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听完小荷的转述,那边便有人来传话,说是皇后召见。
“参见母后。”我立刻去了椒房殿拜见皇后。
“娴儿不必多礼,快起来吧。”皇后令侍女上前搀扶起来就座,说着又令人捧上几个精致的匣子,“这是最近西域进贡的首饰,我看颜色很衬你,便想着让你带回去。”
“多谢母后,不过这也太多了,何不让三妹妹也来和我一起挑选。”
“她呀,向来不喜欢这类华贵之物,我看你比她合适。”
我打开匣子,里面都是些宝石玛瑙镶嵌的步摇、金钏之类,华贵张扬,的确和李云茵平日里的着装风格不一样。
“其实,今天叫你过来,是为了另一件事。”皇后看我收下匣子,缓缓开口了。
“可是和亲之事已经定下来了?”我心中早有准备。
“是的,”皇后叹了口气,“朝中现在主和派居多,你父皇纵有心出兵,但没有朝臣支持也难以成行。和亲之事,也只能同意……”
“娴儿明白。”事到如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但本宫是看着你长大的,我心里把你当做我的亲生女儿,现在要让我看着你独身一人远嫁匈奴……”皇后的声音开始哽咽,急忙拿起手绢擦泪,“这是万万不能的。”
“母后……”记忆里,当时我考上外地大学离开孤儿院时,一向坚韧温柔的院长也是这样流泪,眼前的身影逐渐和记忆里的影子重合起来,我也几乎忍不住要流泪。
“所以,”皇后擦完泪,突然像是下定决心,“本宫决定劝陛下派柳烟前往和亲。”
“母后?”
“娴儿不必担心,陛下疼爱你比本宫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一定会答应的。”
“但柳烟是柳将军的侄女,更是柳家本宗唯一的亲生后裔,倘若让柳烟和亲,岂不寒了百姓和将士之心?”
“但你父皇也定然不会为了所谓的天下非议而把自己的亲生女儿拱手送人。”皇后又看向我,解释道,“答应和亲只是缓兵之计,等匈奴锐势一过,朔国定然反击,到时再将柳烟接回来,好好安置,也没人能说什么。”
“那我……”
我心如乱麻,虽然这个结果我并非没想到,但或许在这里生活的时间还不够长吧,我现在还不能接受这样的处理。
“是的,若柳烟和亲而你尚在闺中,的确难免惹来议论。所以,本宫准备让陛下再下一道旨意,为你定亲,对外便宣称早就为你许了人家,这样的话,也无人指摘。”
“定亲……父皇母后可是已经有了人选?”我有种不好的预感。
“我们确实有几位人选,本来……陛下看好谢青,可你说不愿。后来,便是我那不成器的侄儿,但他最近又惹下祸事。所以,今日叫你过来,正是为了这事。”
皇后看着我,表情变得严肃:“娴儿,你是备受宠爱的嫡公主,也只有第一流的俊彦才能配得上你。你老实告诉我,你现在对谢青,可还有意?”
母后你这是把我往死路上推啊,我要是嫁给了谢青,岂不成了名副其实的恶毒女配。
我在心里默默回忆起各种“恶毒女配陷害女主使之远离男主并取而代之,女主重生归来与男主难分难舍,恶毒女配恶有恶报”的剧本,好家伙,原来我正在照着这个剧本进行下去吗。
“不,儿臣已经不喜欢谢青了!”我激动地反驳。我心中警铃大作,最险峻的抉择已经摆在眼前。
“你这是……”皇后也被我的反应吓一大跳。
“母后,此事儿臣自有计较。”我现在只想平静一下,理清人物关系,“还请母后再给我一段时间,儿臣一定会给您,还有父皇一个满意的答复。”
“好吧,你若是改变了主意,可以随时来告诉本宫,本宫帮你在陛下面前说话,记住了?”
“是,多谢母后,那儿臣就先告退了。”
我一路走出椒房殿,小荷担忧地走上来:“公主您……”
“没事,”我勉强扬起微笑,“快到晚膳时间了吧,我今天想吃枣花酥,小荷你去吩咐一下。”
小荷走开了,我一个人走回广明宫,路上却是前所未有的激动,终于窥见了这个世界的一角,终于要走宫斗线了!
现在的情势很明显,要么我去要么柳烟去,帝后偏向于选择柳烟前去和亲,这样一来,为了堵住悠悠之口则我马上也会成亲。
不论我的真实想法如何,柳烟已经和我绑定了,只要柳烟前往,则我这个二公主脱不了干系——至少在男主谢青那里,正是我利用自己的权势驱逐柳烟去了火坑。
那么接下来呢,以那日柳烟的言行,她即使去了匈奴恐怕也不会闲着,谢青目前虽然官职不高,但凭借家世和才华,青云直上指日可待。
不出几年朔国和匈奴之间必有大战,柳烟回来之后,我该如何自处?更不提现在帝后更有把我嫁给谢青的想法。
以上只是第一层,不论我去不去和亲,最终的结局都不会好,也正因如此,我才一度迷茫而不知所措,但现在我突然有了新的发现。
假如把我、柳烟、谢青三人的关系放到朔国朝堂势力格局中,又会如何?
目前,朔国朝堂之上大概分成三股势力。
柳家和谢家是开国以来的老牌世家,谢家主文而柳家主武。
谢家绵延至今已经不如往昔,原本,作为文臣受天子重用理所当然,但现在的朝中职位已经大部分被苏家或其他人占据,因此虽然有着皇室以下第一世家的名头但也只剩下名望而没有什么实权。
柳家在前代武帝时曾煊赫一时,又一直驻守北境拥有实权,但主要忙于对外事务,并不经常参与内政争论,算是较为中立的一派。现在柳将军壮年去世,柳家大受打击,未来如何还不可知。
唯有苏家,因为连续出了现任苏皇后和右丞相从而一跃成为实权大族,其权势可谓是如日中天。
但苏家也有忧患,那便是所有王朝都离不开的太子之争。
现任皇帝已近知天命之年,虽然身体康健但毕竟有山陵崩的一天,如何让家族权势在下一朝延续下去便是最紧要的事情。
皇帝的嫡出儿女是三女一子,前两位女儿为前任柳皇后所生,后面的一女一子则是继后苏皇后所生,其余皇子皇女都不足考虑。
柳、苏两位皇后均是世家大族出身,更都是足以成为后宫楷模的贤德皇后,故而母亲的位份尊卑难以成为决定太子人选的因素。三女一子中,二公主骄纵,三公主娇弱,唯有长公主李云晏和幼子李云曜是太子之位的人选。
长公主李云晏是帝后的嫡长女,自小由元后教养长大故而颇有元后之风,为人文武兼备不输男子,更有一颗关注家国大事、议论朝政的拳拳之心,若不是身为女子,恐怕太子之位已经收入囊中。
唯一的皇子李云曜是帝后幼子,现年不过十二岁,还只是上学的年纪。
成熟有能力的长女还是懵懂天真的幼子,这两位人选成为横亘在朔国朝堂上的争论话题。
本来,按照朔国律法,立长公主为皇太女理所当然。可惜,律法毕竟不是现实,朔国虽然允许女子进入朝堂,但却要付出比男子多几倍的辛苦,至于皇太女,则朔国开国百年来只有一次先例,而那位皇太女却是恶名昭著的昏君,登基不过一月便被辅政大臣废黜。
更可惜的是,元后在生下二公主后不久便因病离世,当时的柳家家主柳悉将军为人颇为神秘,对自己的侄女并未有过多关注。
但即使如此,长公主及笄之后,是立皇太女还是立皇太子甚至在朝堂中掀起了一场大议礼的争论。
支持皇太女的人认为,长公主为人聪明睿智,定不会重蹈覆辙,正是法理上的皇帝继任者,反对派则认为既然已经有嫡子则又何必舍近求远立皇太女,况且陛下春秋尚早,皇太子总有一天会成人……
皇后本人对这场争论保持沉默,皇帝则从有倾向的沉默走向愤怒,最后平息这场争论的还是长公主本人,她选择了清贵但无朝堂势力的长孙家公子长孙枫作为驸马,随后自请前往北方边境镇守,以此表示自己一心为国而丝毫不敢窥探帝位。
皇帝因为之前的沉默而对这位他本人也十分欣赏的大女儿心存愧疚,于是同意了她的要求,并且厚加赏赐作为安抚。
总之,长公主离开京城了,唯一的皇子李云曜似乎已经是默认的下一位皇帝,但北方匈奴的突然发难使得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尚未最终确定的人选问题。
在外部有匈奴虎视眈眈的压力下,立十岁的皇子为太子显然不是明智的决定,更何况更为合适的人选——长公主李云晏正在边关成为抵抗匈奴的最后一道防线。
那么回到朝堂,如果我是苏家,现下会怎么办?
长公主虽然有能力,但朝堂根基太浅。大皇子则相反,虽然本人无甚特点,但他有苏家作为后援。
所以,为了让大皇子顺利登基,苏家有一件事是必做的:那就是拉拢朝堂势力,更确切地说,是拉拢谢家。
柳家虽然并不完全支持长公主,但新任的柳家家主柳焕曾经当过宫中伴读,在北境与长公主也有往来,相比之下恐怕会更倾向于长公主,因此,对于柳家,想必苏家的态度是能拉拢则拉拢,否则便除之。
具体到和亲这件事上,我虽然和长公主一母同胞,但只是一个普通的公主,对朝局的影响有限,柳烟却是柳家本宗仅存的姑娘。
如果让我和亲,至多不过是激怒长公主,这对现在的苏家并没有好处。
如果让柳烟和亲而让我嫁人——最好还是嫁给谢青,那么柳家内部便会对是否支持长公主产生怀疑。
同时,如果还是原身的我一定会答应嫁给谢青,则相当于再一次巩固了苏谢之间的联盟。甚至,如果“我”再晚一点意识到这些,则早晚会成为帮助苏家蚕食谢家的棋子。至于我的下场如何,没人会关心。
可是他们没想到,谢青和柳烟彼此有情。不,这不是关键,即使谢青喜欢柳烟,只要“我”还是原身,则无非是进一步将柳烟和亲的罪名嫁祸给我,就算谢青不愿意娶我,还有苏家小姐和李云茵可以嫁给他。
我突然想到那日茶楼里谢青说的话,毕竟是男主,看来这些情况他已经知道了。所以,真正的破局关键,确实在我身上。
我豁然开朗,怪不得皇后和李云茵一直向我暗示让柳烟和亲——无论她们是知道苏家阴谋还是单纯为我着想,这条路都绝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