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相亲对象惦记我多年 > 第42章 亲戚

相亲对象惦记我多年 第42章 亲戚

作者:青皮桔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4 08:01:26 来源:文学城

“恭喜,你的愿望实现了。”傅杨莞尔,因她眼中的憧憬而倍加期待大雪的到来。

“嘻嘻,不仅实现了,还收获一个惊喜。”

兰夏把身体的重量挂在他胳膊上,仰着小脸,欢喜地看着他。

南方的冬天并没有非常明显的万物凋零的颓丧感,山依然是绿的,田埂、路旁、山坡上的树木依旧枝繁叶茂,只是在灰扑扑的天空下都显得有些无精打采,而穿着鹅黄大衣的兰夏犹如一朵早开的腊梅,成了这方天地的焦点。

傅杨莞尔,明知故问:“这个惊喜是指我吗?”

兰夏歪了歪脑袋,反问回去,“不然还能是谁?”。

甜甜的撒娇般又带着点狡黠的话语一字字撩拨着傅杨的心弦。

说话的功夫,已经走到夏夜云散步的三岔口。

门前种树的小卖铺窗户上的木板还钉着,门是一扇破旧的木板,看起来还算结实。

走过小卖铺,敬老院的大铁门敞开,三四人合抱的桂树安静伫立在原地。天气太冷,只有楼房阳台不时有人走动。

“环境挺好。”傅杨看到楼外墙挂着空调外机,看数量应该是每间房都有空调。

机器运作时发出的微弱嗡嗡声在空旷的院子里回荡。

“这座敬老院是我们大队十几个村子共同出资成立的,家境富裕些的,每年还会额外捐钱,哪家捐了多少,运营开销多少,都贴了条子在公告栏上,大家都可以看到。”

兰夏指着一面石墙让他看,上面篆刻了敬老院刚成立时每个出资人的名字及所在村子。

“看,外婆的名字在中间。”敬老院大前年才建起来,筹备时兰夏手里钱不多,出了两万块,在名单中属于中等水平。

最高的是大队书记,他闺女和儿子都是当老板的,各捐了十五万。剩下的几千几百的都有。旁边还刻有出力的人名单。

“你们这儿的集体归属感很强。”

提起这个,兰夏作为大队的一员,与有荣焉。

“可不嘛!毕竟哪家都有老人,自己也有老的一天,养老院建起来对自己也是一个保障。”

满五十岁每月二百元包食宿水电。五十岁及以上无自理能力且没有儿女的老人入住免费。

虽然只是三层的红砖水泥房子,但每间房都配备独立卫浴和空调,标准两人间。每月加一百元就能自己单住。

说实话,对年轻人也是很有诱惑力的。

傅杨从小到大基本都待在城市里,对乡下并没有记忆很深刻的地方,但也能理解兰夏的骄傲和喜欢,“看见老有所依,年轻人才能安心打拼。”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最后只能住敬老院,但它的存在,对许多人而言是年迈时一个还算舒适体面的选择。

走出养老院,在第二个路口左拐,往前百多米就是学校。

兰夏的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都在这儿念的。

两人到门口时,正好放学铃声响起,大门打开,呼啦啦一群学生跑出来,乌泱泱涌入大门口一栋红砖平房。

“小卖铺。”兰夏介绍了一句,带着傅杨往里走。

红漆斑驳的大铁门口,身穿黄色大衣的漂亮女人和穿着黑色大衣帅气十足的男人撑伞走进校园,小学生们纷纷投去好奇、惊艳、羡慕以及八卦的目光。

三三两两聚在一块儿窃窃私语,不时四面八方转头瞧,想知道是哪位同学的哥哥嫂嫂或者姐姐姐夫来接人。

目光转了几圈,等了好几分钟,直到来人走远,还是没有人欢快的跳出来叫人,又叽叽喳喳猜测起他们来学校的目的。

村里的学校没有大城市那么七拐八绕,进去就是一个大操场,左侧尽头一栋四层共十六间教室是小学部的教学楼兼教师办公室。幼儿园在操场右侧尽头的高地,和小学部用一堵砖墙隔开。

幼儿园放学早,墙上互通两边的木门已经锁上。

除了布局,学校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模样。

斑驳的墙壁刷上白漆贴了瓷砖,窗户里的课桌椅干净稳当,黑板也不再像总蒙着层浓雾似地需要眼睛仔细分辨。

兰夏还记得初次看到学校翻新后,在晨光中闪闪发光的模样。

晚走的学生投来和他们的同学如出一辙的目光。老师已经习惯有外人进校参观,只惊艳两人出色的外貌。

兰夏指着从前的教室给他瞧。

“小学二年级时,我有个表姐从南省回来上学,她比我高一年级。有天早上,上课的时候我们老师突然说起她,情绪特别激动地在班级里对她大夸特夸。”

“因为什么?”傅杨问。

“她在桌子右上角刻了个‘早’字。”兰夏忍不住笑起来,“老师这么一宣传,我们也在课桌角落刻“早”。当年那个小卖铺老板和外公是朋友,经常来家里做客,听他说,那几周小卖铺的削笔刀卖得特别好。”

傅杨笑着摇了摇头,“你们班那段时间还有人迟到吗?”

“一切如旧。”兰夏都不需要回忆就能回答。

但大家都挺开心的。老师激动学生把自己的话听进了耳朵,学生在刻字游戏中得了乐趣,小卖铺老板增加了收入,是三赢局面——忽略本就破烂又雪上加霜的桌子和家长的钱包的话。

这场轰轰烈烈的刻字活动直到她离开这所学校仍在进行。

三年级毕业那年,课桌板上已经到了随便拍一巴掌下去都能拍到一个“早”的地步。

“我也刻过。”

“啊?”兰夏一直认为,在课桌刻字这种行为,只会发生在教学条件落后的乡下,“结果呢?”

傅杨粲然一笑,“破坏公物,罚款十元。因为都是从我的储蓄罐里出的,所以记得特别清楚。”

“哈哈哈~”这才是正常走向嘛。

学校靠近东侧围墙塌陷的口子已经被水泥补上,墙外有座土地庙,以前模仿大人去拜过。兰夏领路,从校门外绕一圈去瞧,土地庙、桑树、刺泡果所在的地方,已成为耕地。

顺着野草丛生的石子路往前,约五百米左右到达桥边。

灰蒙蒙的天气,只有清泠泠的溪水值得一看。两人绕小路回家。歇息了会儿,等快到晚餐时间,拎起东西出发去姨娘家。

姨娘在给孙女梳头发。

瞧见兰夏两人过来,把梳子递给小姑娘,从屋里搬了两把椅子出来,等人走近,笑意中流露几分不赞同道:“来姨妈家吃饭,还带什么东西!”

当然,这番客气主要是对傅杨。

“我是好意思的,谁让我找了个脸皮薄的男朋友呢。”兰夏把问题抛给傅杨。

傅杨向姨妈问好:“吃过那么多回您家的鱼,难得来一趟,顺手买了点东西,希望您和姨夫能喜欢。”

“哈哈哈~喜欢,喜欢!”姨妈接过礼物,见里面除了给他们的营养品和通用的水果,还有特地给两个孩子买的零食和玩具,对傅杨的满意又多几分。

巧慧总说兰夏谈了个好对象,她之前没见过也不知道有多好,昨天一瞧,只觉得和夏夏站在一块儿看着般配,后来又主动去做杀鸡拔毛的脏活,又加一个勤快。

今天上门能想到给孩子准备礼物,说明他细心周到,心里重视夏夏。

从这几点来看,确实是个好的。夏夏比巧慧眼光好。

把礼物放到桌子上,招呼两个人坐,又去厨房倒了两杯热茶过来,“菜快好了,你俩坐着看会儿电视。”

说着,朝刚梳好头发的孙女喊:“依琴,叫你哥回来吃饭!”

小姑娘生性害羞腼腆,有陌生人来,在门口徘徊。

听到奶奶的吩咐,立刻撒腿往斜对面的诊所跑,没上楼,就在楼下喊一嗓子。很快,彭广意握着作业下到一楼。兄妹两往家门口走。

“阿姨。”广意进屋叫人。

瞧见屋里来了个陌生的年轻男人,还和小姨挨着坐,机灵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起他来,在大人开口前就问:“阿姨,这是你男朋友吗?”

“对。”兰夏把两个小家伙拉到身边,“知道该叫什么吗?”

“姨夫好。”广意立刻喊人。把作业本放到木沙发角落的抽屉里,在兰夏身边坐下。

依琴是个哥宝,跟着说了声,“姨夫好。”

小丫头话不多,乌溜溜的大眼睛在阿姨和姨夫之间来回,像只激动的小雀鸟,专心听大人谈话。

晚餐丰盛,由不轻易动手的姨夫亲自下厨,满屋飘香。

兰夏最爱一道炸鱼。新鲜捞起的财鱼剁块,简单腌制后滑入热油中炸至外皮焦黄,捞起趁热用切碎的小米辣、蒜蓉、小葱、香菜、生姜末加两勺老干妈拌匀,外酥里嫩,滋味十足。

姨夫做的干芋荷蒸扣肉也超级下饭。

肉皮在柴火上烧过,变成淡淡的焦糖色,再把整块四四方方的五花肉放入油中炸制,去除肥肉油腻的口感,最后切成薄片和泡软剁碎炒制后的芋荷上锅蒸上一小时左右。

肥肉粘糯不腻,瘦肉嫩而不柴,底部吸满了汤汁的芋荷更是绝妙。是地地道道的招待贵客的农家下饭菜。

“没做什么菜。不要客气,都是自家人,想吃什么就夹。”姨妈又嘱咐兰夏:“夏夏你知道小杨爱吃什么,多给他夹点。”

兰夏应好。

“已经很丰盛了。这么多菜,闻着味道就知道好吃,您和姨夫辛苦了。”傅杨是打心底这么觉得,态度十分诚恳,听得人心中舒畅。

“炒个菜有什么辛苦的。”姨妈笑容满面,“快尝尝,喜欢就多吃点,以后常来。”

和外婆说得一模一样。兰夏喝了口排骨玉米汤,掩住嘴角的笑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