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剧烈的咳嗽。肺里似乎灌满了铅。
地狱之门似乎已经向她伸出了手,丝毫不顾她对这尘世的千般留恋。
她还这么年轻,却病体瘦弱,像是风烛残年。
太子已经在甘露殿求了几日,求陛下大赦天下,再度三千俗家子弟出家,为母祈福。
她几番慈爱地抚着太子,“大赦天下是国事,不可因我而废国家法度。若为一人大兴佛事,也易滋生流弊。如果做善事就可以积福积寿,我一生又何尝做过恶事?”
说到这,她竟然停了下来,短了几分气息,接连地咳嗽。
她想到她曾亲手赐死一个善良的女子。而她却不顾一切地保护着大唐皇帝,保护着她的丈夫,也保护着她。
这,是唯一的“恶事”吧。如果她也曾经对不起谁。
她一生待人宽和,无论嫔妃、宫人,再不得宠,出身再微贱,能帮的她都尽量帮。唯有对她严苛。
她是皇后,她是宫女。天壤之别。为什么?她有什么可怕的?
她日日一身宫女的衣服,顺从谦卑。一生就穿了一日华服。她也就远远地那么一望。
她满心窃喜地默念,幸好她将不久于人世。否则她的陛下,便会和她交心,和她成为灵魂伴侣。
虽不至于废后,但她也不想有所恐慌。
她骄傲了一生。她甚至喜欢看陛下对那些侍妾的冷漠,也不介意数一数,陛下到底有多少一夕朝露后就弃之不顾的女人。
但她却曾经真的忧心过陛下对一个宫女的些许温和。
若不是当年秦王府的情势,若不是无人可用,无人可信,她会死得更早。从她见到她跪在身前做宫女,被秦王看在眼中的第一刻起,她就开始暗自抚摸着原本为自己准备的毒药。
那是为全她与秦王的旷世深情,也可以用来为此而扫清障碍。
她说她不是这个世界的人?来自未来?她当时听到,曾经笑出声来。这是什么争宠的伎俩,这么新鲜,也亏她想得出来。
好在她自寻死路,非要为陛下做那件事。这倒省了她多少功夫,她肯定活不了多久。
但如果她要真的要争宠,这又是为了什么?这又如何能想得明白?
那一日后。陛下许久都没有去过任何一个妃嫔的宫中,也没招过谁侍寝。他要留着甘露殿中那个女子的味道和温度,让怀念保留得更久。
这是动了心,又伤了心,又失去了。
她的错——陛下一度这样认为。若不是她的坚持,她并用后宫的流言和前朝的谏阻,她也不至于那么快就死了。
但这不公平,这也是陛下自己的决定和选择。
她又为他生下了皇儿,陛下自然不会再怪她,还如从前一般恩爱。但她却不下几次的糊涂起来,她不知道,陛下究竟是真的爱她,还是无人可爱。
从那以后,他的后宫像军队一般规整。皇后、四妃、九嫔、二十七世妇,填的满满当当。哪里缺了,就补上。
除了皇后,通通都无宠。但皇家需要子嗣,该有的还得有。十年间,皇后就又一口气生了四个孩子。嫔妃们也不甘落后,运道好的,接连报喜。一共生了十三个皇子,二十一个公主。她主持下的后宫,实在对得起陛下,对得起大唐皇室了。
但就是缺那么一个人。也许不是她,但却再也没出现过。
陛下把自己埋首于朝政,一心扑在国事上。奏章堆积如山,用兵,内政,外交,样样无可挑剔,明君圣主,没有谁再会怀疑,从古至今,鲜有君王比他做得更好。
他却很少休息。几年才去一次骊山温泉,九成宫、翠微宫就更别提了。妃嫔、皇子公主都有抱怨,跟不上他的节奏,读不懂他的宏图。他根本不顾,谁能重于他的江山社稷?
宫中许久没有新人了。她试着为陛下选妃。看上了郑氏女,难得陛下点头,匆忙就下了聘。却发现郑氏原来是有了婚约的,被魏征一顿谏阻,退了回去。陛下淡淡的,只说无妨。
到如今,天可汗,千古一帝,不可一世的陛下,心中难道还会念着那个宫女吗?
不念了,的确。早已不念了。但陛下,也不需要灵魂之爱了。他只需要女子侍寝。
那便供养鲜花吧,再用天家恩露滋养。长孙皇后,是出了名的贤德。她从不阻拦。也不会过问陛下宠幸过谁又抛到脑后。宫里做了半辈子采女、御女的人,竟然那么多。
……
只是如今,她缠绵病榻。无人能封高位,也无人能够替代自己。她要如何,才能给陛下留一个可心的人。
她甚至开始怀念她。若她还在,自己就能放心的走。
她是宫女也好,嫔妃也罢,有她服侍着陛下,她便再无担忧。陪伴他,不离不弃。他也能轻松些,发脾气,使性子,暴躁,也有个由着心性的去处。
她还能帮她照顾承乾、丽质。她那般隐忍、那般温顺,她的好处怎么那么多?
她开始后悔,甚至恨她。她当年是疯了吗?她为什么要那么做?她分明那么通透,聪慧,能看不懂未来的命运如何?向死而生,就那么美吗?她此生还从没见过。
她突然想到她那一次领了她赐的毒药,还叮嘱自己“接连生育,于凤体无益处。气疾更要多多保养”。而去年生完了新城公主,她就几乎下不了床。
果然,她什么都知道。
但她也实在力不从心了,不去追究了,她还有更重要的事叮嘱二郎……
她的身后,远远不像她那么简单。她只留给了陛下消失的美,心里的痛。而她,琐琐碎碎,儿子女儿,兄弟子侄,亲信老臣,都要念叨一遍。
幸好,想说的都已说完,除了一直压在胸口的那件事,那个人。
贞观十年八月。长孙皇后崩逝于立政殿。十一月,葬于昭陵。年仅三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