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幸运如初 > 第24章 请辞

幸运如初 第24章 请辞

作者:清风乱舞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6-02 20:03:29 来源:文学城

不过刚及笄的少女,容貌算不上很出色,甚至在这个书院中可以说垫底,但眉目自带书卷气息,让人舒适的温润。常年埋首书册中导致皮肤白的有点病弱,身姿纤细,是时下尤其是读书人笔下一直吹捧的审美。眼帘经常低垂,整个人怯怯糯糯的,但因外表没有攻击性故而很惹人怜惜,尤其是女性。

看看,这频频侧过来的脸蛋,带了点娇嗔和不安,怎么看都是一个很正常的小姑娘。

“那个……阿初姐姐……你在看什么呢?”被看了一个早上,坐立不安的苏笙忍不住鼓起勇气,怯生生地问道。

额……盯人盯太过了。阿初回过神,尴尬地摸摸鼻子,柔声道,“没,就是感觉笙笙的脸色好像好多了,是有什么好事吗?”

苏笙一愣,脸蛋更红了,埋头忙乱地翻书,连话音都在颤抖,“没,没有的事……我,我就是,哥哥……这次考得不错,爹爹和阿娘都很高兴,还有,二房的安姨娘生了个儿子……”

阿初噗嗤地笑了,安抚地拍拍她的肩膀,“好了好了,我就是顺口一问。你都快要把学士府的喜事都过一遍了,看来最近你们家真是喜事连连呢。”

苏笙被逗笑了,不好意思地拿书本挡脸。“阿初姐姐又逗我了。”

翻着诗册,阿初暗忖,苏笙这般正常……实在看不出双重人格的影子,难道那晚是她听错了?那天雨太大,这段时间又发生了太多事,阿初现在都不太肯定自己是不是真听到那些乡音了。

斜对面的林染回头瞪了一眼,警告地抬了抬下巴,上方季夫子已经走进讲堂了。阿初等人连忙收敛心神,准备听讲。

好不容易从一堆‘之乎者也’中挣扎出来,夫子一走,姑娘们难得松快起来,也不急着离去,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说笑聊天。

“你们听说了吗?中秋之夜皇城内外除了灯会,还有斗诗斗酒呢,还有集市,我阿娘已经允了我出去玩了,谢姐姐,你要一起吗?”周家小姑娘年纪是这一批学生最小的,性子也非常活泼。

被她问到的谢家姑娘笑着摇了摇头,“不了,我……我有约了。”

“诶?好呀,姐姐约了别人却不管我了?”周家小姑娘平素跟她最要好,忽然间听到这个有点接受不了。

“我不是……我是,那个……”谢家姑娘吞吞吐吐的,脸蛋涨得通红。

“阿玉就别怪谢姐姐了,她呀,是跟那承平候世子约了。”忽然,一个娇俏的姑娘笑着推了周玉一把,下一刻就被谢姑娘嗔了一下。“哎哟,姐姐害羞了,这都定亲三个月了呢。”

“你还说,看我撕烂你的嘴……我还没说你跟三表哥那晚要人约黄昏后呢。”谢家姑娘的表哥正是那人的未婚夫。两人定亲已一年,原定明年便要出阁了,因进书院才又推了一年。

一群姑娘噢的一声,推推嚷嚷的好不热闹。

能进书院的阶级都相差不远,联婚也很正常,当然大部分还没婚配,需要书院镀金或者打开人脉,趁机打听一下彼此家中男儿也是可以的。

“临安郡主,你那天有约了吗?要不跟我们一起?”一个姑娘看到临安朝她们走过去,连忙扬起笑容问道。

临安一贯不理会这种面子上的问话,随意摇摇头便越过她们。另外几个姑娘脸色讪讪的,忙道,“郡主肯定是跟永宁伯府的裴公子约了吧。”

“哎,他们又没有婚约,怎能……”话还没说完,就被临安一个凌厉眼刀打了回去。其他姑娘掩口而笑,但眼底也有些异样。

“临安好歹也叫裴公子一声表哥,中秋夜护着逛花灯不也是应该的么。我那天也要被表哥拉着走呢~若溪也一起嘛。”阿初以手支颐,笑眯眯地看了一眼王若溪。

“哎,我们两人,就是个被拉着走的。”王若溪意有所指,她姐姐才是那晚被护的那位。说着,自己也笑了起来。“你这是自己不愿意当碍事的,叫上我一起受罪呗。”

“这不还有我呢,”林染挑眉笑道,“按说,我们人数更多,谁碍事还不一定呢。”

大家一听就反应过来,纷纷笑得东倒西歪的,方才刚起的尴尬很快便歇过去了。

“你那晚要跟我们一起逛吗?”阿初对这次的中秋夜还是挺期待的,这可是她第一次参加京中繁华的节日夜市。

林染是知道阿初跟临安搭上,不过看到她们这么笑着聊天还是有点不适应,更别说苏笙等人。

临安坐到阿初身边,微微对林染和苏笙点头致意,才说道,“中秋有宫宴,我还得跟哥哥去陪太后说话,结束的时候大概都很晚了。”

这个行程也就皇家人才有,朝臣参与的是国宴,会比宫宴更早结束。

“没事,我们难得可以这般松快,也没那么早回府的。你要是能出来,就遣人来寻我们。还是说,真跟裴表哥有约?”说到后面,阿初双手托着腮,笑得不怀好意。如今两人相熟了,她也能调侃一下临安。

此话一出,苏笙不由得张大眼看着临安。

临安早就知道这人惯会取笑她,也不生气,干脆地弹了她额头一记,“约什么呢?我到时候就让珍珠去寻你,看你怎么赢花灯。”

阿初笑得腼腆,“这种事情,哪能我一个弱质女子来做。”

林染喷笑,知晓阿初如她,自然知道阿初暗指的是才智的智。

长宁书院,藏书楼。

午后的阳光从窗外延伸至书架脚边,树影斑驳如画卷,窗棂上,调皮的麻雀轻快地跳动,间或的鸣叫恍如音符律动。满室的古韵与墨香在夏末的午后蔓延,安静而祥和。

悠然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一份宁静,张锦娘笑着爬上木梯把手中的书放回藏书楼的书架上,有些遗憾地道,“既然是公务繁忙,那也是没办法的。”

“山长请放心,欧阳大人是中书舍人,本就擅长书法,为人温和有耐心,必能更好地教导学生。”顾思衡轻扶了一下蹒跚脚步的山长,温和地道。

张锦娘也理解,本来这些官员就是给皇帝和长公主面子来走个过场,不在固定课程里,只是有些惋惜。“云家小丫头样样都挺好的,就这字让人头疼,我本来还想着你能点拨点拨她。”

她与长公主交好,也挺欣赏云易的才华,故而对这个特殊的学生也颇有印象。张锦娘抬头,想为学生们争取一下,却见他神色微凝地看往书楼内,不由得好奇,“怎么了?”

顾思衡摇摇头,又跟她寒暄了一下,才一路送她下楼。

“她志不在习字,自然神韵不至。但听李夫子所言,于算术一道上她是颇有悟性。”

“这姑娘家家的,天天拿着个算盘也太……”

絮絮念念的交谈声慢慢远去,藏书楼再度恢复宁静。

书楼最里面的角落,少女安然地靠卧在一地的古籍中,一本翻开的书册覆在她的脸上。

半刻后,阿初徐徐张开眼,微微动了动手指,酸麻的感觉让她龇牙咧嘴了好一会。等缓过了劲,她才举起双手伸了个大大的懒腰,手还没放下,便看到那个靠在书架边,双手环胸,好整以暇地看着她的男子。

阿初吓了一跳,连忙爬起来,整理衣服时飞快地调整表情。然后,抬头,露出乖巧得不得了的笑容,软糯地打了个招呼,“顾先生安。”

顾思衡叹为观止地望进她水汪汪的大眼,眼底掠过玩味笑意,脸上却不动声色。

“先生有事?”阿初偏头,柔嫩的面容很是无辜懵懂。满腹的吐槽全数隐在乖巧的笑容下,她对这个会罚人抄书的男人还是有点戒备。

顾思衡淡淡地道,“你一直在此处看书?”

“嗯……午间就过来了,但方才太困睡过去了。”阿初不好意思地道。

顾思衡挑眉,不置可否,挑起散落地上的《黄帝内经》,“杂病起源?迷症?夜游症?怎么,你对医术亦有兴趣?”

“学无止境嘛。”阿初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弯身收拾地上的书册。

她本来想趁着今天的古琴课下课早,过来翻查一下有关人格分裂的病症,但古籍里相关记载的不多,反而是离魂症这种梦游比较多。

“还以为你是肩膀的伤还没好全,怎么是在看离魂症?”顾思衡拿起一本杂谈,若有所思地看着她。

阿初纠结了一下,老实地回答,“就是打发个时间,这不是……中元节快到了么。”

“常赴寺庙,你还怕中元节?”顾思衡几次见到她都是在大正寺,初时以为她信仰虔诚,但后来只觉她去那都没什么好事。

“咳咳,虽说拜得神多自有神庇佑,但众生芸芸,我总不能全仰仗神明。”阿初不好说她去寺庙是为了和尚而不是为了拜佛,只能含糊地歇过。生怕他展开这个话题,阿初连忙好学地问道,“先生也觉得离魂症涉及这种怪力乱神之事?我看医书亦有说离魂症不过血气不足导致。”

“我曾看过卷宗,有不少人在离魂状态犯案,醒来却对自己的罪行一无所知,只是记载都显示事出有因,不能随便下定论。不过,你若是对医术感兴趣,说起来,医经共七家,总计二百六十卷……”顾思衡意味深长地道,俊秀的脸上难得微露笑意。

柔顺的姑娘瞬间炸毛,明亮的大眼灼灼地瞪着他,柔弱的气息转瞬变得生动起来。

“先生不是都辞了吗?”阿初脱口道,旋即懊恼地咬咬唇,埋怨地睨了他一眼。

“不是说睡过去了吗?”顾思衡移开眼,把书册放回书架上。

阿初悄悄地朝他背影比了个中指,理直气壮地道,“我先到的。再说,我也没偷听的意思。”

“我知道,你一直在睡,山长下梯时才被吵醒了。”顾思衡回身,忍不住抬手敲了记她的头,“别学那些无礼的手势。”

阿初被他有些亲近的行为搞懵,这人不是一向自带疏离感的吗?他们啥时候这么熟了?话说回来,他怎么知道她什么时候被吵醒过?

“我请辞不正合你意?以后也不必担心抄书了。”顾思衡语气温和,说出口的话却让阿初心虚。

“哪有,”装傻和装死这两项技能,她一向炉火纯青。“先生的点拨很到位,我们受益匪浅。”

于书法上,她一向只求能看,很少研究神韵,但顾思衡于细节的评点有时连她也会有醍醐灌顶之感。可见他真的是个不错的先生,难怪不少贵女对他芳心暗许。

“受益匪浅还能写这般敷衍?”顾思衡打趣道。她的字不难看,只是就是没有神韵。这种情况很少见。

被人当面说敷衍阿初还是有点架不住脸红,她低下头,脚尖踢了踢长裙裙摆。

顾思衡见状,顿了顿,才慢慢地道,“你的字……是从何处习得?”

阿初略带疑惑地看了他一眼,“我爹爹,我和小弟的字,都是我爹爹启蒙并手把手教导的。”

不过她爹常感叹她的字越写越有个人特色,跟他教的完全没半分相似,看不出师承于他。阿初只当是字从人心,她没兴趣也没下狠功夫练,故而浮于表面。

“你的字,跟云大人的并不相似。”虽然都是正板的楷体,但是云易的自成一派,顺若游龙,神韵别致,据说那一届科考的学子不乏能人,而云易却光凭着一手楷书得了不少赞誉。

“这师傅领进门,修行还得靠个人啊。要是都跟老师的一致,天下书法难能百花齐放呢。”阿初不以为意,她这一生都不打算勉强自己,习字也是如此。再说,她的字也很能糊弄的好吧,写个闺中帖子什么的毫无压力,她也没打算当个一鸣惊人的才女。

“说起来,倒是没听说过云大人有收徒,令尊可曾教过别人书法?”顾思衡翻着书架上随手拿下来的书,漫不经心地问道。

“表哥算吧……”阿初想了想,回道,“除了表哥,就我和阿弟了。我爹爹常说教我们已经心力交瘁,无力他顾。”

“是么……”顾思衡轻喃,他查过云易的卷宗,年轻时多次外调,更是去过漠北边境之地,确实没记录有收过学生。

这个时代如若正规收学生,必是在学生家中或者自己定居于一地,不然,学生是需要在学成前跟随先生迁移的。云易就是因为调任地方较多,故而一直没收学生。

阿初安静地站在一角,只觉得今天的顾思衡有点奇怪,什么时候她爹那么受人欢迎了?

“若实在不喜楷书,可试着行书。”顾思衡忽然头也不回地道。

阿初诧异地抬头,只见他从书架上方抽出一本字帖。

“楷书的庄严稳重,草书的跳跃飞动,各有所长。而行书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兼二者之长,形更美观。而且行笔较快,收笔多出锋,因而笔意显得酒脱生动。你性子散漫,亦有楷书基础,若实在不想习楷书,可以一试。”

阿初接过字帖,心绪有点复杂。她是不喜楷书的,因为太一板一正了。受到过多年现代化的教育,见识过世界的科技和人性,哪怕再来一趟十几年的封建教育,她的性子依然不能跟那些正宗的闺秀一样。她可以融入环境,但自己心底是怎么想,连至亲也无法诉说。

因云易以楷书见长,从小就教她习字,她也没说过想要练其他字体。但在漠北时,她无聊之际也跟着在那认识的好友学了一段时日的草书,颇为喜欢那种狂乱之美。

“习书法讲究持之以恒,抄书不过是为了让你静下心练字。习字者,应神韵为上,形质次之。不要本末倒置。”顾思衡见她乖巧听教,不由得多提两句。

他也觉得奇怪,这丫头怎么看也不觉眼熟,但为何那手字与他教导的人如出一辙?只是她的经历,云家的足迹,他确实是没可能见过的。莫非,真是二人有师生之缘?

这么一想,顾思衡心绪有些浮躁,他是没打算再收学生的。

阿初对他内心的纠结完全没感,只是点点头,扬了扬手中的行书字帖,笑着道谢,“多谢先生,我一定努力研习,达到形神俱备,不负先生教导~”

褪去防备的笑容灿若朝阳,明媚得让人移不开目光。顾思衡眼底微异,眼前的笑容……确实有点熟悉。

夏末的夕阳稍微褪去热力,金黄色的光像燃尽了活力的老人,只剩下温柔。光从茂密的桃树穿透而过,落在窗边整齐摆放的书籍,延展到背对窗户而坐的纤细背影。

“多年未见,春华出落得越发出色。”华服妇人高髻乌发,只戴了几朵绒花点缀,喝茶的动作带着几分爽朗。细细打量身姿端正优雅的姑娘,妇人暗自赞叹,区区几年,昔日冷漠沉默的小姑娘也长成了沉稳清冷,气质如华的闺阁典范。到了严春华这种家世,容貌已不是很重要,如今她这般更为世家大族所看重。

“阿姐的气色倒是更甚当年。”妇人肤色偏麦不同于京中女眷,却别有一番风情,看起来非常精神。严春华看到眼前人,差点认不出她当年娇弱白皙的模样。“都说漠北苦寒,日照灼热,阿姐可有受苦?”

妇人笑着摇摇头,“刚嫁过去也是各种不适应,躲在房中不肯外出。但后来想啊,嫁都嫁了,难不成真要一辈子困在房中不见日头?思来想去,还是把心一横。出去走了才发现那边虽有风沙烈日,却也有京中没有的景色,旷野沙丘,戈壁激流,而且民风淳朴友善,你姐夫性子爽朗也不曾把我困于后宅,这日子竟比嫁人前还要快活。可见这人啊,还得迈出第一步,不然焉知外头是好是坏?”

“阿姐这话在理,我虽熟读各地风俗记载,却不如阿姐亲眼所见。”严春华听得出妇人的感慨真挚,犹记得当年婚事一定,她还哭着跑到严家求母亲帮忙拒婚,出嫁时还以为自己会很快客死异乡,把自己钟爱的书册一骨碌地送给她。如今想想,两人都有些发笑。

聊了一会儿后,妇人趁着丫鬟换茶盏退下,从怀中掏出一本书册递过去,“春华,还记得早几年你曾托我找寻的话本子吗?夫君意外在一个旧书摊找到了,可惜自三年前你大病一场,凉州事务又多我又生老二,少了往来我都忘了这回事。这次来京,我收拾行李时看到了,便给你带过来了。”

严春华一愣,接过书册,思绪翻涌,捏着书角的指尖发白,“竟真找到了……”

“这书内容诡秘,你姐夫不好大张旗鼓地找,也是费了一番功夫。”妇人颇为自得,她打小不爱看书,翻了两页均是奇怪的图文便放下了,倒是夫君提醒她这书内容不能为外人所知。“你姐夫说了,你看完便藏好,大齐禁止巫术,这书虽是话本子,但却是前朝道人所编,涉及一些道家秘术描写,内容易被有心人歪曲。说来也不知道你从哪得知这书的,要不是你打小什么书都爱看,我还道你疯魔了呢。”

严春华把书放进怀中,点了点头,“我就是偶尔听到有这么一本话本子,不过是志怪野说,竟被前朝列为**,才觉得好奇想要一看究竟而已。”

妇人就是好奇而已,没其他想法,见她心中有数便放下了。

严家家学渊源,家中藏有的孤本经历数朝,什么内容都涉猎,严春华这本也不算是什么特殊。她看了看春华秀雅的面容,转而说起她进书院的事,“三年前你忽然大病,错过了进长宁书院的最好年华,我还以为你不会再去。”

三年前上一届长宁书院开学,严春华却忽然生了重病,缠绵病榻半年多才好转,错过了入学时间。当然,严家的姑娘也不需要长宁书院来锦上添花,只是上一届学生有几个嫁入皇家,妇人知晓严家无意这一代皇子,还以为不会再让严家姑娘进学。

“原本是无意的,可爹爹说,不去就得嫁人……”严春华罕见地露出些许委屈的神情,细眉轻蹙,“我还无嫁人之心,进学还能拖个两年……再说,如今书院的同窗也是甚是有趣。”

“你啊,”妇人听到这个理由也哭笑不得,“你都快双十了,这女儿家的哪有不嫁人?别等你交好的同窗都嫁了,你还小姑独处,日后连闲聊都搭不上话。”

严春华不置可否地笑了笑,低头轻阖茶盏。

妇人知晓她不喜这话题,但姑母早早让她趁机劝一下,她也就只能忠人之事,“说来过后便是中秋,我记得京城的中秋夜热闹非凡,只我离京太久都不知道怎么走了,春华到时可愿带路?”

姑母打听春华拒了书院同窗的邀请,然中秋夜是大齐盛典,亦是各家相看的好机会,她也安排了一番,特地嘱咐务必把人给带出去。她也是为人母的,自然清楚这份心思,便借机邀约。

严春华哪会不知妇人所想,微微一叹,点头应下。

两人随意聊着往昔,不经意地看向窗外,桃树花瓣早已换成绿叶,严春华稍微失神。妇人注意到了,想起什么般道,“你亲手种的这桃树也是奇怪,小时候不是又开花又结果的么?听姑母说,这三年硬是没结过一个桃子。”

“许是吃的人不在了吧。”严春华眸光暗了暗,忽然道,“阿姐,我同窗有一位姑娘曾随父在漠北度过几年,她父亲曾任边城知州,云易云大人。”

“莫不是她?”妇人想了想,惊讶地道,“云大人不是调往江南汴州了吗?”

“他在汴州治理有功,年初升任鸿胪寺卿了。一家人也在京中安顿,阿姐认识?”严春华放茶杯盖的手一顿,差点碰翻了满杯的花茶。

妇人笑了起来,语带感慨,“我见过她一次,那年边城告急,夫君曾带凉州民兵前去支援。那姑娘在漠北病了好些年,我见她的时候是去古刹塔尔寺祈福,她在那里客居抄经……印象深刻,是因为她当时非常虚弱,抄经时稍微不注意便咳得停不下来,惊得僧人们纷纷走动请慧觉大师等人替她施针。那时候,大家都说她活不过漠北的深秋。谁知道深秋前,云大人便迁调江南了。听你说,她都大好了?那大概是江南水土养人,把她养回来了吧。”

冰凉的指尖连捧着热茶都觉不到暖意,严春华想起在书院骑射课时那人骑着马朝气蓬勃的样子,才缓了脸上的凝重。

没等她说话,妇人忽然吃吃地笑了起来,引得严春华侧目。

“我想起一个好笑的事,那年是她及笄之年,因为病弱,边城又还没稳定,她的笄礼也没邀请什么德高望重的贵人,她……”妇人边说边忍不住笑得说不下话,停了一下才道,“别人及笄都是德福深重的老君人别发簪说吉利话,寄望美好的。她倒是奇特,两位德高望重的大师带着几个和尚给她念经祈福……哈哈,这事便是在漠北也前所未有。”

严春华一愣,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不知道想起什么,越发止不住,竟难得失了仪态般笑歪在檀木椅上。

“春华?”妇人打小认识她,也不曾见她如此失态,惊讶道。

严春华摇了摇头,素手拭去眼角的泪花,“她果真……不愧是她。”

院子边,窗门外,桃树茂密的绿叶之间,隐约晃动一颗圆滚滚的小果子,正努力地从一堆绿叶中冒出头。

及笄礼都是邀请德高望重的人,就这点来说,两位大师够德高望重了。人家都得道高僧了哈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请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