嫩的声音传到耳边,“阿爹没事,小包子不疼了,可以吹好长的一阵风。”

丈夫用脸挨着小包子的额头,哄孩子般拍着。

妻子抹掉眼角的泪,对丈夫说,“让我抱抱孩子。”但丈夫没有给她,妻子只能拉住小包子的手,想起自己有孕时特别喜欢吃包子,婆母笑她这么能吃觉得一定是个男孩,说是孩子小时候就叫小包子,生下来却是个女孩,婆母抱在怀里一口一口的小包子叫着,嘱咐夫妇二人第一个孩子是夫妻之间的福缘,得好好地疼着。

可没有一会儿,小包子把脸埋在丈夫的怀里,双腿蜷缩起来,妻子连忙拉着小包子坐起来,身边的弟弟和弟媳又跑出去找大夫,丈夫抚着后背想让其顺顺气。

“阿爹,阿娘,小包子...嗯不疼的,不疼...的。”小包子想转身去找阿奶,她的阿奶眼睛看不清小包子,每天只能用手摸摸脸,可是肚子好疼,好疼,疼的她怎么都没有力气转过身去,渐渐地她也看不清阿奶了,阿爹阿娘一声一声地叫着她的名字,她回应不了惦记着小包子还没有摸摸阿奶。

小包子是这场灾难中死的第一个人。

然而这只是个开始,大夫刚走到医室,心里对小包子的症状百思不得其解,又有一男子冲进来,嘴里还喊着“快走快走”,大夫将刚放下的药箱拿起,跟着男子往外走,“怎么了?”

“我家小孩这会又是吐又是肚子疼,已经拉了好几回。”

“多大了?”

“五岁。”

大夫面上一惊,心中嘟囔,不会是一样的病症吧。到屋内围着的众人让开,小孩已经口唇为暗紫色,不停地咳嗽,嘴里含着泡沫,依然是喘不上气。

孩子的阿娘说,孩子是开始发热,用水擦了好几遍的身子,以前这样都能降下去,但是现在不管用了,折腾了半天,孩子就变成现在这样了。

大夫问了几句,心里越来越沉,虽然只是两个孩子,但是太像了,都是五岁的孩子,摸脉象不像是寒症,无原因的发热,想吐,肚子疼,慢慢地开始咳,嘴里出现淡红色的泡沫,就连坐着都难以呼吸。

大夫有一次摇头,披着夜色离开,留下一家人的哭声,而这天夜里他却不敢入眠。

清晨微凉,依然不下雨,昨日夜里又是两个小孩,一个三岁,一个七岁。

大夫面色憔悴,这四个孩子家尚且还可以请得起大夫来看,还有一些较远的没来得及的还有多少呢。想到这,他连忙将药箱重新备好,出门左转走进一条小巷。

听到他是大夫时,围在一起的众人跪下将孩子抱在他面前,而他透过人群的臂膀,眼里装着一个单薄的妇人抱着五岁的孩子一遍又一遍地亲吻着他,那位母亲一定是哭了好久好久,久到没有泪。

他不敢耽误,接过三岁的孩子把脉,父母都紧张不安地盯着大夫,突然身边一孩子开始大口喘气,听见喊声,“大夫,大夫,我的孩子,您快看,快看啊。”

大夫瞧见后,转身将药箱打开,拿出银针,赶紧让孩子坐低头,针还没有扎进去,孩子就没有了声音,低着头闭着眼,打破所有人内心的防线,百姓们无措地站在那,耳边是撕心裂肺的哭,他们眼里也有泪,为那个孩子,为自己的孩子。

“你们...”大夫也不知说什么,他手里还握着一个孩子的手,不知怎的,没站稳一下子坐在了地上,众人连忙扶起,一个男子拉住大夫的手腕走到草棚下,随手拿起木凳放在一张木桌前,人群顿时散开,渐渐地排成了一条队列。

天色渐阴,凉风吹进草棚,带来了一位背着老人的女子,“大夫,我母亲说不出话了,你快看看。”

大夫快要趋于平静的眼神终于有了波澜,“你母亲什么时候这样的?”

这是他诊病遇到的第一个老人。

“呼...”女子顺了下气,继续道,“我母亲昨日晚上肚子疼,老是想吐,还发热,我就用被子捂住她,手伸进去给她揉,但是这会我母亲就开始咳,现在是说不了话,一直张开口喘气。”

大夫点点头,手执银针对着老人脖颈扎下去,勉强平了气,他转身坐下提笔写字,写毕拱手请求道,“劳请各位谁能帮我将此信带去城南的医室,那有我的好友何大夫,就说杜新所书,他会帮我。”

百姓丝毫不迟疑,都说愿意,最后一个十年有六的少年小心翼翼地收好信,向城南跑去,后面跟着两个同样的少年。

不管是城南还是哪里,雄州城每个大夫都是同样的问题,不知病因,老人小孩居多,皆是恶心发热肚子疼,降不下热,严重者口含淡红色的泡沫,喘不上气,他们只能用银针扎脖颈处的定喘穴平喘。

但很快大夫们发现这个法子不管用,就算是一时平喘,等会也会嘴唇生暗紫色,难以呼吸而亡。

不及七日,何兑记在眼睛里平和的雄州百姓没有了三百多人。

州尉马荫坐在州牧府盯着梁潺焦急地走来走去。“州牧,我们要上报陛下吗?”

“不能,我们不能报。”梁潺像是在自言自语,“同样的情况洛州安然无事,而我雄州出了这么大的篓子,陛下与长公主的雷霆之怒,雷霆之怒啊。”

马荫忍不住叫了梁潺一声。

梁潺猛然立住,失声道,“陛下和长公主一定会杀了我。”

“那就不报了。”马荫闻言,身子一抖,“但是我们放的粥一半米一半水,不至于饿死这么多人啊。”

“没说是饿死的。”梁潺终于坐下正眼瞧这马荫,“饿死不是这样的。”

“不是,那是怎么死的?”

“不清楚,不清楚啊。”梁潺快要愁死了。

马荫凑到梁潺跟前,小声说道,“州牧,您不觉得这有点像是疫病吗?”

梁潺瞬间瞪大眼睛,马荫继续道,“一下子死这么多人,数量大,同时发病,找不到病因,寻不到药,这不就是疫病吗。”

梁潺脑子一片空白,只听见马荫说,“州牧,我们要早点做准备啊。”

雄州城里到处漫延着悲伤和无助,哭声此起彼伏,萧瑟的凉风带着哀伤送到上天,使得夜空中无月无星,无人看得清雄州百姓脸上的痛哭流涕,没有人。

任与时与陈皓检查完粮车确保完好无损,任与时谈道,“不知为何,越往南走,反而越冷了。”

陈皓笑道,“任大人要护好自己的身子啊。”

“陈大人也是,小生记住了。”

雄州城内,大夫没了四人,百姓人心惶惶,却不见州牧梁潺出来解决,哪怕是安慰,一帮人联合起来撞开州牧府门,里面无人,应该说是无活人。

那日梁潺回去与妻子秘密将此事告知,二人一人清点粮食,一人拿出府中现有的银钱,找到各自心腹将外面的奴仆捆起来塞住嘴扔到一边,连夜收拾好行装,从后门离开往燕州去,他们带走了迷迷糊糊的孩子和从小跟在身边的奴仆,留下一老奴持刀将无知的奴仆毙命于州牧府。

走在最前边的一位老人,用脚走遍整个州牧府,离开时独自一人面向黑夜,围在州牧府的众人转头看着,他低着头,双手背后,佝偻着身子,双肩颤抖,旁边的一施粥棚忽然“咔哒”一声塌了,老人也直起了腰,举起双臂,高声振呼,“天降大灾,官逃民亡,谁能救,谁能救啊。”

众人闻言,泣声泪下。

相比较雄州城,轴书郡的情况一点都不好,自尹尘付来此作监察史,郡守元成见其做事周全且又是中都而来,基本郡中事事交于尹尘付,自己反倒喝酒睡觉,当了个甩手掌柜。

轴书郡是实打实的没有粮,只能靠着中都给予的粮食过日,经过雄州城后,尹尘付拿到手里的粮不过八十石,为着多撑一些时日,尹尘付每日给百姓的量很少,但是最让尹尘付头疼的是军粮也不够了,他将情况一次一次地报给雄州州牧,就是收不到消息。

尹尘付回到屋中,喝了口早上的白水,趁着夜色未至,来到书案前提笔又是一书上章,写完后放在一边,坐在椅中,无言无声,黑夜慢慢地淹没了他。

清晨的第一缕光散在尹尘付的书案上,照亮纸上“朝贡”二字。

难得轴书郡郡守两颊不泛红,眼神清亮,提着一壶酒,踏进尹尘付的屋门,“贤弟,进来可好啊?”

尹尘付闻声连忙起身,因坐了一夜,双腿麻木,差点跌倒,勉强稳住身子后,拱手行礼,“安好,让大人见笑了。”

元成言,他此生无酒不欢,所拿俸禄一不养家供子,二不修家宅府院,三不入烟花柳巷,只有这酒不能敷衍,元成给予尹尘付是他最好的府院,最好的衣料,最好的笔墨,遗憾没有给其一个书案上的玉璧,都被他换了酒。

元成“哈哈哈”一笑,快步走向尹尘付,将酒绕过笔架放在书案上,一眼就瞟见尹尘付没来得及收的纸张。

“这几日可真是辛苦你了。”

“无谓辛苦,只要事情解决了就好。”

元成点点头,眯起眼睛,但笑意不减,问道,“不知贤弟为何将这朝贡落于纸上?”

“只是昨夜猛地想起马上要到南嵩四年一次的朝贡了,一时不知怎的写了下来。”尹尘付拿起来,当着元成的面揉成一团。

“贤弟啊,如今这中都的粮迟迟不来,你可有什么法子?”

尹尘付摇头叹气,“没有。”

“你不是已经想到朝贡了吗?”元成用下巴指了指尹尘付握住的手。

看着尹尘付闭口不言,元成继续道,“再过十日,南嵩便有使臣带着贡品来我北元,有边兵盘查并派遣一屯长带两屯将其护送至中都,而我们轴书郡是必经的,南嵩使臣会在此停留几日,受到郡尉亲自检查,这里面可是有不少的粮啊。”

尹尘付抬头,后退一步,向元成鞠躬道,“大人,我是官员,自然不会干有违律法之事。”

元成扶起尹尘付,拍在其肩膀上,“你知道就好,万不可因一念之差酿成大错。”

尹尘付应声,余光看向窗外,风吹了进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