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河光想到的就是给明渊送一些吃的,一些能够长期保存的吃的,于是他想到了肉干。
肉干这种东西,有风味并且营养,关键我耐放。
他自己是不会做的啊,但是系统有配方不是,他只需要把配方买下来,然后让李老太琢磨琢磨,做出来。这样,东西有了,家里还多了一样手艺,没事做点肉干去卖,这个工艺还比较复杂,一般人也学不会。
想到这里,李河光又想到了肉酱,想到肉酱,李河光又难免会想到菇酱和香辣酱。这些东西都曾是他跟他爷爷的下饭神器。他奶奶走得早,那个时代的男人没多少会灶头上的活,他小时候被父母扔给爷爷带,真是过了一段某干妈下饭的活计。就连周末的加餐,也是炖排骨蘸老干妈。也是后来隔壁奶奶家里过不下去,开始熬煮各种祖传酱,爷孙俩的饭桌上才丰富了一点,不过也是牛肉酱,肉酱,菇酱,麦酱……这一类的。
于是,李河光又换了一个做肉酱和香辣酱方子。
这一趟,李河光去镇上买了差不多一车的东西,有些是他买的,有些是他从空间里拿出来,就是那些半干不干的辣椒。剩下做酱的调料,都是他在镇子上买的,不得不说,这会儿的香料各种贵,连名字也不大相同,他废了好大功夫才凑了个差不多。
对比这些香料来说,肉就便宜得多,这会都中午了,好肉早就卖得差不多了,剩下的要不就是骨头,要不就是下水,还有些不太好的肉,就是瘦肉比例过多的部分。
看到这里,李河光觉得这个肉适合灌腊肠,打算也给明渊灌点腊肠过去,也不用做太多,来个十几节就好了。
李老太看着自家乖孙买回来的肉都颇有点无语,这下等肉也不知道买回来做什么,全家也就是枝枝和青青这两个小女娃爱吃。
不过对着乖孙,她倒是不好骂。
李河光把他的想法说了,李老太倒也没再想什么,甚至还觉得乖孙友爱兄弟姐妹,连明渊这个在家待了四五年的兄弟都如此放心上,那对家里的兄弟姐妹应该更上心才对。有个这么重情义的兄弟,就会养成互帮互助的习惯,这个家必能长久下去。
其实不然,家里兄弟姐妹多,也就是明渊让他操心的更多,他是四五年前才穿越来的,然后是一起念书,后来去县里读书也是一起的,现在明渊在外,李河光又记挂着他的安危。放在他身上的心思,就是家里这些兄弟姐妹们加起来也没这么多。
倒是李河光配方的来历,李老太想的有点多。曾经她一度的想着让李河光不再想那个世界的事情,想要让他跟那个世界没有一点牵扯,这样他就会活得安安稳稳。
后来叫他并没有什么影响,再加上曾经**师曾说属于那个世界的馈赠,她也就是作罢了。
系统出品,必属精品。
李老太跟着配方的步骤来,最先出的肉酱让一家人都惊为天人。因为辣椒放的不多,一家子除了最小的哥俩,其他都接受良好,不管是不是窝头,还是拌面,拌饭,都让人吃了还想吃。
李云云甚至突发奇想的想用来烙饼,李河光就想到了酱香饼。
酱香饼的风味那是一绝,特别是他们大学门口的那家老字号,他们的酱祖传的,跟街上别家的都不一样,具有独特风味,最开始每天李河光都要来两三块钱。好几年,那是李河光最长光顾的地方。
李河光又去搜索了酱香饼那个酱的做法,李河光酱香饼好吃是两个方面的事情,第一就是饼要做得好,还有就是酱独特。他奶奶和二姐的饼做得不错,千层饼已经做得可以了,剩下的就是酱。
酱香饼的酱的确是拥有难度的,一共有二三十种调料组成,做工也复杂,还好家里的调料已经差不多了,不够的空间里现种植也成的。
不过这会儿李老太没空琢磨其他的,肉酱她做出来了,她又在开始做肉干,肉干比起肉酱,用的时间和心力完全不一样,过程十分繁杂。而且这个时候并不适宜做肉干,天气太冷了,做肉干的话,就得用碳火烘干。
李河光倒是考虑好了,从镇上回来的时候足足买了两担碳。或许是大家都有心理准备,今年的碳倒是比去年便宜多了。
趁机,李老太也把腊肠也灌了。
这边以往是没有灌腊肠这个风俗的,主要也是肉贵和调料贵,再加上也不会做。也就是有钱一点的人家会去铺子买上两节,等过年的时候招待客人用。
其实灌香肠并不难,只要把小肠洗干净,里面的粘液组织全部用筷子划掉,然后冲洗干净。肉切好,调料按照比例一一加进去腌制一下,再灌到肠衣里,最后晾干。
现在这个时节也不是不太适合做腊肠,温度低,风也小,容易晾不干。倒是可以用火熏干。到了这里,又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熏干后的腊肠,有人爱有人厌,就得看人的爱好了。
反正李河光不挑,还专门准备了一些柏树枝丫,专门用来熏腊肠用的。甚至他还提议再做些腊肉腊排骨,也用柏树枝丫熏制。
只要不是大问题,李老太向来都是由着他的,他做得也不多,也就做了十斤不到。
做腊肉和香肠需要慢火熏制,这幸好是这大雪天大家都没啥事儿,也就是陈荷花和李陈氏两人在里面做通草花,小七围着大家闹,看着炕着的香肠腊肉一会儿闹着要吃,一会儿又嫌弃臭。
真是有点难搞。
要说现在的日子,最满足的也就是李老太了,之前家里小四还没清醒的时候,一家子是活得浑浑噩噩的。哪怕家里好些孩子,她都觉得过得十分麻木,仿佛神经气儿都没有了似的。还是后来小四醒了,她才觉得生活才有了奔头,不止是她,她冷眼旁观着,也就是大儿媳妇活得有点精气神儿。其他的,不管是大儿子还是二儿子,还是二儿媳妇,活得都没什意思。没有儿子,这个家在外人和他们自己人看来就是断了根,哪怕挣下再大的家产,将来也得给人吃绝户了。索幸,小四醒了,家里开始慢慢焕发出了一种新的生机,家里越来越好,后来,两个儿媳妇都又怀孕,家里又有孩子出生,她感觉得出来,这个家稳了。不会出一点事就分崩离析。
“小七,过来奶这里。”
小七穿得像个球似的,一会儿挨着哥哥,一会儿挨着姐姐,忙忙碌碌的,一双大眼睛里充满了灵动。
这会儿听着有人好像在叫他,脑袋转转,很快就锁定了目标,摇摇摆摆就朝着奶的方向去了,“奶。”
“奶的乖孙,饿了没有。”
小七哪里会饿,李云云在家闲着就开始做糕点,有时候还会自我改良配方。家里的人都成了小白鼠,别人不说,小七这两月可过得快活得很。
这么小一点娃娃,谁放心他多吃,每次都是给他拇指那么一团,他人小,这也够他吃上半天的了。
他上一块糕点才下肚,这会儿听着奶奶问,又伸手要吃的。
李老太现在心情可好,就想着要干点什么,站起身来,“好哎,走,跟着奶,今天咱们去做馄饨吃。”
李河光也许久没吃馄饨了,别说还有点想,也跟着起身,“奶,我给你烧火去。”
李云云爱折腾,她喜欢弄面团,“那我擀面去。”
李老太最后就只弄到一个炖肉的活。
不过这个天,热乎乎的炖个骨头汤,再煮上馄饨,上面撒一点切得细细的葱花,就这么吃上一碗,浑身仿佛都热了起来。
李河光想着,这个天不光适合吃馄饨,还适合吃火锅。而且家里这会儿要啥有啥,有碳火,不光有香料,还有辣椒,就连大骨头也有,青菜,肉之类的全都有。这次做肉干香肠腊肉,李河光又去买了半头猪回来,天冷又不急着收拾,十天半月都坏不了。李河光出去一看,有些肉都冻硬了。
他想了想,直接弄了一块五花肉,又去外面刨了一个雪堆,直接放进去,等晚上估计就有薄切五花肉了。
李老太倒是赞同热闹一下,又去捉了一只老母鸡煨汤底,又是配合着切菜,又是忙上忙下的,倒是把大伙给弄得起了兴致。
正式上桌的时候,李老大和李老二兄弟俩还翻了一坛子酒出来,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还给李河光给倒了一碗。
最后怎么回屋的李河光自己都不知道,反正第二天他难得的迷糊。
惹得李老大兄弟俩哈哈大笑,觉得他酒量小,得多练练。
李河光也觉得该练一下酒量,他的目标是考功名,不管需不需要当大官,喝酒那是必须的,若是同窗相约,你给人来一句:我不会喝酒,以茶代酒敬各位一杯。那人还不得以为你有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