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欲渡风雪 > 第15章 相助

我欲渡风雪 第15章 相助

作者:具目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5 21:03:59 来源:文学城

杜元正不再搭理两人,背着手慢悠悠往马车处行去,口中问询道:“我记得之前出去巡视的人,除了回来报信的,还有一个?伤势有没有大碍?”

“已经找回来了,”魏苁跟在他身后,瞥一眼乖巧跟上的闻煦,“他俩都被打昏了,李舜的伤势轻些,另一人重些,并没有伤着根本。”

“叫他们好好养着,”杜元正无可无不可地点点头,见魏苁面上有些犹豫之色,好笑道,“茏之,你怎么也来不知当不当讲这一套?有话便说。”

“方才有李中官在,不方便细说,”魏苁隐晦地打量四周,压低了声音,“李舜说,他昏迷之前恍惚听见流民商议着杀人劫财,要动手时却和另一帮人打了起来,那帮人都着黑衣,蒙面示人,出手极有分寸。”

杜元正若有所思:“怪不得,我还奇怪此次遇上的流民怎如此心软,原来是有人帮了我们一把。”

“不止如此,”魏苁肃然道,“郎君可还记得那断了的绳结?看痕迹,绳结不是他们为了逃跑,自己动手仓皇割掉的,而是有人以内力为刃,徒手震断了绳结。从留下的脚步痕迹来看,两次插手的应是同一拨人。”

“此人的武功,与你较之如何?”杜元正脚步缓了些,问道。

魏苁面有惭色:“我虽能以内力震断绳结,但断面做不到如此整齐利落,想来此人武功应在我之上。” 魏苁的武功当初在军中便数一数二,这些年又精进许多,他既如此说,此人武功不可小觑。

“如此,”杜元正沉吟道,“能豢养这等部曲的,必是有权有势之家。既然他们出手相帮,想来对我们并无恶意。”

“看得出是哪家的人马吗?”

魏苁摇摇头:“李舜说他们的衣服武器上都没有标识,现场也处理得很干净,应是特意隐瞒了身份。”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杜元正抚了抚长髯,宽慰面色沉重的魏苁道,“走一步看一步就是了。”

魏苁抱拳应诺,见杜元正不再言语,径自退下了。

留下闻煦在后头冥思苦想,哪些人家能够豢养此等人物——这里是进京的必经之路,那些人既然从此过,必然是与建兴有些联系的,只是不知建兴是他们的起点抑或终点。况且他们与自己一行人一样,放着官道不走走小路,想来也是为了十万火急之事。数来数去,他既疑心京中的权势煊赫之家,也疑心掌一方实权的刺史们。

杜元正看小弟子面上神色,便知他心中想法,拍拍他的肩道:“那些人应是去建兴打探消息的,狐狸尾巴藏不住,等你到了建兴,总有打交道的一天。”

“老师怎知他们会去建兴?”闻煦虚心求教。

“如今这等情势,天下人都等着北鸱和津口的消息,建兴自然是最早得知的。京中人家,下了庭议便能得到消息。只有身在地方,山长水远,音讯不便,自然派人会来建兴打探消息。”

闻煦似有所悟。

“好了,上马车吧,”杜元正揉了揉太阳穴,叹道,“岁数大了,少睡一会就熬不住了。”

“想当年,日夜行军都不算什么,果真是岁月不饶人。”

听见杜元正如此自嘲,闻煦心中酸涩,想起最近老师常常殷殷嘱托,对自己饱含期许,更加觉得不是滋味。他勉强扬起笑容,上前几步扶着杜元正上了马车。

行了两个时辰,便到了长治府,闻煦本以为要停下休息,结果队伍并未停下,径直往前。

李茹志身边的小中官过来行了个礼,禀道:“请杜公见谅,中官急着回京复命,不便在长治府停留。”

“这没什么,中官安排便是,”闻煦替老师挑起车帘,杜元正随和道,“按照这个速度,晚间便能抵达建兴。”

小中官点点头,脆生生道:“中官也是如此想的,到建兴时恐怕已过了宵禁,城门也已关了。正好在城外驿站休整一晚,明日一早进宫向太后复命。”

这小中官年龄看起来和闻煦一般大,生了一张圆润的娃娃脸,时刻含着三分笑意,声音也婉转动听,叫人听了见了心里十分慰贴。闻煦在心中默默道,不愧是李茹志看上的人,确实有过人之处。

“中官考虑得周到,”杜元正笑着奉承道,忽而转了话题,“同行这么多天,也是难得的缘分,我竟还不知小中官的名姓,实在是失礼。”

“杜公此言折煞我了。”得尚书令这样的重臣亲自问询姓名,小中官嘴上说着惶恐的话,神情却一派从容,叫闻煦刮目相看。

“身微名贱,怎敢劳动杜公亲自垂询,”他微微躬身,含笑道出自己的名字:“我姓杨,名存孝。”

杜元正念了两遍,赞道:“好名字!可是进宫后取的?”

“是小子的父母所赐,”杨存孝面上并无追忆之色,向北拱手,恭敬道,“太后慈爱,并不曾命我改名换姓,许我保留旧日姓名。”

“太后慈爱,实是我大夏之福。”杜元正玩味地笑了笑,随口附和两句。

既然已转达了李茹志的打算,杨存孝也不停留,向杜元正行礼告退。

杜元正倚靠着马车壁若有所思,闻煦放下车帘,挤到他身边,迫不及待地问道:“老师!你是不是也觉得杨存孝他有些不寻常?”

杜元正被弟子打断了思绪,无奈道:“他和你一般大,倒比你稳重许多。”

被老师如此嫌弃,闻煦并无不快之色,笑盈盈道:“我只在老师面前才这样。不过杨中官的言行气度和其他人的确不大一样。”

做圣人伴读的那几年,闻煦也见识了宫中形形色色,因身有残缺,许多中官性子都有些扭曲。加之宫中是个看人下菜碟的地方,低等的、不受宠的中官常常被得宠的同僚们欺负,养成了自卑懦弱的习性;升至高位后又添了几分自负,便是在宁寿殿中说一不二的李茹志,有时也会难以自洽。

然而杜元正这一路冷眼旁观,杨存孝小小年纪,性子却十分周全,对上对下都彬彬有礼,叫人如沐春风。面对自己和李茹志,尊重而不过分讨好,将当中分寸尺度拿捏得如此恰当,怪不得能得李茹志看重,亲自带在身边。

这样的孩子,如果不是天生性灵通达,便是家世优越,耳濡目染学来的

杜元正并非自夸,他任尚书令八年,对天下有名有姓的家族算是了如指掌,和其中一些还颇有交情。

然而他思来想去,也想不出有哪户姓杨的人家遭了罪,不得不把如此优秀的小郎君送进宫里当中官。

“我和圣人一起读书的时候,也没见过他。”闻煦蹙着眉头回忆,确定自己对杨存孝没有一点印象。

“莫说你了,连我也没听说过他的名字,”杜元正点点头,“想来应是这二年起来的。”

他叹道:“在万绥消息着实闭塞了些,纵使每月都有邸报和信件,也不能事事都清楚。”

闻煦揶揄道:“刚回万绥时,老师不是常道‘落叶归根’,颇觉适意吗?我记得那时您还题了陶潜的五言——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打算挂在书房里鉴赏。”

“如今您又嫌弃万绥消息闭塞,若是叫师母知道了,定会嘲笑您变化无常呢?”他有意转移杜元正的注意力,特意提起庄氏。

杜元正想起妻子,不由微笑:“你师母性情疏朗旷达、见事明白,我不及多矣。和她比起来,我倒是个自扰的庸人了。”

车轱辘一圈圈转动,师徒二人不再提起恼人的西北局势、近在咫尺的建兴,说说笑笑间一步步靠近了京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