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暂且不提,李老太做得肉干还行,第一批味道有些辣,除了李河光觉得香之外,全家都觉得辣了一些。于是李老太又做了一批,这次的比较好,真的就是又香,辣度就只有一点辣。
然后香肠做得十分成功,五香香肠,那是最能让大家接受的一个味道了,虽然家里二婶儿有点适应不了这个烟熏味儿,不过也觉得十分好吃。腊肉也同样如此,本来就没什么难度,只要香料多,味道就差不了。
李河光倒是听说,每年哪个日子做的腊肉最好吃,不过日子他忘记了,也就是不想了。
东西做好已经是快要除夕,李河光让系统给他合成了一个比较密封的牛皮纸袋,就把肉干装了进去,又用干竹筒装了肉酱,又给他装了香肠腊肉。趁着天气还冷,就去县里询问有没有去玉城的商队。
别的不说,对于这个世界没有邮政这个系统,李河光是不太满意的。以前寄东西,快递系统那是多么的便捷啊,现在还得各方打听商队,还得看人给你带不带。
不过这个世界是有驿站这个东西的,不过目前隶属朝廷,只帮朝廷传递邸报一类的官方消息,跟黎民百姓是木有关系的。
好在李河光认识的一个同窗家有点门路,他去找牙子打听的时候碰到了同窗小伙伴,小伙伴问了他要带东西去哪里,于是就说给他带过去。就是距离有点远,估计来回时间不会短。
这个小伙伴家里生意做得比较大,产业大多数都在府城,这里是他们老家。李河光对于古代商人的操守还是比较信得过,虽然无奸不商,能把生意做这么大,信誉方面还是有保证的。
至于什么时候明渊才能收到货,这这个也就是只能随缘,他帮忙想一想而已,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
不过也没有操心两天,大年初一的,一起床就发现外面堆上一层积雪,而天上又下雪了。
原本一家子都挺开心的,顿时就开始忧虑起来,李老大斗笠一戴,“我去地里看看。”
李老太也忧心,也想跟着一起去,李老二给拦住了,“你先别去,我去就成了,面前那么大的雪都不见有事,这次应该也是好好的。”
好说歹说,总算把老太太劝住了,李老太心里有事闲不下来,就在屋里准备一家子的早饭。
估计是惦记着地里,面条里面都没有加盐,吃着白拉拉的。
李河光端着盐罐子出来,让要加盐的自己加,然后问起地里堆了雪没有。
李老大吸溜一口面条点头,“肯定是堆了,不过不高,就一层,要是都不下雪了就好了。”
大家也都是这么想的,下雪这个事情,大家的想法不一。去年那样干,不见什么雨水,要不是这次下这么大一趟雪,估计今年就要闹蝗灾。要是下雪了,这次冬种估计就得废了,颗粒无收。
所以大家都在等雪停。
不止庄户人在等雪停,县城里的县尊大人也在等雪停。初初下雪的时候他就在关注这件事儿,雪越下越大,几乎牵扯了他全部的心神。
这次下雪一直到了正月二十才停,当天上出现绚烂的阳光的时候,几乎所有学堂的学生们都朝着窗外看去。
先生叹了一口气,为去年的雪灾和去年的冬种。早就有邸报传来,北方又是大雪灾,不知道多少百姓遭了殃,又冻死了多少牛羊,又倒塌了多少房屋?
寒门学子,多见见这种场景是好的。
“你们都出去看看吧,今日不上课了,回头以这次雪灾做一篇策论来。”
“李兄,一起去?”一个同窗迫不及待的过来约,他神情有些兴奋,他也是庄户家的孩子,读书天赋还可以,在这个班能排上前五。
“走。”
一走出去屋子,一股寒意就扑面而来,激得大家都打了个冷颤。
“李兄,我想回家去看看?”
李河光记得这家伙是上游村的,他姓白,名白行。上游村要比他家到学堂还要远一点,若是回去,估计明天是赶不回来的。
“你能赶得回来吗?”
“走快点应该是可以的。”他只是担心家里。之前在家,家里人看着屋外的雪就唉声叹气,他们家有二十多亩地,一半的地是种上了冬麦的,来年冬麦收了种豆。若是这次冬麦都遭了殃,今年收成就要少一季。
李河光也听说过他家的情况,家里情况本来与他差不多的,家里就看着这些地里的产出,节衣缩食和母亲祖母做些绣活供他念。好在他天赋还不错,考个秀才没问题。这样家里的日子也能好过一些。
县城是有宵禁的,李河光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的。反正第二天他还没醒,就被这大兄弟叫醒了,而且看着精神奕奕的,就是身上有点脏兮兮的。
“你什么时候到了?”李河光问他。
“昨天晚上到的,不过城门关了,我在城外一户人家那里借宿了一晚。”他来李河光这里是来换件衣服的,而且衣服都带过来了。
李河光给他烧水,让他洗个澡,然后拿出家里剩下的糍粑放锅里煎,没一会儿,一顿简单的早饭就出来了。
“你课业做了没有?”
白行不客气的拿起一个糍粑沾了红糖粉,放进嘴里,发出一声满足的叹息,“真香,饿死我了。”
然后才回答李河光的问题,“路上思考了一下,现在思绪很足,可以等到了学堂再写。”
李河光看他这样,怀疑他昨晚就没吃。事实真的就没吃,白行匆匆回去,哪怕他速度很快,到家也到了下午了,又在田里转了一圈,回到县城也是半夜。有人家能够收留他一晚,已经是那户人家心善,他那里还能麻烦人家要吃的。
“家里怎么样?”
白行点头,“还行,雪停了,阿奶和我爹挺高兴的,但愿不要再下了,再下我爹那头大得都愁白了。”
李河光点头,“应该是不会再下了,去年这个时候就没下雪了。”
吃了饭,两人收拾一番就到了学堂。
第二天又是个大晴天,随着太阳的升起,积雪开始融化,随着化雪,空气中反而更冷了。
“可冻人,比下雪还要冷两分。”
李河光也在祈祷,别把地里的麦苗给冻死了。
但是他的想法有些多余,随着地里的积雪融化,麦苗仿佛也焕发着生机,在微风中迎风招展,散发着春天的气息。
今年的麦苗没冻死,这已经称得上一个信号。哪怕今年如去年一般干旱,那今年的夏收也是能看见一点收获的。
积雪足足化了十日才终于化完,也是因为这边温度不高的原因。倒是地里的泥泞土地已经被来来往往的人给踏得平整,笑容取代了去年从下雪过后就弥漫在大家脸上的愁容,大家纷纷打起精神,又开始准备今年的春种。
与此同时,一封信和一包东西,也被商队带到了玉城。
先不说明渊收到东西时候的惊讶,等看到送东西的人之后就是惊喜了。他倒是没想到家里人居然还会给他送东西过来。
东西并不是很多,李老太估摸着给他做的两套厚衣,还有两双鞋子。再然后就是家里做的肉酱和香辣酱,还有一大包的肉干,还有腊肉和香肠。
零零总总的,加起来不过二十斤的东西,却让这么个大小伙红了眼睛。
“嘿,明渊,这是谁给你送的东西,居然还有肉,这是什么肉?黑乎乎的?”来人就是跟明渊一个营的士兵,不过关系更铁。曾经都是武院的学生,他们的教练是一名千户,真正上过战场杀过敌的将士。只是因为一些关系被调了出来,带一群小娃娃。后来千户又被重新启用,问他们愿不愿跟着他上战场,他们都愿意,就被带来了玉城。
“居然还有人给你送吃的和穿的,对你可真好。”来人酸溜溜的。
跟明渊一个营的都还是一群半大的少年,原本都是武院的学生,后来武举取消,千户把他们带到了这里,让原本都是富家子弟的他们受不了,后来倒也慢慢习惯了。
明渊倒也不小气,把东西都摆出来,按照李河光说的,能现吃的就给分了一些,自己也留了一些。该煮就煮的那些东西放好,打算等哪天溜出去或者去伙房那边弄熟了再吃。
军营的伙食不比曾经的日子,一月能见几回肉?有都是偷偷私下加餐的结果,这群小伙儿已经好久没见到肉了,一分到肉,迫不及待的塞进嘴里。
“嗷,我的牙。”
虽然肉干费牙,但是费牙就费牙,味道却好,因为用几乎密封的牛皮袋装的,所以,肉干保存得很好,味道十分赞。
就有人对着明渊比了大拇指,“好吃,比这边北方蛮子做的牛肉干还好吃。”
明渊有点得意,这肉干以前也没有听说奶奶会做,肯定就是小四教的,那小子会的稀奇古怪的东西可不少。这会儿听大家夸这肉干好吃,他就觉得这是夸他自己一样。
“这是猪肉干,咱那可不准宰杀牛。”
“猪肉?不能吧,我觉得不像。”有人不信邪的重新尝了一下,“也不像牦牛,但是他的确也没吃出猪肉的味道来。”
明渊再三确认真是猪肉,又把肉酱和香辣酱拿了出来。竹筒罐子本来密封不行的,但是这些罐子是内扣的,外面又涂了蜡油,李河光信了有写,让明渊吃的时候,直接把腊融化就能吃了,里面用素油熬制的。
盖子一揭开,肉酱那香味就飘了出来,顿时把人的魂儿都给吸走了。
肉干那香是内敛的,这肉酱就是外溢的,让人心里痒痒的。
一个脑子灵活的立马就把盖子给盖上了,“我晚饭不吃伙房煮的菜了,等下我打了饭回来吃。”
他觉得像这种油香四溢的正常的菜,他仿佛还是上辈子吃过似的。
他的话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纷纷表示也要带了饭回来吃,“我也不吃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6章 第 96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