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小县令他助我和离 > 第19章 第 19 章

小县令他助我和离 第19章 第 19 章

作者:鸿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13 01:05:05 来源:文学城

坐在回孟家的马车上,孟韵心情松快极了。

和离已交王里正提上日程,该搬走的东西也搬走了,她心里的一块大石总算落了地。

元叔奉了孟老秀才的命令,比孟韵晚走半日,清点府中仆人。凡孟家来的便依旧带回孟家,新来的发了本月的月俸,任凭去留。

马车晃晃悠悠,孟韵想起了自己坐着喜轿嫁来留仙镇的时候,情不自禁伸手撩起了车帘。

她想看看,这三年来留仙镇到底变了些什么,物是人非,总该是一起改变的吧。

此刻镇街已入傍晚,黄昏十分,各家的烟囱上飘出了连绵不绝的白烟。年轻温柔的女子拍打着一身黄土的孩子,耳上银环随着身子动作来回摆动,马车一闪而过,孟韵只来得及看清女子微蹙的眉头。

这女子的面孔她并不陌生,初来留仙时,对方手里正抱着两三岁的小娃娃。没想到,一晃眼都长这么大了。

身子更贴近了车厢,孟韵稍微抬头,一连两三处,情形都大差不差。

忽然觉得无趣,孟韵垂下了眼眸,撩着车帘的手也慢慢放下。

三年的时光竟然如此飞逝,留仙镇与她而言,真像是梦一场。

孟韵情不自禁摸着手里的疤痕,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她没想到,一切痛苦和折磨竟然就这般结束了。

脑中忽然将方才见到的女子的脸,一下换成了玉珍,想到三年后玉珍怀抱孩子的样子,孟韵的嘴角慢慢勾起,淡淡的嘲讽在笑容里漾开。

临走时,里正追上来,悄悄站在马车外告诉她,“和离文书落定、加上双方父母立据,须得花上十来日。若孟娘子铁了心想要和离,须得提防焦家这边反咬一口,免得弄出些莫须有的罪名,将事情闹大。”

她问心无愧,想来除了子嗣一事,焦家哪里能捏住别的错处。

谢过里正好心提点,孟韵正色道:“焦文俊与人私相授受,还有了孩子。若他们这次不肯放过我,我也只有闹上公堂了。”

按焦母的性子,那么疼玉珍和她肚子里的孙儿,总不会把孙子打了来证明儿子的清白吧。

孟韵神色坚定,一脸不惧地看着里正,丝毫没有因他话里焦家可能带来的危险而不安。

里正看孟韵这里丝毫没有转圜的余地,连带着最后一丝劝和的心思也歇了。他想到焦文俊固执癫狂的模样,心里不由对这位柔善的孟娘子暗自担忧。

“孟娘子保重。”里正朝她拱手作别……

*

孟韵载着满满当当的一车行李回了孟家,二老都很欢喜,当日午膳时吩咐庖屋的厨娘特地添了两味珍馐。

看着面前满满当当一桌子,额外还有一坛孟老秀才珍藏的剑南烧春,孟韵捏着竹箸,哭笑不得:“阿娘,今日午膳这般隆重,别人若见了,岂不以为在过节气?”

孟夫人因她与焦家和离,心里正欢喜,闻言笑吟吟摇头:“怎会?时隔三年,咱们一大家子才终于团聚。这难得吃上一顿如此团圆的饭食,可不得好好办!”

孟老秀才抿了口白瓷小杯中的酒,一向严厉的脸上难得露出一丝笑意,此刻也跟着说道:“是该好好办。等过几日与焦家签下文书后,让你阿兄去带串鞭炮回来,就在大门外放,亮亮堂堂的。”

“是呀,小妹。”陶玉不顾孟韵的阻拦,添了一碗汤送到她面前,“多亏你及时送来那些银子,我娘家那个不成器的兄弟总算逃过了这一劫。阿嫂该好好谢谢你才是。”

自从解决了娘家的事情,陶玉心里没了牵挂,脸上终于长了些血色,看起来终于像个有妊的妇人。

孟韵道:“阿嫂见外了,韵娘多亏有你们支持,这才敢与焦家和离。否则,我都不知道自己该去何处。”

时人男女家中,长辈想法大相径庭。譬如儿女和离一事,不少人为了面子,宁肯让后人做一对怨偶,也不肯点头和离。

更别说像孟家这样家中办学的人家,本就看重名声,孟韵嫁的匆忙、离得也匆忙,的确不省心。

除了孟老秀才实在气狠了,不许她回来的那三年,其余的后果,家里人一一都包容了。

孟韵心里感动又懊悔,如今木已成舟,只能眨眨眼角,隐去眼中泪意。

方才陶玉提到她娘家难关已过,孟韵想到这笔银子其实是阿耶与阿娘给的,抬头与二老各自对视了一下。

孟夫人使了一个眼色过去,孟韵立即抿了下嘴,飞快笑了笑,而后低着头一勺一勺舀汤喝。

提到陶玉娘家的事情,孟老秀才放下了竹箸,面上忽然露出一丝忧色。

“怎么了?”孟夫人头一个发现了丈夫的不对劲,开口问道。

孟老秀才眯了眯眼睛,“先前明明商量好的,只消拿钱便可了解此事。前几日我特意邀李六郎来家中,谁知他却一反常态,口口声声说此事难办。我原以为对方临时变卦,此事还得再多花费一些。可大郎不过去了短短一日,便回信说此事已经解决。不仅如此,李六郎还特意让大郎留在他家中,说什么让他帮忙看看自家布庄的生意。”

李六郎是生意人,生意人场面话说得极其漂亮,可背地里亮刀子毫不手软。前言不搭后语,就是不知道他为哪般。

“如此反复,不得不令我忧心呐。”孟老秀才摸着自己的胡子,心中但愿李六郎别是在算计孟家。

陶玉闻言心慌,脸色微变,忙问道:“那夫君会不会有危险?”

孟韵喝汤的动作也停下,屏息静气等候孟老秀才的下文。

“你别吓着孩子。”孟夫人拍了拍陶玉的背,安抚她有些发僵的身子,对孟老秀才道:“先让孩子们好好用膳。”

孟老秀才自觉失言,忙点头应道:“是是、阿耶糊涂了。大郎的为人我清楚,一般的难题困不住他。你们也别多想,安心在家便是。”

几人重新拿起竹箸用膳。

孟夫人心里也担忧儿子,但她也不知道今后如何变化,只能安抚好两个孩子,默默盼着别出什么事情才好。

*

翌日午后,孟夫人住处。

陶玉收到丈夫的回信,言及家中事情已了,又与陶母早有约定,等事情一毕便回家中。

孟夫人知道此事,但陶玉如今是双身子的人,一个人带着婢女回陶家,她心里着实放心不下。

如今孟韵正好回来,孟夫人看着身旁帮忙裁布的女儿,面色为难,几番嗫嚅,不知如何开口。

孟韵将裁好的布搭到一旁的架子上,擦了擦额上的汗珠,咕噜噜饮下一杯温热的茶水,方道:“阿娘,陪阿嫂回家的事就包在我身上。”

阿娘都叹了一上午的气了,时不时一个人嘀咕两句,孟韵都不必问,拼拼凑凑就知道她阿娘在担忧什么。

孟夫人一怔,旋即絮絮叨叨地解释:“我本想让你歇两日的。可赵里正家的衣裳不知为何提前两日要,催得我实在分身乏术。你阿嫂那边身子又重,你说让她一个人回去,我实在是怕——”

“好了阿娘,”孟韵牵过她的手,把人拉到自己身旁坐下,“送阿嫂回家而已,又不让我背着她走路。就当出去散散心,我也看看别的地方风景如何。”

“听说阿嫂娘家镇上有个很有名的酒楼,我倒真想去瞧一瞧。若是碰上什么好吃的,给你和阿耶也带一份回来。”

孟韵说得轻巧,孟夫人却知道这是因为女儿贴心。

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孟夫人点了点头应“是”,伸手将孟韵耳畔一缕碎发别至耳后,转身又立即忙着去配丝线。

孟夫人撩耳发的动作熟稔,像孟韵儿时那样。

她还未反应过来,面前的阿娘又开始忙碌。

孟韵呆坐了一瞬,眼中闪过一瞬的惊讶和不可置信,兀自轻笑一声。

起身追到孟夫人身后,孟韵掏出篮中一卷又一卷丝线,再一根根抽到桌面上。

孟夫人正想喝道“胡闹”,话到嘴边临时停住——面前的小姑娘动作利落,配出来的丝线颜色也相宜,不再是她记忆中扯着丝线胡闹的人了。

“阿娘,怎么样?”

孟韵将自己配好的几色丝线送到孟夫人面前,抬头瞬间,这才发现阿娘默默注视了自己良久。

“哦——”孟夫人微惊,忙上手接过女儿手中的丝线细看,很快点头道:“韵娘的眼光,阿娘向来信得过!”

“是吗?”孟韵的目光黯淡了一瞬,在孟夫人抬头的瞬间,很快又恢复明亮,“我怎会有阿娘的眼光呢?你比女儿厉害多了。”

她选了焦文俊那样一个人,如何配得上“眼光好”三个字。

孟夫人如何看不出她的自怨自艾,闻言并未戳穿孟韵的逞强,叹了口气,再顺手抽掉手中方才选出的丝线,重新添了一根金线。

赭色加金,顿时让人眼前一亮,绣纹未成,仿佛便能窥见百花竟放时艳色一隅。

孟韵点头,心道确实比方才出色许多,但用金线作绣,耗资便比从前更甚。

“此线绣法繁复,绣时还得人站着,如此一来,阿娘可要多费一些心思了。”

孟夫人摇头,笑吟吟道:“不过换了线而已,阿娘的手艺还在。韵娘,人活在世上,不止走一道桥,还得过许多路。人要往前看,日子才能好。”

孟韵眼皮重重阖上,又缓缓睁开:“我知道的,阿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