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寄林走出207病房,眼前还有殷莲无法聚焦的空洞的眼神。那是两个黑黢黢的洞,一眼望不到头,看不见出逃的希望。
卜甜站在走廊上,见到的就是一个强装镇定的江寄林。“师父,您的袖口翻起来了。”她指出他的失神。
江寄林把袖口翻回去,整理好,连同心情一起收拾妥当。
等到再度看向卜甜,他又恢复原本的样子:“姜曼榆的信息你查的怎么样了?”
卜甜挥挥手上的文件夹,“能查到的都在这里。”
姜曼榆是江州本地人,从小到大成绩优异,保送进江州市一所很著名的大学计算机系。大学时她的成绩也很优秀,年年都是奖学金得主。大学毕业以后,她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最后一份工作就在元荣集团。
她在元荣集团认识殷远峥。文件资料没有详尽描述她对殷远峥的爱意,只有时间数字告诉卜甜和江寄林,姜曼榆在工作第二年辞职嫁人。
姜曼榆一定是爱惨了殷远峥,否则她不会放弃她那份高薪还双休的工作的。
1993年,姜曼榆和殷远峥婚后第二年,她在江州市妇幼保健医院生下殷姜,又两年以后,她在同一家医院生下殷莲。
此后她的生活如何,是否快乐,是否轻松,有什么苦楚,档案没有过多记载记载。直到2006年的秋天,姜曼榆开始频繁出入江州市的精神病院。次年夏天,姜曼榆的名字出现在死亡证明上。
她生前有重度抑郁症,常常不吃不喝,器官已经开始衰竭。因此她的死因上哪怕是窒息也没有引起人过多的注意。一把火烧了,殷远峥把她葬在江州市的墓地里。
姜曼榆一生三十六年,由薄薄几页纸写尽。
江寄林合上档案,对卜甜说:“元荣的那个霍总一定有什么问题。但是像他这样的企业家,我们不能没有证据就随便询问。我想去一趟江州,殷莲在那里还有一套房产。我想过去看一看。”
江寄林瞥到卜甜的表情,又添一句:“没事,我自己去就好。”
“不用的师父。我可以和您一起去。”卜甜意识到对方在照顾自己的情绪,“我们是去办事,我不会让其他的事情影响工作的。”我不必回家。这句话卜甜没说,也觉得没有说的必要。
卜甜的老家凤凰村是江州市的下属县城的下属村子,虽然都算是江州市,但是离市区也要几十公里。她和父亲还有弟弟已经十多年没有联系过,前几年她回了一趟老家也没有踏进自己家门半步。她完全可以不回家。
“那好。”江寄林很快做出决定,“我先去得到殷莲的许可,然后和局里汇报一下。你买下午的车,我们今天就走,早去早回。”
卜甜把看管凌荇的活儿交给了局里两位女警。她没有和凌荇告别,除了认为没有必要以外,卜甜光是想到凌荇就已经开始头痛。
买好票,收好行李,卜甜和江寄林坐上高铁是下午一点半。
前往江州的高铁要开六个半小时,江寄林坐在靠走廊的位置翻看资料,卜甜的资料摊在小桌板上,眼神却落在窗外。
树木和田地飞快的后退,希森市熟悉的面貌在眼里渐渐褪色疏离,卜甜好像又看见了凤凰村永远的黄土,扫不干净的灰尘落叶,种不完的田和做不完的饭。
记忆中凤凰村永远都是雾蒙蒙的,不是白雾,是灰色的霾。家家户户都在烧炭,蒸馍。妈妈死了以后,卜甜每一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发面、蒸馍、洗洋芋、切洋芋、煮洋芋……她年纪小,光是做饭就要好几个小时。一开始的时候面发不起来,弟弟和爸爸都不愿意吃死面馍,爸爸嫌她笨,饭都不会做。她挨了几顿打,小腿上带着还没有干透的血痕去向隔壁邻居大妈请教怎么发面。
邻居大妈又是叹气又是心疼,给卜甜上药教她做饭,卜甜本人都没有大妈那么难过。所以卜甜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不会多愁善感的人。
多愁善感需要时间,卜甜的时间被家务和学习填满,她根本分不出多余的心思。
时至今日,离家的路越来越近,卜甜倒是多愁善感起来。
卜甜想起院子墙角藏着盛青梅的小坛子,她离家时是逃的,那个小坛子里的青梅肯定早就烂了,发霉长脓,孕育了无数蛆虫。卜甜又想起家里的灶台,那是她和妈妈曾经待得最多的地方,冬天还能烤烤火,夏天就是蒸笼,热得好几次卜甜都要在里面昏倒。卜甜最后想起那个带她逃离这里的人。
——她的初中老师,到村子里支教的大学生刘瑶。
卜甜读初中那年,是刘瑶来凤凰村支教的第一年。
破败的教室,面孔灰扑扑的同学,卜甜记得自己班级里唯一的女生。为此爸爸还自夸很久,说他虽然有儿子,但是也没有忘记女儿,他给女儿上初中,对女儿和对儿子一样宠爱。
卜甜早不听爸爸说话了。她每天做完家务就去学校,一点时间都不敢浪费。她记得妈妈生前的遗言,她要考大学。
刘瑶很自然的对这个又勤奋又唯一的女同学多留了几分心思。她会关心卜甜的学业,也会给卜甜买新衣服。卜甜第一次来月经也是刘瑶教她用的卫生巾。
初中毕业时,卜甜的爸爸要把卜甜嫁给村里的一个男人。卜甜不愿意,挨打以后从家里逃了出来。
她什么行李都没有带,只带了一身伤,敲开刘瑶家的门希望能得到刘瑶的收留。
刘瑶二话不说带卜甜进门,帮卜甜上药,替卜甜出头。
卜甜高中的学费和生活费是刘瑶给她出的,那个说对女儿和儿子一样宠爱的父亲早被揭掉了假面具。后来卜甜考上警校有了奖学金,她把这些费用一点点攒下来,全都还给了刘瑶。
“在想什么?”江寄林喊卜甜回神。
卜甜收回目光,对师父微笑:“在想以前帮助过我的老师。”
江寄林合上资料,他看了一路的文件也有些累了。揉了揉膝盖,他说:“你以前和我说过,我记得是刘老师。你前两年还请假去看过她。她现在怎么样了?”
刘瑶过得不怎么好。
她那样性格的人,所有贫困的学生她都记挂在心上。原本支教就赚不到什么钱,她还要把为数不多的钱供学生读书。
卜甜有空时给她打电话,她多数时间也在说她的学生们。电话里她的声音听起来就疲惫,又时常咳嗽。说村子里的冬天格外冷。卜甜挂了电话就给她寄了几百个暖宝宝,只是暖宝宝最后也落到了学生的口袋里,刘瑶自己一个都没有用上。
想到这里,卜甜忍不住叹气:“总之还是一心扑在孩子身上。我听电话里她一直在咳嗽,肺病估计比前两年还要严重了。”
江寄林的手搭在膝盖上,想了想说:“你有空问问刘老师,学校里最近还缺什么,或者有什么学生要帮忙的。我记得你在捐助一个学生。”
“恩。”卜甜点头,“我一个朋友的女儿。”
这个朋友就是当年比卜甜弟弟早一个月出生,村子里说她是小灾星,克死母亲的那个小女孩。
小女孩在村子里的流言蜚语中长大,日日叫人戳着脊梁骨。只有卜甜会和她和颜悦色地说话,教她认字。卜甜像母亲一样告诉她要读书,上大学。可是她没有卜甜的勇气。十四岁她听从她爸爸的意思,嫁人以后很快生了孩子,现在二十六岁的她是三个孩子的妈妈。
两年前,她大女儿十岁的时候,她老公就不想让孩子读书了。她偷偷打电话给卜甜,求卜甜帮忙,换得了女儿上学的机会。
江寄林了解卜甜的过往,也能猜到村子里女孩的境遇。他揉一揉眉心,说:“反正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你帮我问问吧,有没有要帮忙的女孩子,我来资助她上学。”
卜甜看向自己的双手。
她从小干活,又不保养,手一直是很粗糙的。指节宽大,并不好看,但那是她一路走来留下的印记。
卜甜向江寄林微笑:“谢谢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