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小县令他助我和离 > 第20章 第 20 章

小县令他助我和离 第20章 第 20 章

作者:鸿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13 01:05:05 来源:文学城

门前碧波潭中倒扣着点点残荷,干枯的莲蓬从半腰折断,密密麻麻的雨线从空中直坠水中,点起圈圈涟漪。

陶府门前摇晃着两个素白灯笼,陶母憔悴的脸上挤出些许喜色,领着两个仆人在门前等候归家的陶玉。

青幺先下车,撑伞先后扶着孟韵和陶玉下来。几人依次在檐下站定,一阵寒风带雨吹来,陡然生出一股萧瑟凄凉之意。

陶玉事先已经向陶母说明,此次陶家能过难关,全是因为孟韵慷慨拿钱周转。

因此陶母一见孟韵,面上先是一笑,接着又感激地瘪了嘴角,就要哭出来似的。

“孟娘子——”陶母上前一步,拖着孟韵臂弯,不受她一拜,“孟娘子于我家有恩,我怎可再受你的礼?”

孟韵不曾料到,陶夫人会因借钱周转一事,对她如此感激,心中当即一动,竟然生出了一些愧疚和心虚。

陶夫人攥得她紧紧,生怕她给跪下,孟韵略挣扎了一下,便放弃了行礼这个想法。

但礼数不可废,幸好她早有准备。

“夫人是长辈,我头回登门,理应给夫人见礼。还请夫人莫在推辞——”

孟韵说着,挥手让青幺拿出带来的礼品,呈到陶夫人面前。

两盒时令水果和杂色果子、另加一盒茶叶、两匹绢帛。便是节庆时分送礼,也是极亲近的亲戚之间才会如此馈赠。

陶夫人擦了擦眼角,等见过女儿陶玉点头示意,方吩咐仆人收下。

“此番接到玉儿消息,说孟娘子陪她一起回来,我这心里是既有喜又有忧。如今陶家蒙难,我是生怕……慢待了孟娘子。”

陶夫人引着几人进门,回头看了一眼孟韵,表情十分难为情。

孟韵一路进来,眼见陶家门庭冷落,枝疏叶败,看来陶父去世,加上陶二郎一事,已经重创了陶家。

此刻,她脸上神情愈加恭敬,摇头道:“夫人何出此言,阿嫂待韵娘如亲妹,此番还是托了她的福,我才有机会来叨扰您。只盼着夫人不嫌弃才好,若是再这样说,倒叫我觉得不好意思了。”

“是、是、”陶夫人连连点头,面上笑意更多了一些,不再提担忧慢待孟韵一事,转而催促婢女,“让茶点果子快些上来。”

一直没有说话的陶玉,环视四周一圈后,才出声问道:“阿娘,怎么不见二郎?”

之前她回来,二郎都会到门口迎接,怎得今日不见了他人?

陶玉担心,莫非自己这个弟弟又出了什么事?

陶家正值多事之秋,可经不起再来一桩麻烦。

“你一说起珏儿,真是……唉、”陶夫人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面色一变,喜色瞬间成为化不开的愁怨。

“自从知道跟孟家借钱了了那边的冤孽后,那孩子就把自己关在了屋里,非要跟我闹着去什么西北从.征。我是好话都说尽了也无用,你说——陶家只剩下你们俩姊弟了,让我如何忍心……忍心看他去、去那黄沙西北呀!”

陶夫人说着嘤嘤哭了起来,孟韵忙起身小声安慰,一旁的陶玉秀眉微蹙,一时没有接话。

陶夫人这些日子流了许多泪,一流泪眼睛便发红发肿。

陶玉一早知道陶夫人的症状,闷声坐了一会儿,终究抵不过对母亲的心疼,说道:“我去看看。”

陶夫人立刻止住了哭声,起身跟了上去,孟韵在厅中干等着也不是,想了想,还是决定跟着。

陶家二郎她几年前见过,个头小小,却清瘦有力。陶玉有孕,陶夫人年老,哪个都禁不起推搡。

万一真闹起来了,孟韵好歹还能在一旁稳稳场面。

到了陶二郎房门前,门果然被关得严严实实,连只苍蝇也飞不进去。

陶玉屈指敲了敲门,清晰的咚咚声穿进去,头发散乱的少年仍呆呆坐着,纹丝未动。

“咚咚、咚咚咚、啪啪——”

“陶二郎,你若是还有良心,不想把阿娘也逼死,就把门给我打开!”

陶玉一连又敲又拍,几下之后便不耐烦,心里一股无名火气,对着门就吼了出来。

陶夫人知道女儿气极,看着陶玉怒骂,一时不知该先心疼女儿还是儿子,眼里的泪滚珠一样落了下来。

“夫人别急。”孟韵在一旁安慰陶母,看着面前紧闭的房门,心里为这家人捏了一把汗。

陶父去了,若是陶二郎不能支应门庭,陶家往后便完了。

陶家不仅在诸位亲朋面前抬不起头,陶二郎自己的前途也十分渺茫。

陶玉恨铁不成钢,顾及肚子里的孩子,火气不敢再撒,只能深吸两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

忽然,陶玉眼前发黑,脚底一软便往旁边倒去。

“阿嫂!”孟韵眼疾手快,两步上前搂住陶玉软软的身子,惊呼道:“快去请大夫!”

青幺也跟着大喊:“快来人呐!快来人!”

陶母顿时慌了神,急匆匆不知往前还是往后走,无助地跟着青幺喊道:“来人呐!快去请大夫!”

她的女儿和外孙可千万不能有事!

顿时,廊下急吼吼闹作了一团。

“吱呀——”门扉被人一下从里屋拉开,少年一把跳出,捞起陶玉便往屋里走。

“小心些。”孟韵见他动作太快,怕伤着陶玉和肚子里的孩子,忍不住叮嘱道。

少年回头飞快望了她一眼,脚下动作不停,将人稳稳放上.床后,一言不发跑了出去。

庭院之中淫雨霏霏,润泽的雨安静地洗涤着花草,墨绿色的叶子被风卷下屋檐,轻飘飘落入雨里。月月红的花苞半开不开,裹着一枚盈润的水珠,顽强地躲在一隅。

陶二郎出门把大夫背来了陶府,虽然不用大夫走路,但少年颠簸的力度剧烈,几乎要将一副五六十的老骨头颠散。

大夫捂着嘴猛咳一声,连喘三下,方神思清明,几步坐到床前,施针诊脉。

小半个时辰后,陶玉方悠悠转醒。

孟韵见她醒来,先是一喜,后转头问道:“大夫,阿嫂的情形如何?”

“是啊,我女儿身子如何?”陶夫人亦担忧道。

这时,少年一直低垂的头微微抬起,眼神在孟韵脸上一扫而过。

大夫松了一口气,边收拾药箱,边道:“这位娘子是急火攻心,这才晕厥了过去。万幸老朽来得及时,母子均安。只是以后不可再动气,否则,我也保不了第二回。”

人无事就好。孟韵心里松了口气。

若是阿嫂出了何事,她真不知跟阿娘和阿兄交代。

陶夫人连声道谢,跟在大夫身后出去,看样子要顺便抓药、结诊金。

屋里剩下孟韵几人,此刻氛围忽然安静下来,落针可闻,诡异又尴尬。

孟韵觑了一眼姐弟两人的脸色,果断将熬好的参汤搁在一旁,对陶玉道:“阿嫂记得喝,我先出去。”

“无碍的,你就当在这儿陪陪我。”陶玉知道孟韵想避嫌,怕因为她在场,自己不好和陶珏安心说话。

但陶玉正气头上,索性破罐子破摔:“你也是他姐姐,他用自己逼阿娘,有什么不好意思让别人听见吗?”

“阿姐,你别气了。”陶珏低低开口,头几乎快垂到了地上。

“我也不想生气,你倒是做出个人样来啊!阿耶去了,阿娘就只有你一个指望。你还——”

陶玉说着又激动起来,刚半撑起的脑袋猛然倒回了枕头上。

孟韵立刻劝道:“大夫说了让你别动气。快好好躺着。”

话音刚落,“咚”的一声响,只见青幺嘴巴微张,双眼圆瞪。

孟韵赶紧回身,发现陶珏竟然在床前直挺挺地跪了下来。

“阿姐,我想去西北从.征。”陶珏定定说道。

那双琥珀色的眼睛一瞬不眨地看着床榻上的陶玉,孟韵小心翼翼挪到一旁,将面前的地方留给姐弟俩。

“此事你可想清楚了?”

陶玉没有孟韵意想中会阻拦陶珏,反而语气十分平静,仿佛早就料到了此事。

陶珏重重点头,“嗯”了一声,垂眸的片刻,目光扫过眼前的地面,却只看到绣花鞋的鞋尖。

眉头不经意微皱,意识到人站远了一些,陶珏连忙板起脸孔,一丝不苟。

陶玉“哼”了一声,没有错过弟弟一闪而过的皱眉,问道:“你莫非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

陶珏顿了顿,慎重张口道:“没、没有。”

“可如今天下承平已久,你想从.征,也未必非要去西北。我让你姐夫就近——”

陶珏打断了姐姐的话,回道:“不,我就想去西北。”

“为什么?”陶玉想不明白,她听说西北战乱随时会起,为何他如此执着,非要去那危险之地。

“因为、因为……”陶珏支支吾吾,不敢开口。

其实是因为西北能立功,那样他就可以很快还上欠孟韵的钱。

但他还不能说,起码现在不能。

于是,陶珏道:“因为我有一身武艺。就得去能展现男子汉气概的地方。沙场报国,忠肝义胆,这是先生教的。”

他这番话也不算扯谎,只不过是原因之一。

陶玉虽然不是很相信他的一番话,但陶二郎毕竟已成人,若真下定决心想做一件事,她纵然身为长姊,也不好阻拦。

“阿娘那儿我会替你去说,但如何让她彻底放心,最终同意你去西北,你得好好想想。”

陶二郎不喜欢咬文嚼字,也不喜欢念书作文章。如今终于遂了他的愿,当即“蹭”一下站了起来。

“多谢阿姐!”陶二郎一依次朝陶玉和孟韵作揖,而后飞奔了出去。

孟韵眼见青葱似的小伙子拔地而起,心里很有一种“邻家有女初长成”的欣慰。

其实她比陶家小子只大上两岁,还是陶玉婚宴上,隔着人群远远见过一面而已。

忽然想到陶家这次就是因陶二郎才遭此变故,人财两空,孟韵下意识皱了眉头。

她虽然不了解陶二郎,但是方才观他秉性,最多算个愣头青,怎么也不是那种寻花问柳的浪荡子弟。

闹出这等事,八成被人算计了吧。

孟韵下意识同情这个孩子,丝毫没想到其实自己比人家不过大两岁。

“韵娘、韵娘?”陶玉连唤了她两声,孟韵才回过神来。

“阿嫂可有吩咐?”孟韵重新在陶玉跟前坐下,顺手将参汤端给她。

瓷碗温热,触感极好,陶玉仰头喝下时,忍不住捧紧了一些。

“韵娘,让你陪我回陶家,路上已经颠簸了两日。我方才已经吩咐人去烧了些热水,你与青幺盥洗后,好好歇一歇吧。”

“我无碍的,阿嫂。”孟韵见她脸色有些憔悴,有心想留下照顾她,不过陶玉却坚定地摇了摇头。

“韵娘,你先去好好休息。今日你也看到了,我那个不成器的弟弟,闹着要去西北游历。我阿娘一辈子被人呵护,除了料理庭院之事,外头的人情打点,根本没经历过风雨。此番我身子这样,万一要与贵客的女眷来往,我怕是得劳烦你一趟。”

陶玉担心陶二郎从.征一事,怕还得过里正或是李六郎的手,既然承人家的情,除了孟大郎打点,女眷那边也不可怠慢。

若是双管齐下,说不定会成事更快。

所以,万一人家女眷来到陶府,多一个人从旁说话,总也管些用的。

孟韵明白陶玉的意思,正好她身上确实有些乏了,便起身同陶玉告辞。

“阿嫂你好好休息,我晚些时间再来看你。”

陶玉弯了弯嘴角,笑容憔悴温婉,应了声“嗯”。

孟韵走后,陶夫人身边的婢女来到陶玉屋中,端来了一些膳食。

“孟娘子那边有吗?”陶玉问。

“有的,娘子放心。”婢女将藕羹放到床前小几上,立刻想到了什么,继续道:“小郎君还亲自来庖屋问过孟娘子的膳食,婢子们记得娘子的吩咐,特意给孟娘子添了一些开胃的小菜。”

陶玉接过丝帕的手一顿,秀眉微蹙,“你说谁?”

婢女垂首,正色道:“婢子方才,说的是……珏郎君。”

“知道了,你下去吧。”陶玉深吸了一口气,将帕子扔到一旁,慢慢舀了一口藕羹,戳进嘴里。

“此时莫要跟夫人提起。”

婢子走出房门时,陶玉特意提醒道。

孟大郎直到夜里才回来。

被汗浸透的里衣牢牢贴在背心,庭间冷风一卷,孟大郎加快脚步进屋,扑面而来一阵温暖的香气。

房中燃着一支烛台,预示屋中有人。孟大郎还在庭中时便知道,妻子来了。

陶玉还未睡,见他归来,忙披衣坐起。先唤人送热汤来,又体贴地问他用过膳否。

孟大郎忙活了一整日,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虽然疲累,但见到妻儿安然无恙,心里还算熨帖。

陶玉又问他,“到底用膳了没?”

他实在累得吃不下,但为了不让妻子担心,便点了点头。

“早些时候在李家那儿吃了。他家码头的货可真多,运了整整一日都还排着长队。”孟大郎有些羡慕似的说道。

像这几日的货量,哪怕在李家码头每月只现十天,一年所赚之数也够买下十个孟氏绣坊。

但一想到码头这两日来往的人,孟大郎下意识皱了眉头。

有股说不出来的感觉,他总觉得哪里要出事。

陶玉知道自己丈夫这两日受李六郎所托,在忙着李家手底下的事情,略等片刻,方试探着唤了一声:“夫君——”

孟大郎回神,见妻子眉间有试探之意,联想起方才一进陶家,自己便被小舅子拦住,还在廊下说了许久的话,顿时明白了妻子的意思。

“玉儿,你就放心吧。”

孟大郎先将妻子扶坐下来,就着婢女送过来的热汤净了手,再回来掌住妻子肩头。

两颗脑袋紧紧贴在一处。

“二郎既有从.征之愿,岳母又同意,咱们理应当全力支持。只是天下承平已久,朝廷如今多对西北用.兵。二郎想去西北从.征,少不得要找里正点头。”

“嗯、”陶玉点头,反握住丈夫放在她肩头的手。

丈夫说的与她所料相差无几,陶玉心中立刻安定下来。但此事未竟,夫妻二人皆不敢掉以轻心。

陶玉又道:“对了,韵娘也来了。照顾了我一路,才歇下来,明日你也去看看她。”

孟大郎脸上露出惊喜又欣慰之色,先点头答应,复又叹道:“韵娘是个好姑娘。这些年我只是在生意上照看了她一些,家里事却没有仔细去打听,否则,我一早便宰了那焦文俊!”

提起焦家的人,孟大郎恼怒不已,将手用力捏成沙包大的拳头。

陶玉难得见他露出如此憎恶的神情,遂柔声劝道:“好啦,如今韵娘与焦家和离,等阿耶阿娘去签了文书,咱们一家就可真正团圆。你明日去见她,可小心着少提焦家。”

“我知道。”

听到“和离”二字,孟大郎脸色稍霁,柔声和妻子又说了几句,起身盥洗更衣,很快入梦。

孟大郎行事沉稳练达,加之有陶玉、孟韵从旁协助,不出十日便把陶二郎的事办妥。

一切只等官府文书下放,陶二郎便可正式动身,出发西北。

陶家下帖宴请李六郎和里正。男女分席,孟大郎和陶珏去外厅招待男客,陶夫人便和孟韵一起在内堂陪着女眷。

苏城时和年丰,民安物阜,时人也追逐风尚,喜爱各色丝帛衣料。

陶夫人有心,想给两家的女眷送些衣裳料子。家中寻常的东西自然拿不出手,孟韵又从小在绣坊长大,此事交给她办最为妥帖。

孟韵大方答应下来,心中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一定要去布庄选几匹上好的衣料。

出门时正好风轻日暖,半路上却忽然下起了雨。孟韵侧伞看了看天,庆幸自己带了雨具。

刚到布庄门口,还未来得及看清四周,一声惊呼穿透雨幕,直冲孟韵耳畔。

“孟娘子!”

声音熟悉又带着惊喜,孟韵立刻抬伞一瞧。

竟是谢楼。

预收文《欲照故人归》追妻火葬场、《我为夫人存心成狂》强取豪夺,欢迎收藏!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0章 第 20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