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乌烟碧 > 第57章 郑家

乌烟碧 第57章 郑家

作者:善建的咸鱼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6 16:57:47 来源:文学城

这几日,时晴,时雨。

朝堂上一片安宁,诸臣见面皆和和气气,笑语相谈。

为官者都知晓,八月乃大胤吏部考核之期,只要安安稳稳地度过此月,不被御史台弹劾,次年便可安枕无忧。

是日,朝议将启。

清和殿外,未至月落,天色尚昏,众臣立于各自的位置,静待早朝。

一位站在最末的工部官员畏寒,冷风一吹,遍体生凉,忙不迭地拢袖搓手,“真是一夜入秋,毫无征兆啊!”

另一官员笑道:“今日恐怕又是个阴雨天,所幸明日便休沐,我家夫人早已备好桂酒、月团,几个孩子都等不及了……”

二人官秩不高,站在离宫门不远处的地方,听到身后传来声音。

回首一望,叶蕴之走到宫门前,身边还有位褐衣老妇。

二人慌忙屈身低头,余光扫过去,叶大人指着宫道一侧,似乎是在嘱咐那老妇在此地候着。

众臣窃窃私语之际,内侍拖着尖长的声音喊道:“入,殿!”

————

鸿胪寺卿呈上应国国书,恭身禀道:“陛下,照国书所写的日子推算,应国的彦月公主不日将抵达京城。”

皇帝飞快地瞥了一眼国书,“彦月公主远道而来,鸿胪寺可已准备妥当?”

“公主随行约有百人,房舍、衣物、膳食等皆已备好。请陛下放心。”

皇帝随意地点了点头,神情露出几分疲惫。

接连几日,庆嫔夜夜痴缠,柔情缱绻,铁打的身子,也难消受美人恩!

皇帝倦欠,“诸臣若无事,便退朝吧!”

御史大夫叶蕴之跨步而出,“臣有本奏。”

“允。”

叶蕴之道:“陛下,盐业经营权之归属已经争执数月,臣以为此事不可继续延宕,以免伤及赋税。郑韩两家皆已签下契书,承诺盐收超往年两成。另外,两家皆向朝廷呈上经营要略,并与京城盐商立下盟契,如今只待朝廷决断,请陛下圣裁。”

皇帝眼皮不抬,“郑檀和韩少初如今何在?”

随侍一旁的胡总管垂着头,低声道:“都在殿外候着呢。”

“宣吧!”

人还未至,户部尚书柳德开口道:“韩家之前曾出售假盐……”

叶蕴之沉声道:“售卖假盐的掌柜突然暴毙,大理寺言此案疑点重重,尚不能定论。”

柳德道:“即使如此,也是韩家任人不察。”

“韩家在京城共计一百二十七家商铺,门下掌柜良莠不齐;出事的第三日,韩家已自行发现端倪,及时清理门户;若因此摒除韩家,实在有失偏颇……”

皇帝袖起双手,半靠于椅背之上,视线漫不经心地扫过景相和太子。

二人皆神情淡然,若有所思。

皇帝冷眼旁观,照今日之势,郑韩之争必有一个结果。

“那依叶大人所言,该如何评断?”柳德敛眉问道。

叶蕴之突然朝御座拱手施礼,声音低沉和缓,“陛下,郑檀谋害胞兄,罔顾人伦法度,乃是不仁不德,罪大恶极之人。臣惟恐有人混淆圣听,指鹿为马!”

叶蕴之在朝中素有贤名,他面容生得端正,双眉飞长,弹劾朝臣时,威仪赫赫,气度绝然。

满殿为之一震。

“叶大人!”柳德拧眉,“御史台掌百官纠察,何时管起命案来了?”

“历来难疑要案,御史台皆负监察之责。此案既事关盐业经营,又牵涉朝中重臣,御史台自然当仁不让。”

此时,郑檀、韩少初进入殿中。

皇帝轻声道:“郑檀,叶大人说你谋害胞兄,可是实情?”

“这从何说起!”

郑檀惊然失声,倏地伏跪于地,“请陛下明察!若真有此事,臣甘愿在文华门前受千刀万剐之刑,挫骨扬灰。”

毒誓发得又狠又绝。

皇帝目色温和,轻声道:“郑家主,起身说话吧。”

复又望向叶蕴之,“叶卿素行高洁,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但也须得给郑檀一个解释的机会,不可人云亦云。”

听到皇帝的这番维护之言,叶蕴之亦挺直着脊背,不堕半分仪态。

“这是郑檀兄长遗孀李氏亲笔画押的供词,言明二十年前,郑家本属意郑檀之兄郑松继任家主之位,可是郑松突然失踪,这才选了郑檀。两日后,郑松的尸体现于崖下,被乱石戳得面目全非,死状凄惨。

郑松失踪之后,李氏曾亲眼见到郑檀偷偷焚烧郑松的衣物,后来更将郑松住过的院邸变卖作他途。”

“叶大人!”郑檀喝断道:“言之凿凿,却非实证。”

叶蕴之不慌不忙,拿出第二份供纸,“这是大理寺卿林居正大人亲自去柳州取的证供。郑松失踪的那一日,有两个进山采药的村民亲眼见到你出现在郑松掉落的山崖。”

“那又如何?”郑檀沉声反问。

叶蕴之继续道:“那山崖是柳州一个偏僻的小山头,周围荒无人烟,你去那儿做什么?”

郑檀面色不改,“那山上草药繁茂,我听说有一味草刚好能治家母顽疾,我去碰碰运气,或许兄长也是一片孝心,却运气不好,不慎跌落悬崖。”

郑母已逝去十几年,究竟有没有此事,谁也无法查证。

众人望向郑檀的目光起了些微变化,自古为争财夺利而兄弟残杀的事情并不少见,何况郑家富可敌国;但见郑檀神态自若,又纷纷纳罕。

“那你如何解释这个?”叶蕴之扔出一张纸笺,“这是当年郑松的尸验单。”

复又拿出一份文卷,“这是柳州前刺史方耀的证词。”

郑檀神色微凝,下意识地瞥了柳德一眼。

叶蕴之继续道:“仵作当年验出,郑松并非摔死,而是被割颈致死。方耀承认,你当年行贿于他,让他改了尸验单,将此案作意外,草草了结。”

“郑檀!”他神色肃然,厉声喝道:“你还有何话说?”

郑檀默了半晌,突然叩首道:“听闻叶大人已将臣的寡嫂带至宫门外,臣想见一见寡嫂李氏。”

众臣面露不屑。

刚才立毒誓时说得轻巧,如今一败涂地,却犹要做困兽之斗!

人证物证聚在,李氏的证词根本不算实证,就算他逼得李氏当场反口,又有何用!

女子不可入殿。李氏到后,在大殿前的石阶处跪拜下来。

她年约五十,面容苍老,满眼惊惧。

郑檀回首望她,沉下脸来,“嫂嫂,是你说大哥死于我手?”

李氏不敢抬头,浑身发抖,半晌才颤声道:“是!”

“这是陛下面前!”郑檀大声喝道:“你想清楚!欺君之罪,是要被杀头的。”

李氏抬眼望去。

日光照不进大殿,若明若暗,御座高高在上,雕刻其上的飞龙腾跃而起,张扬的利爪闪着金色,令人目眩。

还有郑檀那双阴鹜的双眼,在人群中犹如鬼目,正森森地望着她。

她吓得低头,面色煞白,身子抖如筛糠,几乎要晕倒在石阶上。

皇帝开口,“郑檀,这都是假的?”

郑檀伏地叩首,“叶大人所呈供词属实……”

话音一顿,他抬头朗声道:“但是,那具尸体却不是我兄长郑松。”

皇帝闻言,双目愕然。

满殿震惊,却又听郑檀继续道:“陛下,臣有罪!”

皇帝喝道:“说清楚!”

“那具尸体是臣从邻县买来的。府衙里常有死刑犯在行刑前病死狱中,通常官府会将尸体割颈,扔入乱坟岗里,臣花银子买了这样一具与我兄长体形相当的尸体,划伤脸部。

家兄郑松自幼喜欢舞刀弄枪,不喜经商,与爹娘有过数次争执。当年他执意离家,让臣帮他假死脱身,他一直活着,每年都会给臣寄信。”

如此内情,实在匪夷所思。

皇帝怔了半晌,蹙眉道:“郑松如今在何处?”

郑檀沉默了一瞬,“回禀陛下,自十一年前起,臣再也没收过家兄的信,自此失了音信。”

“咚……”

跪着的李氏在听到“十一年前”时,骤然晕倒在石阶上。

叶蕴之和林居正相视一眼,面沉如水。

皇帝望向景郦,“景相如何看待此事?”

端坐于交椅的景相缓缓地站起身来,双眸矍铄,目光沉然,“若郑檀所说为真,老臣以为,此乃郑家家事,与盐业权无关。”

柳德轻声笑道:“虽说是家事,郑檀助兄假死,也是德行有瑕。您说呢?叶大人!”

这话意有所指,既然叶蕴之说韩家售卖加盐是小事,那么郑家假死这桩家事自然也不能影响到郑家的经营权。

此乃以退为进!

御史台今日之举,必要负失察之责;就算单单只是为了安抚郑家,韩家也赢不得;更何况皇帝和景相原本就属意郑家。

满朝文武静立无言,眼观鼻,鼻观心,内心思绪翻涌。

……

针,刺入百会穴。

李氏悠悠地醒转过来,身子抖得有如风中飘零的落叶。

胡总管进来禀道:“陛下,郑家主所说的信件皆已呈上,确系郑松亲笔。”

“民,民妇有罪!”李氏面无血色,一脸的灰败,“民妇故意冤枉郑檀,恳请一死谢罪。”

郑檀先一步道:“陛下,家兄曾在信中提到,李氏全然知情。如今他生死未卜,请陛下暂留李氏性命,臣想问清楚家兄的下落。”

皇帝颔首。

“兄长何在?”

“夫君已故!”

“何时亡故?”

“十一年前。”

“如何而死?”

大殿突然陷入死寂,李氏嘴唇抖动,半晌不说话。

郑檀凝目而视,眼底一片幽深,缓缓问道:“或者,我换一个问题,到底是谁指使你来冤枉我?”

众臣眼神轻动,余光扫过一人。

——太子卫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