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向光处的回响 > 第3章 第 3 章

向光处的回响 第3章 第 3 章

作者:岸上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7-04 20:46:48 来源:文学城

听澜集团总部大楼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方蕴宁抬头望着这座四十二层的现代化建筑,喉咙发紧。两年前,她曾无数次出入这里,前台接待甚至会为她预留周汀钰最爱的拿铁。而现在,她只是一个普通的访客,需要佩戴临时通行证才能进入电梯。

"方老师,您没事吧?"许静禾在她身侧小声问道,手里抱着厚厚的项目提案书。

方蕴宁收回目光,整理了一下西装领口:"没事,只是想起上次来这里还是三年前参加数字经济峰会。"

这不是完全的谎言,只是省略了之后无数次私人造访的记忆。那时周汀钰的办公室在顶层,落地窗外是整个京城的风景。她们常常工作到深夜,然后分享一瓶红酒,在沙发上依偎着看城市灯火...

"听说周董事长的办公室在四十层,"许静禾的声音打断了她的回忆,"今天会议在三十八层会议室举行。"

方蕴宁点点头,跟着接待人员走进电梯。镜面墙壁映出她今天的装扮——深灰色西装套裙,波浪长发束成干练的马尾,唇膏选了不太张扬的豆沙色。专业而不刻意,这是她花了两个小时在衣橱前纠结的结果。

电梯门开启,程兮月已经等在门口。今天的她一身黑色职业套装,表情比上次在校园里更加严肃。

"方教授,您的团队请跟我来。"程兮月微微颔首,"其他竞标单位已经到齐了。"

方蕴宁注意到她说的是"方教授"而非"方老师"——在这个场合,她们都被还原成了最纯粹的职业身份。

会议室里已经坐了十几个人,长桌尽头的位置空着,显然是留给周汀钰的。方蕴宁的团队被安排在右侧第三个位置,不算好也不算差。她认出了另外两支竞标团队——京城理工大学和国立财经大学,都是强劲的对手。

"听澜集团数字转型合作项目竞标会现在开始。"程兮月站在前方宣布,"首先感谢各位教授学者拨冗参加。本次合作项目总投资额预计五千万至八千万,合作周期三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价值链重构。"

方蕴宁悄悄做了个深呼吸,翻开提案书的第一页。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再次打开,周汀钰走了进来。

所有人在同一时间站了起来。周汀钰今天穿了一身藏青色套装,衬得肤色更加苍白。她的头发一丝不苟地盘起,露出线条优美的颈项,唯一的装饰是左胸一枚小小的银色胸针——方蕴宁认出那是她们在伦敦一家古董店淘来的维多利亚时期古董。

"请坐。"周汀钰的声音平静如水,目光扫过全场时在方蕴宁身上停留了不到一秒,"感谢各位对听澜集团项目的关注。程秘书会主持今天的议程,我将作为观察员参与。"

方蕴宁握笔的手微微发紧。周汀钰选择不亲自主持,是刻意回避与她正面交锋吗?

竞标会按流程进行着,三家团队依次展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轮到方蕴宁时,她站起身的瞬间感到一阵眩晕——周汀钰正低头翻阅提案,睫毛在灯光下投下一片阴影,那侧脸线条熟悉得令人心痛。

"京城大学团队认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不是技术本身,而是组织能力和商业模式的迭代..."方蕴宁的声音在开始时有些发紧,但很快找回了在讲堂上的流畅。

她展示了团队设计的"双螺旋"转型模型,这是她这两年在美国研究的成果。当讲到关键的数据中台架构时,她注意到周汀钰的笔尖在纸上停顿了一下。

"方教授,"程兮月按照流程提问,"您的模型中提到'价值观重构'这一软性要素,请问如何量化评估其对企业转型的影响?"

方蕴宁正要回答,一个轻柔却清晰的声音突然插入:"我认为方教授的观点很有价值。"

所有人都转向声音的来源——周汀钰依然低头看着文件,仿佛刚才那句话不是她说的一般。

"技术可以购买,人才可以招募,但企业的价值观和认知模式决定了转型的深度和可持续性。"周汀钰抬起头,这次目光直接落在方蕴宁身上,"听澜在东南亚的子公司就遇到过类似问题。"

方蕴宁的心跳加速。这是周汀钰今天第一次直接发表意见,而且是在支持她的观点。

"确实如此。"方蕴宁迅速接上话题,"我们团队开发了一套组织认知评估工具,已经在三家试点企业验证过效果。"她示意许静禾展示补充资料,"特别是对听澜这类多元化集团,子公司的文化差异会导致同样的技术方案产生完全不同的落地效果。"

周汀钰微微颔首,没再说话,但方蕴宁能感觉到她的注意力比之前集中了许多。接下来的问答环节异常顺利,方蕴宁甚至几次看到周汀钰眼中闪过赞许的神色——那种眼神她太熟悉了,曾经无数次出现在她们深夜讨论学术问题时。

"竞标会到此结束。"两个小时后,程兮月宣布道,"评审结果将在三个工作日内通知各位。周董事长还有会议,先行告退。"

周汀钰起身离席,步履优雅而从容。方蕴宁注意到她右手又不自觉地按了一下胃部,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瞬。

"方老师,我们表现得怎么样?"团队成员围上来时,许静禾小声问道。

方蕴宁望着周汀钰离去的方向:"还不错,但最终决定因素可能不仅是技术方案。"

她需要去洗手间整理一下思绪。竞标会的紧张加上见到周汀钰的情绪波动,让她太阳穴隐隐作痛。

女士洗手间空无一人,方蕴宁用冷水拍了拍发烫的脸颊。正当她准备离开时,最里侧的隔间突然传来一阵压抑的干呕声,接着是冲水声和虚弱的喘息。

出于礼貌,方蕴宁应该立刻离开。但某种直觉让她停下了脚步。当隔间门打开时,她看到了面色惨白的周汀钰。

周汀钰显然没料到会在这里遇见她,一时间僵在原地。她额前的碎发被冷汗打湿,唇上的口红已经斑驳,整个人看起来摇摇欲坠。

"汀钰!"方蕴宁顾不上称呼礼节,一个箭步上前扶住她,"你怎么了?是不是胃病又犯了?"

周汀钰条件反射般挣脱她的手,踉跄着走到洗手台前:"方教授不必费心。"她拧开水龙头,声音比水还要冷,"只是有点晕电梯。"

骗人。方蕴宁太了解周汀钰的胃病了,那是在商学院读书时饮食不规律落下的病根。以前每次发作,方蕴宁都会煮一锅小米粥,强迫她喝下半碗才准继续工作。

"你包里有没有药?"方蕴宁不理会她的疏远,直接问道,"以前那个进口的胃药..."

"程秘书会处理。"周汀钰打断她,用纸巾擦干脸上的水珠。当她抬起头,镜中的眼神已经恢复了清明,"恭喜方教授刚才的精彩表现。"

方蕴宁胸口一阵刺痛。周汀钰宁愿忍受痛苦也要维持这种客套的距离吗?

"汀钰,"她压低声音,"我们能不能至少像普通朋友一样交谈?"

周汀钰的动作顿了一下,然后从手袋里取出一支口红,缓慢而细致地补妆:"我以为两年前我们已经说清楚了。"她的声音平静得可怕,"方教授追求学术理想,我经营我的企业,各得其所。"

补完妆的周汀钰又恢复了那个无懈可击的女企业家形象,只有方蕴宁知道她苍白的脸色下隐藏着多少不适。

"我后悔了。"方蕴宁突然说,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周汀钰的口红停在半空。洗手间外传来脚步声和谈笑,是其他参会人员准备离开了。

"竞标结果会公平决出。"周汀钰最终说道,仿佛没听见方蕴宁的告白,"如果京城大学胜出,我很期待与方教授的专业合作。"她顿了顿,补充道,"纯粹专业层面的。"

说完,她挺直腰背走出洗手间,留下方蕴宁一个人站在镜子前,看着自己泛红的眼眶。

当方蕴宁回到会议室收拾材料时,发现许静禾正与程兮月交谈甚欢。更让她意外的是,周汀钰也站在一旁,神情比刚才柔和许多。

"...这本古籍经济学论文集确实很难找,"许静禾正说道,"我是在台北一家二手书店偶然发现的。"

周汀钰眼中闪过一丝兴趣:"1982年那版?"

"是的,周董事长也知道?"许静禾惊喜地问。

"略有涉猎。"周汀钰微微一笑,那笑容让方蕴宁心头一酸——曾经这样的学术交流是她们之间最平常的互动。

程兮月看到方蕴宁走近,立即恢复了职业表情:"方教授,您的团队可以乘专用电梯下楼,已经安排好了。"

周汀钰没有再看方蕴宁一眼,转身与程兮月低声交谈起来。许静禾回到方蕴宁身边,眼中还带着兴奋的光芒。

"周董事长比想象中平易近人,"回校的车上,许静禾小声说,"她居然对19世纪欧洲经济思想这么了解。"

方蕴宁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胃里像压了块石头:"她大学时辅修经济史。"

话一出口她就后悔了——这种熟稔的口吻太过明显。果然,许静禾投来一个探究的眼神,但体贴地没有追问。

当晚,方蕴宁在书房工作到深夜。电脑屏幕上是她修改过的项目方案,无论竞标结果如何,她都想做到尽善尽美。手机屏幕突然亮起,是许静禾发来的消息:

「方老师,刚收到程秘书邮件,通知我们明天下午三点去听澜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我们成功了!」

方蕴宁盯着这条消息,心脏狂跳。这意味着接下来至少三年,她将有正当理由频繁出入听澜集团,与周汀钰保持专业往来。

她打开抽屉,再次取出那个装着照片的信封。最上面一张是周汀钰在她们第一次学术合作结束后拍的——那时听澜还只是家中型企业,周汀钰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在庆功宴上偷偷对她眨眼。

方蕴宁轻轻抚摸照片上那张年轻的笑脸,喃喃自语:"这次我不会再逃了,汀钰。给我一个弥补的机会。"

窗外,四月的雨悄然而至,轻柔地敲打着玻璃,像是遥远的回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