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云拎了牛皮纸袋子,瞄了一眼,里面是昨天买的香水。
从班主任办公室里出来,何云有点懵逼。她快步走出学校,上了车,打电话给军师纪琴。
何云问:“她说她不用香水。几个意思?我换个别的去?这老师……够挑的啊。”
纪琴说:“换个别的,换啥?丝巾?化妆品?换一个她就喜欢了?万一又不喜欢,再退回来呢?”
何云不响。真没想到,跟老师意思意思,也能整出这么多事。不知该怪老师,还是怪自己。
纪琴顿了顿,说:“我知道了。她希望你直接点儿。”
直接点儿?
晚上,刘刘吃了饭洗了澡,看电视去了。何云得空,马上发了条微信给班主任,邀请她第二天,也就是周六的中午共进午餐。信息的口吻和措辞,何云跟纪琴斟酌了。不出意外,老师应该会同意。
班主任回复了:谢谢,明天中午不太方便,不好意思。
何云心想,是自己邀请得不够有诚意,不够盛情难却?
班主任又来信息了:刘辰妈妈,您有事吗?有事的话,明天上午可以找个地方聊聊。
何云心里暗笑,看来纪琴猜得没错。当下跟老师约了碰面时间、地点。
第二天一早,何云热了两个包子、一杯牛奶给刘刘吃了,嘱咐刘刘在家写作业,就出了门。往日何云很少把孩子一个人放家里,但今天不用担心。母亲吴梅腰好些了,想外孙,也想给女儿搭把手,一大早就从老家坐车赶过来了,估摸着再过半小时也就到了。
约的是10点,在佳和花苑小区巷子里的一家咖啡馆,地点是班主任定的。何云上了车,没有径直赶往咖啡馆,而是先来到附近的一家书店。书店9点开门,她是第一个客人,转了一圈,买了本《瓦尔登湖》。回到车上,何云把昨晚准备好的信封从包里拿出来,夹进了书里,而后开往佳和花苑。
找地方停了车,何云拿着书,步行走进巷子。佳和花苑是一个老小区,楼房外墙看起来有些年代了。小区被巷子一分为二,咖啡馆就在巷子的末端,僻静得很。何云心想,班主任十有**住这个小区。
何云进了咖啡馆,找了个靠里的位置坐下,看了眼手机上的时间,静待老师。十分钟之后,老师进来了。何云赶忙招了手,见老师穿了一身法兰绒的居家服,微笑着不慌不忙地走过来,在何云对面坐下。
照例先是问好、寒暄、表达歉意,老师也不咸不淡地“嗯”“啊”“没有没有”回应着。何云不是社交达人,这种场合她本就有些不自在,更何况坐在对面的是孩子班主任。何云感觉到一种若有若无的压迫感。她不明白,送孩子去上学是国家规定、天经地义,孩子学习困难是情况特殊、情有可原,可面对老师,自己怎么老有种低人一等的感觉?奴性!何云在心里骂自己。
骂归骂,不能冷场,何云跟老师尬聊。聊孩子的学习习惯,聊平日谁照顾孩子多一些,又自然而然地聊到自己和老公刘阳的工作情况,当然,也就不可避免地提到自家在下面的镇上有个工厂的事。
何云本不想透露太多自家的事,可话赶话,说到那儿了,也不好硬往别处拉,整得跟见不得人似的。何云隐约感觉,这老师似乎对学生家里的情况很感兴趣。特别是在听到何云说家里有个不大不小的工厂之后,她的态度有了些微妙的变化,跟之前的不冷不热相比,话逐渐多了起来,人也热络起来。
不需要何云想话题了,这姑娘话匣子打开,比她还能说。一会儿诉苦做班主任责任重、压力大、常常焦虑失眠,一会儿说班上个别同学的家长素质差、没有家校共育的意识,一会儿又称赞刘刘遵守纪律、性格随和、情商高,最后甚至抱怨起做老师忙得没有时间谈恋爱,让何云帮忙介绍对象。何云只得热情附和着“嗯”、“啊”、“一定一定”。
何云看聊得差不多了,把《瓦尔登湖》拿出来放到桌上,推到班主任面前,说:“王老师,来的路上经过书店,顺便给您带了本畅销书。”
班主任随手翻了翻,摇摇手说:“哎呀不用不用,刘辰妈妈你不用这么客气的。”何云知道,她看到了书里夹的信封。
何云道:“不客气不客气,小小心意,您别见外。”
一番推推让让,班主任收下了书。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眼看到了饭点,何云借故说刘刘一人在家,得回去做饭,礼貌地结束了这场会面。走出咖啡馆,何云看着巷子里班主任袅袅远去的背影,重重地舒了口气。
回到家时,母亲吴梅正在厨房叮叮当当地做午饭。何云把刚才的事情说了。
吴梅问:“意思了多少?”
何云朝她竖了两根指头。
吴梅笑笑,道:“这下可以太平一段时间了。”
何云苦笑,总觉得心里不是滋味。她不是舍不得这点钱,也不是不愿意跟老师“搞好关系”。只是这种“搞”法,有点刀架在脖子上的意味,让人不悦。何云想起了自己读师范大学时的情景,更觉五味杂陈。
转眼又是一个周一的下午。何云跟往日一样,站在学校门口的家长等候区等着刘刘放学。“一二一,一二一。”何云听到了不远处一个熟悉的声音,是刘刘的声音!定睛一看,嗬!刘刘竟成了班上的纪律委员,正举着班旗,喊着口号,带领着放学的队伍,一脸骄傲地往这儿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