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瑞昌的工作,匆忙吃完晚饭,我们就直接上高速,目的地上饶市区,一路上开了四个小时,晚上快12点的时候,终于赶到,通过携程找到一家四星级酒店,价格很实惠,位置也不错,在市区,主要是方便去上饶市局开展工作。酒店开好房间,大家觉得有些饿了,就在路上寻找吃的,没有找到我想要的排挡摊,最后发现一家永和豆浆,吃过宵夜,就回酒店休息。
上饶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没有跟市公安局一起办公,我们问路找了很久,才找到。清网行动已经如火如荼了,上饶刑侦支队也派了很多人到外地出差追捕,已经没有人可以配合我们工作,后来就把我们掌握的资料发给了开发区分局,让他们配合抓捕,我们就去了开发区分局,全称是上饶市公安局经济开发区公安分局,是个新组建的分局,人数很少,在城区边上。
我们前期研判的逃犯资料很完整,经过工作,很快发现了嫌疑人的踪迹,在一处工业区活动。通过工作,直接去工厂,在工厂车间将逃犯抓获。逃犯是一名女性,时年三十五岁。在鞋都镇务工期间,因家庭琐事跟小姑子吵架,民间俗称撕逼,后两人动嘴升级为动手,过程中,两人各有损伤,后小姑子受伤较重,报案处理,去法医鉴定,法医学结论是轻伤。法医学鉴定伤害等级定轻伤以上,就是触犯了刑法,涉嫌故意伤害罪,要负刑事责任的。事后嫌疑人离开晋江,被列为网上在逃人员。
办好手续,将人羁押在当地看守所,然后开始办理移交手续,以及外出十天了,洪副队急着回家,于是决定将逃犯押送回晋江。清网行动第一次出差,差不多就结束了。第二天我们办理好移交手续,已经是上午11时许,开车开始回城。当时上饶新修一条高速公路,已经修通,但是没有通车,我们就通过当地民警,开了一个口子,直接上了这条准高速公路,一路开到省界附近,抵达上饶市的武夷山镇,计划从这里要翻过武夷山脉进入福建(现在高速通车,直接过隧道就好了,不用翻山越岭的),抵达东南省的武夷山市,这一站是我开车,出发时天就是阴天,从武夷山镇上山,一路山路蜿蜒,开了大约半个小时山路,突然山上其大雾,能见度十米左右,只能放慢速度,一路小心翼翼,沿着省道走,因为大雾,过了山上的省界我们都不清楚,直接半小时后,开始下山才发现已经到了福建境内。下山没几分钟,雾就散了。江西是山的北边,山坡度很陡,湿冷空气凝结,容易形成浓雾,而福建这侧是山的南面,坡度缓,风温和,雾容易被吹散,果不其然,到了山下发现武夷山市是个大晴天。太阳高高挂。
我们全是男性,押送女性犯罪嫌疑人,非常头痛。最担心是嫌疑人要上厕所,一路上我们都在做犯罪嫌疑人的思想工作,不想出岔子,其实这是高风险的活。
中午14时时许,在武夷山市市区路边沙县小吃店,我吃了两碗鸡腿面,算是午餐,之后上高速一路往东南方向。天黑前,抵达单位,将人员移交等候已久的同事。就回家了。清网行动第一次出差不惊不险,顺利结束。
回来,抓紧时间整理晚上的案件的卷宗,同时继续研判手上的逃犯信息,还要参与单位值班。没几天辖区发生一起盗窃保险柜的案件,经过前期侦查,确认嫌疑人是重庆人,已经回到重庆,于是赶赴重庆追捕,同时联系重庆的工作组,获取我要的逃犯信息。重庆工作一周,带回两名盗窃嫌疑人,追回部分赃物。案件继续在我手上办理。
清网行动,打破了我所有的正常工作秩序,工作量变得巨大,每天都要看行动进度。主攻方向是江西籍的逃犯,通过研究,我又发现了几名的线索。事不宜迟,于是领导安排我带队前往江西,继续追捕。
这次领导派个我一辆3.0的别克GL8,单位平时出差就两台车,一台这个,一台CRV,都派出去以后,领导就会借车出差。别克这个车舒适性好了很多,有陆上公务舱之称,不过耗油量也是刚刚的,跟飞机真有的一拼。
清网行动第二次出差,目的地:江西吉安市。
在吉安市有多个逃犯,分布在各个县里,其中有两个逃犯,都是重犯,就算投案也不太可能取保,我手上的线索确认,两人都在老家,我的目标是先把这两个人抓了,再去其他逃犯家里做劝投工作。当天晚上我们赶到吉安市,在市区过夜,吃香的喝辣的,去到县里就再没机会了,这次我带了两名民警出门,他们来的时间较短,属于三年内的新警,在我这个老鸟的带领下,准备大干一场了。这趟出门,领导没天天打电话询问情况,上一趟出差我们已经超额完成任务,可以松一口气,这次是锦上添花的工作,压力也没有那么大。
第二天吃完早餐,就退房出门,上午10时抵达第一个县城,永丰县城,来之前,就联系了刑侦大队的邓大队长,他已经将我们要做的工作提前做了,我们到了以后,邓大已经安排好所有的事情,直接动手去抓捕了。
第二天,首战告捷,嫌疑人憋不住在网吧上网,发现踪迹后,直接被捕获。
第三天,同案犯听说此事后,主动投案,两枚“仙桃”到手。
第四天,去永新、峡江两县其他逃犯,做了一下家属工作,宣讲了一下政策,领导来电让我们押人打道回复。
第五天,押着两名逃犯,凯旋而归。
清网行动第二次专项出差,简洁高效,战果不错。领导破例让我们休息一天,再回去上班。
回到单位以后,继续研究各种逃犯线索,加上逃犯纷纷投案,我们的清网行动战果从排名垫底逐步爬上了列表的上方。三个月间,我协助外地来晋兄弟单位,抓捕了十多名逃犯。
忐忑不安的过完2011年国庆节,我们苏副局长包干的省督逃犯,还没有影,中队长找到我,问我有没有什么线索,我说有,预判在浙江,我的理由是直觉,领导听不懂我的研判过程,只是让我再认真深入研判。
这起案件,我们去泉州中院,复印了整个案件的卷宗,仔细研究每一份笔录,每一个细节。目前在逃人员谭某师,1997年参与抢劫一起杀人案,案发时,刚刚过十八岁,同案犯两人,其中一人是累犯,1999年被执行死刑,另一名案发时仅15岁,被判有期徒刑二十年,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专门到监狱专门提审他。为了抓捕哪些在逃人员,我们把原有所有的卷宗都翻了一遍,能找到的已经处理的嫌疑人,都去见了一面,如果在监狱的,就去监狱提审。
那天,医生和我,带一名司机,驱车两百多公里,到监狱与在逃犯的同案犯见面,才得知逃犯谭某师的同案毛某在服刑期间获得减刑,已经提前释放了。谭谋师没有任何照片资料,就只有一个身份,户籍信息上因历史原因,且谭谋师没有领过身份证,当然也就没有照片,工作组去他家,也没有获取到照片。我们提审了其他的嫌疑人,仅仅获得了其他的逃犯一些资料信息,作用不大。
逃犯已经跑了十四年,留下的信息很少,当年曾有人员出差当地,也是一无所获,案发后,他再没有回过家,留下的资料少之又少。越有挑战的事情,我反而越愿意干,相比去做逃犯家属的劝投工作,我更新通过研判我继续对逃犯谭谋师开展工作,寻找他可能留下的蛛丝马迹。我开始汇总现在手上掌握的信息:
1、一张发黄的通缉令上犯罪嫌疑人谭某师的户籍信息,户籍地:重庆某县,1979年出生,汉族;
2、千辛万苦弄来的嫌疑人母亲的半年通话清单,每个月不到十条通讯记录;
3、在案件的笔录中,证人笔录中说过,谭谋师的外号,谭七,小七;
4、重庆的兄弟单位,通报过一个情况,谭谋师曾躲在贵州某地,或者在贵州某地生活过一段时间,有人反映在那里见过他。
这些资料很少,对我来说都是宝贝,每天忙完所有的工作,到了晚上,都会再办公室独自一人开始一张纸一张纸的翻阅所有的资料信息,生怕错过一个字。
到现在我都一直认为,刑警在研判这些信息的时候,直觉很重要,这种直觉是建立在多年的信息研判经验的基础上,对于信息和数字的敏感上的,线索往往在是你可能忽略掉的只字片语上,有些信息无法形成关联,但是你可以通过敏锐的直觉来假设信息关联,从而实现研判成果。这个过程,必须自信,要相信邪不胜正,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当然,还要有试错的心态,不怕出错,谁都有失误,哪怕判断失误也是宝贵的经验。
不记得是第几次看嫌疑人谭谋师母亲的话单了,六个月不到一百条记录,我把每一条记录都标记了一个颜色,我发现有一个颜色的电话,每个月都有一次通话,这个号码来自浙江,前期的工作也发现,嫌疑人谭谋师有亲戚朋友在浙江务工,但是这个号码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将号码发给温州的兄弟帮我看一下,这是我再社区民警的时候结识的兄弟,当时他们来追补一个命案负案在逃人员我配合他们蹲守,最终将嫌疑人抓获,几天的工作,大家建立了联系,当我有所请求的时候,他们非常认真的开展工作,并第一时间回复我。这个号码来自温州乐清,通过分析,这个号码联系最多的是贵州,持有者也是一个名贵州女子,随后他们把身份信息也发给我,改名女子来自贵州某地,已婚,育有一女,奇怪的是,她的户籍还在娘家,而且登记信息中,没有女儿父亲的信息。贵州人跟嫌疑人谭谋师八辈子打不着的一个人,会连续每个月去一次电话,这太不正常了。
浙江的公安信息化建设非常好,因为跟他们关系不错,此前,清网行动开始后,他们特意给了我一个授权用户,用于数据分析,通过数据查询分析,我锁定了好几名逃犯。这次我再次在浙江的信息系统中找资料,来证实我的直觉假设。经过海量的搜索,我发现曾有一名当地警方抓获的嫌疑人的手机通讯录中存有一名外号“小七”的号码,这个号码是贵州女子的密切联系人。我在当地2001年的流动人口登记信息中,找到一条记录,登记的是一名叫赵七的人,年龄与谭谋师同年,同月同日,也来自重庆,但是后来这名叫赵七的人,就消失了,他没有登记身份证号码,所有的系统中再没有出现过这个人,而重庆户籍中也没有这个人。这个赵七,会不会就是我要找的谭谋师,赵七在系统中留有一张略微模糊的一寸照片,应该是办理暂住证时留下的照片。这是我能找到唯一可能是谭某师的照片。
现在直觉告诉我,那名神秘的贵州籍女子就是我要找的人,那个“小七”的手机号码就是谭某师的号码。当我向领导汇报,他觉得这个事不太靠谱,但是我坚信我的判断。队长作为一名老刑侦,现有的情报信息却是不足以支撑我的判断,他需要更多的证据资料,但是现实情况是,没有其他可以拿得出手的资料。面对这若隐若现的蛛丝马迹,领导一致认为我是错的,这事暂时放一放,先抓其他逃犯。
这一放就是一个多月,已经到11月底,省厅督办的10个逃犯已经抓到了9个,就剩谭某师了。领导很着急,局党委开会,账单就这一个了。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我的意思是跟我几天时间,让实践来证明我的判断对错。
第N站 浙江省温州市
温州市,浙江省辖地级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介于北纬27度03分-28度36分、东经119度37分-121度18分之间;东濒东海,南毗福建,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相连,北和东北部与台州市接壤;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市陆域面积120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下辖4个市辖区、5个县、2个县级市,户籍总人口828.7万人(2018年末)。
我们从厦门搭乘飞机飞温州,动车还没有开通。一个很小的50座的支线飞机,飞行高度比较低,从起飞开始抖到降落,如同坐在拖拉机走在乡村泥土路上,好不容易到了温州。坐车从机场到市区,用了差不多四个小时,到达市区,住在鹿城区公安分局门口的酒店,这是我第n次住这里。第二天直奔乐清县,根据前期研判的情况,那名神秘女子和逃犯谭某师应该是在乐清县的白石镇活动。我和医生一路风尘仆仆,从温州市区搭乘大巴到乐清。然后打出租车到了乐清刑侦大队,温州市区的兄弟帮我联系乐清刑侦大队的民警,他们很热情的接待了我,当听说嫌疑人可能在白石镇,就叫当时在县城办事的白石派出所的教导员接上我们去白石派出所,白石镇属于山区,道路崎岖,离县城两个小时车程,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山区,但是丝毫不印象浙江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强省、经济大省。白石镇在乐清当地是个很有名的工业区,有很多工厂,流动人口也非常多,还是当地的风景区,一座什么山,名字我已经忘记了。
当天下着雨,一直在降温。我们从晋江出来的时候,只带了一件厚一点的外套。达到白石所以后,负责刑侦的副所长配合我们,当听我的的研判过程,他觉得不太可能,不过还是安排人继续配合我工作,经过查询,我最后查到那名神秘的贵州籍女子就在辖区的一个工厂中,浙江的这些基层流动人口管理非常到位,有专职的流动人口协管员,带着数码相机,到现场采集登记。经讯问,那家工厂还有大约二十多名员工没有登记完信息。因为当天时间较晚,为了打草惊蛇,我们决定第二天,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跟协管员一起,到工厂以采集流动人口信息为由,正面接触一下。
浙江省东南部山区,初冬,天黑的比较早,下午五点半天就黑了,天还下着小雨,气温下降得很快,到了夜间,已经到十摄氏度以下了,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我们决定当晚住在白石镇,说实话我们错过离开镇子的班车,而且也没有出租车可以叫,这里到县城开车需要近两个小时,白石镇虽然是工业区,但是位置相对比较偏,交通并不是很便利,商业并不发达,那个时候一间酒店都没有,仅有几间小旅馆,派出所的司机送我们到了其中一间旅馆,价格80元一间,没有发票,老板兼服务员,这个旅馆,其实就是私人住房改建的,装修像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已经破旧不堪,估计是租过来的,房间倒是挺大的,我们住在二楼,老师铝合金窗户玻璃很薄,隔音不好,好在那个地方外面很安静,并不吵;卫生间非常脏,没有热水洗澡,老板给我们俩一个开水壶,算是喝的水,房间门锁是非常老实的锁,没有暗拴,非常没有安全感,被子很脏,我们几乎是合衣而睡。这不算我住过的最差的地方。旅馆对面有家小饭馆,在饭馆吃了碗面,回到旅馆,因为非常疲劳,直接就睡觉了。不过晚上睡觉前,我用一把椅子顶住了门。
条件尽管如此,当晚,我还是睡得很香,长期工作养成的习惯,能吃能睡,生物钟是乱的,没有什么影响,不论时间地点,到哪都能睡,我还特别能吃,宵夜什么都不忌口,刚到刑侦时体重65公斤,最胖的时候88公斤,就是这么吃出来的。医生就不行,我们买了点零食,整了几瓶啤酒,他喝完酒才睡着。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按照约定,出门搭乘了一辆三轮车到了白石所,见到了配合我们行动的流动人口协管员,是本地人,年纪四十多岁,据说也是个包租公,在当地有很多房子在出租,属于生活无忧,不差钱的那种。热心公益,所以愿意拿比较低的工资做流动协管员的工作,他开着一辆福特嘉年华轿车过来接我们,仅五分钟的车程,我们就到了神秘贵州女子工作的厂里。
按照事先的安排,跟平时的工作一样,流动协管员对工厂尚未登记的员工开始登记信息,办理暂住证,为了不引起逃犯的警觉,当地派出所没有安排人跟我一起,而是在外面的路口安排了两组人等着,以防万一随时支援我们。到了工厂以后,找到工厂负责管理人事的管理,事先了解了一下情况,除了有二十多名尚未登记办理暂住证的工作外,我们侧面了解了一下那名贵州籍的女子,她跟老公一起在工厂务工。管理负责把人召集,我们开始逐一为每个人拍照登记信息,终于轮到那名神秘的贵州女子,她按照要求登记了信息,协管员问她老公在哪里,是不是也没办,工厂的管理就叫她去她老公过来,原来她老公上晚班,这个时候不上班,在宿舍休息。过了大约二十来分钟,我们已经把剩余暂住证的办完,那名贵州女子带着她老公出现了,来人个子瘦小,身高1米65左右,皮肤很黑,有些木纳,说话略带重庆、贵州口音,自称赵某,我拿着相机给他拍照,他的眼神有些飘浮,我看他的眼神的时候,他有些躲避,拍完照以后,我要跟他要身份证信息,他说没带,要回去拿,我就要他报了一个身份信息给我登记,然后就回去拿身份证了,走到门口时他回头看了我一眼。为了能够尽快核实他自报身份信息真假,我们决定先回到所里核实,再决定是否过来抓捕。这是一步险棋,所有人的质疑和不信任,让我有些迟疑,变得有些犹豫,开始求稳。
到了所里,经过查询核实,赵某给的身份信息是假的,我们决定立刻回去抓人,这个赵某肯定有问题,不然不会报一个假信息给我,我们通知外围的警力进厂抓人,结果却扑空,到了工厂,赵某住的地方,只剩下那名贵州女子,赵某已经不知所踪。从我们离开到返回,仅过了半个小时,而工厂外围的路口都有警车把守,赵某居然逃走了,我们查看了工厂的外围情况,发现有一条河边的小路,可以判明赵某是抄小路逃走的,绕开了我们守在路口的人,现在他去向不明。事已至此,为了进一步核实身份,我们将贵州女子带回派出所询问,但是她并是很不配合,很多问题都不回答,还告诉我门赵某是贵州人,而赵某自称是四川人,漏洞百出,说是赵某临走前说去找老乡了,具体去哪里并不知道,而且并没有带行李。最后这件事,我还是选择相信她。在询问她的时候,借此机会,我翻看了她的手机,发现谭某师的母亲手机号码,存的名字是妈。我基本上可以判断,赵某就是我要找的谭某师。
经过几个月的寻找,终于找谭某师的下落,可惜的时,找到他之后,仅半个小时,我又把他弄丢了。我立即请求温州市区警方支援,同时向领导汇报情况。在白石所,为了不惊动谭某师,稳住她老婆,我们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自己从哪里来,我们告诉谭某师老婆,说他没有如实提供身份证,要她转告谭某师,回来以后,来派出所找我们,然后我们将她放回去。
白石镇交通不是很便利,我们要即刻前往温州市区寻求当地的支持,白石所民警推荐我们搭动车前往温州市区,将我们送到乐清站,我们买了车票,雨一直在下,天色非常暗。这条高铁线,就是后来发生出轨事故的温涌线,沿途的火车站外观设计都差不多,功能分区都一样,可能是同一个设计团队做的,进站以后你会产生一种错觉,忘记自己身在哪里。乐清火车站,搭车的人很少,设计也是一个标准车站,我和医生坐在宽敞空旷的候车大厅内,我们要乘坐的车还以有一个小时才进站,我靠在椅背上,仰望着天花板,感觉天花板离我很远,自己越来越渺小,如同凡尘。当时我们在一楼候车,透过的玻璃门可以看到站台上的情况,车辆人员来来往往,画面似曾相识,想象着我自己在地球的这个角落,谷歌地球放大缩小的画面一直在我脑海里回转。
我早已经习惯了在路上到处奔波。不同于流浪,得益于祖国的高速发展,交通便利,我可以有机会去很多地方。主要是追着嫌疑人跑。现在我再次追着嫌疑人走,嫌疑人已经启程,预计到了温州市区,我们要追过去,找到他。现在我寄希望于我们最后给谭某师老婆的障眼法起到作用。
下午,我们赶到温州市区,温州熟悉的兄弟已经外出追逃去了,他们介绍我到了鹿城区情报大队,在情报大队的协助下,发现嫌疑人已经离开温州到了台州市。
第N 1站 浙江省台州市
台州是浙江另一个地级市,位于浙江中部沿海,在温州的北边,跟温州一样,依山面海,地势起伏,民营经济发达,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就是台州人。有宣传资料上介绍:宁波和台州同属宁波都市圈,宁波是龙头,台州是重要组成部分。台州是国家级小微金融改革试点城市,是全国唯一拥有3家城商行的地级市。
从现有的情况分析,看来逃犯谭某师可能受到惊吓,有所警觉,选择了一路向北,来到了温州,或许真的躲到某一个老乡那里了。我们向领导汇报此事,请求支援。因为嫌疑人身份已经确认,苏副局长决定亲自带队过来支援我们,单位的车全部外出出差了,他借了一辆大众的商务车,带上司机和中队长一起三个人,开着车直奔台州。我和医生则搭乘动车,从温州市区赶往台州,按照计划当晚我们在台州汇合。
我和医生抵达台州市公安局时,已经是傍晚6点,天气预报显示,气温已经骤降至0度,台州比平时提前进入冬季,我和医生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不停的跺脚。记忆中每次11月底出来追逃,都会遭遇寒流,从未幸免。台州经济发达,我们发现台州市公安局对面有很多商业场所,我和医生决定吃个饭,然后去泡个脚,坐等苏副局长过来。这是多日来最惬意的几个小时了。我们吃着海鲜大餐,狠狠的犒劳了一下自己,两人还破例喝了点酒暖一下身体,吃饱喝足就走到旁边一家富侨泡脚。泡脚的时候我们问询了一下周边的酒店,附近有一家四星级酒店还可以,于是就电话定了房间。
室内开着空调,温暖如春,让我攒时忘记外面的寒冷,这几天所有的艰难还有目标任务都抛到九霄云外,专心享受温暖带给我的安全感。几个小时很快就晃悠过去了,苏副局长的车已经到了酒店,我和医生匆忙赶到酒店,开好房间,没有过多的交代。在来台州的路上,苏副局长已经联系了当地的行动技术支队,支队长在泉州出差,也是追逃,所以工作很好谈,已经约好第二天前去交接工作。
有了领导的支持,辛苦熬了几个月的研判成果也得到证实,虽然人没有抓到,但是我也很安心,加上舒适的环境,多日的疲劳感,带来了无穷的睡意,我真想睡到天荒地老,我洗完澡我就匆匆睡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去了台州市公安局,到了行动技术支队,支队接案室里,有三十多个单位的人在排队等,因为台州的支队长特别交代,我们才有机会,过去交案件,我们的案件分配给办案的大队,大队长姓陈,由他们负责协助我们的案件。分配好以后,他们就通知我们回去等消息。我们下楼的时候,发现一帮操东北口音的哥们在往信封里装钱,然后打电话请当地的下来,聊一下。这一幕被苏副局长看在眼里,问我们带了多少现金出门,我当时带了4万现金出门,还剩三万多没花,林队还带了两万现金给我,我手上有五万左右,苏副局长让我准备一个装了一万现金的信封,然后我们再次上楼,直接到了陈大的办公室,将信封给了陈大,他都没看信封,直接装进口袋里,然后我们说要请他们吃饭,他们就说,晚上定好地方,然后通知我们,让我们放心回酒店。
这是我出差第一次,因为办案需要,提前支付给对方奖金,抓获本案嫌疑人的奖金只有一万,还需要抓到人回去以后专项经费中领取,本来要留着自己用于补贴差旅费超支的部分,现在直接给他们了,我开始操心回去报销的事情了。
下午4点我们就接到电话,通知到一家海鲜酒楼吃饭,对方有四个人,都是大队的办案民警,我们五个人,酒是苏副车上带来的自己私人的洋酒,早就准备好,但是喝完了还不够,后来好继续叫了啤酒,我喝到一半,怕受不了,过去结账,用信用卡刷了一万的预付,晚上扣款扣了七千多,这个钱没地方报销的,人均消费八百多的人民币,酒还不算,这一桌饭吃了至少一万二。就算再好的菜,最后也是白白浪费掉,回到酒店我跟医生两个人,轮流去卫生间吐,睡到半夜,医生还吐得一床都是,最后请服务员过来换床单,又另付了50元的清洗费用。
浑浑噩噩睡到第二天中午,我们才回过神来,台州警方打来电话,准备晚上抓人,联系了当地的特警一个组配合我们。这两万多花得值,还有三十多个单位,等着去抓人呢,排队要拍到一个月后,我们优先协助抓捕,领导就是领导,决定果断英明。
下午四点半,我们如约来到市局,当地椒江区特警四个人开着一辆黑色丰田锐志,我们一台大众商务车,还有一辆工作车,一共三辆车,五点从市局出发,一路穿过黄岩区,从黄岩区上高速,施向南温州方向,在温岭下高速,走了四十多分钟的小路后来到一处村落,停靠在路边等候指令。晚八时许,通知准备动手抓捕,按照指引,我们来到一处四层的民居楼下,这是一排的四层民居,大约有十几户,大都数亮着灯,不过因为地处乡村,相对比较安静,正直冬天,恰好非常冷,各家都早早关门休息。我们经过怕排查,来到目标所在的那栋楼,台州警方用台州话,叫来房东,一开门,我跟特警一起迅速冲进入房子,医生守楼下,房子内部是回字型结构,中间是一个大天井,围绕天井一周四个方向有十来个房间,一楼没有住人,我开始挨个楼层搜捕,最后一路搜到四楼的最后一个房间,在房间里看到了正在跟老乡聊天的谭某师,我手指着他,喊了一句他的名字,说了一句,又见面了,然后特警就上铐直接押下来。所有人迅速上车,谭某师被特警押上车带回,我们则回到自己的商务车,我看到苏副局长在喘气,他跟我说已经十几年没有出门抓捕,很紧张,一路小跑,所以喘着气,都出汗了。
车队开始原路返回,高速刚刚离开温岭,椒江特警带队的副大队长打来电话,逃犯谭某师已经全部招供了。到了椒江特警驻地,我跟医生开始做第一次讯问笔录,其他人都去吃饭了。谭某师交代得很彻底,他等这一天等了很久,特别是得知同案犯被枪毙,更是惶惶不可终日,在外东躲西藏。那天在工厂看见我们,就发觉我们跟流动人口协管员不一样,然后就离开,躲一下风声,过去十几年都是这么过来的,没能睡一个好觉,看到警察就绕道走,生怕被发现,所以当我们抓到他,他便主动交代了当年的案件,把积压在心底十几年的事情说了个痛快。
1997年夏,谭某师跟着老乡甲(主犯,抢劫前科)一起来到晋江鞋都务工,某日吃完晚饭,甲的女朋友(□□女)跟甲吵架后,上了当地一名男子的摩托车离开,甲边过来喊谭某师、同案犯小乙一起过去帮忙,说是被人欺负了,三人抄上家伙,沿着摩托车走的那条往海边土路方向,一路小跑追到一个河边空地,本地男子跟甲的女朋友正在皮肉交易,甲大怒,上前抓住那名男子,三人一顿打后,甲的女朋友见状跑了,三人将那名男子捆起来继续殴打。甲不解气,使用石头多次砸向那名男子的头部,后三年将男子随身携带的BB机、现金拿走,并将那辆摩托车骑走。那名男子被发现时已经死亡。得知此事闹大以后,谭某师选择了跑路,四处躲藏,到处打工为生,躲在浙江务工期间,一直自称赵某,并结识贵州籍女子,两人结为夫妻,并生有一女,因为没有身份证,所以一直没有领结婚证。之后就留在乐清务工,直到被抓。
做完笔录,由当地警方送人到看守所羁押,我们没有跟着,直接回到酒店。到酒店时已经是凌晨1点多,两人饿得前胸贴后背,我们一行五人到当地的夜市,晚饭宵夜一起吃,破例喝了一点酒。
第二天九点,从酒店退房,到椒江区移交谭某师,然后启程回晋江,沿着G15沈海高速,路上多处堵车,我们没有说话,路上略为沉闷,不过遇到两次大堵车,这条是交通要道,沈阳到海口,一路链接渤海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我们属于在长三角到珠三角中间这段,车辆非常多。进入福建后才得以改善,原计划5个小时的路程,最后走了八、九个小时才到。到鞋都时,天已经黑了,不错相比台州,泉州暖和多了。
快速做完一份笔录,采集完信息后,我们将嫌疑人谭某师送进看守所,然后回家休息,过去的一周跟打仗一样,太累,需要好好休息一下。第二天,我来到单位,将谭某师的卷宗拿出来,准备移交,结果,林队直接让我接下这起案件,继续办理,原因是我熟悉。
我就继续办理这起案件,将人从看守所弄出来,辨认作案现场,十几年过去了,当年那个地方已经变化很大,河道变窄了,树都被砍了,往海边的那条土路已经变成水泥路,两边的空地都盖起了工厂,犯罪嫌疑人谭谋师已经完全认不出当年的作案地点了。时间过得太久,跟记忆中完全不一样,我也是看到原案件卷宗中的照片才知道现场的样子。
犯罪嫌疑人谭某师涉嫌抢劫致人死亡一案,案件很顺利,批捕,移送起诉,两个月就完成了,2012年春节刚过,晋江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其无期徒刑,上诉后,高院维持原判。
二、垃圾堆里挖出的逃犯
2011年清网行动期间,除了日常工作,追捕逃犯外,作为辖区刑侦中队,经常要协助全国各地来的刑侦战线的兄弟追捕逃犯。有一天我值班,接到一个电话,称有逃犯可能藏身桂林村,我带上人就赶过去,没费多少功夫,就抓获这名逃犯,仅仅是接到外地的一个电话。这种案例那一年非常多,因为各地的追逃任务很重,已经上升到政治任务的高度,必须要努力完成,为了各地的排名任务,都拼了老命,其实我是很理解的,本来网上在逃系统是个很好的东西,解决了各地外出办案的很多压力,但是有些地方,却因为各种原因,存在懒政,或者不作为,把原本要抓捕的对象,登记到网上就万事大吉,回去睡觉,导致网逃系统偏离了原有的目标,现在等于在补以前该做没有做的事情。
河南就是这样的重灾区,由于历史原因,之前几年累积下来逃犯非常多,河南省厅下决心要清理,因此追捕任务非常重。有一次我值班,来了两名河南南阳某县刑侦大队民警,请求我协助,当地有一名1988年的系列抢劫、杀人、□□案的逃犯,经过研判,可能藏身在鞋都辖区。好家伙,跑了23年,在逃系统中有一张嫌疑人张某23年前的一张照片,23年来,当地警方从未放弃追捕工作。这次他们跟我追捕的时候遇到的问题一样,他们之前就到泉州行动技术支队,但是对方无法判断他们提供的资料是否属于逃犯的,因为没有办法配合抓捕。他们只能来找我们了。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他们带来的资料,逃犯张某的一个关系人,年初的时候接到了一个从福建晋江打过去的电话,经过分析那个号码,是鞋都一家鞋底厂的,找到那家鞋底厂,鞋底厂的反映是一个收废料的人用过电话,而且通过话单,找到了那个收废料的人使用过的手机号码。那个号码只打过一次,无法确认。
我将所有的资料拿回办公室,仔细研究了大约3个小时,发现收废料的应该是嫌疑人,河南警方分析得没错,不管是不是,先去看看就知道。现在问题是如何找到这个,不能直接打电话,风险太高,很有可能惊动逃犯,只能摸排。事后证明,这个决定非常英明。
通过分析南阳警方带来的资料,逃犯张某应该藏身在新坊脚一带,河南人有收破烂废料的传统,在晋江收破烂除了安徽人就是河南人,而且河南人最多。政府曾多次组织过清理这些违章搭建有消防隐患的棚屋,但是他们采取是游击策略,不正面对抗,到处生根,最后政府居然没怎么去管。
新坊脚就有一大片收破烂们自建的棚屋,总计约有超过一百户。散布机场河道周围靠近公路的这侧。有大约六七个聚集区。我找到国权,跟他说好我去现场工作,如果有情况通知他,他再叫人过来增援。接着我就开车,带着两位南阳民警到了那片区域,盛夏,非常热,我们开始一个片一个片的排查。排查了三个多小时,剩最后一片区域,此时已是傍晚,这片区域有大约十几户,进出只有一条路,我们就走进去查看,最后道路尽头的最后一户,我看到一名跟张某照片上的人很像的老人家,我就独自走过去跟他聊了两句,这会仔细看清楚了长相,就像逃犯张某本人,只是看上去老了很多,满脸都是皱纹,但是眼神没有变,我确认应该是本人,问着他就转身走进了屋内,我无法屋内的情况,为了确保安全,万无一失,我不动声色,又走回到路口。
通知南阳的民警看住两个方向路口,我到外面打电话通知增援,焦急的等待了十几分钟,国权带着十多名辅警赶了过来,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我们迅速包围了发现逃犯张某的那片棚屋,进去搜人,屋内非常的热,如同桑拿房,我进去瞬间汗就湿透衣服,仅有一个小白炽灯,光线还很暗,不过大家带来了很多手电筒,你可以看到房间里一道一道的光亮,在不断晃动。奇怪的是,棚屋内并不大,就几十个平方,但是我们找了几分钟,几乎翻遍房间的所有角落,但是却没有看到人。屋内只剩一名老妇,我第一次来的时候,她也在门口,仅仅过了十几分钟的时间,但是这次她告诉我说,没有人在,一直只有她一个人在,这种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我并不想与她理论,她在刻意隐瞒着什么,我直接安排一名辅警控制住她。现在我绞尽脑汁在想,逃犯去哪里了。
我从这个棚屋离开时,离这个位置不足百米的两个路口都已经把守住了,并没有看到有人离开,虽然光线暗,但是不存在看不清,就算飞也会被我们发现,他要么就是隐身了,或者遁地了。我们四处找,有没有挖洞的痕迹,四面的墙是石棉瓦做的,并没有被动过的痕迹。
我看着那名老妇女,我在屋内时,她很镇静,不过当我离开屋子,来到外面院子时,她显得有些慌乱。我看了一下外面院子,是个堆场,堆放了很多工厂收过来的肥料,堆着很整齐,于是我爬到一处较高的位置,观察四周,并叫大家搜院子,别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我在最高的那堆肥料上,来回走动,用手电四处查看,来回走了三四次,我突然感觉脚下,有一个地方特别软,剩下都是硬实,我拿手电筒脚下照了一下,在废料的底下,隐约看到一个人,我立即大喊出来,大家听到我喊,迅速围拢了过来,我拿着棍子往下捅,确认是一个人,接着扒开做鞋底废料,逃犯张某只穿着内裤蹲在里面,当几个手电筒的光集中在他身上的时候,他缓缓站起来,我看到他身上全是汗。还有鞋底废料留下的碎渣。
我们迅速给逃犯张某上铐,叫她老婆拿了两件张某的衣服带上。将人押回所里讯问。逃犯张某第一次看到我时,我说我是工厂的问废料的回收价格,就猜我可能是警察,所以我一离开,他就叫老婆把他藏在废料堆里。之前的二十多年,他都是这样躲过去的,平时很少见人,一有风吹草动就躲起来,跑了二十多年,还生了一个儿子,儿子生了一个孙子,也满足了。自称年轻时不懂事,当时在南阳,跟其他8个同案犯一起,做了很多伤天害理事情,入室盗窃,抢劫,□□,最后伤害、杀人,东窗事发后,同案犯大部分都被执行死刑,只有他一直在逃,当我出现时,终结了他的逃亡生活,不用再草木皆兵了,现在终于不用逃了。
多年的刑警生涯让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演技还不错,想不到一开口就被他发现了,真是自视过高了。好在最后成功将其抓获,两天后,嫌疑人张某移交给了南阳警方押回审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正义永远不会缺席,有时会迟到,等待逃犯张某的将是正义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