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绣坊来了个男绣娘 > 第20章 第二十章

绣坊来了个男绣娘 第20章 第二十章

作者:水天溶漾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29 23:21:52 来源:文学城

腊月初八,阿锦带着春柳一起打扫家中各处的灰尘和杂物,春娘和老太太一起准备腊八粥的食材。

赵桑榆无事,便搬了一把小板凳坐在厨房门口,一瓣一瓣地剥着大蒜,放在一旁的小盆之中,留着制作腊八蒜。

今日阳光正好,轻柔地洒在榆树的枝头,老树斑驳,只有嫩绿的榆钱还能反射些生命的光泽。

“有人在家吗?”

久无人问津的木门被敲响,不知是谁节日中仍在四处奔走。

赵桑榆上前打开门闩,探出头来,入目的是一个武夫打扮的陌生男人,面上倒是带着几分客气,不似那凶神恶煞之辈,身后还停着一辆满是货物的骡车,未等她细细打量,那男人又开了口。

“请问这里可是赵氏春娘的宅院?”

赵桑榆没见过这种架势,虽不知他的意图,但他既问了,便也就点了点头。

“这里有林公子的信件,和随车的货物。”

目的地没错,收件人没错,那男人才从车上卸下来一个硕大的竹筐,轻手轻脚地放到赵桑榆的脚边,又取了一个锦盒交给她。

打开锦盒,里面装了一封书信,封面上赫然写着“赵春娘亲启”几个大字,角落上还署了林非晚的名。

是师弟,他真的寄了信过来,冬至一别,将近一月,不知他过得怎样。

确认无误后,那人拿出了镖单让赵桑榆画押后,才驱车离开。

起初因为防备没有细瞧那骡车,待他们走时才发现,骡车上挂了红色黄边的三角旗子,小旗上还有个大大的林字,想来这便是走镖人了。

“阿榆,可是出什么事了吗?”

见赵桑榆去开了许久的门都未回来,赵春娘忙从厨房探出了身子,向外张望女儿的情况,她人仍在门口无恙站着,才放了心大声询问情况。

“无事,是师弟寄来了信。”

赵桑榆语气轻快地回了母亲的话,转身向她挥了挥手,“这就进来了。”

她一手拿着锦盒,另一只手去拉门口地上的竹筐,居然比预想的要重,一下没有拉动。

便缓了缓手,将锦盒放在竹筐之上,双手握住把手,一鼓作气将其抬离地面,抵在了怀中,双腿快速地倒腾着进了院子。

这一筐至少得有四十斤,不知林非晚寄了什么东西过来,随着赵桑榆的走动,里面隐约还有细碎物品摩擦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赵桑榆将竹筐放在厨房门口,又去门口栓了门,回来将锦盒放进厨房后,才得空喝了一大口水。

“那东西好沉。”

“坐那歇会,我们阿榆辛苦了。”见她手都痛磨得通红,赵春娘的眼神中满是心疼,等她缓了一会才开口询问。

“非晚这孩子送了什么来,信里说了些什么,你若歇好了念与阿娘听听。”

赵春娘的手正占着包包子,但也有些好奇送来的到底是什么。

老太太在灶台那边搅弄着腊八粥,投过来的目光中也有些探究的意味。

赵桑榆这才取出锦盒中的信,信下方居然还有两个素色的暗纹锦囊,她忍耐着好奇先没管那锦囊,只将信打开,取出里面墨香浓郁的信纸,念出了声。

*

师傅尊鉴,

腊八佳节将近,弟子遥寄此信,以表敬意与思念。

自弟子拜入门下,承蒙师傅悉心教导,技艺日进。每念及此,感激涕零,无以言表。腊八之日,虽不能亲侍左右,若此信如期至,亦能聊表弟子心中之敬意与祝福。

弟子虽身处他乡,亦不忘师傅之恩。归乡之日,见青州黑豕壮硕,特此备下火腿一只,随弟子心意至此,愿师傅笑纳,以慰寒冬。

二位师姐技艺亦精,承蒙关照,少走弯路,以此铜镜相赠答谢,愿驱邪避祟,日日平安吉祥。

弟子在此,恭祝师傅阖家腊八节快乐,身体健康,福寿绵长。待春暖花开之时,弟子回程,再聆听师傅教诲,共叙师徒之情。

林非晚顿首

*

短短的一封书信,赵桑榆很快就念完了,这人说会给她写信,却也只提到了她一句,还是和春柳一起才只占一句。

“他倒是有心,这么远居然还搞来这么大的火腿。”

赵春娘心里高兴,手上的速度也快了起来,只一会的功夫,已经包了六七个胖乎乎的大包子。

“你这徒弟倒是懂事。”

老太太笑盈盈地看向门口的一大筐,嘴里不住地念着林非晚的好。

“娘,你别这样说话,有这份心意就足够了,咱家现在已经不缺这些外物了,回头让柳丫头听了再多想。”

赵春娘擦了擦手,制止了老太太嘴边未说完的话,往刚搬进来的竹筐走去。

竹筐用麻绳捆得结结实实,徒手尝试手磨得生疼仍无法解开,春娘便去厨房取了刀切断了麻绳,打开竹筐的盖板,满满的都是金黄色的谷糠,隐约透出火腿的形状,在日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

轻轻拨开表层的谷糠,火腿特有的香气便无阻拦地外泻了出来,还微微混着些微烟熏的气息一同涌入了鼻腔。

火腿的表皮触感略显坚硬,呈现出风干后的深褐色,春娘伸手按了按,内里柔软富有弹性,真是一条不错的大火腿!

春娘是在认真地检查火腿的状态,而一旁赵桑榆却是已经食指大动,有些眼馋得急不可耐了。

“阿娘,不如今晚便吃一些吧。”

“小馋猫。”

赵桑榆嘿嘿地笑着,没有反驳,先前生出的那一点异样的小心思,早在闻到着这香气时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那人确是拿捏了她的喜好,不枉她对他的细心和耐心。

心间喜悦,便揣起了锦盒,神秘兮兮地叫春柳停止了扫灰除尘,一起回了西厢房。

春柳有些不明所以,愣愣地跟她一起坐在了火炕上,炕上还有些余温,热得赵桑榆的脸颊都红扑扑的。

“师弟给阿娘寄了信,还顺路给咱俩带了礼物,我可都还没打开看就叫你一起来了。”

“哇,才分开师弟就想着我们了啊。”

春柳的眼中有期待,今日到的东西,那想来师弟腊月初就挑好赶着日子送过来了,那他回家没多久就在采买了,倒是个重情义的家伙。

赵桑榆在脑海中过了一圈,这人确实是一到家就赶着寄信来了,压下激动,将锦盒放在两人中间,打开露出了里面的两个锦囊,没有动过的痕迹。

赵桑榆随意拿了一个打开,是一把带手柄的小型铜镜,手柄镜身一体成型,和镜面一起打磨得光滑细腻,清晰透亮,映出神采奕奕的倒影。

在手中握着也是很有质感,照了一会将铜镜翻过来,是好看的瑞雪纹,凹凸不平的纹理在指尖清晰划过,冬至那日落了雪,不知青州可会下雪。

赵桑榆抬起头看春柳,春柳也照得喜笑颜开,两枚铜镜是一样的构造,只是背面的花纹不同,春柳的整面都是云纹。

但无论是拿在手上照人还是揣在怀里收纳都十分方便,春柳对着日光照了许久才开口。

“我还没用过这么小的镜子呢,到处照看,照得人好惬意,师弟可真贴心。”

“是啊,镜子磨得好亮,连前几日消了的面疱印子都看得清清楚楚。”

两人都对小礼物很是满意,在屋里磨蹭了好一会儿才出门,迈出的脚步都变得轻快了不少,春柳一连擦了好几个柜子,擦得如那铜镜几乎光可鉴人。

赵桑榆也轻轻松松扒了一盆大蒜,乖巧地拿到了灶台旁边眨着闪光的大眼睛看着赵春娘。

“哎呦,你这扒得,都够吃到正月了。”

最终,这些大蒜在赵春娘的手下被泡进了五个陶罐之中。

晚上的饭,锦姨分出来了一些火腿,配上菜窖里取出的白菜清炒,成品咸香鲜甜,很是美味,连老太太都破天荒地多吃了半个馒头。

饭后,春娘叫了女儿留下来帮忙给林非晚写回信。

赵春娘幼时家中穷苦,并没有机会读书习字,幸运的是隔壁在城里绣坊工作阿婶看中了她的巧手,闲时便会教习她的手艺,阿婶人很善良,并不向她收取钱财。

后来得了机会进了文绣院逐渐识了字,念了书,虽然字迹粗疏,不甚美观。但学了知识明了事理,便想着回报这位婶子,大部分月钱都会寄回家中,一来补贴家用,二来让家中母父答谢阿婶。

直到她伤了手出宫,才发现月钱大都被自己的爹贪墨成了酒钱,阿婶未得许多好处,是无钱瞧病病故的。虽然自己的父亲也因这酒患上了风症,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赵桑榆幼时刺绣针线由春娘教导,读书习字则请了一位夫子。那位夫子极善词曲韵律,只可惜赵桑榆未学到她的精髓,只练就了一手好字。

春娘倒是不介意她学艺不精,读了书习了字懂了人情道理就足够了,毕竟也不用她考取功名。

倒是她的一手好字令她很是欣慰,自己开了绣坊之后修养手伤荒废了练字,她这般也算是弥补了自己的不足。

故而除了一些必须的文书,春娘很喜欢赵桑榆代笔,看着她写字,她会安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