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在古代烧瓷器 > 第9章 章节9

我在古代烧瓷器 第9章 章节9

作者:雪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31 02:49:57 来源:文学城

接下来的日子中,崔雁竹除了不停地制作瓦片,还把烧制陶罐提上了日程。

有了前一次的烧成经验,她的速度快了很多,除去晾干的时间,每天都能堆烧三次,每次最多能烧九片瓦片,中间还能多放一个罐子。

半个多月下来,除去损坏和中途烧裂不能用的,她已经有四百六十九块瓦片和五十二个陶制汤盅了。

心满意足地看着眼前壮观的景象,崔雁竹觉得自己接连好十几天的努力没有白费。

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她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捏泥巴,烧泥巴,等到她把额外烧的一个大水缸滚回家,崔家父母都惊了惊,想不到她竟能专注到这份上,还能有所成果呢!

崔二哥看她每天脸擦得白白净净的出去,中午回来就累得午睡两个小时,下午再出去,晚上又灰头土脸的回来。

且随着时间流逝,崔雁竹虽然经常躲在树荫下,可夏天日头大,来来去去的还是晒黑了不少,崔二哥不免有些担心。

又是一日出门,崔雁竹拿上崔父给她小侄儿雕花椒木磨牙棒时顺手做的木条,木刻刀等工具,准备开启今天的工作。

崔二哥叫住她,扣了个斗笠在她头上,摸了摸鼻子,有点不好意思道:“上次赶集买的,你哥我有点私房钱,你可别跟爹娘说啊。”

“行,谢谢哥!”崔雁竹扶着略微有些大的斗笠,又被他叫住了,“怎么啦?”

崔二哥拿起背篓,“咱一起去。”

到了窑炉边以后,崔雁竹打算给他展示一下自己这么多天的“战果”,走到一处枝叶茂密处,猛地一下将遮挡物全部掀开。

崔二哥张大嘴,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了,密密麻麻的瓦片被堆叠整齐,至少有几百片,“妹妹,这是你发现的?”

“什么发现?这都是我烧出来的,不然我做什么让你帮我每天砍柴火啊,我每天烧火,熏得脸都黑了。”

还处在恍惚中的人上前拿起一块瓦片仔细端详,“你一个人烧了这么多!我还当你只是随便玩玩,能烧出个像上次那样的陶罐就很好了,这手艺,我看跟外头卖的也是没什么差别。”

骤然看到这么多瓦片,崔二哥还当是许多年前有人把瓦片遗忘在了这里,被崔雁竹给发现了,不敢相信他妹妹能一个人烧出这一大堆东西。

简直是太厉害了。

两年前厚信村盖砖瓦房的时候,他过去做过工,就给人砌墙装瓦片,崔雁竹些东西就跟专门做的瓦片差不多,甚至拿在手里感觉还更好!

“我烧了六百片不到,等到一千片左右的时候,就能把屋顶那个洞给补上了。”崔雁竹说。

几天前下了两场绵绵的小雨,好在持续的时间都不长,那个破洞漏下的水很快被太阳光蒸干,没见多少潮气。

崔二哥嘴唇翕动,默默算了一下填补漏洞所需要的瓦片数量,“哥给人铺过瓦片,这些瓦够大,还宽,大概是够用的。”

“不如我们先去试试?”择日不如撞日,崔雁竹也确实觉得每日重复,持续的进行同一件事着实劳累,便和二哥一人抱了一堆回家去。

来回几趟以后终于搬空,等待崔雁竹倒水的时间里,崔二哥揉着酸软的腰清点数量,“不对啊,这里怎么才四百八十片?”

崔雁竹放下手中的两个碗,先领着他蹲在床边解惑,“哥,你往底下看。”

闻言,崔二哥探下|身,发现床底被塞满了瓦片,除此之外一旁还有许多瓶状物,“你什么时候搬回来的,我怎么一次也没瞧见?”

崔二哥大怔,仔细回忆崔雁竹每一天的行为,丝毫没有头绪。

“那是你没有用心观察,我每天都运一点回来,这样比较不容易被发现。”崔雁竹长臂一捞,将床底下所有的东西都扫了出来。

今天特别热,只是下蹲起立就能让人身上出一层薄汗,她端起碗一口饮下,才稍微缓解了燥热。

没过多久,崔父崔母也回来吃午饭了,得知情况后,崔父道:“正午大家都不爱出门,咱们现在就去把屋顶补了。”

常言道财不外露,在大家都没有砖瓦房的宏义村,要是一穷二白的崔家突然表现出来家里有瓦片,那可说不好会不会有人因为嫉妒而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

即使说这不是买的,又该如何解释瓦片的来历,难道要说这是一个十四岁多点的女娃一个人烧出来的吗?

痴病一夜消弭本就算奇闻怪谈,如果再被人知道她还有这种本事,崔父不知道自己这近四十的身子骨能不能护得住她。

“是,有道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我们声音放轻点,上面用茅草一点点仔细盖严实了,保准万无一失。”崔雁竹理解崔父的意思,郑重点了点头,准备去院子后面拿梯子过来。

倒是崔母没有动身,她皱着眉头问:“你说的‘皮肤捂嘴,坏笔起碎’是什么意思娘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崔雁竹后心一凉,强装镇定道:“有天女儿远远听到厚信村有人在清晨读书,那嗓门大得我在窑炉那里都能听到,讲的就是这个‘皮肤捂嘴,坏笔起碎’。”

“哦哦,这样啊,能学到点诗书总是好事,都怪爹娘没本事,不能送你们兄妹俩去读书,苦了你们了。”崔母听到她这么说,立刻脑补出一个望着厚信村充满向往,但只能低头玩泥巴的小小人影。

做父母的,总是觉得对自己的孩子不够好,所以心中总是满含歉意。

崔雁竹不这么觉得,她抚了抚崔母的背,“不,爹娘疼爱我,所以我从没感到一丝一毫的委屈,况且日子总会一天天变好的。”

“是啊娘,别伤心了,有地种,有饭吃我就乐,不就是一两句酸书吗,我才不稀罕读呢,咱最重要的是咱们一家人在一块儿。”

崔二哥插话逗乐,崔母总算放松了心情,四人来到屋外,确认周围无人出没后,崔父和崔二哥爬上了屋顶,崔雁竹背着竹篓站在梯子中段,崔母站在最下面扶着梯子。

两个男人把破洞周围的腐坏茅草清理掉,接过崔雁竹从竹篓中取出的瓦片妥善安放,糊上一层黏土,最后再盖茅草,动作迅速准确,几乎看不到瓦片出现的痕迹。

“哟!崔老弟,你们这是修房顶呢?”一道略带些沙哑的声音从不远处响起。

此言一出,崔家四个人一致僵了僵。

崔父扭头看去,是住在村中段的王家老大,叫王金的,他偶尔会和崔父一起钓鱼喝酒,听说他们往前三辈还沾着点亲,是崔父来宏义村那年认的亲戚。

王金今天顶着大太阳出门是因为他的鱼友说沿着河边的一处钓点处,鲫鱼尤其肥美,且鱼儿都像喝醉了似的,钩子一咬一个准,常有一下午钓上五六条这样的美事。

如此好的“福地洞天”,大家都是争相抢的,只有中午前去才能占到,虽说夏日难捱,可是收获十分可观,王金便也只能忍了这正午酷暑。

出门前他以为这个点在外面的只会有他一个,没想到崔家竟也如此辛勤,于是扬起手打了个招呼,“确实该修,梅雨季就快到了,那时候雨整宿整宿的下个不停,闹心。”

他看到梯子上有个女孩动了一下,手里好像原本拿着些别的东西,下一秒又成了茅草,王金眨眨眼,寻思日头太大,晃得眼晕,导致自己都看不清东西了。

崔父接过崔雁竹递上来的茅草,利用身形的优势将背后的瓦片都遮住,扬起茅草与他打了个招呼,“最近都忙些什么呢?改日来我家喝酒。”

王金用手背抹去脑门上的汗,这也太热了,他侧过身背对阳光,有些待不住了,索性朗声告别,“好好,我日后一定找老弟喝酒,先走了。”

总算是有惊无险送走了王金,后面直到屋顶修完的时间里,都没有其他人路过。

五百来片瓦都是比常见的类型大一圈的尺寸,完全补上后还剩下五十来块,不足一列,便都塞到了旁边,卡着固定住。

“过两天我再做个瓦当,还有滴水,这样水流顺着下来,就不会在下雨天穿行时候滴到头上了。”崔雁竹在屋内抬头,透光的不规则圆洞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密实的木条和瓦片。

瓦当是陶制筒瓦顶端下垂的部分,相当于是瓦的头端,可以起到防水排水等作用,滴水则是屋顶陇沟最下端有如意形舌片下垂的板瓦,多在其表面绘制植物的样式。

只露出瓦当和滴水的话……应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若有人询问,便可以借口说是后山捡到的。

晚饭后,崔二哥和崔父各背了一箩筐汤盅去了后山,崔雁竹本来想去,拿起崔母前几日给她编的小背篓就要跟上,可崔母说两个人就够了,让她别跟着添乱。

她只好坐在门口,看着崔母借着最后一点落入余晖做竹篾,将一根根粗长的劲竹劈成极薄的长片,用于编制竹篮等手工艺品。

天上云层闪过一道亮光,崔母抬头看了一眼,略带些担忧喃喃道:“快要下雨了。”

崔父他们上山是为了将那些汤盅埋到后山,这是最简易快速的做旧方式。

夏夜的闷雷沉沉响了许久,半个时辰以后才像是终于憋足了气,放暴雨出来彻底撒欢,声势浩大得如同要横扫夏日以来的所有暑气。

二人回家的时候雨已经下了有一小会了,俱是全身衣裳湿透,崔雁竹看着他们的狼狈样有些自责,“厨房里面刚烧了热水,快快去擦身洗头,千万别感冒……受风寒。”

崔二哥推推崔父的肩膀让他先去,转头对崔雁竹兴奋地说:“这场雨下得真是时候,还好今天趁着中午把屋顶修了,不然你今日只能跟娘挤一挤。

“黄梅雨季到了,看看明早能不能雨停吧,要是顺利的话,哥带你去采蘑菇,你不是半个月前就说过要去采蘑菇吗?我跟你说,回来这一路上,我跟爹说快点跑,不然就要淋成落汤鸡了,但是爹说怎么跑都是个淋透,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崔二哥说着甩甩脑袋,把发丝上的水溅到崔雁竹身上,果不其然又挨了她一拳。

不过妹妹的拳头软绵绵的,都没有真正使劲儿,他像是要将崔雁竹儿时的玩闹时光补回来一样,总要逗得她恼火,然后挨一顿捶才老实。

崔父很快出来,换崔二哥进去,他走后,崔父粗声粗气吐槽道:“都是大老爷们,在一间屋子洗又怎么样?真是穷讲究,整天没点正形,得早点娶个媳妇治治他。”

“爹,别着急啊,我哥才十七。”崔雁竹劝他。

“十七怎么了,多的是十七岁生娃的。”

崔父无意间一句话,让崔雁竹有些微愣。

对啊,这是古代,男子十六岁就可以娶妻了,而女子……则更早。

“不过聘礼钱还得再攒攒,凑个五两八两的,不能亏待了人家姑娘,唉,我什么时候才能喝上新妇茶呀。”崔父叹了口气。

崔雁竹又放下心来,有哥哥在前面顶着呢,自己还是先不要给自己预设麻烦了,先想想明天采菌子要带什么东西吧。

*

次日天气果然放晴,一大清早,崔雁竹就扛着一把小锄头,背着娘亲版特制小竹背篓把崔二哥叫醒。

“哥,醒醒,我们要当第一个。”

从学生时代开始,崔雁竹就热衷于当第一名,这种生物在现代通常被称为卷王,在当采蘑菇的小姑娘这件事上也是同理,她醒的特别早。

采菌子宜早不宜迟,要是去得晚,连渣都剩不下。

崔二哥迅速翻身下床,自得道:“走,哥带你见识见识我找菌窝的本事。”

半山腰下的菌子远不及上面的密集,因此上了山,二人直奔半山腰以上。

崔二哥经验丰富,给崔雁竹传授了很多找菌子的诀窍,二人正说着,下一秒她视线盯住不远处枯叶下浅棕色的凸起,是一朵牛肝菌,有半个拳头那么大,小心地捏住菌杆底部,尽量保证不把它们拽断。

“哥,你看!”

“真棒,就是这样。”崔二哥孺子可教也般点点头,过了一会,他在前头挥挥手,“三妹,来这。”

小剧场:

看到床底的二哥:想不到我妹还有当仓鼠的潜质,只是我怎么从来没发现呢?

小崔:哥,你真是眉毛下面安俩蛋,光会眨不会看。

至今没有姓名的男主小裴:妈,我想出场。

雪:【按下】耐心点QWQ还有很久呢。

四千字奉上,大家点点收藏和作收呀,谢谢大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章节9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