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澜集团三十八层会议室的落地窗外,京城的天际线在晨光中渐渐清晰。方蕴宁提前半小时到达,将准备好的资料整齐地排列在会议桌上。这是项目正式启动后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作为学术带头人,她理应早到准备。
但这不是全部理由。
方蕴宁的目光扫过主座——周汀钰的座位。她记得周汀钰的习惯:一杯黑咖啡,不加糖,只要半份奶;左手边放便签纸,右手边放平板电脑;笔要斜放在便签上方,角度刚好四十五度。这些细节曾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如今却成了需要刻意回忆的往事。
"方教授来得真早。"
程兮月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她抱着一叠文件走进来,身后跟着两名助理。
"想提前熟悉一下会议室设备。"方蕴宁随口答道,假装没注意到程兮月扫视她摆放资料方式的目光。
程兮月将一摞文件夹放在主座位置:"周董事长今早有个跨国视频会议,可能会晚到十分钟。"她顿了顿,"需要给您准备咖啡吗?"
"谢谢,美式就好。"方蕴宁犹豫了一瞬,"周董事长...最近休息得好吗?"
程兮月的表情纹丝不动:"周董事长的行程安排不属于项目讨论范畴,方教授。"
碰了个软钉子,方蕴宁识趣地回到自己的座位。团队成员陆续到达,许静禾最后一个匆匆进门,发髻有些松散,脸颊泛红。
"抱歉迟到了,"她小声说,在方蕴宁身边坐下,"古籍馆那边耽误了。"
方蕴宁注意到她手中拿着一本包着牛皮纸的书:"又去淘书了?"
"嗯,偶然看到一本《宋代商税考》,想起周董事长上次提到..."许静禾的话戛然而止,像是突然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
方蕴宁胸口莫名一紧。周汀钰什么时候和许静禾讨论过宋代商税?是在她不知道的哪次会面中?
没等她追问,会议室的门被推开,周汀钰走了进来。今天的她一身烟灰色套装,头发一丝不苟地盘起,衬得肤色更加苍白。方蕴宁注意到她眼下淡淡的青影,比上次见面更加明显。
"抱歉各位,早上的会议拖延了。"周汀钰的声音依然清润有力,在主座坐下,"我们直接开始吧。"
会议进行得异常顺利。方蕴宁的团队展示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时间表,获得了听澜集团技术团队的一致认可。整个过程中,周汀钰很少发言,只是偶尔在平板上记录几笔。但当方蕴宁提到"组织记忆在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时,她看到周汀钰的笔尖顿了一下。
"这个概念很有意思。"周汀钰突然开口,目光第一次直接落在方蕴宁身上,"方教授是说,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保留某些传统模式和思维?"
方蕴宁的心跳加速:"正是如此。就像..."她差点说出"就像我们分手后你依然保持着我喜欢的座位安排",但及时刹住了车,"就像听澜集团从制造业起家,即使现在发展成综合型企业,某些决策模式仍带有制造业思维痕迹。"
会议室内一片寂静。方蕴宁意识到自己可能越界了——这种对集团内部的评论通常不被高层欢迎。
然而周汀钰只是轻轻点头:"有道理。程秘书,请记下来,我需要与技术团队单独讨论这一点。"她的目光在方蕴宁脸上停留了两秒,然后若无其事地转向下一个议题。
会议结束后,方蕴宁故意放慢收拾资料的速度,希望能与周汀钰有单独交谈的机会。然而周汀钰迅速被几位高管围住,讨论着什么紧急事项。
"方老师,您觉得刚才关于组织记忆的讨论怎么样?"许静禾凑过来小声问,"我看周董事长似乎很感兴趣。"
方蕴宁注视着人群中心的周汀钰:"她一向对这类心理学与管理的交叉领域有兴趣。"
"您好像很了解周董事长?"许静禾的问题听起来随意,但眼神却格外专注。
方蕴宁将最后一本文件夹塞进公文包:"学术上的了解而已。"她转移话题,"对了,你刚才提到的那本《宋代商税考》,是周董事长推荐的吗?"
许静禾的耳根微微泛红:"上周在资料室偶遇周董事长,聊了几句学术史...她知识真渊博。"
方蕴宁胸口那种莫名的酸涩感又出现了。她刚想追问,程兮月走了过来:"方教授,周董事长想请您留步,有些技术细节需要单独讨论。"
方蕴宁的心跳漏了一拍:"当然。"
许静禾识相地告辞离开。方蕴宁跟着程兮月穿过走廊,却不是去往周汀钰的办公室,而是一间小型会议室。
"周董事长临时有个电话,"程兮月解释道,"请您在这里稍等。需要什么饮品吗?"
"红茶就好,谢谢。"
程兮月离开后,方蕴宁环顾四周。这间会议室她从未进来过,装修风格简约现代,墙上挂着几幅抽象画。她的目光被角落里的一个小冰箱吸引——那不是普通的饮料柜,而是一个医用冰箱,上面贴着药品标签。
方蕴宁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透过玻璃门,她看到里面整齐排列着几种注射剂和小药瓶。最前排的一个盒子标签上赫然写着"ZT"两个字母——周汀钰名字的缩写。
"方教授对医学也有研究?"
程兮月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方蕴宁猛地转身,差点碰倒桌上的茶杯。
"抱歉,我只是..."她语无伦次地解释。
程兮月将茶盘放在桌上,表情平静得可怕:"周董事长临时有事,改天再与您讨论。我送您下楼。"
"等等,"方蕴宁拦住她,"那些药...汀...周董事长身体到底怎么了?"
程兮月的眼神瞬间冷了下来:"这与您无关,方教授。"她刻意强调了最后两个字的发音,"周董事长的健康状况是公司机密。"
方蕴宁的手微微发抖:"我只是关心她。"
"两年前您有机会关心她的时候,选择了离开。"程兮月的声音压得极低,却字字如刀,"现在请尊重职业界限。"
方蕴宁如遭雷击。程兮月知道她们的关系?知道多少?是周汀钰告诉她的吗?
电梯下行的过程中,两人都沉默不语。方蕴宁的思绪乱成一团——周汀钰到底生了什么病?严重到需要专用药箱?这两年她经历了什么?
"方教授,"电梯到达一层时,程兮月突然开口,"周董事长是个骄傲的人。如果您真的关心她,请别让她为难。"
方蕴宁想追问这句话的含义,但程兮月已经按上了关门键。
接下来的两周,方蕴宁几乎每天都去听澜集团,以项目协调为名,实则寻找与周汀钰偶遇的机会。她摸清了周汀钰的行程规律:每周一三五早上八点会在四十层的小餐厅喝咖啡;周二四下午三点准时去健身房;午休时间常在顶层花园散步...
但这些"偶遇"大多以失败告终。周汀钰要么恰好改变行程,要么被程兮月及时"护送"离开。唯一一次近距离接触是在电梯里,两人尴尬地并肩站立了三十秒,周汀钰盯着楼层数字,方蕴宁则透过金属门反射偷偷看着她的侧脸。
"你瘦了。"方蕴宁最终打破沉默。
周汀钰的手指在平板电脑上收紧:"工作忙。"
"胃病好些了吗?"
"谢谢关心,无碍。"
电梯停在三十八层,周汀钰快步走了出去,留下方蕴宁一个人继续下行。
项目推进到第四周,方蕴宁终于获得了一个正当理由进入周汀钰的办公室——提交中期报告的初稿。程兮月恰好不在,接待她的是另一位助理。
"周董事长在等您,"助理将她引至办公室门口,"请直接进去。"
方蕴宁深吸一口气,轻轻敲门。
"请进。"
周汀钰的声音隔着厚重的木门传来,依然那么熟悉。方蕴宁推门而入,瞬间被眼前的景象击中——办公室的布局几乎没变。那张宽大的胡桃木办公桌,右侧的落地书柜,甚至窗边的绿植都还在原来的位置。唯一不同的是,沙发区换了一套新家具,而她曾经最爱的那把阅读椅依然摆在角落,仿佛随时等待主人归来。
"方教授。"周汀钰从文件中抬起头,"请坐。"
方蕴宁强迫自己移开目光,在访客椅上坐下:"这是中期报告的初稿,请您过目。"
周汀钰接过文件夹,指尖不经意间与方蕴宁相触,两人都像被烫到般迅速缩回手。
"我看了你们上周的数据分析,"周汀钰翻开文件,"很有启发性,特别是关于中小企业转型障碍的部分。"
"谢谢。"方蕴宁注视着她翻阅文件的侧脸,注意到她太阳穴处一根若隐若现的青筋,"我们团队打算..."
她的话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程兮月匆匆走进来,俯身在周汀钰耳边低语几句。周汀钰的表情瞬间变得凝重。
"抱歉,方教授,有紧急事务需要处理。"她站起身,"报告我会仔细阅读,有问题让程秘书联系你。"
方蕴宁只好起身告辞。就在转身的瞬间,她瞥见周汀钰的办公桌抽屉半开着,里面赫然放着几个药瓶。最外面的一瓶标签上写着"奥美拉唑",是一种强效胃药。
"方教授?"程兮月在门口催促。
方蕴宁走出办公室,突然下定决心:"程秘书,周董事长的胃病是不是比从前严重了?"
程兮月眯起眼睛:"我说过,这是公司机密。"
"我知道我没资格问,"方蕴宁的声音低了下去,"但如果...如果有什么我能做的..."
程兮月沉默了片刻,表情略微松动:"周董事长这两年工作强度很大,经常忘记吃饭。"她顿了顿,"她特别不喜欢别人提起这件事,尤其是您。"
尤其是您。这四个字像刀子一样扎进方蕴宁心里。她想起两年前自己离开时说的话:"我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不是作为'周汀钰的女伴'..."现在想来多么伤人。
回到学校后,方蕴宁直接去了医学院实验室,找了一位相熟的药理学家。
"奥美拉唑?"那位教授推了推眼镜,"这是治疗严重胃溃疡甚至胃出血的药物。怎么了,你胃不舒服?"
方蕴宁摇摇头:"一个朋友...她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
"那得好好调理啊。"教授严肃地说,"长期服用这种药会有副作用。最好配合中药调理,最重要的是改变生活方式——规律饮食,减轻压力。"
当晚,方蕴宁在厨房忙到深夜。次日一早,她带着一个保温盒来到听澜集团前台。
"请转交给周董事长,"她对接待员说,"就说...是项目组的心意。"
保温盒里是她熬了一晚上的山药小米粥,还有一小瓶自制的蜂蜜姜茶——那是过去周汀钰胃痛时她常做的配方。
中午时分,方蕴宁收到了程兮月的短信:「粥周董事长尝了。药茶已交给医务室检查。」
没有感谢,没有评价,但方蕴宁仍然感到一丝欣慰。至少,周汀钰没有直接扔掉它。
下午的项目会议上,周汀钰罕见地迟到了十分钟。当她走进会议室时,方蕴宁注意到她唇上的口红颜色比平时淡了些,像是匆忙补妆的结果。
"抱歉各位,"周汀钰的声音有些沙哑,"我们开始吧。"
会议进行到一半,方蕴宁正在讲解一个数据模型,突然发现周汀钰的手指紧紧攥着钢笔,指节发白。她时不时轻抿嘴唇,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
方蕴宁瞬间明白了——周汀钰正在忍受胃痛。她不动声色地加快语速,提前结束了演示。
"今天就到这里吧,"她向团队成员使了个眼色,"我们需要再补充一些数据。"
其他人虽然困惑,但还是配合地收拾材料。周汀钰投来一个感激的眼神,虽然转瞬即逝,但方蕴宁确信自己看到了。
人群散去后,会议室只剩下她们两人。周汀钰依然坐在主座上,右手无意识地按着胃部。
"医务室有药吗?"方蕴宁轻声问。
周汀钰摇摇头:"不用麻烦..."
方蕴宁从包里拿出一个小药盒:"我带了铝碳酸镁咀嚼片,见效快,副作用小。"她将药盒推过去,"还有这个。"
那是一张手写的药膳配方,字迹工整地列着食材和做法。
周汀钰盯着那张纸看了很久,久到方蕴宁以为她不会回应。最终,她伸手接过药盒,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谢谢。"
两个字,却让方蕴宁的眼眶瞬间发热。这是重逢以来,周汀钰第一次对她卸下防备。
"汀钰,"方蕴宁鼓起勇气,"能不能给我一个机会..."
"方教授,"周汀钰突然站起身,表情重新变得疏离,"专业关系对我们双方都更合适。"她将药盒放入口袋,"今天的演示很精彩,期待下次汇报。"
方蕴宁望着她离去的背影,既心痛又怀揣一丝希望——周汀钰收下了她的药,这意味着什么?是单纯的礼貌,还是心墙出现了一丝裂缝?
她不知道答案,但确定一件事:无论需要多久,她都会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