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如意所推行的良种迎来了一场令人瞩目的大丰收!
众多朝廷大臣亲临现场,亲眼目睹了这三种作物惊人的产量。特别是地瓜,朝臣是亲眼看着地瓜被挖出,上秤称量的,地瓜的产量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瞠目结舌。
大臣们面面相觑,心中不约而同地涌起同一个念头:若是能将这些高产的作物推广到全国各地广泛种植,那将会养活更多的百姓,粮食充足就可以增加人口数量,人口增多就会增加国家的实力,他们可以想象着三种高产作物的推广,自己的功绩也会在大盛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就在这时,盛如意当场表示有意进一步扩大良种的种植范围的打算。
此话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官员争先恐后地向盛如意表示,希望能够获得种植这三种作物的许可。
事后,很多中小的官员以及世家、平民闻风而动,纷纷要求种植这三种作物。
盛如意和内阁大臣们多次讨论之后决定,这次推广种植主要在西南和华东的地区,为了限制朝廷发放的良种集中在世家地主手中,朝廷做出规定:申请种植良种的人需要凭借户籍,按照种植的面积领取一定比例的良种,秋天收获的时候,产出的粮食朝廷按价收回。
良种种植推广可以养活更多的人,有了粮食基础,盛如意打算组建海军。
盛如意在开展海外商贸后,大商贾闻风而动,沿海贸易逐渐昌盛就引起海贼的注意,经常有小股海贼袭击出海船只,盛如意为了沿海安全,也是要把军权抓在自己手中,提议组建海军,用于筑牢沿海地区的边防,保护沿海百姓和商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她召集各部大臣商议此事,听到盛如意的提议,礼部尚书便迫不及待地站出来表示反对。他认为组建海军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国库没有钱。
户部尚书对礼部尚书越俎代庖替他说国库没钱不高兴,但是出于组建海军的花费压力以及人员调配等实际问题,他表示中立。
刑部、吏部和兵部尚书则对盛如意的提议表示赞同。其中,兵部尚书更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还着重询问海军兵源的问题,他最是知道组建海军的重要性。
最后,工部尚书问道:“若要组建海军,战船从何而来?”显然,他更关心的是如何打造出坚固耐用且性能优良的战船,以确保海军能够在海上有效地执行任务。
盛如意早有计划,她说:“生源从西北军、西南军及御林军三军中抽调,选拔熟悉水性的将领和士兵,组建海军雏形,这样海军可以更快投入到海运护航中。
海军首次招收,我计划招收两万人,如果在三军抽调的士兵不够两万人,将会在民间招收熟悉水性的百姓补充。
海军大营设在闵省吴江县,吴江县临海,方便海军进行训练。
集训两个月后,留下一万人继续训练,剩余的一万人护送海贸司的海船出海,在护航中进行练兵,下一次出海再安排留守的海军护航,如此往复”。
户部尚书提出意见:“国库空虚,组建海军的费用从哪里出?”。
盛如意也早有打算,她说:“户部只支出海军军费,海军的日常开销和建造海船费用从三个地方来:
第一部分,海贸司的船出海贸易,获获得收益充做军费;
第二部分,海贸司对出海商船收取关税,朝廷在沿海一定区域内保护出海船只安全,有海寇袭击海船,朝廷出兵清缴,也当练兵;如果商船航行超出一定区域,海商可以支付保护费,朝廷继续出兵保护,但是费用会较高;
第三部分,海商运回的货物售卖需要缴纳十分之一的税,毕竟海运利润高。
三部分赚的钱放入专门账户用于海军费用支出,这样既可以缓解财政紧张,又可以扩充海军,保障沿海稳定。
尚书们听取盛如意的意见后,低头讨论,户部尚书得知只需要负责两万海军的军饷,其他不需要户部支出,他就积极表示赞成。
最后只有礼部尚书表示新建海军劳民伤财,国家与商贾争力不成体统。
其他几位尚书人老成精,都知道礼部越老越迂腐,总是无理由反对长公主的意见,最后几人决定少数服从多数,同意盛如意的提议。
礼部尚书拂袖而去,剩下的几位尚书就不明白,就算女子继承皇位,长公主的能力有目共睹,有明君潜质,大盛以前也出过女帝,礼部尚书有什么可反对的,真是迂腐。
几位尚书又花费了三天时间讨论海军招募具体的细节,最后发出告示,在三军中招募海军。
组建海军的消息出来,朝臣们再一次被盛如意的政治才能所惊艳,更多的官员心底支持盛如意称帝。
陈梁有过两次出海经历,所以也报名参军,由于他在御林军中是八品武官,按照告示内容,他到海军中官阶不变。
这也是三军中一部分中、低阶将领想到海军的原因:在原来的军队中上下级之间关系复杂,上升空间有限,莫不如到一个新组建的军队,可能有更好的升职空间。
盛如意为了降低吴家和李家在西北军和西南军的影响力,收回他们一部分军权回中央,她下旨开展军事调动。
报名截止后,抽调西北军和西南军一部分中、高阶将领到御林军和新成立的海军中任职;
以交流学习为名对调两军官阶相同的将领;开展军事比武,提拔一批低阶将领。
盛如意通过一系列的政策,降低李家和吴家对西南军和西北军的影响力,树立了她在三军的威信。
朝中有更多的中低武将受益,也暗中支持盛如意称帝。
礼部尚书出了议事厅,发现身后没人阻拦他,心知长公主的提议得到大家的赞同,想到越加优秀的长公主,他为几个皇子担忧。
礼部尚书赵恩面色阴沉地踏入书房,与早已等候在此的清客开始商谈今日朝会上所发生之事。
“长公主如今是愈发强势了!陛下竟对此不闻不问,甚至还放任她监国理政。难道陛下真有立她为女帝之意?
我等朝臣怎能让一介女子凌驾于男子之上,称霸朝堂呢?”赵恩越说越是气愤,手中的茶杯被他重重地拍在了桌子上,茶水溅出,弄湿了桌布。
清客站在一旁,脸上露出无奈之色,他只能轻声劝道:“大人息怒啊,且不论陛下心中作何打算,单就目前局势而言,长公主监国期间,表现十分出色,就算登基称帝也无可厚非。”
然而,赵恩根本听不进去这些话,他反驳道:“这是牝鸡司晨,咱们大盛也不知是什么国运,无论是拥有盛家血脉的女子,还是嫁入皇家的外姓女子,皆具战斗力强大,野心勃勃”。
清客心想,大盛本来就有女子称帝的历史,也不知道为什么尚书大人总是想不开,只要长公主赞成的他总反对,估计长公主要是称帝,尚书大人的前程也就没了,谁喜欢任用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和自己作对的人,他还是考虑另找下家吧。
赵恩也是有苦难言,他本来支持三皇子称帝,毕竟皇家无嫡子,三皇子居长,继承皇位名正言顺。
但是前一段时间传出三皇子血脉不纯的流言,他通过打探得知静妃不是得天花死的,而是在皇宫与男人通奸赐死的,皇家为了颜面推脱静妃得天花,但是纸包不住火,静妃的死因被传的人尽皆知。
这对于遵守礼仪大过天的礼部尚书来说,静妃的事触碰了他的底线,他不管三皇子是否是皇帝的亲生儿子,决定不再支持三皇子。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赵恩下定决心要支持五皇子登上皇位。
他思忖着,这或许是一个能够改变自己命运和家族前途的重要抉择,并且他公然和长公主作对,自己也知道长公主登基他不会有好果子吃,他决定把宝压在五皇子身上。
于是,赵恩向自己身边的清客请教五皇子能否称帝。
清客听了赵恩的话心想:五皇子志大才疏,真不如让长公主称帝,尚书大人的眼睛瞎了吗,就看不到长公主的优秀,他敷衍的劝说了赵恩几句要慎重选择,回到自己的住处计划离开赵府。
赵恩想到长公主的霸道,更加看不上女子参政议政。
他要求家中的女儿孙女只学习女四书,烈女转等书籍,不允许进去她们读史书。
命令儿子孙子管好自己的妻子女儿,禁止她们外出参加娱乐性质的宴会,由于长公主监国,很多人家为了讨好长公主,会在宴会上增加女子马球比赛,女子投壶,射箭等项目。
他又暗中串联几个反对长公主监国的官员,私下宴会中是讨打长公主的霸道及不放权。
盛如意听到郝仁禀报礼部尚书的动向,她也不在意,女子主政总会被一些眼高手低的酸儒指手画脚,等她称帝了,这些人自然就会闭嘴,如果不闭嘴让他们回家就可以了。
在绝对实力面前,什么都是纸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